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圆满。
第二,形体端严功德,可使他人一见便深受摄伏,就像阿底峡尊者一样。
第三,种族功德,可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教导。
第四,有大权势,即财富广大、眷属众多之意,先用财物吸引有情,再以正法成熟有情,作广大的利他事业。
第五,言辞威肃功德,可使他人产生信任感。
第六,声誉卓著功德,可以保赞我们所有的教导能迅速、确实地贯彻,如同国王的旨谕一般。
第七,男性功德,可以使我们不怕处身在大众之中,也能独自住在僻静处修法等,不易遭受障碍和影响。
第八,身健壮功德,可以使我们像密勒日巴那样,以苦行来修习难修之法;心健壮功德,可以让我们对利益自他之事不生厌烦,并因勇猛坚固而获得分别观察慧力,由此迅速发起神通。
辛三、修异熟因
有人心想:「虽然这些功德对修法会行帮助,但我恐怕不大可能会有这些功德吧?」然而这绝对是有可能的。正如农夫知道秋天会结出果实而在春天播种一样,如果在此生中能修这八种异熟功德之因、并结合清净愿,后世一定会得到这些善果。因为只要条件具足,果就会出生,这是自然的规律。
这八种因分别是:
长寿之因:对有情不加伤害和杀戮:放生;赎命救生,如买鱼放入池中;施食;释放囚犯;为病者施药及看护病人等。
形体端严之因:修忍辱;为「所依」供养明灯;新造或修葺三种「所依」;重新涂金和彩绘;供养新的佛装:布施别人新衣和饰物等。
种族高贵之因: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不可因自己的功德、种族、戒律、智慧、眷属、地位等而生起骄慢心;克服所有的慢和过慢,保持谦虚:恭敬上师、亲教师、轨范师和侩伽等殊胜福田。
尤其对出家众而言,应当田恭敬比自己戒腊年长的比丘,当戒腊少的人向我顶礼、表达敬意的时候,应该明白:这是别人恭敬我们的学处,应予以接受。传授比丘律仪仪轨中所说的轨炬,也适用于受戒后的其它场合。虽然还有其它礼遇活佛、强佐45(注释:通常为活佛的总管)等上层人士的风俗,但是尊重戒腊和敬礼等轨矩于佛陀在世时就存在,我们应该如法遵行。
甘丹颇章政府高层十分熟悉的「十六条清净法规」46中,包含有许多极其重要的规定:例如,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有恩之人或有德之人,帮助贫穷和患病的人等等。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这些法轨,将有助于全体大众的幸福安乐。(帕绷喀大师随后举了一个律经的例子,以前有四头动物,人称「和合四兄弟」47,长幼有序、彼此恭敬。因为它们遵守这一规矩,所以给迦尸全境带来了幸福。48既然畜生也能做到长幼有序,我们这些修法的出家人不是更应该做得到?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一定会更快乐。)
受用丰富之因:重新彩绘三所依和供养新衣;布施饮食、饰品、衣服等给乞讨者;纵然无人乞讨,我们也应尽力对饶益田、功德田与受苦的有情上供下施。
言辞威肃之因:说话谨慎,努力断除语不善业。
声誉卓著之因:恭敬供养亲教师、轨范师、三宝、父母等殊胜福田,以及比自己年长的人;发愿自身获得种种功德。
男性之因:喜欢男身;不喜女事,视女身为过患,对此心生厌恶,「但望自己永不得女人身」;消除欲得女身的想法;念诵大菩萨的名号,例如:
「智无上、光顶,如是愿智慧,
根寂、文殊前,我今恭敬礼。」49
此外,下说尊贵对象的坏话,解救将遭阉剖的有情等;
身心健壮之因:他人因生理或心理原因无法完成的事,代为完成;帮助他人;不捶打他人;惠施饮食等。
如果发愿得到具足八种功德的身体,成为修善之器,将来就会成为像阿底峡尊者、前辈法王等人一样;如果不发净愿,这种身体反而会变成造集不善的工具。例如,边地国王纵然获得具足八种异熟功德之身,但这样的人身只会被用来造集力量强盛的不善业。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发愿,使之成为修善工具,这很重要。
(帕绷喀大师最后总结说,虽然「无常」法类等在初、中、后三个阶段都很重要,但在下士道中,修持的基础或正行即是此处所说的「业果取舍」。)
庚三、思业果已如何进退之理
分两部分:
(一)总开示
在座上修的时候,应当不断思惟业果道理;座与座之间,则应保持正念、正知和不放逸,对业果作正确的取舍。我们应该效法格西奔:他用黑、白石子来计算所作的善、恶二业,以提醒自己断恶修善。
《入行论》中说:
「苦从不善生,如何解脱此,
我昼夜恒常,理应思惟此。」
又说:
「能仁说胜解,一切善品本,
又此之根本,恒修异熟果。」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黑白业果,然后在平时保持正念、正知和不放逸。造杀生、妄语等恶业的端倪一出现,应立刻停止。对于微细的恶业,也应忏悔、防护,《亲友书》中
说:
「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
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
孙陀罹难陀,央具理摩罗,
违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我在前面讲「加行法」的时候说过,即便像贪欲深重的难陀、残害九百九十九人的央具理摩罗、害死已得不还果父亲的达舍,和杀死亲生母亲的绮莫迦之辈也能净罪,既然过去造集的罪业可以清净,所以一心专修忏悔、防护极为重要。
简言之,在下士道这个阶段,修持的关键总要就在重视业果。阿底峡尊者对此也十分注重。
(帕绷喀大师接着讲了以下这个故事:以前潘域有个人喜欢念《百拜忏悔经》,但是他曾将出售《十万颂般若经》得来的钱用于私人用途。死了之后,立即被阎罗鬼卒牵往地底,到了阎罗法王面前。由于他没有说出实话,法王于是出示业镜,镜内显示了出售《般若经》的人、买主、用于交换的豆子、以及小孩捡拾洒出来的豆子的情景。这下他才无法抵赖。就在将被扔进大铜锅的时候,他想起皈依《百拜忏悔经》,于是又起死回生。博朵瓦听说后,建议此人将这段经历告诉别人。)
某些人以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造的罪业,如果不为轨范师、亲教师或官员所知,就不会有麻烦。然而,佛所说的业果定律是绝无欺诳的真实教诫,《三摩地王经》中说:
「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
虚空界亦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
最细微的善、恶业也不会丧失感果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如理地取舍。但由于无始以来恶习深厚,难免会沾染上少许罪恶,这时候,应该如法地修持「四力对治」的忏悔、防护。
(二)别以四力净罪之法
这方面的内容已经在「加行法」一章叙述过了,但因为四力净罪极其重要,依正行科判次序,在此再简略地讲一遍。
四力中的「破坏力」,即是对过去所造的罪业发起强烈的追悔心。这在四力之中破坏力最为重要,具备此力,其它三力自然随之而来。此力的生起,端赖我们对业果的深忍信。
如前所说,「遍行对治力」主要是《集学论》中所讲的六种,其它凡是为了净罪目的而作的善事,都构成「通行对治力」。
「遮止罪恶力」,即是生起今后纵有生命危险也下再犯的防护心。虽然很难从一开始就永远戒除一切恶行,但可以从较容易根除的恶行下手;对于难断的恶行,则应每天生起「今日不犯」的防护心。
「依止力」即是皈依、发心,这也是为何在「金刚萨缍修诵」和《堕忏》等颂文的篇首,先说皈依、发心的缘故。
我们从无始以来造集的罪业,每一种都多得像国王库藏一样。然而,如「加行法」时所说,如果所修的四力忏悔、防护十分有力,纵使定业也能清净。
此外,如果能修习《集学论》中所说的「虚空藏忏法」、配合顶礼的《堕忏》、文殊怙主大宗喀巴散集中收录的《胜金光明经忏悔文》等,那是再好不过了。
(帕绷喀大师指出,在忏悔的最后,应想到通过修法,自己的罪业已完全清净,并以罪之三轮无所缘来加以印定,50这将大大增强净罪法的功效。)
对罪业抱无所谓的态度和一味害怕都是不足取的。对初业行人来说,最要紧的修法就是忏悔。所以《准提陀罗尼经》中所说的净罪之相尚未持续明显地出现之前,应当长时间猛力忏悔。
如我先前已述,出家人在上殿或前去辩经院的时候,在闻思求学的时候,甚至在立宗辩论的时候,如果是抱着忏罪、积福的心,这一切活动都将成为净罪、积福的途径。再者,由于观察经义就是观察修,所谓的「修」不一定要另外再跑到山洞里端身正坐。如果上殿只是为了领取酬金,听闻只是为了在辩论中击败对手,这些行为也都不会成为正法的修行。所以辩论之时,不应只是视同学为敌方作答辩,也应把自心当作敌方来立宗。以此为例,我们出家人可以将任何日常活动转成修法,只要将这些活动看作是修法即可,不需要额外再修。对在家白衣来说,才需要在世间俗务之外,另外找时间勤修正法。
然而,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十善是每个人所应当奉行的。我的上师说,往后的中士道等内容,即是业果修法的开广。
关于业果的实修,例如将虱子放在指甲上准备掐死的时候,应当要想到这是不对的,将之放生;谎话要说出口的时候,提起正念,管住自己的舌头。以此为例,罪恶从小处尽力断起,善业从小处点点滴滴逐渐累积。
有些人以为,犯一些小罪没有大碍,因为忏悔就可以清净。然而,从未造罪和造罪之后再忏悔清净,二者间差别极大;就像从未断过腿的与断了之后再接合痊愈,两者间有很大的区别一样。虽然强烈的忏悔、防护能使罪业净治,免受异熟果,但因犯罪而造成的另一种严重伤害却是逃避不了的:即获得地道的时间将被延迟达数劫之遥。
《菩提道次第》教授讲到这里,在听了「暇满」、「无常」、「恶趣苦」、「皈依」与「业果」等法类之后,如果以成办后世利益为主,想着从现在开始要为来…
《掌中解脫 第十三天 深信业果—一切安乐之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