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P2

  ..续本文上一页贪欲。这前面有讲到「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 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众生是众缘所生,所以一切众生皆是无生,因 为我们不会这诸法实相,不会无生的道理,所以才起遍计执。

  前面弥勒菩萨请佛,「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 别邪正。」令现前大众能深悟轮回,辨正简邪。「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会到诸法真实义,「于大涅槃生决定信」,大涅槃就是寂灭性,所以 后面有提到「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大寂灭海就是诸法 实相。因为我们不入这个道理,起遍计执,才会说要「洁清慧目」,也就没 有破无明、证法性。

  接着下面讲「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这些一直到「是故。能令生死相 续。」是讲惑。「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这是 讲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这是讲到苦,由于惑业苦才造成生死轮回, 当中讲到令生死相续。我们知道生生死死相续,必有不生不灭的道理才能令 生死相续。众生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才落入生死相续。

  师父:我们仔细看这段文,弥勒是重识,唯识。「大寂灭海」,无始有两种:真无 始,大寂灭海没有分别,所以无始。妄无始,妄无始就是无明,无明虚妄, 虚妄没有实体,没有实体就不生,不生就没有始。所以我们已经找出来,「 种种恩爱贪欲」,爱为根本。佛在经上说,爱即无明。至于轮回,要是那么 说的话,弥勒菩萨又是唯识,爱即无明,轮回是不是无明、行、识,是不是 那个东西?十二因缘,十二因缘都从无明来的,是不是?无明是爱,如果是 以无明为根本,就是爱为根本。仔细摸索、探索它的底牌,慢慢地我们就入 它这段文了,入了这段文就可发挥了。

  假设和十二因缘有关系,我们就可知道,原来十二因缘是生死相续,经文讲 出来了。触类旁通,我们也可以知道,十二因缘是爱为根本,佛说过爱即无 明嘛!

  闻师:「一切众生从无始际」,这句话如果约第一义谛讲,众因缘所生叫无始。怎 么叫无始?无始可以讲无生,无生的法就是无始之际。换一个角度来讲,无 始的话,如果你在这里起执着,就翻成无明。这个无始际,可以说是如来的 大寂灭海。

  如果从十二因缘来说,后面提到「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 。」爱取有而有生死轮回。 

  也许这个无始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现前一念心,现前一念心也是欲因爱生, 命因欲有,也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无生法,你要找它的本际,本不可得, 无明性本身就是圆成实性,所以它这里是从众生修行边来讲的。如果从真谛 边讲的话,无始际怎么还有一切恩爱无明?只在于众生的迷与觉,迷于此法 还是在一真法界;如果觉于此法,则契入一真法界性。因为一念就是无始, 一念是众因缘而起的。众生这现前的一念心,或是爱或是欲,都是无始的, 因为它是缘生的,那这缘生为什么会轮回?因为他迷于一真法界性。如果他 能当下觉了此法的话,无始际就是无灭性,也就是无生性,也就是如来的大 寂灭海,会归无明无体就能会入如来大寂灭海。

  师父:我们慢慢地,闻一知十。原来佛在阿含说的爱着染淫,是十二因缘的无明行 ,无明是爱,着染淫是行,一旦到了淫的时候就落入识,再以后就生死相续 了。于现在生的爱就是爱,现在生的着染淫就是取有。深深入其道理!谁还 要发挥?

  悦师:前文「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欲游如来大寂 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我想到「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师父 有讲弥勒菩萨是唯识,唯是识心,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回妄念,无复重随轮 转境界,也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不随妄念流转,你就能在大涅槃生决定信, 就是能游于如来的大寂灭海。下面是讲小乘破爱取有,大乘破无明,这样就 能断轮回根本。

  师父:慢慢地就把这段文摸得差不多了。谁还发表意见?

  闻师:刚才慧悦师讲现前一念心不随,事实上这一念心本来没有随、不随,因为现 前一念心,不管是觉悟或不觉悟,本来是一真法界性。为什么?前文有提到 ,欲令末世众生永断无明,要契入实相。因为法法都是实相,不管无明、行 、识,任何一节破的话,就能会到法法本无生,法法本不生灭。我们轮回就 是因为不能当下契入,可是我一直不敢这样讲,为什么?因为我们初步学这 个法,别人很容易认为这是空洞的理论,谈这个没有用。所以我迟迟不敢这 么说,可是经文佛有这样明说,应该这样来修学才对。

  这里有提到,末世众生乃至菩萨要怎么来修行,这是一种方针,也是一种方 便,你以此方便可以永断轮回。事实上,就像师父讲的,你义理通达的话, 找一个方便就可以入了,因为方便有多种。像般若经讲以无所得可以入,为 什么讲无所得?因为法法皆是实相的缘故。众生有无始的贪欲恩爱习气,可 是那一天你发现你现前的一念心,原来它是无始,它本无来处,本自无生, 修行上就能比较踏实。所以说「知而不随」,本来这个法无生,你要去随什 么?妄心就能歇止,也就能会入如来的一真法界性。

  师父:我现在发现,你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现前一念。谁知道现前一念是什么?什 么叫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啊!没有第二念。现前一念既然没有第二念,我们 知道现前一念没有分别,现前一念是第一义,现前一念是毕竟空,现前一念 是无上觉……,你们要知道现前一念。现前一念,唯识宗把它分成五个法, 就是唯识说的介尔心,是现前一念,没有染净。介尔心以后生出寻求心,那 不是现前一念。由于寻求,慢慢产生决定心,更不是现前一念。由决定心, 产生染净心,比现前一念更染了,然后产生等流心。

  现前一念就是极乐世界啊!我发现你们还不知道现前一念是什么东西。西方 极乐土,去此十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这西方极乐土和你的现前 一念,本来是一个,我们就知道现前一念是清净啊!慧修讲吧!

  修师:无始际,我是认为它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一真法界。「当知轮回。爱 为根本。」刚才我是讲以无明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师父一再 提示十二因缘,我想「诸欲」可以讲成「行」,造作。「是故。能令生死相 续。」因为我们无明、行,就落入识,相续不断。「欲因爱生」,行是因为 无明而生的,「命因欲有」,命就是识,识就是因为行而产生。众生爱取色 身,「还依欲本」,还是依于行来造作的,所以以行为根本。「爱命为果」 ,无明行为因,识以下名色、六入、触、受……就是种种的果。

  「由于欲境」,就是说名色、六入,就生触,就生受,受就爱取有,一取爱 就生取、有,就是起诸违顺。因为触受就起违顺,就爱取有,所以下面讲「 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因为你生「取」就有「有」,就有种种业了 。所以生死不断,六道轮回。 师父:大家看一看,他根据十二因缘,你想一想,是不是有点道理?

  观师:弥勒菩萨慈悲请佛开示佛的圆觉是怎么样?「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 轮回根本。」因为圆觉没有轮回。提到轮回,就讲到「于诸轮回。有几种性 。」第二部份讲「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因为菩萨修行要先发菩提心。第三 部分是讲修菩萨行,发了菩提心才能真正修菩萨行,回入尘劳,方便教化度 诸众生。他提到「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这是弥勒菩萨 提到轮回这个问题。

  佛就慈悲开示,「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如来圆觉本来是不生的,无始就是说无生,无始是没有开始。众生为什 么会有轮回呢?由有种种恩爱贪欲,这是遍计执,因为在圆成实性里没有轮 回,众生是落入遍计执。遍计执就是种种恩爱贪欲,所以落入轮回。

  「若诸世界……皆因淫欲而正性命。」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当知轮 回爱为根本」,轮回以爱为根本。「由有诸欲。……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这边提到爱、欲、命,爱是轮回根本,诸欲又助发爱性,所以生死相续。命 是欲产生的,欲又因爱有,众生又爱命,爱欲为因,爱命为果,重点还是在 讲欲。这都是因为淫欲而正性命才有轮回,所以我们要断淫欲。

  「由于欲境起诸违顺」,欲很不好,由欲才起违顺心。「境背爱心而生憎嫉 造种种业」,所以有地狱、饿鬼、畜生。重点还是从断淫欲下手,因为我们 自力不够,所以要靠佛力加被。师父慈悲常开示我们要多念佛,这要靠佛力 加被才能断淫欲,往生西方。

  师父:大家知道,欲有欲求、欲贪的意思。欲求、欲贪它有几个内涵,爱也是欲求 、欲贪,着也是欲求、欲贪,淫、染也是欲求、欲贪,最粗重的是淫。慧明 不是要讲吗?

  明师:我是想到阿弥陀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已 经成佛十劫了,可是按照华严来讲,十是圆满的数字,像十玄门,十是无量 的意思,所以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无量劫了。可是无量即空,所以也不可说阿 弥陀佛已成佛,因为一切法本来无生,在无生中成佛也不可得。所以在前面 有提到「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 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所以从 这里推出来,不晓得这样对不对?十劫不是真的十劫,是无量劫。从第一义 谛讲是空、无始。

  师父:大家知道,无始也叫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就是无生法忍。可是你要知 道,不是决定有个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生即无生,灭即无灭,相即无 相,六祖说于相离相,为是无为。反过来说,无生即生,无灭即灭,无相即 相,无为即为,这怎么个道理呢?性空缘起,无生即生,无灭即…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