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态,年岁担沉重,压身失平衡。
双手抖不断,然非悭吝财,因恐阎罗来,尽夺一切物。
饮食极少量,然非惜食物,消化力弱故,老人忧胀死。
身着轻薄衣,然非轻装舞,体力减弱故,衣亦成负担。
喘息长呼叹,然非吹咒气,呼吸沉重相,消逝空中兆。
频频改计划,然非无主见,为老魔所逮,不能随心意。
诸事皆忘失,然非示浮夸,身根衰败故,记忆慧力失。」36
当知,白头发、皱纹的出现,就像是事业阎罗执行死刑的信号。
此外,因惧怕死亡生起的惶恐不安也不知有多痛苦!
壬三、思惟病苦
《广大游戏经》中说:
「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
如是病夺众生荣,今根色力皆衰损。」
患病会使身体素质变坏,使我们受到身心苦恼的长期折磨,对平素愉悦的事情失去兴趣,而被迫承受不想要的痛苦,更有将要丧命的忧伤之苦。37
正如「身力尽失口鼻枯」38等所描述的,纵然是壮年男子,也禁不起疾病折磨,他将辗转病杨,体力消失、光泽减弱。若欲开广,则应思惟罹患各种疾病的痛苦,例如,死的时候有剧烈的「解支节」苦,以致连遗嘱也无法立下的情形。(帕绷喀大师随之讲了悉达多太子因目睹病、老、死等而修行解脱的故事。)
壬四、思惟死苦
《广大游戏经》中说:
「若死若殁死殁时,永离亲爱之众人,
不还非可重会遇,如树落叶同逝水。」
死亡使我们与各种享受、亲人、眷属、身体等圆满可爱的事情分离;死时将有剧烈的身心疾苦。《教诫国王经》中说,死时没有其它办法可以阻止,这在前面讲「念死」的时候已经讲过了。
壬五、恩爱别离苦
我们与自己的上师、弟子、兄弟、朋友、父母、亲属等一起亲热地开怀畅饮,欢聚结束时,总觉得难以分离;至于失去权力地位、财物受用等的痛苦就更大了。即便是出家人,也有因失去戒律而感到的忧苦等,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爱别离苦。这些并非我们个人所遭到的下公平待遇,而是轮回中本来就有的征相。
壬六、恩怨憎会苦
「怨憎」是指下称心的人或事,例如:碰到怨家而被打劫,遇到病魔而受折磨发疯等,以及与人发生口角,或触犯王法、遇到强盗等,无数的事件都可能招来怨侩会苦。
一旦产生恶缘,我们便身陷纠纷之中,身心疲苦不堪,这也是轮回中的固有过患。以毛驴为例,身患鞍疮却仍须背负重担,这是它的业力使然,而人则没有这种痛苦。格西博朵瓦语录中说:
「不论我们受生在六趣中哪一趣,一旦受生,便有病、死等苦,该病者病,该死者死,任何不应该发生的事不会突然出现,这是轮回的定义或本性。只要我们在轮回中,就逃不出这个局面;如果对此感到厌恶,就应断除生死;要断生死,就须断除生死之因。」
因此,如果我们不想再受轮回之苦,就应当设法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壬七、思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即是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忍受寒冷、炎热、疲劳、恐惧等苦。例如,当我们有要事求助于某位官员,起初总是满怀期盼,克服种种困难去面见官员,最后却往往大失所望。
有些人以为,拥有土地的人一定很快乐,其实有土地的人也一样有苦:农民一早就要到田里耕作,白天要忍受烈日烧炙、冷风吹袭、灰土裹身;播种之后,又要收割;作物送入仓库之前,还要担心收成遭到霜冻、冰雹、霉烂、干旱等破坏;稼穑之后又担心收成可能欠佳,苦恼一桩又一桩接续不断。
农民以为商人很快乐,但商人要拋下自己的父母、配偶、儿女,将自己的性命悬挂在靶子上(意为不顾一切地干下去),跋山涉水奔波于大江南北;晚上也无法安然入眠。有些商人非但得不到利润,反而还要蚀本;遇到上匪强盗,更有丧命之虞。
同样的,没钱的人有没钱的苦:穷人老是担心今天饱了明天吃什么,常有觅下到食物的痛苦;有钱的人有有钱的苦:富人老是担心自己的财物被乞丐乞讨、被别人借贷、被作官的强夺,甚至担心被猫鼠等偷窃,常有无法积攒财富、保护财产之苦,担心破财之苦及他人索求之苦等。
木匠、裁缝师等以手艺维生的人,总是担心招致东家不满、领不到工资或是日常必需品,常起我慢、嫉妒等心,经常偷一些木片、布片等零碎材料,却又无法藉此积攒到足够的财货。
虽然我们是出家人,但如果不能少欲知足、专注于正法,便难免有四处奔波赶拜经忏之苦。
作宫的以为当个平民百姓很快乐,但平民也有平民的苦: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下能主宰自己的财产,又常因纳税、支差、口角、争斗等事耗去大半财物。有些人连饭都吃不饱而在山沟中流浪乞食:有些人家里已无糌粑可食,却仍免不了要缴交税赋、遭逢意外之灾或官府惩处等厄运。总之,日日夜夜有数不清的烦恼事,一生就这样在困苦中度过。
老百姓反过来以为当官的很快乐,其实不然,如《四百论》中所言:
「上流为心苦,平庸从身生,
二苦日日中,能坏此世间。」
纵然是统治一方的国王,国运一旦不济,便要遭受臣民的唾骂。他要为这个国家排忧解难,要担心能否战胜敌国,要担心能否保护同胞,要担心律法能否慑服民众,要担心权力是否会丧失等等的痛苦。
我们出家人每日仅食一餐,事务却极繁重。总之,如俗话说:「有财大如马,其苦亦如斯。」我们初次与别人打交道,会礼貌的说些客套话,熟悉了以后,所讲的大都是彼此的困难。
嘉却‧格桑嘉措曾说:
「贵贱僧俗男女众,服饰姿态虽有异,
苦伴终生无不同,悲夫诸友此共相。」39
尽管人们在外表上的穿著打扮等有高低之别,实际上都一样在受苦。我们也许苦于没有称心的住处、没有资财、没有朋友等问题,但拥有最好的住宅、最贴心的朋友、最富裕的受用,难道就不痛苦了?即便更换了成千上百名仆人、弟子与朋友等,也照样不会满意,依然下觉称心。不论与谁作伴,全是痛苦的朋友;不论受用何物,如品茗等,全是痛苦的受用;不论住在何处,如寺院等,都是痛苦的住所。我们现在也许不满意住在大寺院,想要搬到别处;一旦住进茅篷,也还是会感到不顺心,于是想外出云游;等到厌烦云游时,又想回到家乡,忙忙碌碌,没有停歇的一刻。
我们所有的闲谈,不外乎是为了追求衣着、饮食、名声事下从愿而发的丰骚,这也是轮回过患的一种表现。
以上是对人苦的陈述,如果我们不能体认苦的真正由来,便很可能以为所有的痛苦都是由住所、友伴等外在条件所造成的,而将「轮回」想成是远在天边的某个地方。我们不应有这样的误解,而应该知道先前所讲述一切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轮回。在脱离轮回之前,不论我们到哪里,都要经受前面所说的无边痛苦。
辛二、思惟非天苦
那么受生为非天是否会有些许快乐呢?当知受生为非天也是纯苦无乐,《亲友书》中说:
「诸非天中意苦重,因其本性瞋天福,
彼等因有趣性障,虽具智慧不见谛。」
非天的住处在须弥山海平面以下,有四座城市,称为「具光」、「月曼」、「妙处」和「不动」,与天界之间除了有一段距离外,两处就好象是楼上与楼下一样。
虽然非天与天界大体上有些类似,但还是无法与天界相比。天神经常掠夺非人中的漂亮女性,又能享用长生不死的琼浆玉液等,受用丰裕,因此非天常常护火中烧。我们一看到仇人稍有享受,心中就不免生起几分嫉妒和不快,非天对天神盛大的享受所产生的难以忍受的情绪就更不用说了。一旦忍无可忍时,非天便只有向天界发动战争一途了。
打仗时,天界的大象「护地子」只要一甩动鼻子,便能将大擂石砸向非天。众天神即使被兵刀击中,只要头未断便不会死;非天一旦被兵刀击中任何要害都会致命。所以,每次战争非天总是以失败告终,永无得胜的机会。我们人世间打仗的时候,纵然两军势均力敌,士兵们也有深深的恐惧,非天与军容更为强盛的天神作战,又怎么会不害怕?他们的恐惧是无法言喻的。非天的军人终其一生经常得承受这种战争的痛苦,他们的妻子虽然留在家里,未亲自经历战事,但是会在「同观湖」中见到自己丈夫在战争中被杀戮的景况而悲痛欲绝。
非天虽然具有智慧,但这是一种业障蒙蔽的所依身,所以该身中没有见谛的缘分。
辛三、思惟天苦
那么天神是否有快乐呢?当知欲界天神有死殁下堕、悚栗及斫裂杀害等苦。关于死殁下堕苦的情形,《亲友书》中说:
「身色变为不可爱,不乐本座华发萎,
衣服垢染身出汗,走于先时所未有。
天趣报死五死相,现于天界诸天神,
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
天神有呈现远五死相与近五死相十种死相的痛苦。当天人皮肤的光泽开始减退、不想安住座上、身上挂着的花环开始枯萎、衣服染上污垢、身体出汗以及身光变弱、沐浴时身上沾水、从衣饰中发出刺耳的声音、眼睛闭合、耽着于一个地方等死相出现时,他们就会像在热沙上翻腾的鱼儿一样,在住所的某个角落徒发愁叹。这种痛苦需经历七天之久,天界的时间长度与人间不同,以四天王天为例,其七日等同人间三百五十年。
尤其痛苦的是:天神们被称作「三时者」,也就是说他们了知以前因何受生为天、现在因何能享福、死后将往何处这三件事,因此他们知道自己死后受生的地方。由于天神总是无法因自身苦而生起出离心,也无法因他人苦而发起悲心等,所以非但不懂得行善,还将以前所累积的福德享用殆尽。这就像穿著一件价值十两银子的披单与穿著一件价值一两银子的披单相比,前者福报的消耗程度是后者的十倍。同样的,天界盛大的快乐享受,也将使天神耗去众多福德。人们常会说:我们现在是积福的时候,而非享福的时候。由于这个原因,天神死后大都堕入恶趣;他们已预先…
《掌中解脱 第十四天 思维轮回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