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二天 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P2

  ..续本文上一页道的黑塔山上。上师的瑜伽师弟子们看到这一情况,便问上师来者是谁,上师答道:「此人于五百五十二世前生中,一直都是大班智达身。现在为榜噶拉法王善吉祥之子,但他却不贪恋王位而前来求善行。大家都感到可贵,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迎接,才刚见面,王子便请求道:

  

  「上师正士请存念!虽欲离家修解脱,

  然因种姓高贵故,终遭系缚榜噶拉。

  虽依胜敌、菩提贤,阿瓦都帝巴,明杜鹃,

  诸得悉地之上师,然犹未能离王位。

  今日受教至师前,请赐大乘发心灌。

  决定解脱此系缚! 」

  

  上师闻言极为喜悦,单独为他授「喜金刚」灌顶和全部教诫,经十三日圆满,并立密号为〔智密金刚」。罗怙罗上师随后计画派遣八位赤身裸体,形状可畏的男女成就者,随同王子返回榜噶拉,以改变国王准备让他继承王位的想法,然后再将王子护送到阿瓦都帝巴上师那里。王子便改换〔嘿汝嘎〕装回国。当他走近王宫时,被众人认了出来,大家都很害怕。这些男女瑜伽师作疯狂相,奔跑跳跃历时三个月。大家知道王子已决意舍弃王位,都悲伤地流泪。特别是王子的父亲说:

  

  

  「噫唏我儿初诞时,见诸瑞相自思量,

  能绍王位心欢喜,为何今欲依林薮? 」

  

  王子答道:

  

  「倘我如言继王位,虽能须臾与父聚,

  然非诸生皆父子,无大利益铸大错。

  若我舍弃大王位,修习解脱菩提道,

  一切生中安乐伴,故请听许今得便。 」

  

  

  王子母亲便对国王言道:

  

  「虽甚爱顾有何益? 众生首为业力牵,

  今可放舍如其愿,愿后生生永相聚。」

  

  王子最后得蒙父母开许,于次日清晨由那些男女瑜伽师陪同,前往密林中阿瓦都帝巴上师处,学习〔中观法〕,并获得微细业果的教诫。从二十一岁至二十九岁间,专勤修行。简言之,尊者能在上师跟前于一座上同时作闻、思、修三者。《蓝色小册》12中也说:「追随阿瓦都帝巴七年。」

  

  金幢王宫下统辖十万户民众,拥有二万二千个浴池、七百二十座花园及五万六千棵椰子树。王城属民有三万五千名,城墙共计七重,中间有三百三十座桥相连。王宫有二万五千个金幢,中央殿顶有十三层,国王受用富甲汉地「东君」王。然而像这样拥有无上财富和权力的王位,却被尊者弃之如唾尘而往求正法。我们的大师释迦牟尼佛,得转轮王位如掌中之物,但佛也弃之如唾尘而出家。对于这些事迹,我们应该仰慕学习。 

  

  现在,如果有人对我们说:「放弃你的梵行吧,我将委任你做一个宗本。13〕有多少人能毫不迟疑地加以拒绝呢?许多人甚至连暗小寮房里的杂物都难以割舍,更何况是王位呢?

  

  如唾尘般拋弃王位后,尊者主要依止阿瓦都帝巴上师共计七年,并在许多其它得悉地的上师前学金刚乘,对全部经论和教诫均获得善巧。当他萌发只有我最善巧密咒之念时,众空行母在梦中向他出示了许多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密典,从而将他的慢心破除。

  

  当尊者自恃:「现在我应该作密咒梵行,以期即生获得大印殊胜悉地。14」时,罗怙罗鞠多上师以神通力穿墙无碍,来到他的面前说道:「你为何想舍弃有情去求成就?你必须出家,对圣教和许多众生会有大利益。〕吉祥嘿汝嘎15也在面前虚空中显现来劝请。我们的大师释迦佛和怙主弥勒也在梦中劝其出家。就这样,尊者于二十九岁时,请获得加行道忍位的大众部戒护上座为亲教师,出家受近圆戒。

  

  尊者随后依止一百五十七位上师,研习一切明处和显密教典、教诫,特别是在法钟 (?该字见52页第一行第一字)上师前,十二年中听受并通晓八百卷(大毗婆沙论)16,此论总摄 毗奈耶四部等微细轨矩一切关要。此外,尊者对十八部各自的受食法、净水法等微细规矩能 遍知无余,从而成为印度十八部一切大众的顶上摩尼宝。

  

  听受并掌握了当时印度所有的显密正法之后,尊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成佛的速道?」住在黑山秘窟的罗怙罗鞠多上师以神通力知道后,来到尊者的面前说:

  

  「能亲见到本尊和众多曼荼罗天众,获得许多共同悉地,三摩地不动如山,光是这些算不上什么大成就。你应该专修慈心、悲心和菩提心,〔大悲观自在〕是悲心之本尊,所以当依之为本尊,并立下誓言:在轮回未空之前,我当利益有情。」

  

  后来,尊者绕金刚座17时,在旋绕道上,见到有二尊泥像作问答状。金刚座南方虚空中,出现二位童女,相貌胜过凡人身、如同天女,其中一位问道:「要想速疾成佛,当学何法?」另一位回答:「应学菩提心!」并说了一种很妙的修菩提心方法。尊者见状便停止旋绕、侧耳倾听,像将水从一个器皿注入另一个器皿一样,对他们的谈话全能了解,当尊者住在阿阇黎龙猛所建的石院附近时,出现一老一少两位妇女,老的对少的说:「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在绕金刚座主殿时,寺檐下一座佛像出声道:「喂,大德!要想速疾成佛,就应学慈心、悲心与菩提心!」在绕石院小屋时,一座像牙释迦牟尼像也开口说道:「瑜伽师!一个人要想迅速成佛,就应学菩提心!」

  

  随后,尊者想知道,到底谁有全部的教授能使大宝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增长以臻究竟,于是作了探访。当时,大金洲上师18被称为「菩提心之主」,为了到金洲上师跟前去听受全部的菩提心教授,尊者决定到金洲19去。

  

  尊者随一群从瞻部洲去金洲经商并熟知航海路线的商人出发,坐船在海上漂泊了十三个月始抵目的地,当时,「极喜自在魔」对将来佛教的宏扬难以忍受,为了阻止尊者获得菩提心教授,他兴风作浪使船偏离航道,并化作如山一般大的摩羯鱼挡住去路,又从空中落下霹雳等等,造成很多严重的损害。为此班智达乞叉底蘗沙向阿阇峡尊者猛力启请,尊者便入〔红降阎摩〕三摩地调伏魔王与魔军,如此方渐次抵达金洲。即使是像阿底峡尊者这样才十八个月大,便能脱口说出精通菩提心的话的智者成就师,尚且要以这样的苦行再加努力去求发菩提心教授。由此观之,大乘道最主要的因素,除此大宝菩提心外再没有别的,我们对此应获得确定。

  

  虽然在途中滞留达十三个月之久,但尊者始终保持出家相未曾稍有破坏,不像我们这些人,出了寺院就换俗装。出家人离寺外出,应该一直穿著出家装,当知即使是这种外相也能利益圣教。现在的僧人朝山,一出寺院外墙便改着俗装,手持长枪:不认识的人看到,还以为是杀人越货的强盗,不免令人心生忧惧。克珠一切智20曾说:

  

  「袈裟法衣二件套,诸出家众庄严身,

  出家反作在家相,斯乃灭教之行径。」

  

  有些人说,我们只要重视内在的修心即可,在外表上随心所欲亦无妨,但这种作法有损圣教整体的典范;因此,僧伽大众的外表威仪必须做到寂静、调柔。例如,圣阿说是21就是以他的威仪,将舍利弗置于真理之中的。

  

  现在再接着讲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尊者到达金洲之后,遇见一些住在岸边的禅师,他们是金洲大师的弟子。于是,师徒一行在那里停留了十四天,并向那些禅师请教金洲上师的传记。如果换作是我们的话,也许会立即到上师跟前去;尊者非但不这么作,反而还去请教上师的传记,这是向我们表明认真观察上师的重要性。

  

  禅师中有些人急忙地跑到金洲上师跟前,向上师禀告说:「最近,在东、西印度无人能比的大智者燃灯吉祥智22和他的一百二十五名弟子,经过十三个月的艰难航行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在师尊前,听受《能生三世一切佛之母》23和发愿心与行心的大乘修心教授」。金洲说:「像这样的大智者能降临我们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应该出去迎接他。」当尊者师徒一行走近金洲上师所住的宫殿时,远远地看到一队出家人,由金洲上师率领前来迎接。他们总共有五百九十七位,其中五百三十五位是比丘,全穿著同样颜色的三法衣,拿着滤水瓶,优雅地持着锡杖,犹如阿罗汉一般,能引发人们的信心。他们由六十二位沙弥陪同,这一景象宛如世尊在世,罗汉围绕,引发尊者师徒极大的信心,令大家感到欢喜之至。

  

  尊者与乞叉底蘗沙班智达等善巧五明的班智达和善巧三藏的比丘众,如大众部所赞叹的那样,脚穿〔真米玛〕24鞋,身着克什米尔红花所染的三法衣。一切以缘起25为重故,他们手托着最大的、无有漏孔的铁钵,可容下摩揭陀量制一升之水的铜滤水瓶,并持教主佛陀所赞叹时锡杖,如是等等,一切佳兆都妥善地具足了。所有人都带着班智达帽,手持白拂,毫无我慢。一百二十五名弟子跟在尊者后面,不疏不密,中间保持可容一人的距离,宛如五彩霞帐,逐渐走近怙主金洲所在的地方。由于一切都很圆满,这使善品天神们很高兴,从空中降下缤纷的花雨。金洲所有的百姓,对于二位上师的事业心感希有、生大信心。

  

  随后,尊者将一只盛满金、银、珍珠、珊瑚、吠琉璃等宝物,内外透明的宝瓶作为供养,献到大金洲上师手中,这便构成了尊者能如瓶满注地听受修菩提心教授的缘起。

  

  见面之后,金洲上师将尊者带人「银伞」寝宫中。为重缘起,上师先授以《现观庄严论》及教授,花十五座时间妥善解释圆满。师徒双方相互间极为尊重,连枕共居。26十二年中,尊者对弥勒传给无着的《佛母般若波罗蜜经》27中的全部隐义,以及文殊传给寂天的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教授进行听闻、思惟和修习,并达到究竟。在上师跟前,尊者心中生起了无造作的自他相换菩提心。上师也宣布他为圣教之主,并授记他将前往藏地,培养那里的弟子,上师说:

  

  「勿住于此往北方,应往北方之雪域,」

  

  乙三、获已于圣教所…

《掌中解脱 第二天 阿底峡尊者生平与藏地道次第引导的起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