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皆是它受的,地狱、饿鬼、畜生皆是身受,希望大家这一夏好好警觉。现在我们开始修学圆觉经。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何以故。虚空性故。」他这是从上文来的,我们必须把上文搞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今天开始接这段了。「何以故」,为什么原因呢?「虚空性故」,虚空性是什么性?「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今天修学这段经文。
大家仔细想,他这是接上文的。为什么原因呢?「何以故。虚空性故。」虚空性是什么东西?用谛理去会。「常不动」是什么原因?「如来藏」,是什么东西叫如来藏?「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因为什么原因?「无知见故」,为什么无知无见?「如法界性」,法界性怎么样?「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个因地法行达到什么程度得到这个状态呢?「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注意到了,这是要点,如果发清净心怎么样呢?「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不堕邪见和发清净心有什么关系?大家看经文,看过以后,讲你的见地。大家要不离二谛。
悦师:师父,我要先讲,不然等一下他们讲那么深,我不会讲。
师父:不可看注疏。
悦师:不是注疏。「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一段文就是显真实义,也就是讲大方广圆觉的道理,是第一义边,下面是缘起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虚空性故」,就是大方广圆觉的体,此体犹如虚空,因为此体是无自性,犹如虚空常不动。「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既然无起灭,所以无知见,如法界性,好比一真法界性,它能究竟圆满遍满十方。「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是答前面文殊师利问的「如来本起因地法行」,就是依刚才说的体起这种行,这也就是如来的因地法行,也就是菩萨于大乘中发这种的法行,这种的清净心也就是圆觉。末世众生依这个道理修行,可以不堕邪见。这段文讲到如来的因地法行,以及菩萨如何的发大乘清净心,及末世众生可以不堕邪见。
师父:慧悦现在进步得多了,不错。大家修学以前任何人都不可看注疏,凭你自己的悟性用功。谁再讲?逐渐逐渐地把它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彰师:先讲「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是显理性。「如来藏」,按理说起来,如来藏在众生的时候叫如来藏,在佛叫法身。但是他说「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就是说法身。法身没有分别知见故,就如法界性。在这里是全显那个理性,但是有一句话说,全理就是全事,全事就是全理。就是无自性故,就是无生故,无住着故,无碍故,它才能缘起遍十方,所以这样叫究竟圆满。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因地法行」,就是说行无漏法故,离三界故,所以这个叫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等一下想清楚一点再讲。
师父:慧彰讲得也不错了。不过我问你,你回答。你说行无漏法,有无漏法是不是虚空性?
彰师:无漏法无自性!无自性当然也是空性。
师父:无自性还有没有无漏法?
彰师:无漏法就是刚修行时发无漏法,无漏法无自性,会到圆成实当然是这样。
师父:有无漏法的话,那是虚空性吗?那是不动吗?从有漏得无漏,它不动吗?是如来藏吗?是无起灭吗?不是无漏法,这个法没有漏,没有无漏,没有有为,没有无为,都没有。
彰师:那缘起嘛!缘起就有……
师父:这是第一义,你往那儿会,怎么能会到呢?
彰师:这个法从真谛无自性,说到缘起遍十方,遍十方就是缘起,缘起也是无自性啊!
师父:你要那么讲,讲你的意见,我们不抬杠。
彰师:我等一下想通再和您说。
师父:这个法要是有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世间法、出世间法、外道法、佛法、凡夫法、圣人法,皆是一切法,皆是如幻的,不可着这个边。他这是讲圆觉第一义嘛!大家仔细看。
法无有高下,无生无灭,无有分别。在这个法里面,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谁讲?我为什么不叫他说无漏呢?有漏、无漏如空花,有为、无为如空花,世间法、出世间法如空花,凡夫法、贤圣法如空花,外道法、佛法如空花。甚而言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空花,佛的究竟涅槃、无上菩提如空花,不可着。
彰师:我现在知道。可是不是我知道,是师父说了,我才知道。
师父:谁再讲?
闻师:前面讲过了,那我就沿着讲下来。「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有几层的讲法,慧悦师说可以约第一义来讲。我们可以讲,这里面有二谛的讲法,或者一谛的讲法。「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果约二谛来讲,这是讲无性,约真谛在讲的。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这是约缘起边讲。如来藏有所谓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就可以出十法界,可以演众生藏如来,如来藏众生。事实上这里是约缘起边讲,约如幻缘起讲的,也就是十法界。如来藏中无起灭故,观佛与众生都无起灭,因为是虚空性故,一真法界性,无自性故才能缘成迷和觉的十法界。「无起灭故」,事实上这里面不能有个佛众生的知见。
下面讲「如法界性」,就可以接着上面来讲。这个十法界同是一真法界性,叫做无性。因为这个原因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样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一段是衔接上一段文来的,因为是文殊师利菩萨问如来,「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我们众生就是堕于邪见,不懂得一真法界性,在一真法界性里掩覆自己的真如法性。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用般若来讲的话,就是无所得心。以无所得智得一切佛法,假名得佛法。「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邪见应该是一个重点,上面讲到虚空性、常不动、无起灭、无知见、法界性,乃至遍于十方,这都是去我们众生的邪知邪见。
我常常讲,我们为什么学习无自性这个法,乃至学习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呢?事实上它对我们是很有受用的。因为我们众生没有用谛理来销融习气的话,很难恢复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如果我们学大乘法的话,能让我们的种种邪见去掉,这是圆觉经的重点。
师父:讲吧!
修师:「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虚空本来就是假名,其性不可得,所以说虚空性本来是无性的。「常不动故」,因为它无性所以就不动。假如有生的话,有生就有灭,所以它有动。因为它无性,所以不生,所以不动。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因为法身本来是没有生灭的,在六道中轮回的时候,本来法身不灭;成佛的时候,法身也不生。所以如来藏中,一切法本来缘起性空,不可得,没有生灭的,所以它没有起灭。「无知见故」,因为没有生灭,一切法平等,所以没有知见,一切法平等不二不异,没有知见,以同一性,所以「如法界性」。因为「如」是不二不异,法界性是一性,一真法界本来是一性。一性也无,所以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因为它无性,所以遍满十方,这样叫因地法行。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是以这样无住着心契合无相法,这样叫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菩萨就是以这样来发大乘心,发菩提心,才能以无住心契无相法。末法众生也要依这样来修行,才不堕邪见。因为堕有边的话,就是邪见;堕空边的话,也是邪见。所以就是要以无住着心契无相法,才不会堕邪见。
师父:我提醒大家,大家都知道这段文是根据文殊师利上面那段问话来的,慧悦已经讲过了。可是你要知道,它不远啊!你看上面啊!「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这是解释净觉随顺吧?这个样叫净觉随顺,虚空性故、常不动故……,一直讲去,讲到后来「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发清净心是不是净觉随顺?那你就知道了,如果发清净心也算是净觉随顺,它和那个如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慢慢入,慢慢入!一定深入教理。谁讲?慢慢就把它来龙去脉摸清楚了。
你仔细看!「如虚空性故。常不动故。」这一段文是不是解释「净觉随顺」啊?那后面讲完「于大乘中发清净心」,发清净心是不是净觉随顺?看看他文的脉络。谁讲?
你要体会到了,修学这个经文必须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不是这个样?所以佛说法有深义啊!如果不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根本不知道。如来藏有人说过空不空如来藏,你再想何谓如来?金刚经怎么说呢?无所从来就不生不起啊!无所从去就不灭啊!谁讲?
观师:先从上文看下来,「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下面再讲原因。「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边提到「虚空性故」,虚空性无自性故,所以有无俱遣。下面「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如来藏中不生不灭。「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法界性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这边谈到有无俱遣。
「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这个就是如来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这个「此」就是讲因地法行,所以能在大乘中发清净心,所以菩萨能自度度人。而且重点在于菩萨能会到这种无性,所以就没有我人众寿相,而能发清净心,度化众生。「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