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P5

  ..续本文上一页有时间争名夺利去呢?弘教组的人注意到,出去讲经说法,心中总想有利于众生,千万不可把佛法当成你成名露脸的本钱,那是错的。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上‧二)「以此圆觉。为十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你们也讲过了,印证自己,你所了解的以人家的注疏印证。我们很可怜,没有佛怎么印证呢?藉善知识来印证。

  「一大总相法门体」是什么东西呢?心!一心生万法是总相法门体。「一切圣凡。依正迷悟因果。皆依此圆觉一心。而为建立。……」这个人讲得很好,他抓住原则了,从一心讲起。

  「迷悟因果。皆依此圆觉一心。」就是一大总相法门体。「然此觉体。为诸佛之法身。」法身无身,就是实相无相啊?

  「为众生本觉之心地」,这讲本觉。慧洵也讲过了,他根据起信论讲,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虽染而不染。故曰清净。从来不妄不变。故称真如。……」解释得很好。「是故。一切如来成佛本起之因地。更无别法。皆依此圆觉自性之光明。还照寂灭清净之觉体。」各人藉人家的注疏,印证自己,你会到这地步没有?我和你们讲过,圆觉经注疏见地千差万别,或许你会到的比较低,或许你会不到,看人的更不懂。你如果能看懂了,「欸!不错。」那是你会到,会到多少不讲,见地的差别,千差万别了,你见到多少?千万不要讲:「他这个说法不对,某某人怎样,……」那根本是废话,那根本不得法。

  再看他这个。(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一○上‧八)「大乘之体是本始觉。于觉悟中发菩提心。正念真如故清净矣。」也是不离原则,人家一开口就讲那个东西。好比抓痒一样,脊背痒抓胳臂没有用啊!他一动手就抓到痒处嘛!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本起清净,本起清净是不是发菩提心啊?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一五下‧五)「正念真如。故云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离一切相就是清净了,对不对?你会人家的法,印证自己,你会到没有?如果你看了根本不懂,那可能你会不到。如果你看到他的话,点头「嗯!差不多。」那可能你会到一点点了。金刚经所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是圆觉。「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萨。」这个人是根据般若所说。

  (卍续一六‧圆觉经集注卷上‧一一上‧一四)「如来于法自在更无有上。陀罗尼翻总持。」大家都讲过了是不是?你没讲错,印证过来了,不过这还是名相。「谓圆觉体中有尘沙德用。从本以来持之不失故大。即当体无边。门者出入义也……。」门,他这是按照文句解释了,他说大陀罗尼门的「门」是出入之义。

  「非别有法从中流出于外。但依觉性显示诸门功德。无有穷尽。应用无有疲厌。名为流出。……」这个流出啊!我提供大家一个参考,流出是一个还是两个?上面没有水它流什么?上面有水它怎么出呢?你会啊!我讲出来的话是我的东西,不是你的。你会出来,悟出来确实是你自己的东西。「流出清净真如」,它要是没有清净真如,好象上流没有水,它怎么流到下流来呢?

  菩提涅槃及波罗蜜,以此六度万行能生物解,名为教授菩萨。「能生物解」,这唯识家用的名词,这参考唯识的。「觉相性也。圆照修也。」这是他见地。「全性发修。以修契性。性非染污。故云清净。无明体空。……毕竟寂灭。故云永断。成道者。觉智遍满。一成一切成。……一佛既尔。十方三世诸佛咸然。」这是他的见地,至于见地高低,你们自己慢慢会去,他如此见。好了!我们今天到此地。

  ■第三次修学

  师父:老祖师见地都有点差别。再往深的,见地相同了,功勋有差别,就是功夫有高低了。

  慢慢地,你再摸摸你口袋里,有一毛两毛的了,不像过去一样,天天数人家的钱。当会计的,天天数钞票,自己一毛钱也没有。这叫做什么?真功夫硬本领。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这段在讲无明。大家仔细用心,无明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再把它念一遍。「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这是要点,「无始」作何解释?「种种颠倒」,大家细看这意思,我不讲,你看。「犹如迷人」,他是举譬喻。这个文脉络我和大家讲。「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先不讲它。「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不管它。

  以下以法合譬,「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大家就可以看出无明脉络来了,什么叫无明?「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大家仔细看,这一段文你先把它的脉络弄清,有些譬喻先把它简去。

  我再把它念一遍,大家注意到。「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重点看出来了,把它譬喻先简去,然后再把譬喻加上,就了解意思了。「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要点看出来了吧!现在大家讲。这里头,看你们能不能从二谛发挥?谁讲?

  闻师:一切众生明白如来因地法行才可以契入圆觉,下面就讲如何契入圆觉?有一句话「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现在讲无明。「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就是说诸法因缘所生,既然因缘所生,我们却在无生法里起种种见,总认为诸法是有生有灭的。「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这是说我们众生种种颠倒,妄见四大为自身相,就是遍计执,乃至认为「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种叫做无明,而无明非实有体。如果迷惑的话,我们总认为一切很实在,因为我们妄执遍计所执的缘故,使我们落入生死,「由此妄有轮转生死」。如果我们永断无明的话,就会到诸法无生,诸法无生就是妙真如性。

  师父:你们都不错,能会到无明就是遍计执已经很不错了。大家仔细想一想,遍计执性是不是无明?谁还要讲?你们再把这段文和心经联想联想,也可有话讲了。

  修师:无明就是没智慧,怎样没有智慧?「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就是说我们众生从没有开始以来,就有种种颠倒,像凡夫二乘各有四颠倒。好比迷路的人把东西南北搞错一样,其实也没有东西南北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把四大和合的色,执着为我的身,受想行识执着为我的心,不能了达于空义,不能了达五阴皆空,好比那个眼睛有病的人,他看到空中花及第二月,其实空中没有花,月亮只有一个,他执为有两个。 

  「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虚空实在没有花,因为妄执的缘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如果我们执着有身的自性,不知它是因缘和合假成的。「亦复迷彼实花生处」,有人讲到我是从什么天来的,就是他执着有实在的来处,不知它是一真法界。因为众生颠倒,妄执十法界,不知道一切法空,如幻如化的。他执着实在有来处,由于妄执有,才轮回六道生死,这叫无明。师父:讲吧!

  策师:一切众生,就像我,我就是那样,一念不觉,从无始以来就不觉,到现在还是不觉,所以落入生死。为什么落入生死?种种贪着,贪着色声香味触法。譬如早上有人骂我,心里放不下,就是认为声尘实在有,这个就是遍计执。本来这句话是无性,不可得、如幻。但是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就是这么愚痴,这就是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真的我,因为四大是因缘和合不可得,外面六尘也是因缘和合无自性。众生因为无明,一念不觉,所以起种种颠倒,沦落生死,叫做无明。

  师父:大家已经提出来了,无明是遍计执性。遍计执性迷惑什么东西?不如实知什么法?你讲吧!

  彰师:「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所谓众生,就是迷,于缘起法中有所得心,落入遍计执,没有会到法本无生,没有会到圆成实性,所以不得自在。有所得心就迷,起贪着,落入生死。迷四大为自身相,取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若于缘起法中会入无性,就得自在,就不会起一切的贪着。般若经说,一切法不生般若生。不会妄取、妄着,这样就不会落入生死。

  师父:你们都不错了。刚刚慧策会到无始一念不觉,大家想一想,无始不是过去很久以前。如果过去很久以前,此人见地不真,怎么知道呢?很久以前是有始啊!慧彰也能从遍计执会入圆成实是无生,都是很重要的。慧修会到是空。心经不是讲过了吗?远离颠倒梦想,怎么远离颠倒梦想?慧洵讲!

  洵师:「云何无明」,什么叫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其实无明本是没有的,可是众生无量劫以来的妄动,一念妄动,所以是无明。众生迷失了本性,所以执着实有,在毕竟空中执着一切法,起贪瞋痴,造种种业,所以有种种的颠倒。

  譬如迷失方向的人,执南为北,执西为东。他迷失的时候,其实他的觉性还是不动的,只是迷失了方向。这种情形就是「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执着色身是实有的,不知五阴皆空,执着「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尘缘影」这是一个倒装句,应该是「缘六尘影」。其实尘是生灭的,众生的执着,所以起心动念执着有色声香味触法为自心的影像,随尘的生灭,心也生灭。他不知道尘本是空寂的。

  「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譬如有病的人执着虚空的花,因为空中实在没有花,而是他眼睛毛病而生虚妄的影像,虚妄的执着。「非唯惑此虚空自性」,这种情形他不了解虚空的自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