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二▪P2

  ..续本文上一页佛全是念。无无念之佛,亦无无佛之念。同时具足,无欠无余。念具足即佛具足,佛具足即念具足。终至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缘佛起,佛缘心现。心是不异佛之心,即心而常佛。佛是不异心之佛,即佛而常心。故心而无心,无心而心。佛而无佛,无佛而佛。二谛融通,一真法界。

  此中容不得纤毫知见,若立知见,即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即成生死,即乖法体。

  佛问贤护,彼所见像,于此油、水、水精、明镜中现时,是先有,是本无,是在内在外吗?

  贤护答言,不也世尊!像由因缘而现,幻有随缘,其性清净。非生非灭,非有非无,不可定执。故不可说先有,不可说本无,不可说在内,不可说在外。

  唯彼油、水、水精、镜诸物,清明无浊无滓,其形在前,彼像随现。

  只要明镜清净,即能现像。其像虽现,而镜体本空。正因镜体空净,故能现像。以此譬喻法性空故能随缘,以随缘故法性空。是知彼所现像,不从四物出,亦非余处来。非自然有,以缘起故。非人造作,以性空故。当知彼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无有住所。

  佛即印可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物清净(油、水、水精、明镜等物清净),彼色明朗。影像自现,不用多功。不用多功者,不加造作也。

  以下以法合譬。菩萨亦尔,一心善思见诸如来者,无有疑惑,不杂余念也。如是即能亲见诸佛。

  见已即住,住已问义,解释欢喜。

  见佛以后,即住佛前。请问如来,修行何法,得生彼国?佛即解答,令彼欢喜。

  即复思惟,佛从何来,我身何出?乃知佛及我身,无来无去,唯是心造也。本无出趣,岂有转还?既然无来无去,故本无出生及趣死。既然如此,岂有六道轮转?

  彼复应作如是思惟,今此三界,唯是心有。

  此所谓三界空花,唯心所现也。

  何以故?随彼心念,还自见心。

  何以故三界唯心呢?因为一心随缘现三界,三界性空唯一心。心现三界成俗谛,三界唯心是真谛。

  本来事理圆融,一际无分。然以方便,开为二门。二门者,一、心真如门,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者,真谛也。心生灭门者,俗谛也。以真谛故,说三界唯心。以俗谛故,说心现三界。

  三界事相,缘起似有即空。以性空故,乃能随缘而现三界。故空即不空,全现为有。空非灭有之空,即空而有。有非异空之有,即有而空。故一心三界,三界一心,一际不殊。

  以如是故,法由心现,无法而非心。见法即是见心,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作缘也。故曰随彼心念,还自见心也。

  今我从心见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我心是如来,我心是我身。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

  今我以心见佛,实是我心自作佛,还以我心见也。易言之,心自现相,还以心取。如实知者,便知自心所见佛,还由自心作,此是俗谛。若知俗谛,便知真谛。知我所见之佛,还是我心。故曰我心是佛。

  如来者法身佛也。如来法身,无来无去是心真如门,如来法身,无来而来,无去而去,是心生灭门。如来法身,来而无来,去而无去,心生灭即心真如,一体常灵。

  我心是我身者,谓我今业报之身,亦复与佛法身不殊。只因惑业因缘,不自知不自见而已。何故业报身即是法身?以五阴皆空故。五阴皆空,即法身也。

  我心见佛,心不知心,心不见心。

  本来佛由心现,见佛即是见心。然众生我见坚固,以至于心不知心,心不见心,犹如指不触指,眼不见眼。

  众生以我见封滞,于是迷法身,落入业报身。如果一旦觉悟,知业报身性空,不生执着,即是法身也。

  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诸法不真,思想缘起,所思既灭,能想亦空。贤护当知,诸菩萨等,因此三昧,证大菩提。

  以取相故,乃有想念。换句话说,心若取相,便成生死。心不取相,即是涅槃。生死涅槃,乃一心缘起。若能心不攀缘,则生死涅槃皆如昨梦。如是毕竟清净,假名究竟涅槃。 

  诸法不真者,谓诸法幻有非实也。一切法本空,皆由一心思想而缘起。凡夫无知,执幻有之法为实有。以执实有故,于是迷入生死。本无生死,以执迷而成生死。亦无涅槃,以执觉而求出生死入涅槃。

  若知一切法空,则所思之法既灭,能想之心亦空。如是则事理圆融,一际无分。如来藏中法性之体,性自圆满。虽处染而不垢,虽修治亦不净,名曰自性清净心。以此性体遍照诸法,则如实知如实见,洞达一切,无有障碍矣。

  最后佛告贤护菩萨曰,诸菩萨等,皆因修习此诸佛现前三昧,证无上佛菩提也。

  吾人诵经至此,当确信念佛三昧,为三昧王矣! 

  三昧行品第二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摩诃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具行四法。则

  能得是现前三昧。】

  以上说过诸佛现前三昧甚深之理,下文便讲修习三昧应行之事。事中分别四法,行之可成就三昧。

  【何等为四。一者不坏信心。二者不破精进。三者智慧殊胜。四者近善知

  识。贤护。是为菩萨具足四法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也。】

  何等为四以下,分别说四事。具足四法者,便得成就诸佛现前三昧。

  一者不坏信心。

  不坏信心者,决定信也。若修弥陀净土,即应信有极乐,信有弥陀。终无丝毫疑惑,终无退惰之心。坚信念佛为因,往生为果。因必致果,果必应因。进而相信,全因为果,全果在因。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当我至诚念佛之时,已是西方宝池中人。 

  不坏信者,决定信不退转也。初果须陀洹得决定信,永不退转恶道,入正定聚。

  二者不破精进。

  不杂修曰精,不懈怠不退失曰进。精进者,遮诸恶法不生,持诸善法不失也。遮诸恶法不生者,心不随境转也。持诸善法不失者,清净一心也。

  三者智慧殊胜

  殊胜智慧者,非如世无辩聪。乃无漏智,清净智也。无漏智慧,不被一切烦恼所破。清净智慧,能破一切烦恼。无漏智慧,可以自度。清净智慧,可以度人。

  四者近善知识。

  诸佛菩萨,为大善知识。善知识者,无有我慢。以无我慢故,不生分别憎爱之心。无分别憎爱心故,无有贪瞋痴三毒。无三毒故,不造十不善业。是为善知识,反之则为恶知识。

  【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具足行则能成就现前三昧。何等为四。一

  者乃至于剎那时无众生想。二者于三月内不暂睡眠。三者三月经行唯除 

  便利。四者若于食时布施以法。不求名利无望报心。贤护。是为菩萨具

  足四法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也。】

  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具足行,则能成就现前三昧。如此四法,是言般舟行道也。

  一者乃至于剎那时,无众生想。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也。色受想行识者,身心也。色为身,受想行识为心。此谓乃至于剎那时,不着身心想也。

  二者于三月内不暂睡眠。

  三月般舟行道,不坐不卧不睡眠。经行办道,一心念佛。

  三者三月经行,唯除便利。

  三月般舟行道,除去大小便利时间,唯有经行不懈。经行者,直进也,非是旋绕。「经」者,取经纬之经意。据说佛经行处,以石垫起一条甬路,二丈四尺长,三尺宽,三寸高。佛于上经行。

  四者若于食时,布施以法,不求名利,无望报心。

  布施以法者,头陀行也。比丘得食,分作三分。一分施饥渴者。又减一抟食,置净石上,施禽兽。取一分自食。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极啖。

  清净自活,身离愦闹,心离欲盖,不求名利。若有所施,无望报之心。

  【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能具足行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何等为四。

  一者劝他见佛。二者教人听法。三者心无嫉妒。四者劝他发菩提心。贤

  护。是为菩萨具足四法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也。】

  贤护!菩萨复有四法,能具足行,则得成就现前三昧。此四法者,劝人信敬三宝也。

  一者劝他见佛。

  念佛者必定见佛。故劝他见佛者,劝人念佛也。若能劝人念佛,即能成就见佛三昧。

  二者教人听法。

  以上二法,教人见佛闻法也。

  三者心无嫉妒。

  无嫉妒者,能与众和合也。此是敬僧。 

  四者劝他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发成佛心也。发成佛心者,发度一切众生心也。金刚经云,发菩提心者,应降伏取相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四法成就三昧。何等为四。一者造佛形像劝行供

  养。二者书写是经令他读诵。三者慢法众生教令发心。四者护持正法令

  得久住。贤护。是为菩萨具足四法则得成就现前三昧也。】

  一者造佛形像,劝请供养。

  建塔塑像,劝请供养,乃像末时期功德。能令三宝住世。

  二者书写是经,令他读诵。

  书写此贤护经,以广流布。以此功德,可得诸佛现前三昧。

  三者慢法众生,教令发心。

  对慢法不信之众生,教令起信,发心修习念佛三昧。

  四者护持正法,令得久住。

  正法者,佛法也。法华云,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故传此念佛三昧,即护持正法也。无量寿经云,佛法灭后,唯此无量寿经,多住世百岁。故护持此现前三昧者,即护持正法,令得久住也。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汝等当住佛法中 勿藏正言及我法 念勤精进除睡盖 三月不坐唯经行

  食时广说而施他 宣扬诸佛无比法 不求名闻及利养 无所着故得此禅

  莫生嫉妒及瞋恚 当思解脱诸欲心 乐此三昧求住者 勤念无懈尔乃得

  金色百福庄严相 端正圆满若花荣 世间乐见光明体 常睹诸佛在现前

  往古诸佛及将来 现在一切人中胜 汝等一心恭敬礼 亦常专念修供养

  汝若供养彼诸佛 应以华香及涂香 慧施美食起净心 证此三昧殊非难

  诸佛塔前作众乐 蠃鼓钲铎诸妙音 欢喜踊跃难称量 必当成就此三昧

  劝造尊像无比身 彩画庄严具足相 金色光大无瑕垢 证此三昧良非难

  各各常念修法施 清持禁戒及多闻 精勤勇猛除懈怠 得此三昧终不久 

  不应他…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