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三天 道次第教授的殊胜与如何讲听此法▪P3

  ..续本文上一页易于受持」。

  

  (三)胜出余轨

  

  由于本法是以精通龙猛派的明杜鹃上师与精通无着派的金洲上师这二位大德的教授为庄严来讲的,所以超胜于其它派别。如至尊大宗喀巴所说:

  

  「瞻部智者顶上严,名称幢幡极显耀,

  龙猛无着善传来,此菩提道次第者。24」

  

  像这样的「三别法」,连(现观庄严论)中都没有,密续之王《吉祥集密》中也没有,因为一者这二部教典中未包含全部的显密内容;二者它们不以调心次第为主。

  

  由于我们现在有缘能对这样的由「四殊胜」和「三别法」之门超胜他法的《菩提道次第》作闻、思、修三者,因此,我们绝不应满足于一些相似的和不全面的教授,而应以极大的精进入于此道,这是最要紧的。  甲三、如何闻说具二殊胜法之理

  

  此科极为重要,如达波大修行者昂旺札巴所说:

  

  「入道关要闻说者,前行妙诀当珍视。25」

  

  下面的所有闻说是否落实到我们自相续上,以及我们是否能获得修道进步,均观赖于此科。又如所谓:「初一若错,乃至十五。」如果我们从此处开始发生错误的话,所有的闻,思、修都将不得要领。所以这里分三方面来细讲:

  

  (乙一)听法之理;(乙二)说法之理;(乙三)结束时如何共作之次第。

  

  乙一、听法之理

  

  分三:(丙一)思惟闻法利益;(丙二)于法与法师发起承事;(丙三)正听闻之理。

  

  丙一、思惟闻法利益

  

  首先,为生起强烈的听法欲望,思惟一下闻法26的利益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能正确地思惟,便能对听法发起很大的欢喜心,如(听闻集)中所说: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堵恶,

  由闻断非义,由闻得涅槃。」

  

  只有依靠听闻我们才能知道一切取舍的关要:知道律藏之义后,我们便能以增上戒学遮止罪行;知道经藏之义后,我们便能以定学断除散乱等无意义之事;知道对法藏之义后,我们便能以慧学获得涅槃。又如(本生鬘)27中说:

  

  「闻除痴暗禹明灯,盗零难携最胜财,

  是摧痴敝轰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

  虽贫不变是爱亲,无所损害愁病药,

  摧大罪敞最胜军,亦是誉德最胜藏,

  遇诸善士为胜礼,于大众中智者爱。」

  

  听闻犹如「治灭愚痴黑暗之明灯」。我的大宝上师曾说:你仅仅知道一个「噶」28字,便能消除不知道「噶」字的黑暗,而生起了知的智慧光明。同样的,在你学会三十个藏文字母的时候,便能消除这三十处黑暗,而生起三十处光明。如果你不作听闻的话,其它的就不必说了,即便驴头那么大的「噶」字也认不得,你所能做的只有摇头的分儿。这一点,想想自己家里那些从未受过教育的人即可明白。像这样听闻愈广,治除的无明就愈多,智慧光明也就愈大。如(听闻集)中所说:

  

  「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

  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

  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

  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

  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

  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

  

  正如你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清暗室中的用具一样;即便你具有慧眼,若无听闻之灯的话,也是无法知道取舍关要的。反之,如果在黑暗中将灯点亮,视力正常的人便能明见室内所有的东西:同样的,依靠听闻之灯,有慧眼的人便能了知一切法。

  

  (菩萨地)中详说需以「五想」来作听闻的方法及听闻的功德等。「五想」的内容是:因为听闻能时刻增长智慧故,应当作「眼目」想;由于听闻能授予慧眼得见「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故,应当作「光明」想;佛与佛法在世上极难出现故,应当作「宝」想:最终能施予大菩提果故,应当作「大胜利」想;从现在起就能获止观之乐故,应当作「无罪」想。

  

  听闻是种「殊胜财富」,因为它是盗贼等无法拿走的。世俗的财物可以被盗贼偷走、被仇人抢走,但听闻等「七圣财」29和智、尊、贤三种功德,却是别人偷不走的。(大师诙谐地说:寺中有人回家探亲,会因为背负其它世俗财物而感到又苦又累,但若带的是这些圣财,就不需如此了。)死时我们能够带走的,也是这些;所以你们这些无牵无挂的单身侩人,不应追求像铜箍、茶桶或铜茶壶这类的东西,而应希求那些圣财,这才是最重要的。

  

  听闻又像是「摧毁痴敌之利刀」,因为依靠听闻能使你根除一切烦恼怨敌。

  

  听闻又像是「开示无误教诲的最胜友」,我们在做事时,以前的听闻能指导我们: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怎样做应做的事,怎样避免不应做的事,以及做了某事之后可能产生的益处和过患等等。我的大宝上师说,当拉喇嘛耶协沃身陷圈圄时,仍能表现出那么大的志气,也是因为受了「听闻之友」的劝告。

  

  听闻又像是「虽贫不弃之亲友」。那些世俗朋友在你荣华富贵的时候貌似亲附,而在你危难之时却假装不认识你。但是听闻却能在你受苦、生病及死亡的时刻,格外 地帮助你,它才是最好的朋友。以前当彩却林雍增仁波切30离事专修,无权无势的时候,有一次碰巧在路上遇到一位外出经商的叔叔,他走过去打招呼,他叔叔却假装不认识他,后来,当他担任(第八世dl喇嘛)经师,权势灸手可热的时候,那位叔叔来拜访他,表明他们是叔侄关系。同样的例子还有,过去有个人,在他过穷日子的时候,亲戚中没有人来认他,但在他做了生意、发了点财之后,有些人便来认他,说他是自己的叔叔等,结果引来一大帮〔亲戚〕。有一天,他将那些人全请来吃饭,并将一堆银块放在首席的位子上,对之顶礼说道:

  

  「本无叔叔生叔叔,银块银块我顶礼。」

  

  这些故事说明,现世的亲友是不堪信任的。如果我们想寻求一位真正的亲友,那么寻求闻,思、修三者才是最好的。(格部仓道次第)31中,有「敬礼少许茶」等语,但我大宝上师的说法,则如方纔所说的那样,因此,我将上师的话不加更动地告诉你们。听闻又像是「治疗烦恼病之良药」,「摧毁不善军之援军」,也是「名誉、道德与最胜宝藏」,它是「遇见善士时所能给予的最上礼品」,并能够使你「在大众之中得到智者的敬爱」。其它如本生鬘所说

  

  「若由闻法发信意,咸妙欢喜获坚住,

  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

  

  像这样依靠听闻对三宝的功德生起信心后,我们便会对供佛等事认真地去做;对于「业决定」等生起信心后,我们便会乐于做行善断恶之事;明白四谛中(苦、集二谛)的过患与灭、道二谛的功德后,我们便会坚定地为希求的目标奋斗等等;听闻的利益可以说是无量无边。即便需要我们割下自己的肉去买这个听闻的话,那也是值得的。因此,当我们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不用割肉而舒舒服服地坐着听法的时候,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听。这个偈颂是「月王子」以每句一千两黄金的代价求来的32。

  

  听闻愈广,可供思惟的东西也就愈多;思惟的东西愈多,修持体验的生起也就愈快。因此,我主张诸位当中那些智慧大的人和年纪轻的人,应该人大寺院学习五部大论。因为仅就认识「三宝」而言,学与未学二者的差别也极大。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不应该让学生步自己的后尘:相对的,如果督令学生认真学习的话,那么他本人也将在后世生起与之等量的智慧。对于那些老年人与根器钝(慧力弱)的人来讲,虽说也应该学习大论,但很可能是在无法解疑中度过一生。尽管因为这样而无法广大听闻,但他们仍可闻思像《菩提道次第》这样的法,而对全圆道获得理解。在班禅却坚的梦境中,宗喀巴大师对他说:

  

  「为利自他故,听闻当无厌,

  视三地菩萨,听闻亦无厌。」

  

  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做。

  

  我们智慧再怎么弱,怎么可能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来听闻「道次第明晰引导」这样的法呢?为何我们要自称「我们不是学者」,而自断法缘呆住一旁呢?就像马,像、羊等根据各自的能力来背负东西那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慧力来作听闻。

  

  然而,无论听闻是广是略,从最初的「依止善知识法」直至最后的「双运」,这中间的各种所缘类一定要全部具备。不然的话,即便对某些所缘类了解很多,但终因其它所缘类有所欠缺,而变得像生活必需品的匮乏那样。虽有一百条毯子而没有一件件衣服可穿,或是虽有一百件衣服而无一条毯子可铺。如果所缘类全备的话,则无论听闻是广是略,都能使我们获得修道的进步。譬如,无论是大官的家俱还是侩人的家俱,都有同样的基本功用。

  

  丙二、于法与法师发起承事

  

  如《地藏经》中说: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

  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我们应当像恭敬和侍奉佛陀那样来侍奉和恭敬法师。《菩萨地)中说,应离三种杂染及不介意法师五处而作听闻。离杂染之一的「离贡高杂染」,是说我们应由以下六事来作听闻:⑴ 应时听闻;⑵ 发起恭敬;⑶ 当作侍奉;⑷ 不应忿恚;⑸ 后当实修;⑹ 不求过失。其中「应时听闻」,是指我们应在上师高兴且有空的时候求法。只顾自己方便来安排时间,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是不对的。以前格西博朵瓦,在前藏上部的噶康寺整理许多经书而忙得头昏脑胀时,有一个人前来求法,格西作发怒状,站起身来将那人赶了出去,那人只好狼狈地逃走。所以我们应该懂得选择适当的时候求法。「发起恭敬」是指向上师顶礼及上师莅临时起立等。「当作侍奉」,是指为上师洗手洗脚等。「不应忿恚」是指为上师承事时无有恼怒。「不求过失」是指不作非难;。

  

  「离轻慢杂染」33…

《掌中解脱 第三天 道次第教授的殊胜与如何讲听此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