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开示六▪P3

  ..续本文上一页,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你的菩提心,就是你成佛的机缘,所以念佛而成佛,这句话要记住!

  我们在此世界要得到根本就是这尊佛号,这尊佛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根本,它含摄了十方诸佛,也是我们的究竟善根,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它有另外一个意思啊,所谓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我们今天在闻法的时候,闻说阿弥陀佛,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人,他能闻到阿弥陀佛。闻到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就是闻善根。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即闻善根,就闻到你根本的善根,就是佛性,而此佛性,十方诸佛,十方菩萨,十方解脱者,乃至于人道,天道,乃至于地狱饿鬼畜生,一切佛性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都在这善根之处。所以呢,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尊佛号,是我善根,我善根持有人道,我善根持有天道,我善根持有解脱者,我善根中持有诸佛菩萨,闻此善根就圆满了,原来我持人道也在我佛性之中,在我善根之中,而这个善根如何表达,此善根如何表达?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用了这个大方便,如何表达我们的善根呢,实在是言辞道断而无法可说,所以呢,长叹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佛号是表达你的心意,你心中无法言辞的这种善根,用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而彻底究竟,意会到了,没办法说出来,说众生,说佛,说菩萨,说了一大落,一下子就忘记了,你跟众生讲说人,忘记了天,说天忘记了解脱者,说解脱者忘记了菩萨,说菩萨又忘记了佛,说佛又忘记了众生,我们总是执着一方,失去一方,我们没有这么好的记性,我们记不住这么多东西,但是我心里知道。诸佛、菩萨、解脱者、人天道,都在这一善根里摄取,现在我心里面知道了,没办法说出来,说多了,人家也听不懂,搅来搅去的可能又搞错了,所以呢,我们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心开意解,心里明了,内心中对这个善根完全融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你这一声阿弥陀佛表里表外,里外一致,这叫“闻说阿弥陀佛”。你要知道“闻”不是“听”,听是六个字,闻是跟你善根相应的那一刹那,此一声阿弥陀佛即是你善根,此人道,此解脱者,诸佛,菩萨,这一念“闻”,完全跟你心相应。所以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是用善根念,用心来念,用无我来念,用解脱来念,用菩萨道来念,用诸佛来念,就以诸佛的心来念,以菩萨心来念,利益众生的菩萨心来念,以解脱者的身份来念,以人天道心来念。以你现前这一念善根来念,你这念一声阿弥陀佛是不是一念善根,以此善根来念,这一念善根也是相,都从善根里出来,所以“原来弥陀念弥陀”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呢,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叫闻说阿弥陀佛,不然的话,用听隔着千里,太远了,用耳朵听南无阿弥陀佛,诽谤人道,诽谤天道,诽谤解脱者,诽谤菩萨,诽谤诸佛,你把你所有的善根都给诽谤一顿,然后念阿弥陀佛,那你就完蛋了,为什么呢,此表里不能如一,第二你是是非之相,第三与实相般若不相应,不是至顿至圆的教法。从哪方面想,你都是不通的,因为没有闻,只是听而已,所以闻者,什么叫心闻啊,心闻跟心相应,跟实相相应,叫闻,知道吧。那么你用这样的心来念阿弥陀佛,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一念,这叫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为信,执持名号为愿,什么叫执持,大家知道吗,“执”就是对名号的一种执着,执而不舍,执而不疑,就是不再怀疑它,持就是不舍去的意思,那么说手捏着紧紧的不放,这叫持,也叫愿,执持两个字就是非常有力,这叫愿,执持名号为愿,信愿。这样执着然后不放弃,这叫一心不乱,你紧紧抓住它不放,一日到七日,有人一日就可以得道,有人七日就可以得道,有人一生,到临命终时那一刹那就得道了。这叫信愿行,你看闻说阿弥陀佛叫信根,执持名号为愿根,一日至七日为行根,就是说你一日至七日就是执持,一日至七日前面一定有执持名号,执持到七日,闻到阿弥陀佛,然后执持而不舍,然后这样一日至七日执持着。你看我把这个东西抓在手上,叫执持,然后一直抓着不放,七天,这叫做一日至七日,不是说我执持了以后把它放下来,然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有这样的,现在把它分开了,看到了没有。闻是闻这个东西,然后执持还是这个东西!然后七天还是这个东西,怎么可能信了以后把它放下,然后发个愿,愿了以后又把它放下来,又来称名,这不是执持,你把执持的东西都已经放掉了,怎么行呢?执持,不持不足以信,不念不足以持,就是说你念阿弥陀佛名号是来自执持,执持是来自于信,所以,念名号跟执持跟信,它是一体,不是分开来,现在把它分开了,说信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好,这个放下来,然后我发愿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远离此世界,好再放下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信愿行分开来了,看到没有,完全是分开来的,信愿行本来是一体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讲经的人把它分开来了,那么这就危险了。执持名号,它前面还有“或信受,或称名”,信受为信,称名为愿,就是说执持这个名号,执持为愿,叫信愿往生,愿是在执持上面,“行”自得,你就知道,信愿里面一定有“行”,没有行,不足以信愿。你看你抓住这个佛号不放下来了,这叫执持,难道他阿弥陀佛不在念吗,所以念阿弥陀佛名号,这个行就是愿,而执持名号就代表行,你为什么抓着他不放呢,那孩子抓着妈妈手,我问你,他为什么要抓妈妈的手,因为他信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抓着她,因为怕丢失,为什么老是抓着她,因为这样的行为最安全。那么,一手抓着妈妈的手,这里面有信、有愿、有行。你不放弃她叫行,抓着她叫愿,你相信她叫信,信愿行就是你一个手抓着妈妈而已,所以信愿行是一体,你不可以分开来,说另外有一个什么东西抓,就是抓着妈妈的手就可以了,叫做执持名号,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什么是执持,那么说你用这种心,这一生,用信愿行来念阿弥陀佛,用自己的信愿这种力量来念阿弥陀佛,用心的话很快就能达到。为什么呢,原来你念这声阿弥陀佛是从善根里出来,不是从肉体里出来,也不是从妄想里出来,是从我善根里出来,妄想只是个用而已,就是我的意识只是功用而已,它利用我这个肉体,用我的思维,用我的业力,能把我的善根爆发出来,我能念的是叫相,我所念的是根,根相一体,互互相念,就像这个柜子,柜子念木头,木头念柜子,互相念,心心相惜,就是我们这个善根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善根,善根就是阿弥陀佛,我这个能念的是善相,所念的是善根,善根跟善相难道分开来了吗?没有分开,是永远分不开的,善根里面,诸佛菩萨都在里面,都是一相,就是一个相,就是阿弥陀佛,分别开来就是十个法界了,十个法界是众生的妄想,佛有佛的妄想,菩萨有菩萨的妄想,众生有众生的妄想,佛的妄想就是愿力,要度众生,但是他的妄想是清静的,是解脱的,他是没有分别的,他是没有执着的,他的妄想是千百亿化身,我们的妄想是前念后挂,过去的事情还在想,未来的事情在忧患,过去的事情在牵挂,我们怕明天会怎么样呢,过去的事情,那个人那么好,怎么还不过来啊,明天又不知道会怎样,恐惧,我们人是这样的。佛陀不是这样的,佛陀在每个念头里面都是非常的自在,自在、愿力、大悲,都在里面。但是每个佛,每个菩萨都不一样,众生的业力也不一样,善根执着也不一样,总的来说都是每个人的愿力或者每个人的执着,业力所感召的十法界。但是这十法界离不开一法界,就像阿弥陀佛九品莲花一样,哪有九品莲花呢,因为众生心有九品嘛,所以就九品,佛哪有九品,佛陀就是一品。你看九品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是九品,你看五个手指难道有五只手吗,五个手指你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对于佛陀来说就是一只手而已,所以对你讲这是老大,一品二品三品,那都是佛陀的手而已,你喜欢小的就小的,喜欢大的就大的。对佛陀来讲都是我的手,所以佛陀无大亦无小,没有什么大小之别,所以九品就是一品,一品就是九品,九法界你悟到一品那就恭喜你了,十法界的善根你悟到一种善根那就恭喜你了,你念阿弥陀佛就是十法界就是此一善根,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十法界汇此一念善根,那么这一声阿弥陀佛念下去你就彻底踏实了。

  所以这样的念阿弥陀佛,这叫做执持名号,我们的祖师们说或信受,或称名,这个比较究竟,前面应该加个信受,信受就是“闻说阿弥陀佛”,先有信受,后有称名,信受和称名它是不能分开的,就光称名而不信受,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信啊,叫信受称名,信受是了解了,你看在一本《阿弥陀佛摄受经》里面讲,闻到阿弥陀佛,思维名号功德,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五六七日,那么他是思维名号功德,这叫做信受,思维名号的功德就是不断的思维,不断的思维,你就会跟阿弥陀佛相应,智慧的人只要一日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稍微蠢一点的人呢,可以七日一心不乱。如果你七天,坐在我边上,不断的闻七天,但是你要有师父给你讲七天,太愚蠢了,我慢慢给你讲,讲七天,盲聋喑哑就没办法了,这个地方我看大家都是很有智慧的。一个居士讲了,发现我们无量寿寺的居士还蛮不错的,不炸鞭炮,不烧香,不烧纸,念阿弥陀佛了,那你看那个小庙里炸鞭炮又烧纸,又烧香,大把大把的香,你看广东的香,烧的越多越好。九华山烧纸烧到什么程度,拖了三卡车的纸啊,然后一个铜香炉给烧裂开来了,这个太厉害了,烧了几十万,哎呦,这个纸就白白的浪费了,这个钱浪费了,还以为有福报,这个怪不了,他迷惑嘛。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看到烧纸的,没看到炸鞭炮噼里啪啦的响,我们寺庙很清静的,也没看到大把大把的香在烧,都晓得烧一两支就足矣。在这里听法的,有的都听了十多年了,因为我讲了十多年了,十年啊,人生有几个十年,听了十年,不知道开智慧了没有…

《《佛说阿弥陀经》开示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