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P14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说 子缚已除,果缚还在。子缚就是因地之缚,已经断了,没有了,集已经断了 ,苦谛还在,这个报身还有,有余。等我命终以后,灰身灭智,法界中除掉 我这个有情,他说是无余。

  大家知道有余、无余了吧?小乘说我在,可是我已经断集了,不受后有了, 有余,还有我这个身子;等我死了,灰身灭智了,完全没有了,叫无余。大 家好好听着,切实了解。

  大乘说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不是这么说了。大乘人说,有余涅槃是怎么的 ?无明没断尽,正在开始断。断无明这个阶段叫了变易生死,这个叫什么涅 盘?有余,变易生死还有。变易生死没有,已经取灭了,度化众生因缘已经 因圆果满了,那个叫无余。大家听过胜鬘经吧?胜鬘经说小乘没有无余涅槃 。怎么说呢?根据大乘的标准,了了变易生死,破尽无明,才叫无余。他不 破无明,一点也没断,他怎么叫入无余涅槃。所以说,没断变易生死,没破 无明,这个种性是什么种性?声闻、缘觉。

  根据这个十二因缘,我们就分析得很清楚。谁有疑问的可以举手,有发挥的 可以讲。没有,我们就往下修学。「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好象和弥陀要解 所说的事一心不乱有关系吧?是不是?这时见思先脱落,大家看出来了没有 ?见思惑在那里?无明惑在这里,至于尘沙惑,那是天台立的,经上佛没说 ,佛在胜鬘经说过恒沙惑。

  「未断理障」,未断理障是那边?未破无明。「但能悟入声闻缘觉」,声闻 缘觉是二乘。「未显住菩萨境界」,他没断变易生死嘛!第二种性,我们已 经知道,是声闻缘觉性。有人把声闻、缘觉分开两种说,可以那么分,当然 和经上有点不合了吧?再看下面。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 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师父:「欲泛如来大圆觉海」,注意到「大圆觉海」是什么东西?谁讲?

  悦师:师父!「泛」是什么意思?

  师父:「泛」是在水上游,所以游湖叫「泛舟」。

  悦师:「大圆觉海」也有很多名相,就是实相,也可以讲是一真法界,就是成就佛 道的智能。这里讲,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入一真法界大圆觉海,应该发愿 断二障,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也就是十二因缘里的无明和爱。二障已 伏以后,才能悟入菩萨境界。这里说「伏」,就是留一分爱度众生,所以没 有完全把二障断除,唯有佛才把二障究竟断尽。因为菩萨境界是分破无明, 分证法性,不同小乘人。

  小乘人认为法有我无,他知道我空,但法还没空,所以他认为烦恼实在有, 要破烦恼,才认为我得解脱。菩萨会入无性,破无明证法性,知道法不可得 ,就不会急取涅槃。小乘人就急取涅槃,在这里就分出大乘、小乘的差别。 师父以前讲过,贵在见性,不贵于解脱,所以大乘会其法性,伏二障,所以 悟入菩萨境界。这是第三种性,菩萨种性。

  师父:大家……你讲。

  修师:大圆觉海我们把它讲成「毕竟空」,刚才慧悦师有讲是一真法界、实相,它 还有很多名字。大圆觉海就是毕竟空,它能成就一切法。「先当发愿勤断二 障」,二障我们都知道是烦恼障、所知障。这里说「二障已伏」,伏就是没 有断尽。「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菩萨境界能出空入假,行如幻三昧,度化 众生,这是菩萨种性。

  师父:你们都有所发挥。

  生师:大圆觉海就是大圆镜智,要达到如来大圆镜智境界,要发愿断事障和理障, 也就是说要到佛这种境界,要修。怎么修呢?要先发愿,发什么愿呢?断二 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什么是菩萨境界?以日常生活中来 讲,譬如做一切事情,性空;虽然做一切事情,心不执着,性空,那种境界 就是菩萨境界。我们时常听说「巧把尘劳为佛事」,就是菩萨境界。

  师父:这段文大家不知道,我不得不讲一讲。第一个「大圆觉海」,这有很多名字 :圆成实性、中道、第一义、毕竟空、大圆镜智……你们都讲过,还有一个 究竟了义的,你们没讲出来,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就是欲证入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障已伏 。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这个很深,你们不会发挥出来的。菩萨是这样的, 所知障不断,为什么不断呢?因为他烦恼障不断,烦恼障留一个爱,留爱润 生嘛!所以烦恼障爱不断,也是伏,所以菩萨境界──二障伏,不断。

  到什么时候才断呢?到金刚道后异熟空。金刚道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转身 成佛那一剎那,一剎那间所知障、烦恼障顿断,证佛果。所以他叫「二障已 伏」,他不断烦恼障,不断所知障。断了的话,怎么度众生呢?烦恼障、所 知障伏,不断。实在说就等于断了,可是烦恼障爱之一念不断,留爱润生。 所以烦恼障也是伏,怎么叫伏呢?不造业,不受果报了。为度众生故,留爱 润生。等到等觉菩萨,金刚道后异熟空,金刚喻定,转身成佛了,一时顿断 。

  所以说「二障已伏」是菩萨境界,二障已断是如来境界。还有没有人讲的? 你们可以尽量发挥啊!

  闻师:这段是讲菩萨种性,这里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个要领,欲证不生不灭的究竟涅 盘,应当发愿勤断二障,一是爱,一是无明。我们修行不能有所得,有所得 就是遍计执,也就是邪见。

  「二障已伏」,师父已经开示,伏是不造业,不受果报。菩萨自度度人,分 破无明,留爱入生死度化众生。「二障已伏」,因为他还没断的缘故,永断 的话才能入如来圆觉妙境,这叫菩萨种性。所以修行要以无所得心才能契入 如来的圆觉清净心。

  师父:大家注意到,他实在是入无余涅槃了,留着有余涅槃不断,所以说「二障已 伏」。慧翰不是要讲吗?

  翰师:「如来大圆觉海」就是指佛的境界,我们知道佛是过无不尽,德无不圆。「 先当发愿勤断二障」,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二障 是指烦恼障、所知障。「二障已伏」,我们知道菩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所以留爱润生,所知障已断,烦恼障未断,所以说已伏。

  师父:我们现在修学下面一段。下面一段经文就讲出来了,「拔苦必期二死尽」。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师父:这很简单,现在大家上路了,就知道它讲什么东西了。这是什么种性?谁讲 ?

  策师:这一段就是讲烦恼障、所知障都已经断了,就进入如来微妙圆觉,就是佛的 境界了。「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就是证佛的无作大涅槃。

  师父:我和大家讲一讲。无明是什么生死?变易生死,爱是什么生死?分段生死。 药师偈不是讲过了──拔苦必期二死尽?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变易死、分段 死皆尽,成佛。那是如来种性了。

  破无明是什么东西啊?在菩提涅槃得到什么东西?无上菩提。这边是究竟涅 盘啊!这边(爱)续生死,那边(无明)障理智。究竟果位,证无上菩提, 究竟涅槃,这讲出来了嘛!「满足菩提」,是满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及大涅槃」,究竟涅槃。

  我们今天修学不完了,下个礼拜二再看注疏,好不好啊?今天时间太久了。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声闻缘觉和菩萨有什么差别?他没有菩提。固然有声闻 菩提、缘觉菩提,那不算。他不破无明嘛!没有菩提。他了生死了,分段生 死,取证涅槃。菩萨呢,虽然取证涅槃,不入涅槃,还留着生死度众生。

  大家看这个表,就知道了。大乘、小乘就分清楚了。今天我们不查注疏,大 家有心得的可以发挥,发挥发挥,我们就下课了。

  悦师:我觉得这好象不属于五种性中的一种,因为前面讲「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 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佛不会是因为贪欲发挥无明的,所以佛他不 算是五种性之一。

  师父:这是什么性?

  悦师:这只是他圆满菩萨道而成就佛果,是果位。

  师父:欸!这是如来性。下面那一性我们下次再修学,这有两种说法。我们今天修 学五性,仅仅能修学,第一个凡夫性,第二个声闻缘觉性,第三个是菩萨性 ,第四个是如来性。下面一个不知道什么性,下个礼拜且听下文分解。

  悦师:佛也算五性中之一吗?

  师父:是的,根据这个经文它明明说出来了。其实这五种性同是一个性,什么性啊 ?(答:无性。)佛是不是也在无性当中?无性才是佛啊!无性不是一真法 界吗?一真法界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佛吗 ?佛不是实相吗?实相不是中道吗?迷于名相啊!不知道。谁要发挥这段, 发挥完我们就下课了。

  闻师:刚才师父说佛的境界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二死尽。二死尽就证无上 菩提,究竟涅槃。无上菩提就是我们勤断二障,始觉,开始修行,始觉合于 本觉,就是清净的妙觉,始本合就假名无上菩提,究竟涅槃。约心性讲,我 们彻证自性清净心,心性显现出来,这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无量光 ,究竟涅槃就是无量寿,三世诸佛同是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念一佛就是念 十方三世一切佛。

  师父: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有一般人毁谤净土,他不知道佛法嘛!你们都修学过弥 陀要解,事持是事一心不乱,那就是证到菩提涅槃了。涅槃不是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要证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证到以后得无上菩提,这个涅槃才 是究竟涅槃。

  不过,我们往生净土是这样的,虽然不得究竟涅槃,仗佛力就得究竟涅槃。 彼国众生寿命无量啊!无上菩提、究竟涅槃是什么?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世谛、第一义谛嘛!你要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你总 是在门外乱摸索。谁要发挥这个意见的?详细探讨这段文,下个礼拜我们接 着猜猜它的第五种性。

  修师:下面经文讲到「是名众生五…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