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P6

  ..续本文上一页道」,事虚就是理显的时候。

  

  师父:「四大分解」是什么意思?「四大分解」各家的见地不同在这个地方,看看 你们的见地?有一辈人认为「四大分离」,这个人见地低。

  

  觉师:四大是因缘和合,既然是因缘和合就非四大,假名四大。

  

  师父:不错!……讲吧。

  

  悦师:「四大分解」如果依俗谛边讲,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动性 。如果依法上来讲,四大是缘起的,性空的,是空性,所以四大分解,故「 无尘可得」。

  

  师父:第二种人会到「四大皆空」,这个人在中根。还有一等人会到四大缘起,这 个人会的可能算深。因为你要是会到「四大分解」就是四大分离,这个很低 了。为什么很低?因为四大原来是空的,它怎么会分离呢?如果四大不空, 它又怎么能分离?谁还发挥?

  缘起性空,四大分解,是吧?依他起,圆成实,四大分解。不是有个东西, 千万不要执着有个四大,那你堕入有法。待会儿我们查注疏就可知道,看注 疏家的见地到什么程度。谁还讲?

  

  明师:「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我们知道华严经有一首偈「若人 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万法都是由虚妄心 所造的。法界有十八界,十八界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的六根攀缘于六尘,才 有十八界的产生。如果我们用根不用识,十八界就没有。十八界没有,就能 达到我们清净的本性。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四大分解不是坏掉它的相,要依华严经六相来讲, 依别相来讲,并不是坏了别相。而是从别相来看的话,总相不可得;如果从 总相来看,别相不可得。它还是有相的存在,不是你泯掉总相,才有别相。

  「于中缘尘各归散灭」,四大既然不可得,尘怎么可得呢?「毕竟无有缘心 可见」,我们是由尘才有虚妄心的产生,如果你了知尘不可得,那心更不可 得。知道心不可得,攀缘心就尽。

  

  师父:慧明很聪明!不过我告诉你,你既然说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虚妄法、 不虚妄法皆是唯心造,才叫万法一心。你提到总相、别相,别相虚妄是不是 ?总相是有。我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相皆是从虚妄边讲。

  

  策师:因为众生有妄想心,妄想心怎么来?是因为攀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来。 因为尘本来清净,所有一切法清净,众生妄想住着,所以变成六尘。对于六 尘,众生只要不取相分别,就没有妄想心。因为妄想心,所以有四大,四大 也是缘起,四大分解就是无体、无性。尘就是指四大,四大不可得。「于中 缘尘各归散灭」,这是说一切法,六尘、四大它是缘成无性,所以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究竟还是没有一法可得。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这个心是指妄想心,清净心本来 不生不灭,怎么会灭呢?这个幻心是指虚妄心,所以身心都虚妄不可住着。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尘是讲六尘,本来不可得、虚妄的。不要取着,它 本来就是清净。「幻尘灭故幻灭亦灭」,总之教众生不要住着,不要取相, 本来一切法就是清净平等,就能会归圆觉本净自心。

  

  师父:大家想一想,幻有没有实在的?大家从这里体会!幻没有实在,是什么法? (答:圆成实。)圆成实是实在的吧!是不是依他起?是缘起法。那我们就 知道了,「幻身灭故」,幻身,这个身没有啊!缘起是生灭,就性空啊!幻 身灭故,就是这个身,缘起性空。「幻心亦灭」,这个心也没有啊!也是缘 起性空啊!你往这个角度会,一直会到「非幻不灭」。……讲吧!

  

  甫师:这里讲到身心,我想到一个公案,神秀大师作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 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大师又作一首偈破他:「菩提本 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证到这里,其实只是众 生在虚妄中取着。尘,如果执着就是染污法,如果不执着就是清净法,所以 它是缘起法,都是依他起。

  刚才师父讲六根对六尘才有见闻觉知,所以知道是依他起。依他起是如幻的 ,所以就很好了解,身心都如幻。会到如幻就是修如幻三昧,身心能够不动 。如果心不起攀缘,它当下就是湛然。讲到这边。

  

  师父:慧甫讲出神秀大师和六祖的那首偈来了。现在大家想一想,你分清了。过去 你可能分不清,为什么神秀比六祖低,现在你分清了。「身是菩提树,心如 明镜台。」是不是落于有法?他当然不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那 差得太多了,是不是?一个见性,一个没见性嘛!

  「幻身灭故」,身是缘起,缘起性空,所以说幻身灭故。心是缘起,缘起性 空,所以幻心亦灭。「幻尘亦灭」,尘也是缘起性空,所以幻尘也灭。「非 幻不灭」,觉性不动,所以说非幻不灭。

  

  明师:「非幻不灭」,并不是有个非幻不灭,因为它本来就不生,怎么会有灭?

  

  师父:对!对!他本来「菩提本无树」,怎么会灭呢?讲吧!

  

  生师:四大就是众生一念妄动,心执着就有四大,有四大就扩展到有众生的五蕴身 心和山河大地,都是众生心一念妄动构成的。佛菩萨也有正报的五蕴身心, 也有依报的山河大地,有众生国土,也是四大所成的吗?

  

  师父:大家想一想,身、心、尘都有灭没有灭?为什么没有灭?有一般人证到这个 地步,这个地步唯有佛证到。证到这个地步叫法身,叫常寂光土。再以下才 是实报庄严土呢,再次就是方便有余土了,再次一等,凡圣同居土。这是常 寂光土──无依,法身无证,无证而证,无依而依,这是叫无作法。为众生 故,现作法,为大菩萨现实报,为圣者现方便有余,为凡夫众生现凡圣同居 。

  圆觉无证无依,有证怎么成为圆?有依不成为圆了,它有差别了,有证不离 于相,有依还不离于相。在这个境界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现在大家 看注疏,印证你们今天发表的见地体会到什么地步。

  法身非是身啊!于非身中,一切唯心造,造出诸佛身。谁查到注疏,上来写 啊!

  

  生师:可不可以讲佛的国土是佛的愿力所成?

  

  师父:愿是清净大愿,不清净不称为大愿。佛的清净大愿没有缘,没有因缘,听说 了吧?佛的清净大愿是大慈悲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既然无缘的话,他 怎么能说有呢?无缘,怎么能说无呢?这样才遍满十方。你不要认为佛有愿 ,有愿就有不愿,佛没有愿,因为它不对无愿嘛!好比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 ,极乐不对苦言啊!我们这里对苦言乐啊!苦轻叫做乐。它那里没有苦,无 有众苦,但受诸乐,叫极乐。极乐了就没有所谓乐了,不对苦了嘛!所以它 不对苦,永不退转,叫无量寿。要是对苦,总有一天落于苦道。

  卢舍那也叫毗卢遮那,天台宗分别的,华严宗就说是一个佛。有愿无愿叫释 迦牟尼佛,他是化身佛。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四下‧二)「若以从真起妄。无明生法 为言。必先有不觉之心。方有根尘世界。今就日用核之。意显因境有心。无 尘则无心也。……四大各归本性。毕竟无有缘心可见也。」如果起妄心的话 ,先有不觉,方有根尘世界。这从法生的因缘说,不觉之心就是虚妄心,说 得妙!「今就日用核之。意显因境有心。无尘则无心也。」这个经文它的意 思是显因为尘境而有心,因境而有心怎么说呢?因色尘有见心,因声尘有听 心,因香尘有闻心,因味尘有尝心,就是因六尘有六心。这个经的意思,因 六尘有六识心。无尘则无心也,如果没有色尘,就没有见心,所以心有六识 心,见听闻尝触念,这个因为是色声香味触法,六识心就是六识,是因为六 尘而有。如果没有六尘就没有心了,有没有六尘啊?六尘虚妄,四大缘生, 没有六尘,所以我们叫妄想心。

  「四大各归本性」,四大本性是什么?四大以空为性嘛!「毕竟无有缘心可 见也」,四大本空怎么会有缘心可见?因为四大本空没有六尘,没有六尘就 没有六识心了。大家核对自己,以人家的来印证你,你了解的和人家的一样 不一样。

  (卍续一六‧圆觉直解卷上‧九八下‧一)看憨山大师的。「此示假观之成 功也。前云。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若但知幻即离。不能顿离。故教先观 此身四大是假各归散灭。内根既无。则外亦无尘可对。根尘既消。则缘心亦 灭。此心亦假也。」前面那个文是教你顿离,这个教你一层一层地剥,剥芭 蕉树一样,一层一层地剥,渐修。所以先教你观此身四大是假,四大是假和 合,因为四大本空嘛!所以说四大和合是假和合。所以龙树菩萨讲,生是空 生,灭是空灭,亦没有灭,亦没有生。

  「各归散灭。内根既无。则外亦无尘可对。」根尘俱空,声闻乘人不知道第 八阿赖耶,只知道六识心,阿罗汉只会到六识心灭,所以入灭尽定。灭尽定 灭什么?灭想、灭受,在六识心里面,不在第八阿赖耶。「根尘既消。则缘 心亦灭。此心亦假也。」所以六尘缘影心也是假的。

  「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 幻不灭。」幻身灭故以下示假入空,假是缘起啊!天台宗就讲空假中,假是 缘起,缘起法一切皆空,所以从假入空。

  「此示从假入空观也。谓以观照根尘识三。」根尘识三,缘于六根六尘生于 六识。阿含经说,三事和合触嘛!这称为触,而有十二因缘。「俱已消灭。 然所观既空。则能观亦泯。」所观的六尘没有了,能观的六根也没有了。「 故云幻灭亦灭」,这是解释这段文是幻灭亦灭。

  「以前云知虚空者即空华相。故观照亦不立。」知虚空是观空花,空中有花 没有…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