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 心安众生安 心平天下平▪P3

  ..续本文上一页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为什么现在没有智慧?心不清净。心就像水一样,水清净的时候没有波浪,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景色照得清清楚楚。恶是心水起了大风大浪。有一恶念就起波浪,何况十恶并作!那真是大风大浪。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要想心清净,一定要落实十善业。

  

   现在我们知道要修十善,可是事上总是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从小没有受过弟子规的教育。所以真正讲「修行」,「行」是我们的行为,「修」是修正,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错误行为太多,总的来讲不外乎三大类:念头,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口业的行为;身体的造作是身业的行为。所有的行为用身、语、意这三大类,就全都包括尽了。十善业就是从这三大类再稍细分。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属于身之造作;口业,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属于口之造作;意业,贪、瞋、痴,属于意念之造作。自性里本来没有造作。没有的能不能断得掉?当然能。自性里有的,一定可以恢复。诸佛菩萨恢复了,我们当然也可以恢复,从这里建立坚定的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自性本有的智慧就生起来了。

  

   智能生起,才能进一步把一些错误的观念舍掉,这就是六祖讲的「八邪」,邪是不正。邪见,错误的见解;邪思,错误的思想,你想错了、你看错了;邪语,你说错了;邪业,是你做错了;邪命,是你现在的生活方式不正确。今天有个同修问我,北方也有个佛门弟子很不错,他想建一所道场。但是建道场缘不成熟,他在外面借贷了很多钱建道场。这就是属于邪命。他要靠负债、靠化缘、靠募捐来养活这个道场,多辛苦!他的心怎么能安,怎么能清净?同时他加给别人的负担,人家愿意吗?这种事不可以做,这是属于邪命。命是养活这个身命,这些手段错了。

  

   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他的道场在哪里?人在哪里,道场就在哪里。我们看到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多在树下、河边。地上一坐,学生们大众围坐团团,佛就为大众讲经说法,解答疑难。所以,都是坐在地上,没有讲堂、也没有桌椅。这个示现的意义,诸位一定要懂得。以后虽然也有国王大臣、长者园林别墅的供养,释迦牟尼佛与他的学生有个地方居住。这是示现随缘,有房舍就进入里面教学;没有,就在河边树下也行,里外不碍事。可是我们要明白,一切供养只接受使用权;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可以有使用权,而不可有所有权。你只能邀请他在精舍讲经说法,讲完毕他就走了。不是说,这个精舍供养法师。法师出家了,送一个家给他,又把他枷回来了,这是错误的!哪有这个道理。

  

   佛一生没有问人要过钱,没有化过缘,这要知道。他老人家给我们做典型,给我们做模范,我们要学,学佛就要跟他学,不能跟别人学。这样你的心才清净,心才安、才平等。如果你要搞得一身债务,你这三个都没有了。你的心不清净、不安、不平,你全错了。近代的印光大师,你看他老人家,一再的教导我们建念佛堂;他没有教我们建大道场,只建念佛堂。效法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有福报,所以他的念佛堂大,他有一百二十三人,个个成就。印祖教导我们,现代人福薄,教我们建念佛堂,不要超过二十人,大家在一起共修,会有成就。不超过二十个人,我们现在这个讲堂就够用了。我们今天如果不讲经、不流通佛法,真正修行,我们这三层楼,二十个人够用了;不过这个地方有麻烦,它是商业大楼,不准住人。所以必须要能住、能开伙,有个念佛堂,这就行。这是讲到「邪命」,我们应知避免。

  

   下面说「邪方便」。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若不是用在正法上,那就变成邪方便了。这一类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智慧去辨别,自然很容易做错事。第七个是「邪念」,第八个是「邪定」,总名「八邪」。

  

   十恶去掉心清净,八邪去掉心就安了。再要把这些烦恼习气也除掉,心就平了,「心平气和」。烦恼习气六祖大师说了十一个,第一,是不善的念头,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能有。其次,是邪迷的念头,我们学佛的同学有,这是什么?好奇,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哪个地方一说你就心动了,这叫邪迷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习气?实在讲,十恶没有断,八邪没有去。十恶、八邪要是断掉的话,这个习气还有,但是它不起作用,为什么?念头一起你就觉悟了,一觉这个念头就没有了,所以最难的是断十恶!

  

   我们今天十恶断不了,就是《弟子规》没落实。所以找到根本,还是要认真从《弟子规》上下手,按部就班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才容易入门,人人都可能成就。如果不从这上下功夫,确实是难,真的是难。

  

   第三、劫害心,就是有习惯性的伤害众生的念头。不要说害人,害众生也是这种念头。蚊子咬我一口,一巴掌打死了。害众生,有意无意的对于一切众生有伤害的习气。第四、恶毒心,这都是不善的心、不善的习气。五、嫉妒心,你说我们有没有?看到别人有好事,心里就有一些不舒服,有一点不平,这个要不得!若有这种念头,心怎么会平?应该要学佛菩萨,看到别人有好处,得利益,应当欢喜、应当赞叹,不应该有嫉妒。须知嫉妒最伤害自己身心。

  

   六道众生,每个人过去生中造的业不一样,所受的果报各不相同。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健康,有人多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业因不一样。佛在经上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的业力,特别讲六道两种业,一种叫引业,我们人道引业相同,引导你到人道受身,得人身,这个业力是相同的;但是另一种满业,则各各不一样。所以虽得人身,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不相同。满业是怎么成就的?过去生中三业善恶所感。三业善这一生享福,三业不善,这一生受苦受难。所以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原来都是自作自受,你怎么能怪人?怪人就又加一重罪。我自己造的因,今世我自己受果报,与别人不相干。

  

   伊斯兰教讲两世因果,可是我读《古兰经》发现还是三世因果。它有六个基本信条,其中有一条「信前定」,《古兰经》说,「真主依前定创造万物」。依前定造这个人让他享福,造那个人让他受苦。不是真主不公平,喜欢你、讨厌他,不是的。真主是依前定。前定是什么?跟三世因果一样,你前生造善因,今生享福;前生造不善,今世要受苦,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是前定的。所以从「依前定」说,还是三世因果,而不是两世因果,他「依前定」。圣人所以教人的,只是细心去观察就能了解,佛法里三世因果讲得很圆满、很透彻。

  

   人、一切众生几乎没有例外,心目中念念不忘的,所希求的,财富、发财。你看每逢新年到处听到「恭禧发财」,能发得了吗?求健康长寿、求聪明智慧,能求得到吗?不管哪个宗教,不管哪个族群,中国、外国,我接触的人很多,问问他们,都求,没有一个不希望获得。这些在佛门里讲「有求必应」,不是求不到,真求得到。求得的,是你命里本来没有,现在得到了,那是你求得的;命里本来有的,不算数。命里头没有,你可以求得。这个求,也是我初学佛时章嘉大师教我的,有理论、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没有求不到的。你要是违背道理、不能如法,你所求就得不到。

  

   要怎样「求」?你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导袁了凡先生「求」的理论与方法,「求」的道理;你要是学会了,你这一生中肯定有求必应。《了凡四训》书后还附有一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文字不太多,只有四、五页。其实俞净意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超过了凡先生;他的求愿与所得的果报也超过了凡先生。只是了凡先生把他有求必应的事迹写出来了,而俞净意没有写出来,是由同乡罗祯笔记的。这两篇文字都非常好,如果我们认真去读诵学习,明白义理,依教奉行,这一生中必定也是有求必应。

  

   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原则,我常常跟诸位报告,因为大家要求,佛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总的原则。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做法就是布施。布施财,这是修因,你得的果报就是财富;布施法,这是修因,得的果报是聪明智慧;布施无畏,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学佛的人大概这三样都修,但是为什么没有显著的感应?我想,还是道理未能透彻明白,所以修的效果就削弱了。如果真正了解这个道理,你所修的感应就特别明显。不明理的时候,半信半疑:佛讲的话是真的吗?我的钱都布施掉了,明天我的生活怎么办?还是怀疑。诸位要晓得,怀疑佛菩萨的圣教,就是怀疑自己的性德,这个障碍很严重,把布施的福都折损了。这边做功德,那边怀疑;这边修善,那边折福;所以果报不能现前。要晓得这个道理。

  

   如果你真的相信,布施舍财,纵然明天没有饭吃,还是深信、不疑,自然后福无穷。所以无论是什么事都要觉、要明;不觉、不明,你的修积不容易感受果报。所以,不是没有感应,而是「疑虑」把它抵消了。只要诚敬认真去做,决定没有疑惑。对于诸佛菩萨、对于圣贤人的教诲肯定、相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凡有好事,皆尽心尽力去做。还有些事,不要花钱的功德,行好事。譬如我们自己依照佛菩萨教诲,认真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做给别人看,这有大功德!人家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你很羡慕,对你很赞叹,向你学习,这即是自行化他,不需要花钱的功德。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这个功德最大,比布施钱财的功德还大。为什么?自己做到是为内财…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 心安众生安 心平天下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