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走遍大千世界不生分别,既然你习气上面可能有分别,但是你心里面没有分别,你明了了,理上你通达了,理上完全通达了。理上通达了,事上可能有一点习气,明天我们要讲菩萨戒,所以就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克制自己,克制自己往菩萨道上,往佛心上面走,所以有习气就得受戒,受戒就能克制我们,在平时发菩提心,在生活中,打坐啊,在家里没事情多思维这个道理,不要把这个时间浪费,光去念经,你不思维这个道理没有多大的用,一定要不断的思维,不断思维这个道理,静下来思维,你可以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种功夫的显现,这叫功夫,知道吗,所以我们修行,对功夫不感兴趣,等于没有修行,所以不断的思维,当我们烦恼来的时候,业障来的时候,如果在究竟上面思维,可能会解脱的更快。
在外面不分别,不分别的体是来自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我们一个人在世上,无缘无故的不分别,那是不可能的,是因为某一种力量,你了解了它的实相,才会去不分别,那么说,如果这个泥巴在地上,我们不会对它有什么恭敬心,放在脚底下踩着,但是有某一种因缘你会对它恭敬。比例来讲,你把它拿起来做了个佛像,咦!你就对它恭敬起来了,因为它是佛像。那么,我这个人无缘无故不分别是做不到的,凭你念,怎么念都达不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不分别,因为你没有助缘,你没法达到一心不乱,你即使在生命中,就像我们上厕所,念阿弥陀佛,看到大便,你怎么让我自己不讨厌它,阿弥陀佛确实有一种神力,让自己见大便无分别,为什么呢,因为一直注意在阿弥陀佛上面,但是你把阿弥陀佛丢掉了,又分别,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达到一心不乱,达到无分别,是做不到的,但是呢,你不断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那个蛆啊,大便分开后变成分子粒子,把它分开以后,你发现大便不脏,很清净的,并且很干净,你把它分成分子粒子还脏吗,是不是。所以你把它思维在阿弥陀佛功德里面,它就很珍贵,是不是,你就没感觉它是大便存在,所以我们要用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不断的分解它,把你这个习气去掉,是因为有了阿弥陀佛的提醒,先有珍贵。
为什么我们要住持,寺庙里有个大和尚在这个地方,念佛堂有个佛像在这个地方,才能够达到我们一心不乱,如果把这里面佛像去掉,庄严的东西去掉,那你还会达到一心不乱吗,师父没有了,不在这个地方,心想师父怎么还不来呢,是不是,没有主人啊,因为没有一个主体在这个地方,大家就乱了,是不是,为什么写论文考试都要一个题目呢,没有题目不就乱作了,乱写了,所以这个题目就是总持我们的心的,所以学法一定要有个总持的东西。那么说你念阿弥陀佛,当然阿弥陀佛也是个总持,但是你念阿弥陀佛你是以心为根本的,来达到一心不乱,但是你没有根本,你这个是迷,因为我就不断的念阿弥陀佛,你不了解阿弥陀佛,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迷,因为你迷了,然后呢,念阿弥陀佛确实达到心里面一种很清净的状态,等一下又迷了,如果你了解了阿弥陀佛,你不念都可以了,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到你那个分别心里面去了,过去这个好,那个不好,咦,原来它是我所念的阿弥陀佛啊,所以就不再分别,不想分别了,因为你了解了实相啊,这个不是你的爸爸,你不会当你爸爸想,后来有一个人告诉你,他是你爸爸,你就把他当爸爸想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不知道是爸爸,现在知道是爸爸,因为告诉你,你的爸爸在那边,然后你不断念那个爸爸,你的爸爸在西方,这个不是你的爸爸,要你想这个是你的爸爸,你能想的到吗,你再念那个爸爸,他也不能转成爸爸,因为你不了解这个就是爸爸,所以强行说他是爸爸怎么做的到呢,等一下子还是转了。就像密宗,讲身口意供养上师,你为什么要把身口意供养上师呢,因为你的身口意本来就是上师的,为什么呢,因为上师是佛陀的化身,哦,你的身口意就从法性里出来,因为法性就是上师的根本,大家都从法性里出来了,如果你了解了这个体,啊,原来我的身口意都从法性中生,我只是个妄想而已,你悟到这个道理,你就开悟了,是不是,要是不解开,大家在迷着搞,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听经,就是要解,读经千卷不如解义,住在里面很清净很自在,心无执着,你自然而然就一心不乱,有人念阿弥陀佛很清净很自在,很快就达到一心不乱。
所以五百个宫女听完之后,得诸佛现前三昧,十方诸佛皆同一体啊,那是理上阿弥陀佛,而一体皆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为事,一念为理,十方为事,如果你悟到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理通达了,事就必定现前,或现在,或当来,或临终,就是说,你现在可能会见到十方诸佛,你将来可能会见到十方诸佛,或者临命终时会见到十方诸佛,因为理上通了,就能见到十方诸佛,这叫一心不乱。那么一心不乱,在经典上见,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至诚心就是清净心,深心就是遍法界心,佛陀往下回向心,所以佛陀回向给你,你以此心回向佛,所以佛心汝心,汝心佛心,这叫回向心,所以呢,《观经》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就是一心不乱,而《无量寿经》里面,就是心忍,身忍,无生法忍即是一心不乱。心忍就是清净心,身忍也是遍法界心,无生法忍就是无我的大悲心,身忍无量寿故,法忍无量光故,无生法忍无量慈悲故,佛陀的慈悲心落在你这个一念里面,佛陀的光明落在你这一念之中,佛陀十八愿,名号,就是你的生命,落在你的生命之中,你的生命就是名号,就是心忍,没有我了叫心忍,没有法了叫法忍,你心中已经没有法了,就一个念头,全部接受佛陀的功德,叫法忍,佛陀的无尽大悲印一切众生心,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心都印出来,这叫无生法忍,三忍现前,难道不是一心不乱吗,这三忍就是无生法忍,而无生法忍就是一心不乱,此人定得往生,这叫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完全是从大乘教法来思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是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就能够现前,所以我们平时啊,讲一心不乱,我打个比例,我们从肉体,从我们意识上面达到一心不乱,我们非常有限。我们念佛,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就会打妄想,你在念佛,在十五分钟以内感到有一股力量,再过十五分钟,你已经在维持,再过十五分钟,完全在打妄想。一般凡人啊,就是我们平常的人,前面三十分钟大家有一点感觉,到后面全打妄想,所以不能再维持了,必须休息,如果你继续维持下去,是不断的打妄想,那么你休息一下再来,又是不一样了。所以很多人念阿弥陀佛,像行般舟,刚开始走的时候很清净,到后面全在打妄想,我刚才观察了一下我念佛,头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还行,后来发现想到别地方去了,拉也拉不回来,完全在打妄想,所以念佛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休息五分钟,十分钟,再回来念,完全不一样,你就这样不断的训练,不断的训练,你不能不休息,不断的疲劳战,不断的打妄想,因为这么多年的经验就告诉我,你不断的这样念下去,不断的打妄想,没有意义。所以念四十五分钟,休息十分钟,这样念佛是最好,所以禅堂里面坐禅一般是四十五分钟,打坐,念佛,然后休息,都是这样的。在禅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我们念佛还一个半小时呢。
在此世界达到一心不乱,我们拿个公案来讲,越王勾践,当时勾践打败了以后,吴王让他在家当马夫,上马的时候就踩在他肩膀上来上马,耻辱他,然后让他种种苦受,至于吴王生病了,屎都去尝一尝什么味道,好治他的病,那么说,越王苦到了一种极,搞了五六年后,吴王就想个什么问题,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让他受苦。为什么呢,苦能消智,让他不断的苦,可以让他的志气消沉。过去我们小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实验,拿一个虫子装在瓶子里,往里一放就蹦出来了,但是你拿一个东西盖在上面,然后让它不停的跳,跳到一定的时候,你再拿掉,你发现它就跳这么高,再也不出来了,再过段时间,你把它搞矮一点,它就跳这么高,先搞一尺,再搞五寸,它就跳五寸高,再后面再压矮一点,再后面没有了,它就不会再跳了,再后来叫它跳,它也不会跳了,它的志气已经没有了,它没有志气跳了,就是说,一般人在五六年下来,如果你用这种苦来给他,终久一天他没有志气,就是磨他的志。我常常讲,为什么老太太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年轻人自杀的勇气是有的,但是老太太,叫她自杀,他是没有勇气的,为什么,因为她一辈子享受丈夫,享受儿子,享受这世界的一种快乐,她享受了以后,这个叫玩物失志,不断的享受这些东西,时间久了,她就没有志气了。如果你不断的磨他,磨到一定的时候,他就没有志气了,所以人不断的磨一个人,终久是没有志气的。我过去在北方吃面条,吃了一年的面条,回来以后,我见到面条就想吐,为什么呢,吃怕了,不可能再想吃。还有个人行般舟,他行了以后呢,后来看到般舟心里都害怕,人不能这种很苦的修行,到后面一走就怕,太苦了,后来自己想都不敢想。如果现在叫我三步一拜到九华山,我感觉我有点怕,小的时候,拜九华山拜去了,后来一段时间,我拜了六天,我全身发抖,身上出汗,后来病了,后来我一想到当时的境界,我现在想拜,不敢拜了,一想到就有点怕了,当时的那种苦啊,一下伤了我的心。但是像勾践这样的人,能够在十年下来,回家去以后,马上就要报仇,人家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的受苦既然还没有退失,吴王想十年之久,任何人都承受不了这种磨练,志气都会消沉,不会再有勇气站起来了,没想到勾践在十年之间没有磨下去,回家去就想办法报仇去了。那么像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们这样的人何必这样搞呢,你说这样磨上十年多累啊,但是等你志气磨掉你就完蛋了,所以我们没有这种本钱,也没有这种资格,人家…
《《佛说阿弥陀经》开示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