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用大锤子敲破牛的脑袋,用利刀将山羊和绵羊的胸膛剖开,把手伸进去,用尖利的指甲掐断他们最宝贵的命根动脉,这三头动物经受了不可思议的痛苦。十方诸佛听见牛的惨叫声,于是宣告:「在某某地方,空有出家相的某某,教人杀害母亲有情,那就是被杀的有情发出的哀鸣!」法幢倾颓,魔幢高竖,诸佛菩萨对此都感到极为失望。
这种人乃是佛教的败家子!我们要谨慎防范,避免杀生,这很重要。我的依怙大宝上师看到能断除杀生的人特别地感到喜悦。当我访问康区的时候,成功地改变了索‧旃檀寺等寺院常年杀生的习惯,我想这也许是我此生在佛法上得到的最大成就吧!
(二)不与取
不与取的「事」为属于他人的财物。「意乐」三支中,「想」为不错乱;「动机」为想要不与而取;「烦恼」为三毒中任何一毒:以瞋发起的,如抢劫仇人的财物;以贪发起的,如见到别人的财物合自己的意,便将之窃走等;以痴发起的,如某些外道宗派声称「梵志穷时可行窃」,认为偷别人的财物没有错。至于「加行」,不与取并不一定就是夜里行窃,出家人一人取两份衬钱、作官的征收不合理的罚款、作买卖的对顾客短斤缺两等等都是不与取。寺院里订有各种惩罚办法,如强制作大礼拜等,目的也在于防止这类过失发生。
简言之,我们最容易犯不与取的一种情形是:为了得到某种别人不想给的财物,便想出各种欺诈的方法,迫使他人不得不拿出那件东西,从而占为已有。又如,他人将价值一分银子以上的物品或用品,委托我们保管或借给我们使用,时间久了,主人已忘记此事,自己却唯恐主人记得,最后生起此物归我所有之心,这也是偷盗。(帕绷喀大师指出,此事对沙弥而言,是「近他胜罪〕,对比丘而言,则为「他胜罪」。)
(三)欲邪行
欲邪行的「事」,对在家人而言,为产门之外的「非道」;怀孕或持八关斋戒期间的「非时」;在上师或佛塔附近的「非处」;对像为母亲等的「不应行」。对出家人而言,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是欲邪行。「想」必须是没行错认欲邪行的对象,但对出家人来说,不论错还是不错,均犯非梵行「他胜罪」。「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动机」为想作邪行。「加行」为二根和合等。「究竟」为由此生起快感。
(四)妄语
妄语的「事」有八种:眼见或末见之事物;耳闻或末闻之事物;鼻、舌、身三种识所了别、领受或未了别、未领受之事物;意识知道或未知之事物。说妄语的对象为能言、解义的人。「意乐」三支中,「想」的例子是,自己曾经见过的事物,想作改变而谎称未见过;「动机」为想要这么说;「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加行」为口说妄语,或是虽不说话、但用表情或姿势来撒谎。「究竟」为对方了解意思。
(帕绷喀大师同时指出,如果企图行凶的人来询问被害者的所在,我们不可老实回答,而应该尽量引开他的话题,如说「今晚我要到某某地方去」等等。)
(五)离间语
离间语的「事」可以是和合的人,也可以是不和合的人。「想」为不错乱;「动机」为意欲离间;「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加行」为企图离间和合者或阻止不和者和解,而对他们进行挑拨离间,不论是实话还是妄语,全都是离间语。某些人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功德,事实上,这不仅没有功德,而且还有很大的过失,所以不可以说离间语。「究竟」为对方理解你所说的意思。如果对方因为离间语而关系破裂,此业道即成圆满;假如对方不理解而没有造成不和,这便成绮语而非离
间语。
(六)粗恶语
粗恶语的「事」有两种:一、使自己愤怒的有情,二、刺、角等非有情。「想」为不错乱;「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动机」为想说粗恶语。「加行」为批评他人戒律、家族、身体等方面的缺点。实说和妄语均犯,例如,称一只眼睛瞎掉的人为「独眼龙」和称正常人「独眼龙」,两者均犯。如果用意是在伤对方的心,尽管语调柔和,仍然犯粗恶语的过失。「究竟」为对方解义。因为此处必需要有「解义」这一条,所以对非有情的四大等说粗恶语,业道不会圆满。
(七)绮语
绮语的「事」为没有意义的事情。「想」为知道想要说的事,不论有没有对象,心里想到什么随口说出,便是绮语正行;「动机」为想说绮语;「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加行」为谈论王室、战争等事。现在我们这些出家人,在寺院巡礼道散步的时候,喜欢很多人聚在一起,讨论有关政府、汉地、印度等方面的新闻。虽然绮语在十不善业中是最轻的,却是浪费人生的「无上方便」。(帕绷喀大师又指出,有些出家人上殿时就喜欢讲废话,随后又相互到寮房中串门、整天闲聊,每天就这样瞎混过去。我们应当像阿底峡尊者所说:「众中观自语」,34——即便只有一个朋友在场,也要谨慎小心不说绮语。其它如讲故事、谈论外道典籍等,均属绮语。再者,除欲邪行之外,若教唆他人作其余六种身、语不善业,自己也犯业道。35)
(八)贪婪心
贪婪心的「事」为他人的财物和用具,例如,在逛市场的时候,见到惬意的东西而生起想占有的强烈欲望。「想」为知道发生贪婪心的事为何。贪婪心的动机、加行和究竟等都必须在一念之上加以安立,其「动机」就是想把财物等归自己所有;「烦恼」为三毒中的任何一种;「加行」为这种念头变得强烈而希望为我所有;「究竟」为此念更为强烈,决定设法将财物等弄到手。我们对自己的财产也会产生贪婪。在拉萨集市游逛的时候,贪婪心能生起十万次之多。此时,心中不要随意胡思乱想,而应思惟财物犹如幻化、没有真正的价值来加以对治。
(九)瞋恚心
瞋恚心的「事」和「烦恼」等与前面粗恶语中所说的相同。 「动机」为想要使用杀害、殴打等手段使对方受到伤害,或是希望对方遭到不幸。「加行」为在此事上努力。「究竟」为生起决定。
(帕绷喀大师告诫说,我们修息、增、怀、诛事业法,如果不是出于好的动机、不是纯粹为了利益圣教和众生,很有可能沦为贪婪心和瞋恚心等,所以一定要小心。)
(十)邪见
邪见的「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例如业果、四谛和三宝等。如果认为这些事不存在就是邪见,声称它们不存在即是诽谤。例如,外道「足目仙人」因为贪恋自己的女儿,想与她发生性行为,而写了十万颂的论着,否认有前、后世,并且臆造了六十余种邪说。「想」是认为以有为无的毁谤是正确的,其它二支与前面所说相同。「加行」为发起毁谤。「究竟」为决定否定。虽然我们较难生起这一业道的正行,但福报差而受恶友影响的人则容易犯邪见。所以要小心警惕、认清恶友的真面目,这很重要。
癸二、轻重差别
(一)因体性故业重
身、语七种业道中,以杀生为最重,前者依次比后者重,后者依次比前者轻。其原因是:这些业所引起对方的痛苦,依次由重到轻。例如,我们每一个人爱惜生命的程度要胜过爱惜资具,所以杀生和不与取所造成的对方痛苦有大小之别。意的三种业道与此相反,前者依次比后者轻,后者依次比前者重。
(二)因意乐故业重
由极为猛力的烦恼意乐所造的业较为严重。例如,粗恶语在体性方面较轻,但如果极端愤怒地辱骂别人为「老狗」,这一粗恶语则变成重业。
(三)因加行故业重
以杀生为例,使用各种残酷手段将对方折磨致死的业较为严重。再者,杀害体形庞大的动物罪业较重,例如杀害大象比杀死虫子的业为重。其原因在于体力庞大的动物所受的痛苦也大,所以在加行方面成为重业。某些地方的人们喜欢将蛙、鸡、虫子等放在火上活活烤死,这在体性和加行二方面都是很重的业。
(四)因事故业重
即便只是对上师、阿阇黎、菩萨、僧伽和父母等殊胜福田怒目而视,也是极为严重的罪业。
(五)因久作故业重
以绮语为例,因为经常犯的缘故会成为重业。
(六)因无对治故业重
连一种善业都不做的人,其相续中的罪业将极为沉重。
只具备上述一种业重因素,乃至六种全备都有可能,例如:以暴烈的瞋恚心对菩萨怒目相向或以各种残酷手段折磨动物致死者,具备了两种因素;怀着强烈的贪欲心吟唱歌曲者,具足一种因素;又如,经常造罪又不做善事的屠夫,以强烈的愤怒,使用各种残酷手段,折磨父母等致死,则是六种全备。由此见,我们所造的罪无罪不重,常被沉沉的重业压在身上。
癸三、示彼等之果
业果有三种:(子一)异熟果;(子二)等流果;(子三)增上果。等流果又分领受等流果和造作等流果。所以任何一种十不善业,都可以使我们领受这四种果。
子一、异熟果
重大的不善业感生地狱;中等不善业感生饿鬼;微小不善业感生畜生。
以杀生为例,杀生的异熟果能使我们受生在地狱中。虽然有朝一日从地狱解脱,其领受等流果又会使我们短寿多病;其造作等流果使我们从小便以杀生为乐。其增上果体现在外部环境上,亦即饮食、药物等效用微弱。(帕绷喀大师又特别指出,一切不善果之中以造作等流果最为不利。例如与生在地狱、身体与烈火无法区分相比,生在人中、却乐于杀生者情况更糟,因为杀生的等流果能不断地把我们引入恶趣,所以,应当尽力改正不善的造作等流,而培养善的造作等流。)
子二、等流果
不与取等其它九种不善业的领受等流果依次是:⑵ 不与取:受用匮乏; ⑶ 欲邪行:不能保有妻子和奴婢;⑷ 妄语:不受他人信任;⑸ 离间语:亲友稀少,丧失仆从等; ⑹ 粗恶语:经常领受别人强硬的语气;⑺ 绮语:所说的话常不受重视,言不威肃; ⑻ 贪婪心:达不到目的; ⑼ 瞋恚心:容易害怕; ⑽ 邪见:迷于正见。
有些造罪的人寿命很…
《掌中解脫 第十三天 深信业果—一切安乐之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