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镜》中云:
此(指大圆满)乃唯一果乘,及为一切诸乘之巅。除此乘外,余乘皆伴以取舍破立,及为心识所造。故皆为引导至此乘(指大圆满)之阶梯。一切部派诸乘及道次第等,因于此证悟中能成就大信故,遂皆于平等性中无整圆成。
◇ 二转及三转*轮之别
索波丹达尊者于《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中,阐释二转及三转*轮时,二者见地之不同如下:
佛于二转*轮时,以“三解脱门”(空性、无相及无愿)阐明一切法相,令(行者)领悟对治(烦恼)而解脱符……。于(三转*轮)之时说如来藏。然依世俗见,(二转*轮)时所说法,更能对治戏论……;三转*轮,于不可思议根本智、十力、如海功德等之宣说尤其广大,但亦非谓二转*轮时无说及此。如《集经》云:
若无根本智,则无生起与证觉,亦无如海佛功德。
◇ 大圆满之果为如来藏
大圆满观修在于证根本觉,亦即如来藏,而证悟圆满则为果,即得成正等觉。如来藏乃于第二、第三(尤以第三)*轮所转。有学者谓大圆满所述之如来藏与第二*轮所转者相合,有等则谓此乃第二、第三*轮之要义。然大圆满之教授,于证悟如来藏而言,实较其他共因乘深广、速捷及殊胜。
◇ 二转*轮乃大圆满所依
据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二转*轮乃大圆满所依,因大圆满亦主以离戏论之三“解脱门”:
根本自生觉性者 三解脱门之体性
二转*轮佛所说 众生本有如来藏
此即名为大圆满
复据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所言,大圆满乃二转及三转*轮之要义:
佛于二转*轮时,以离戏论之道对治种种名言相,以教授不可思议自性,然而佛于此并无开演(如来藏)。三转*轮时,佛遂开演(如来)藏,然却无宣说如何证如来藏之究竟道。大圆满则与二转、三转*轮并行不悖,兼摄二大车之胜义见地;
一、由龙树菩萨于(六)《正理聚论》及《法界赞颂》中所阐述二转*轮之见地等。
二、由弥勒菩萨、无著尊者及其弟(世亲)所阐释三转*轮之见地。
◇ 显乘所传之如来藏
据大乘经典所言,如来藏乃一切法所具之自性。《月灯经》云:
如来藏遍诸有情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云:
“有情皆有如来藏”,及“如来藏如何为一切法自性”之说,见于为利根众生而说之三转*轮。《大般涅槃经》云:
开示如来秘密之藏,清净佛性,常住不变。
龙树菩萨于《法界赞颂》中云:
犹如土中水 始终无染污
烦恼无明中 本智亦无垢
无著尊者于《实性论》中云:
佛法身周遍 真如无分别
具佛性有情 说有如来藏①【脚注:引自谈锡永《宝性论新译》(《宁玛派丛书》见部第一种),香港密乘版。】
龙树菩萨于《中论》中云:
如来所有性 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 世间亦无性
◇ 大圆满教授—如来藏之殊胜
若较低次第亦说如来藏,则大圆满有何突出之处?大圆满之殊胜,非在说如来藏,而在其对如来藏之甚深见地,及其修习如来藏之捷道。以下为《遍作王续》之引文。由较低次第与无上瑜伽之比较,可知大圆满之不共要义:
菩提萨埵经乘中 为欲能登普光地①【脚注:即十一地】
寻思二谛作分别 具云法性空如天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分别
离分别境经乘障 以分别较大圆满
经乘如是成过失
事密为证金刚持 身语意为三净门
住离能所清净境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超能所 超能所境事密障
以能所较大圆满 事密如是成过失
作密见地及行持 见随瑜伽行随事
见地行持不相融 不能体证无二义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为无二之觉心
无二境成作密障 以二见较大圆满
作密如是成过失
瑜伽为证密严刹 遂入有相无相门
复以四印作修习 瑜伽未能离取舍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取舍
以取舍较大圆满 瑜伽密乃成过失
大瑜伽证金刚持 遂入方便智慧门
自心相续净坛城 四重念修为修习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希求
以希求较大圆满 大瑜伽乃成过失
无比瑜伽证无二 遂入法界本智门
法界所显视为因 本智坛城视作果
无上瑜伽广大乐 则是觉心离因果
离因果境无比障 以因果较大圆满
无比瑜伽成过失
《功德藏述记·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引俱生喜金刚言:
见地要塞大圆满 刹那圆成道次第
余诸下乘无可比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据大圆满而认同根本觉即如来藏:
大圆满中,由无修整观想而住于根本智相续境界中,此境界离戏论、法尔生起、超越心识、且离心及心所之作息,(根本觉)显现力用所起之烦恼污染乃自然消灭。《遍作王续》云:
以其住于自性境 是为不动法尔成
以其住于自性故 无有一法令变异
住于无整真如中 斯即离行无上行
龙青巴尊者于《宗轮藏》中形容觉心(即大圆满之根本觉)如下:
觉心自性涵摄一切法 非光明超越诸法光明
非空性超越诸法空性 非有而离实事与诸相
非非有, 而遍轮回涅槃 非有非非有法尔平等
非本非末都非一切事 如是即为根本觉性境
龙青巴尊者复于《宗轮藏》中,谓金刚心髓无上瑜伽乃诸乘之巅:
金刚心髓无上法 诸乘无比极顶巅
能证究竟胜义故 其下诸乘无可比
故为法尔成就巅
不同次第,乃为利益不同根器之有情而宣说。如《宗轮藏》云:
为令渐道根器众 证根本法界自性
乃向下根行人说 声闻缘觉菩萨乘
事密作密瑜伽密 乃向三中根者说
大无比无上瑜伽 乃为上根现本始
为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行者须体证此乘,其下诸乘皆为此乘之进阶而已。《宗轮藏》云:
一切诸乘次第终须证 金刚心髓极密究竟义
是为诸乘巅顶胜光明 乃正等觉与诸乘心要
龙青巴尊者复于《法界藏》中阐释较下诸乘之功德如何摄集于大圆满根本觉中:
于觉心中,即于根本觉中,诸乘已摄集无余。声闻乘之见地决定,一切法不论内外,皆“人无我”如虚空。缘觉乘决定,除人无我外,所缘法亦无我,故为一半法无我。菩萨乘决定,人无我与法无我,能所皆如虚空。此等体证已摄集于(大圆满之根本觉)中,(此即)自生根本智之自性、空乐双运如虚空之自性。是故,大圆满自生根本智已含容一切有法之实相,而诸乘亦已于(根本觉)中融合。事密谓由视本尊与自身为主仆,及依献供与赞颂,行者乃得成就。瑜伽密则谓由将智慧尊融于所观想之本尊坛城中,及向其作献供与赞颂等,行者遂得成就。二者于清净三门污染及所得之成就皆同。是故,彼等之见地已摄于此(大圆满之根本觉)中,亦即觉心之体证,或因了悟一切法显现皆为(法尔生起觉性之)坛城而得之本净。
父续大瑜伽及母续无比瑜伽谓“根”坛城即根本觉:“道”坛城,即观想情器世界为本尊及越量宫,修习法界与根本觉无二、及方便与智慧无二;“果”坛城,乃得无上正觉之成就。无上瑜伽则决定证知一切皆本始圆满,及因不离于法性,亦即能离取舍修整故,行者之根本觉遂能至(本始)根。是故,于此(根本觉)中,已摄集(一切诸乘)要义,而此乃广大究竟秘密乘。
无畏洲尊者于《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中,叙述口诀部较其他诸乘次第,及大圆满中较次部居更为殊胜时云:
大圆满光明金刚心髓,亦即思维及烦恼污染之解脱道,行者于此,因根本觉之本质而证悟烦恼污染无自性。是故,此部不舍(污染),此与声闻及缘觉不同。此部亦非如菩萨乘之调伏(污染),盖此部中,对治之法与所舍之物皆同一体性。此部亦非如一般密乘之取(污染)为道,盖于此部,所有皆于心识相续中一切时平等;亦非如心部之(心识)于(心识)自性中解脱,因心不见心故;亦非如界部之视(心识)如庄严,因根本智不见心识故。(据教授分别),于本觉究竟法性,即真如中,一切名言与戏论,例如自他之空性等皆无立足处,且法尔消融而隐没无迹。阿啦啦!“所显”于本觉中,无有中断,然本觉与之并不相混。是故能缘所缘(即轮回之自性)遂成法尔解脱之对治法与所舍之物,有如水中作画;萨罗哈尊者(saraha)对此当生欢喜。不为外境所惑之本觉体性中,无任何执着、舍弃或成就展现。是以,此乃自轮回束缚中解脱境界;天竺之正士尊者(Dampa)于此(见)当生欢喜。于圆满成法身本觉中,无有能抉择者。是故,此乃根本智无碍自性,亦即离边见之大自在。思维既已解脱为本觉,故见、修(行)、果之假立亦断,于修仪与法行已无所希求,然行者仍须臾不离离戏论之觉心或法性。此即修法之圆满。
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天鼓譬喻论》中,指出大圆满较其下诸乘殊胜之处:
于体证无我时,声闻乘与缘觉乘皆主(最微细)识及极微为胜义谛。瑜伽行派(译按:此指唯识宗)谓自觉及自光明之识,乃极成之胜义谛。(以上诸派)皆不能超越心与心所。中观宗以四理,即非生、非灭、非有、非非有等抉择二谛,以缘如虚空之空性,灭谛、离边见及戏论等。外密中,事密主以洁净之禁戒行,求能取悦三清净之本尊以得成就;行密则据较高者(瑜伽密)及较下者(事密)缘诸相如是;瑜伽密藉修四印瑜伽,赖本尊加持以证胜义谛;大瑜伽则主(修习)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之脉、气、点以证根本智;无比瑜伽视法界与根本智为遍作王及其坛城。概而言之,上述诸乘次第,直至无比瑜伽为止,皆无非心识所作之戏论,由彼等所言,可见实乃由寻思计度、作意抉择而达致“此乃非有”、“此乃空性”及“此乃胜谛”等以能所为法性之主张。是故,彼等遂不能证悟如是法性。
尊者续云:
(诸乘见地)皆由心识生起,由心识整治,此八识心,实即应舍之污染。大圆满中,一切体性功德,皆于心性中法尔呈现为任运光明,(此光明)超越心识,为本觉,亦为法尔而…
《九乘差别广说(义成宁波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