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之智慧。是故,此乃本然自在,不依于能作或所作之因及其他因缘,如虚空体性。此乃无变呈现,是故本初佛普贤王如来,证悟此法尔自成根本智成佛,非有所生起,亦不藉他缘如积资粮及闻思等。
◇ 大圆满之如来藏与瑜伽行派之分别
大圆满视本觉为自觉及自光明,然因其乃离戏论及无生故,因而胜于瑜伽行派所极成之“识之自觉及自光明”。龙青巴尊者于《法界藏》中云:
(大圆满中)证悟能所非有之本觉体性,名为法尔生起根本智。然而,大圆满不言其为“自觉”及“自光明”,如瑜伽行派(唯识宗)所主,其故乃因(根据大圆满)内与外既非有,是以不立(本觉)为内在心识;亦无自与他,故不立为自觉;能缘与所缘亦从来无有,故不立离此二边;亦非为“受”与“觉”之外境,是故不立“受”为无二。既无心与心所,故(本觉)非为自心;亦非现为光明或非光明,故不立为自光明;以超越觉与非觉,故无所谓觉。此名为大圆满离一切边见。故虽视之为“自生根本智”、“觉心”、“法身”、“广大法尔成就法界”及“赤裸自光明本觉”,此等名相实只为表示方便而已。须知(大圆满)自体性乃无可言诠,否则,若只观字面意义,则不能理解其与唯识宗所述之“自觉识”、“自光明”及“能缘所缘无二”等之区别。
◇ 大圆满与中观之分别
中观将显现与空性加以区别,而特别强调空性概念。大圆满自心识中区别根本觉,此即清净及心性,由是现证及圆满此赤裸觉性,同时亦证悟离分别与边见之胜义谛。龙青巴尊者于《法界藏论释·经义宝库》中云:
自性大圆满中,大部份体认离边见之法,与中观应成派相似。然而中观家以空性为要点;(大圆满)则依于无生无灭、本始清净之赤裸根本觉,而加以体认,并观由此而生之一切法皆离边见如虚空。
无畏教日尊者于《大圆满》一书中云:
《法界藏》等称许中观应成派之见地。故(大圆满)于界定所破境时,依应成派。然而(应成派)既将显现与空性区分,复认知无所许而破之空性,云此即为显现与空性之分别,或空性之遮拨。此实乃仍住戏论而见修之法。彼宗更谓行者若先持戏论分别见地,复以观修而得其觉受,则将如其所云:“乐、明、心无念成熟。”而大圆满传统,则以根本觉为道,只许根本觉。亦不落戏论,盖戏论即心识,于将心识及根本觉分别后,即于根本觉上观修。
虽然纯粹之大圆满并不修气入中脉,但此修习比诸密续教授更为有效及直接。金刚胜根欢喜力尊者(rDo-rJe dBang-mCh”og dGyes-Pa rTsal)于《基心察义·大圆满根道果之分别智慧光》中云:
彼执于方便道者认为:“无论大圆满道如何殊胜,然若不依气入中脉之法,则其证悟,不能胜于中观派(所教授)之觉受。”此类谬见,皆源于不明要义所在:引气入中脉之唯一目的,乃以此(为方便)而激起本始智,(大圆满则为直接证悟本始智)。
◇ 大圆满之殊胜
无畏教日尊者于《大圆满散记》中云:
大要言之,大圆满之教授,深广殊胜,然其要义,乃在于了知本觉,如《功德藏》所云:
超越心识之本觉 自性大圆满所专
尊者续云:
心识种种(相),现起如本觉之自力,而此实非本觉。否则,心识与本觉之分别,徒落于说本觉分别与本觉而已。
《功德藏广释·果乘遍智车》谓本觉超越八识:
超越八识遍计、诠表及因缘之本觉法性,即自性大圆满根本智之呈现。
此亦超越心与心所:
于大圆满中,行者住于法尔而生根本智之自性相续境界中,将心与心所清净而入于法界,此乃超越心识及离于行持,无作意亦无修整。是故力用所显之刹那污染亦法尔隐没。
◇ 宁玛派与苯教
有等学者谓宁玛派教授与苯教混杂,盖二者有甚多共通之经论与教法。以下所述,主要依据佛教史家之论著。苯敦(Bon)乃西藏先于佛教而有之本土宗教,其创始者乃哲人辛饶弥窝车(gShen-Rab Mi-Bo-Ch”e)。关于其时代,有不同说法。据有等苯教说法,谓其早于释迦牟尼甚多,有数世纪之遥;有等则谓与释迦同时;亦有谓后于释迦。辛饶祖师生于象雄(译按:今名祥雄Zhang-Zhung)之沃莫隆仁(A”ol-Mo Lung-Ring),后来入藏宏扬苯教教法。冈底斯山(Mt. Tise)及无热池(Lake Manasarowar)皆位于象雄。七世纪时,象雄成为藏地西部阿理(mNga”-Ris)区一部份,后曾改名为古格(Gu-Ge)。
最初,藏地苯教似乎只崇拜自然或自然之神祗。其后则并入主要为佛法之其他教法。以下所述苯教史纲要,乃取自(土观)罗桑却季尼玛(Blo-bZang Ch”os-Kyi Nyi-Ma 译言善慧法日1737-1802)所著之《土观宗派源流》(全名《讲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义善说晶镜史》)。据其所云,乃按照止贡怙主(”Bri-Gung sKyob-Pa 1143-1217)之《正法一密意趣》。据此,西藏苯教之早期历史可分为三阶段:
一、涌现苯——起初,藏地之苯教,只作镇压鬼怪、供祀天神及为人家行房灶之法事等三事而已。除此以外,苯教并无见地方面之说法。此时苯教名为“黑力派”苯教。
二、游走苯——吐蕃王朝(127B.C.-901A.D.)四十一位赞普,其中第八位名为支贡赞普(Gri-”Gum bTsan-Po 译按:意译为“刀下死者”)。于其驾崩时,邻近地区如克什米尔、象雄及勃律之苯教师,传入诸如显现神力、预言未来及超荐亡灵等苯教法术。
三、翻译苯——此派大约于赤松德赞王(790-858A.D.)时代兴起。当佛菩提(rGyal-Ba”iByang-Ch”ub)受王命从佛教大德宝胜(Rin-Ch”en mCh”og)学法时,佛菩提阳奉阴违,将多种佛典改译成苯教之书。朗达玛(
.-901A.D.)灭法后,後藏娘堆(gTsang Nyang-sTod)人名为辛古鲁迦(dgSher-rGur Klu-dGa”),将大量佛经改译为苯教名相。稍后,又有名为穷波苯徒(Khyung-Po Bon Zhig)等众,亦将大量佛典以苯教名相改译之。翻译苯亦名为“白力派”苯教。
因此,苯教之经典,有许多实为佛经之移花接木。善慧法日尊者续云:
苯教法类,有全部《甘珠尔》之代替品(《甘珠尔》记载佛陀所说之法,西藏文,共一百一十卷)……。(苯教)经典中,亦有无常、业果、慈悲、菩提心、六波罗蜜多等零碎之教授,亦建立五道、十地、三身等理论;至若灌顶、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住律仪三昧耶戒、开光、火供、修供坛城、超渡亡灵道场等,类似佛教作法之事项亦甚多。其说法形式上与佛法多有雷同之处,但不同之处亦不少。如佛法说“正觉”,苯教则名为“耶辛”;“法身”名为“苯身”;“般若佛母”名为“萨智耶桑”;“报身”名为“衮杜桑布”(“普贤”之音译);“化身”名为“斯巴些布”;“阿罗汉”名为“辛赛”;“菩提萨埵”名为“雍中心巴”;“上师”名为“温色”;“空性”名为“阿麦尼”等。
据佛经言,佛法以不同形式出现及教授,以利益后人,而正法之唯一目的乃在利益众生。是故不可谓佛教化身为苯教教授乃非理。莲花尊胜尊者(Padma rNam-rGyal 十九至二十世纪间)于《白莲池论》中数引佛典具说如下:
《华严经》云:
具福种姓子!如来化身无量,以不同色声化现调伏有情。
《妙臂经》云:
佛性虽离嗔与执 为利贪众现贪相
调伏忿众现忿相 具方便师我顶礼
《金刚网续》云:
不论何形相 苟能调众生
佛必现此相 有如摩尼宝
不论何方便 苟能律有情
以此最方便 开演诸教授
有等宁玛派伏藏明显表示佛学大德及教法如何示现为苯教与苯教师。莲花尊胜尊者于《白莲池论》中续道:
法自在上师(Ch”os-dBang 1212-1270)于南卡真(gNam-sKas Chan)地所发之(伏藏著作名为)《诲量》中云:
彼于金刚座定中① 观音启示往西藏【脚注:原著疑此“彼”即指莲花生大士。】
苯教势大难弘法 遂现辛哈俄卡身
示密相予法王妥② 令心向法别善恶【脚注:指六世纪初时的藏王妥托聂(Thothori)。】
由大伏藏师界光藏尊者(Klong-gSal sNying-Po 1625-1692)所取出之《教诲遗命》中,尤指出:
彼③【脚注:同前指莲花生大士。】于欲往象雄时,曾先观察之,遂知象雄只有苯教可以调伏。彼遂与自光明眷属至该地而作此言:“善男子谛听:吾父乃念智虚空,吾母乃具光炽燃母,吾大兄乃寿灌持明。吾乃法尔生自胜义苯,即不动界。”彼遂大开离常断二边无量教授之门。共有十八万有情得解脱。
若细思之,佛法示现为苯法可以三点证成:一、观世音菩萨曾发心调伏所有堪调伏之藏土有情;二、苯教行者亦具如来藏法身,同时于胜义清净自性传承中亦无有不同;三、若此等教授不以此(苯)方式而传,则该等有情定难以训诫,而(佛)事业亦不能圆满。以苯教伏藏面目而出之佛法,乃由莲师为后世徒众所封藏。当时机已至,真实(佛教)伏藏师如北岩法系之持明雕翎尊者(Rig-”Dzin rGod-Kyi lDem-”Phru-Chan 1337-1408)乃发取伏藏而授予苯教徒。《教诲遗命》云:
佛苯伏藏医星艺 苟与心性对机者
佛乃藏诸山岩寺 浮屠碑石与大树
卵石宫殿窟穴内
敦珠宁波车无畏智金刚尊者(bDud-”Joms Rin-Po-Ch”e ”Jigs-Bral Ye-Shes rDo-rJe 1904-1987)于《宁玛派教法史…
《九乘差别广说(义成宁波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