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十天 死亡无常▪P3

  ..续本文上一页、八十大成就者、六庄严二胜等印度的那些班智达与成就者,以及西藏的「堪洛却松」、阿底峡尊者父子,文殊怙主宗喀巴父子等,也已入灭,现在全都只存在于言谈中。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尝不会死呢?

  

  以前彩却林雍增仁波切讲《道次第》的时候,与会者达数千人,而今师弟之中一个也没留下。曲桑仁波切29曾经像现在一样,在本地讲过法,但现在只剩下轶事流传。目前参加法会的诸位,百年之内也将全部去世,届时只能留下—些口头记载而已。再者,汉、藏、蒙等瞻部洲中所有现在还活着的人,包括今日出生的婴儿在内,一百年后肯定都会死亡,一个也不会剩下。即然如此,我们当然也不会例外,这是大家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

  

  同样的,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避免死亡的侵袭。《集法句经》中说:

  

  「住于何处死不入,如走方所定非有,

  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问。」

  

  以前波斯匿王的儿子「圣生」准备屠杀释迦族的时候,目犍连想以神变力将「圣生」及其军队带到外铁围山之外,但佛陀说这无益于阻止这场灾难。一些释迦族的青年男女藏在如来的钵内,另有些人被安置到太阳的宫殿里。但在屠杀发生之日,这批人也一样死去。

  

  死亡要来的话,我们无法用快跑来逃避,无法用钱财来赎取,也无法用权势或力量来抗争。正如《无常集》中所言:

  

  「具足五通之仙人,虽能行空飞万里,

  所经之处未有死,如是之地终难抵。」

  

  如果逃走能解脱死亡威胁的话,那么获得五通、有神变力的仙人应能逃出死主的魔爪,然而仙人也无法解脱,终将死亡。

  

  权势或力量也无法使死亡退却。狮子虽然有一掌击破象头的力量,但临终时却蜷起爪子而死。具力转轮王也必然要死,他的权势帮下了任何忙。

  

  如果分析一下我们对钱财喜爱的程度,可以发现,我们似乎迷信到以为钱财有赎死的功能。然而,就连转轮王的财宝也无法赎死,其它人的钱财就更不必说了。

  

  《教授国王经》中说:「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硬,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众生。此非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痛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

  

  如经文所说,当四座坚硬的大山从四方迅速进攻过来、研碎草木等物的时候,任何方法都难以击退它们;以此为喻,老、衰、病、死这四座山也是难以退却的。我们将来的死亡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寿命长短全由宿业决定,无法增加一丁点。随着每一剎那的消逝,我们正慢慢地向阎王靠近。如《入行论》中所描述的那样:

  

  「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

  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又如《集法句经》中说:

  

  「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

  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

  

  嘉却,格桑嘉措说:

  

  「生己命无剎那住,如驰趋往阎罗前,

  悲夫生者行死道,恍如罪犯赴刑场。」30

  

  我们从出生开始,连一口气的时间都不曾稍停,比纵马飞驰还要快地奔向死亡之地。马还因为疲乏等缘故会稍加休息,死亡却剎那不停地飞奔过来,所以我们正一分一秒地与死亡靠拢。《集法句经》中又说:

  

  「如诸定被弒,随其步步行,

  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

  

  譬如,当一头羊被牵往屠宰场时,它正步步向死亡靠近。同样的,我们在出生之后,便朝死亡奔跑,从未有暂停的时候。

  

  扣掉过去的岁月,我们的寿命已所剩无几,并将随着呼吸、小时、日、月、年而逐渐消耗完毕。「现在我要死了,我要走了。」的—天会突然间到来。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我不会死」这种自信。(帕绷喀大师说,即便在我们惬意松弛地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我们仍然向死主奔去。)

  

  癸三、于生时亦无闲暇修法而死

  

  我们的寿命极短,很可能在没空修法的情况下已向阎王报到。假定我们可以活六十年的话,这当中我们每个晚上需要睡觉,所以睡眠已花掉我们半辈子。另外三十年中,扣掉吃饭等时间,能够真正用于闭关修「四座瑜伽」31等修法的时间,实在不超过五年。

  

  新年元旦的时候,我们为了讨吉利而大办庆宴。之后的每个月中,我们又以「大愿法会」32等各种节日的名义忙碌散乱,一年就这样在瞬息间过去了。

  

  贡唐仁波切33说:

  

  「不思修法过二十,想修想修又二十,

  不行不行十余载,此乃空耗一生传。」

  

  我们年轻的时候,根本想不到佛法,之后虽然有修法之心,但总是在「想修、想修」之中拖延,不肯实际去做,结果得不到任何佛法上的成就。我们老了之后,除了为后世发发愿外,因为老不中用而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有许多人虽然有修法之心,但终日散乱;也有不少人因为无力修法而追悔莫及。当我们看到这类情况时,应该意识到这些作法是不对的。此外,我们不要将那些日复一日影响修法的无益之事想得那么重要,而应下定决心,在死主阎王临降之前尽力修法。杰‧昂旺降巴说:

  

  「譬如平原上堆有一座麦子,有一股洪水正从附近的山谷冲下来,准备把麦子卷走。如果我们在一旁观看,什么也不做的话,将连一颗麦粒也收不到,全被洪水冲走。但若能迅速地努力抢救的话,我们至少还能收回一部分。要是运气好,甚至还能全部救回而实现最大的目标。同样的,我们也应在死亡到来之前,尽其所能,修习三士道。」

  

  思惟上述三因之后,我们将认识到死亡的必然性,从而作出必须修法的决定。

  

  壬一、思惟死期无定

  

  第二根本「死无定期」的三种因:

  

  癸一、总瞻部洲人,别于浊世,死期无定

  

  如果死期是确定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先完成诸如降伏仇敌、保护亲友等世俗的事情,趁早快活一番,等到死期将至之前再修法。但这种确定性足没有的,所以思惟死无定期这一节很重要。

  

  《俱舍论》中说:

  

  「北俱庐千年,余二半半减,

  此中寿无定,未十初无量。」

  

  这是说,其它各洲人的寿命长度大多数是确定的,而瞻部洲人最初的寿命可达无量岁,最后则以十岁为长寿之最。因此,瞻部洲人的寿数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浊世时期,人的寿命长短更不确定。总而言之,虽然我们没有会永远不死的想法,但我们在末死之前,总是怀着这种念头:「死是肯定的,但今年不大可能会死。」其理由是,某些人认为自己还年轻,所以暂时还不至于死。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死亡并不因为年龄的长幼而有先后次序,父母痛心幼子夭折的事例多的是。同样的,年纪比我们小,但比我们早死的也有很多,有的人甚至刚生下来就死了。另有些人认为,自己没病所以暂时还能活一段时间,但这也是说不准的,许多卧病在床的人没有死,无病而猝死的却大有人在。

  

  有的人在吃饭问死去,他们起先丝毫不会意识到自已将在吃完饭之前死亡;在许多集会中,有些人自己走进集会大殿,却变成一具尸体被人抬出来,放在尸轿里;有些官员在实施政务中,等不到完成的那一天就留下未竞之业死去。我们有时在一些大德的文集里,可以发现有所谓的「未竟之着」,这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指该文作者未能写完全书就逝世。

  

  虽然常有某人去世的消息从周围山谷的上部和下部传来,但我们这些人却从没想到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相反的,我们把这类事当作看热闹,甚至还有这样的期盼:「这家伙法衣真不错,我要是有这么一套就好了。」

  

  与此类似的死亡,某一天肯定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什么时候来却是未知的。正如所谓:

  

  「明日与后世,未详孰先至,

  不重明日计,当勤后世利。」

  

  《集法句经》中说:

  

  「上午见多人,下午有不见,

  下午所见者,次晨有不见。」

  

  我们哪里有明天不会死的把握?正因为没有,所以我们应该思惟:「不为死作准备肯定是错误的,因为虽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但它必定是会来的。既然我无法肯定自己将活到年老,所以我不必制订许多计画来保证将来有个幸福的晚年。」

  

  如果无法想象自己今天或明天会死的话,我们至少也应这样思惟:「明年这个时候,难说是否会轮到自己死。」以本次法会在座的诸位为例,座首、座中、座尾的听众中,谁将轮到第一个先死,我们是无法肯定的。

  

  阎王不会在我们死亡之前先捎个口信来,说:「喂!现在你该走了。」有一天它会突然降临,就像霹雳一般,我们终将要留下未竞之事而去。就算是最普通的出家人,他们也必须留下茶、酥油、糌粑,甚至是喝到一半的面汤而赴黄泉,此即死无定期的表徽。

  

  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是我们「常执」的一种表现。这种邪见36一直在欺骗我们,直至我们意识到自己死期已至的那人。甚至在死亡的当天,垂危的病人或许还在想:「我今天还下会死吧!」有些人遇到本命凶年37的时候,可能还会动念去想一想今年是否可能会死。但事实上,从一岁至一百岁间所有的非凶年中,我们也不敢说不会在该年死亡。以今年廿八岁者为例,你们应该想到:「我今年是极可能死的,因为与我年龄相同的某某就是这…

《掌中解脱 第十天 死亡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