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护。三宝的救护,观世音菩萨的救护。自然而然我们就能够获得。在你现实世界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哪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翻不过去的坑。只要你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是愚痴,有方法而我们自己不愿意去修行,当然解决不了。要是解决不了的话,佛就不说诸法性空了。为啥性空呢?实际上就是说,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啊。都是因缘果报、因缘所生。条件性的存在,如果说他是条件性的存在。那我们把他的条件改变了,它不改变了吗?自的然而然就改变了。要明了这种因果,要明了我们自己所做的业力。它都是一个缘生缘灭的法,都是没有自性的。既然是没有自性,一定可以解决。那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平时,我想起当初,说要学佛,那就问,学佛干什么?学佛解决生死嘛。生老病死最大的问题,是不是,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这些都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一般人不以为是问题。他哪里会认为不是问题呢?只是觉得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算了,你不要把它当成一种问题。于是硬要眯起眼睛来,有的问题,他就说没有问题。你看世间上的人,谁没有知道生老病死?谁都知道。但是佛教徒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平常人呢,一点都不觉得它是一个问题。死嘛,人人都有的嘛,焦心干啥?焦心它就不死了?他就不再去想办法去解决。他说看释迦牟尼佛,丢掉(抛弃)王位,出家修行。他就是为这个东西。一般的人不以为是一个问题,而释迦牟尼佛认为是一个问题。区别就在这个地方。对不对?所以说他能够解决、他能够成佛、他能够救度众生,原因在那里?就在这个地方。他的区分就在这个地方。
最后给我们分析;就说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都是缘生缘灭,都是条件性的存在。它是有因有果的。而这种因果又是没有自性的,是可以改变的。我就觉得这个世间上再遇上天大的问题,释迦牟尼佛都给我们非常光明的前进。为啥呢?天大的问题也是没有自性的。必定能够解决。解决就要有智慧。就要能够认识他的因缘果报,是什么因、缘什么条件、引起的这个困难,引起的这个问题。一旦认识到这种正确的因果关系以后,要改变它就容易多了。诸佛的这种智慧为什么那么圆满。因为在他的眼里;在智慧的眼睛里面,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圆满呢?而我们今天很多人说;哎呀、这个也不能解决、那个也不能解决。这个业障也改不了、那个脾气也改不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就是有太多太多的改变不了,我们就是有太多太多的改变不了。就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改变不了,认知上就是一个大的障碍。而这个大的障碍,就整成我们今天生死凡夫各种这样的苦难现象。如果说你能够观察世间上的音声,学习观世音菩萨一样,仔细地观察一下,别人给我们作一个活教材了。好的他也作了一个活教材了。坏的也作了活教材了。是不是,众生是现身说法,你观察到以后,没有解决不了的;哪有解决不掉的?
我们学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那里是仅仅得到观世音菩萨一点点救护,还能开智慧,还能够认识诸法性空,还认识一切问题没有过不去的。从这些理论上、这些事实上和这些因果上,我们都分析了,这些都能够可以解决。关键是你做不做。学到这一条有些人就怀疑了。他说哪些无罪的人、被冤枉的人要救他呢。那就很自然、因为人家是冤枉的。假如说这个人真的有罪,那我们就不救他呢?就不应当救他,为啥呢?有罪就应该受报应嘛,我们一般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是不是?所以说好多学佛的人,他也没有慈悲心。看到人家被车撞了,哎呀果报啊,果报。那怕就是人家的果报,你也要起慈悲心嘛。对不对?哪有一个天生的圣贤?哪有一个永恒的凡夫呢?都没有。这个错误,人家知道错误,让他知道错误,让他知道改。这就是最好。治病救人这就最好。不要为惩罚而惩罚。人家一旦犯错就让人家永世不得翻身,你这也太恶劣了吧。对不对。稍微做一点错事,一下就被你打下19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哦;这就很糟糕的。所以说人家说,哎呀,你这学佛的人咋这么歹毒呢?他说我哪歹毒了?我学佛我慈悲得不得了。那你慈悲还把人家打下19层地狱了,那你慈悲你还幸灾乐祸,说人家果报呢?所以说这些我们常常是这样的心,要改变过来哦。这些果报是因果管的不是你管的,那里是你管的,瞎操心。我们只管自己要修行、要慈悲、要善巧用心、要开启智慧。利用我们自己的心去帮助众生。你不要去当上帝、你不要去当判官、你不要去当阎王,知道吧。我们要去修心。这样子修心呢。那你说,这个有罪的人应不应当救护呢?应当啊(大众)。对,就是要知道。哪怕就是他真正的有罪,我们也要去救他。
所以说;很多时间他看佛门当中。说这些老和尚假慈悲。为什么假慈悲呢?那个人真正犯了罪,杀了人了,逃到佛门当中你还救他。老和尚说要救,如果我们今天不救他,他对这个世间上一点温暖都没有了,一个因果报应。就搞的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对吧?人人不发心,不发慈悲心,不去救他,这不是很糟糕吗?就因为他犯错了,所以说今天,他是死罪,我还要救他。这是最能感动人的,是不是?人家都在落井下石。人家都在幸灾乐祸,哎呀你贪污了,你就该受报应啊,你的官位就该丢掉啊,你就该进监狱啊,你就该一辈子不翻身啊。落井下石。但是这个时间最难得的是有人伸一把手。如果他在这个真正苦难的时间到来的时候,有一个人伸一把手,那个人感激涕零啊。别人都背离我而去啊。偏偏就是你没有离开我。人家都说我是贪污犯,我真正是贪污了,我罪有应得。但是你还是慈悲我。你看看;最能感动人的就在这个地方,所以他以后就因为这一点感动,哎呀,算了,要对得起你这一份慈悲。我也不去贪污了。我要改正。这是最能教化人的,知道吗?
我们的佛教,就讲这种慈悲心。慈悲最能感化人,不仅仅是讲道理,我们很多人学了经,学了法,懂了很多道理了,然后回去就得理不饶人。抓住一点道理,我有理走遍天下,就跟别人吵,吵的天翻地覆.那怕是你有理也要让人三分嘛,对不对?得饶人处且饶人嘛,不要紧追不放。不要不给别人留空间。如果你得理不饶人,往往有理都变成无理。对不对?间断地造业了,那就不好。所以说无罪的人我们应当救护他。有罪的人我们也应当救护他。什么理由呢?无罪的人他是无辜的,受冤枉的,所以理所应当受到救护。有罪的人呢,应当受到惩罚。我们一般的人认为,救护这些有罪的人是在纵容恶人恶法,也是在纵容和助长邪恶。所以说,不应当救。这些道理呢,实际上是一种邪知邪见,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为啥是错误的呢?一个方面,这种道理违背了佛法。又和菩萨慈悲平等救助一切众生的心不相合。既然你说你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善的恶的都要救嘛,对不对?你光救善的,不救恶的。你说你用心平等吗?不平等。你说你这种慈悲广大吗?他也不广大。所以说,它不合菩萨的慈悲情怀。二一个呢,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有如来藏。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有痛苦,而且每一个众生都想脱离痛苦。尤其是这些暴恶的众生,更值得可怜,更值得怜悯。因为什么呢?没有智慧啊。不可怜这样的人,可怜谁呢?有智慧的人,不用你去可怜他。他自然而然就能自救。尤其这些没有智慧的人,我们不可怜他,不帮助他。他的智慧怎么生起来呢?如果说智慧生不起来。他这些暴恶的心情怎么改变的过来?暴恶的行为怎么改变的过来?所以说,更要去救护,像《涅磐经》、《维摩诘经》都说菩萨更怜悯这些众生,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心,他是平等的
以前就有一个师父,他收了十个徒弟。前面九个徒弟都非常努力,都非常听话。师父教什么就修什么,修的很好。最后,又有一个人来投奔他,第十个,师父也把他收了。但最后一了解,这个人是小偷。在世间上专偷东西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世间上呆不下去了。跑来找师父:师父啊,世间的人都不要我了。你把我收下来吧。师父说:好好好。我把你收下来。收是收下来了,但是恶习难改。偷东西偷成习惯了。在师门里面还是偷。那些师兄弟可受苦了。大师兄也偷过,二师兄也偷过,三师兄、四师兄、五师兄、六师兄他都偷过,甚至连师父的东西他都偷。前面的九个师兄气愤的不得了。师父啊,怎么一个小偷来了祸害我们那。就跟师父提意见,一次又一次地提。师父总是说他会改的他会改的,慢慢他就改了。提了一次,提了两次,还是没有改。东西照偷不误。这九个师兄被偷烦恼了。最后集体地跟师父示威:师父,你是要他还是要我们九个?如果说你再留这个小偷徒弟呀,我们这九个徒弟就走了。不跟着你了。你要我们九个好徒弟呢,你就把这个坏徒弟撵走。这个师父一想,为难了。你要把这个徒弟撵走,哪还有慈悲嘛?他也想;迫不得已,他说:你们九个都学的很好。不用我再教了,我教你们的学会了。你们都很好,跟着师父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我宁愿要他,不要你们九个,哈哈(笑)。这九个徒弟没想通哦。这个好徒弟不要,要坏徒弟吗?师父说不是我不要你们。而是你们学的太好了,不用师父教了。你们可以出去,单独一方弘法利生了。而这个徒弟最不让人省心,最让人放不下心,我不教他,谁教他?我是他的师父啊!你这个师兄嫌他,我这个师父总不能嫌他吧?我只管专心地一心一意地教他。那你们九个走,我留他。你看这个师父。这样子的慈悲,终于把那个小偷徒弟感化了。最后发誓绝不再偷。好了,九个师兄走掉了。只有那个小偷徒弟留下来了,结果那个小偷徒弟也变好了。
这个世间啊,我们就是要知道这层道理。我常常感叹,社会上一个人犯了错误了,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是不是?进过监狱呀,犯过错误呀,有过前科呀,等等。你再从监狱里面出来的时候,人人都躲着你。找工作,没有工作的机会。跟…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