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长、运气也很好;一些修法的人却寿命短促、罹患重病,不幸的事很多,这是宿世的其它因果所造成。每当有不如意事,我们常会认为是自己或他人一时的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其实并非如此,这些事情往往是前世的业所造成。
其它九种不善业的造作等流果,以不与取为例,某些人因为前世造不与取的业,所以现世从从小就喜欢偷鸡摸狗,小到一根针也要偷,像猫和老鼠那般善于行窃。其它几种比较容易理解,其中贪婪心、瞋恚心和邪见三者的造作等流果,分别为贪、瞋、痴三者相应地增长。
子三、增上果
其它九种不善业的增上果分别是:⑵ 不与取:收成稀少,经常发生霜雹和干旱等灾害,乳、酪等奶制品产量稀少;⑶ 欲邪行:被迫住在满布污泥浊水的地方;⑷ 妄语:周遭多骗子;⑸ 离间语:被迫住在地势崎岖不平的地方; ⑹ 粗恶语:出生在多朽木、荆棘的地方;⑺ 绮语:果树不按时结果,或在不当的季节成熟; ⑻ 贪婪心:所有盛事渐渐衰微; ⑼ 瞋恚心:战争和瘟疫传播频繁; ⑽ 邪见:水和矿藏资源消失。
已经听闻和了解不善果报情况,还要故意造作十不善业,就像眼明之人往悬崖跳。
某些地方以前有很多收成,现在却没有了,这绝不只是因为土地失肥的关系,而是业力使然。在劫运良好的时代,土地广阔而丰饶;但终会逐渐退化,变成充满沟壑和悬崖的地方。
壬二、思白业果
此分二节:(癸一)正明白业道;(癸二)示彼等之果。
癸一、正明白业道
单是不作十不善业,并不意味着白业道圆满。为使白业道圆满,必须先认识十不善;其次将之视为过失,防止造这些不善业作为加行;最后生起决定防护的断除心作为究竟。
以断除杀生的善业为例,杀生有事、意乐、加行和究竟四种因素,以断除宰羊的白业为代表,羊即是此业的「事」;视杀羊为过失,认为杀之不可而想要断除杀生者,为此业的「动机〕,这一动机转趋强烈后,视杀羊为过失之心,促成断除杀生的努力,为断除杀羊白业的加行;决定断除杀羊为业道圆满,因视杀羊为过失而防止杀生的「思」达到圆满所发起的身业,即是断除杀羊白业的正行或「究竟」。
在可能发生不与取—窃盗或抢劫的时候,意识到「这些财物是痛苦和罪孽的根源,不可以为了财物去作这种坏事,那是恶趣的因」,即是发起断除此业的「动机」;努力断除此业为「加行」;决定断除为业道圆满。其它断除欲邪行等白业道均可以此类推。
癸二、示彼等之果
白业道的果也有三种:
子一、异熟果
大、中、小善业的异熟果,分别感生上界天、欲界天和人。
子二、等流果
等流果分领受和造作两种。领受等流果依次为:长寿、受用广大、与妻子和睦相处、言辞有威慑力、与友亲睦等。造作等流果,例如某些大德的转世化身,一生下来便自然地表现有出离心和悲心。
子三、增上果
此即饮食和药物效用力大等,与上述十不善的增上果正好相反,所以容易理解。
壬三、附带开示具力业门
此分四节:
(一)由福田门故力大
对普通凡夫、父母、沙门、在家和出家菩萨、佛、上师所作的布施,后者依次要比前者力量更大。
将三界所有的有情都关进监狱、挖掉眼睛,也比不上对菩萨怒目而视的罪更为深重;36比起将三界的有情放出监狱、施予眼睛,信仰菩萨、合掌恭敬的功德更大。37如比丘杀畜生犯的是「堕罪」,害人性命犯的却是「他胜罪」。
(二)由所依门故力大
经中说,末受戒与受戒二者所作的善差别极大,造不善业也一样。出家人犯细小「恶作」的罪,比在家人胡作非为造全部十不善业要来得重;38受菩萨律仪的人和受密宗律仪的人所犯的过失,一一比前者更为严重。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大,便不敢受戒,这种态度完全错误,《入中论》中说:
「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
为了后世得到合适的身体,现在一定要受戒、守戒。否则,只作布施会受生成龙类的畜生。不仅如此,受律仪的人,其善业之流将连续不断;受「非律仪」的人,39 其不善业之流也将持续不断。例如,以屠宰或卖酒为生的人,在睡眠和谈笑的时候,罪业仍不断地增长。设想有两个人,一人具有不杀生的律仪,另一人没有。在未作杀生的某一段时间内,两人虽然都没有杀生,但是不受戒的人并没有不杀生的善根,而受戒的人,不杀生的善根每天都在增长。同样的,受了近事律仪、沙弥律仪、比丘律仪的人,即使没有刻意修善根,在睡觉的时候,所受的五戒、三十六戒和二百五十三戒的善根仍在增长。受菩萨律仪者所获得的善根,比上述所有人还要更多,不可胜数,《入行论》中说:
「即从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具有密宗律仪的人,其善根的增长数量相较之下,更大上一百倍、一千倍。所以说,什么戒也不受的人,只有经过特别修习才会有善根;而受戒的人其善根每天都在不停地增长。因为受戒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不要对受戒作狭隘短浅的邪分别。即便是在家人,也应受长净、近事和菩萨律仪。
罪分「性罪」和「遮罪」二种。「性罪」在因、体性和果方面各有特征。从因上讲,其直接动机必然是由不善发起的;从体性上讲,其本身与罪不善同体;从果上讲,其本身能够产生不可爱异熟。不论是否受戒,任何人只要触犯此事即生性罪。「遮罪」,即是与佛的规定相违背的业障。从因上讲,其直接动机可以是由善心或无记心发起的;从体性上讲,其本身与无记同体;从果上讲,其本身并不能产生不可爱异熟。
如果动机与蔑视戒律等不善心相关,而犯单纯遮罪,那么性罪和遮罪这两种罪堕都有。如果单由无记心动机犯过,则只有违犯佛制之「堕」,而无性罪之「罪」。例如,比丘杀了一头动物,他便犯杀生之性罪之「罪」,以及杀生堕罪之遮罪之「堕」,罪堕二者俱有。像这样的罪堕二者,体性为一 ,反体为异。所以,虽然「四力对治」能够完全清净这类罪堕一体的「罪」,但要清净罪堕一体的「堕」,则非得作「还净法」不可;反之,虽然还净法能清净「堕」,但为了清净「罪」,还是要靠「四力对治」来忏悔。
由于别解脱律仪是受自于亲教师、轨范师和僧伽,所以必须在僧伽或比丘前举行「还净」仪规;违犯菩萨律仪的过失,必须在上师和佛菩萨面前忏悔清净;违犯密宗律仪的过失,必须在曼荼罗天众面前忏悔清净。40
(帕绷喀大师最后指出,我们在供养、积福等修广大善根的时候,至少受了「大乘长净律仪」41再来修,功德会更大。)
(三)由事物门故力大
以布施和供养为例,法施比财施殊胜、修行供养比财物供养殊胜等等。
(四)由意乐门故力大
例如,以菩提心为动机,即使只念一遍《二十一度母赞》或供养一盏灯,善根的力量也会很大,甚至超过非以菩提心为动机的十万盏灯供养。
上述四节,简要开示了什么是应断的主要不善业、什么是应修的主要善业。对此若能善巧修习,花很小的力气就能积聚广大的善根,并使不善业的造作降到最低。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上述要点。
比丘以菩提心为动机修「六加行」等法。其所依、意乐、境、事四种力大全部具备。
以下是一些与业有关的其它说明:
业有「能引业」和「能满业」之分。「能引业」的善业能引善趣,恶业能引恶趣。「能满业」则不一定:善能引业将我们引入善趣后,决定特殊生存环境的能满业既有善的、也有不善的:恶能引业将我们引入恶趣后,能满业也可以有善,恶两种,所以共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例如转轮王等人,一生荣华富贵享用不尽:第二,例如一辈子劳苦度日的穷人;第三,例如地狱;第四,例如嘉旺(佛王)父子42的马、骡及爱犬等。
此外,有一业引多生的情况,例如讥骂别人像青蛙一句话,能感五百世受生为青蛙之报;反之,也有多业引一生的情况。43
业还有「决定受」、「不决定受」、「作而增长」与「作不增长」等区别。「决定受」业中,按照受果的时间,可分三类:第一「现法受」,由于福田和意乐的特别,现世所造业的果报,在现世即可领受;第二「顺生受」,在下一世领受果报;第三「顺后受」,在第三世以后成熟受报。(帕绷喀大师建议说,有关这些内容的详细
情况,大家应参阅《道次第》广、略论等著作。)
庚二、思惟业果别相
对不善果心生恐惧之后,若能遵守断十不善的戒,如理修习十善,后世一定不会堕入恶趣而获得天人之身。然而,仅止如此还不足以成办解脱和一切智,只有获得具足八种异熟功德的殊胜身,在修行方面才会有与众不同的进步,所以,必须设法获得具足八种功德的身体。宗喀巴大师说:
「若未获得众德身,欲修胜道亦难达,故应学此圆满因。」
此处分二方面来讲:(辛一)异熟功德;(辛二)异熟作用;(辛三)修异熟因。
辛一、异熟功德
八种异熟功德为:⑴ 长寿; ⑵ 形体端严; ⑶ 种族高贵; ⑷ 有大权势;⑸ 言辞威肃;⑹ 声誉卓著;⑺ 男性;⑻ 身心健壮。44
正如世俗上农事作得好、收成也会好,依靠宿世所造的妙业,我们现在才会有人身和受用等等,这是必然的道理。又如农夫并不以今年的秋收为满足,还要为来年的秋收而忙碌一样;如果我们下去想后世,或是虽有考虑但只是一味地害怕,那是没有用的;而且只是修普通善趣的因,也成不了大事。所以,我们必须要修善因,以得到殊胜人身,修行正法,换句话说,就是应设法获得具有长寿、形体端严等八种异熟功德的人身。
辛二、异熟作用
第一,长寿功德,可使我们长期修习利益自他的善根,使修法获得…
《掌中解脫 第十三天 深信业果—一切安乐之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