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怀毒心 亦舍世间诸欲事 常以慈悲念一切 三昧岂远在现前
于法施所常随喜 尊重恭敬等如来 莫生轻慢与悭贪 喜心供养除嫉
无量诸佛共称扬 汝但勤求自当得 世尊郑重演说斯 为修如是妙法故】
此系重颂长行文,且文显易明。故不备解,仅择要释之。
汝等当住佛法中,勿藏正言及我法。
汝等于我法中住,勿藏者,勿隐覆正法之言,及我佛法也。
食时广说而施他。似应为食时广「设」而施他。
不求名闻及利养,无所着故得此禅。
念佛三昧,即念佛定也。故曰无所着故得此禅。
金色百福庄严相。
百福者,吉藏大师法华义疏云,以修身口意十善而得福报,一善有五品心,即下品,中品,上品,上中品,上上品。十善则合成五十。于始有五十,于终亦有五十,名百福也。
诸佛塔前作众乐,蠃鼓钲铎诸妙音。似应为「螺」鼓钲铎诸妙音。
各各常念修法施,清持禁戒及多闻。似应为「净」持禁戒及多闻。
不应他所怀毒心。
不应于他人怀毒恶之心也。 见佛品第三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此三昧者。
当应于彼说法师所生诸佛想。起尊重心勿生憍慢。乃至无有诤竞违逆。
不顺心故。然后于此胜三昧中。精勤修学方能克证。贤护。若人于彼说
法法师或比丘所。起不善心苟为异心。诤竞之心故陵辱心诸不净心。乃
至不生如诸佛想。如是菩萨假令修行。终不能证如是妙定。若得证者无
有是处。】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以下,谓欲成就诸佛现前三昧之菩萨摩诃萨,必须于说法之法师,生诸佛想。敬之如佛,不得生憍慢心。
乃至不得与说法师,诤竞违逆,或不顺之心。然后于此三昧精勤修学,方能克证。
若人于说法法师或比丘所,生不善心,违异心,诤竞心,故意陵辱心,及一切不净之心。乃至不如敬佛一般,敬说法师。则虽精进修行,亦不得成就诸佛现前三昧。
【贤护。譬如清静虚空无诸云翳。有明目人。于静夜时仰观空中。无量星
宿区别方所。形色各异了了分明。如是贤护。菩萨摩诃萨思惟观彼法性
虚空。以想成故见诸如来。其事若此。然彼菩萨观东方时。多见诸佛。
多见百佛。多见千佛。多见百千佛。多见亿佛。多见亿百千佛。多见亿
百千那由他佛。不假作意自然现前。而彼菩萨既作如是观东方已。欣观
南方及西北方四维上下。十方世界各多见佛。所谓多见百佛。多见千佛
。多见百千佛。多见亿佛。多见亿百千佛。多见亿百千那由他佛。不假
功用皆现在前。】
以星宿区别方所者,如观北斗星,区别北方者是。形色各异者,谓各种星宿,组成形式不同也。明眼人于晴空夜,便能见之。以此譬喻得诸佛现前三昧者,便能见十方诸佛。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观彼法性虚空,以三昧成就故,便见十方诸如来也。其事亦如明眼人,于晴空夜,观星宿能区别方所一般。
彼菩萨三昧成就者,则观东方,能见百佛千佛百千佛。能见亿佛,亿百千佛。乃至亿百千那由他佛。彼菩萨以三昧力故,见如是多佛,不假借作意,诸佛自然现前。
而彼菩萨既作如是观东方已,复观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可见亿百千那由他佛。不假功用,诸佛自然现前。是即诸佛现前三昧也。
【复次贤护。如彼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其世界中诸菩萨等生彼国者。
于初一日观察东方多见诸佛。多见百佛。乃至多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已。
然后于第二日观察南方如是。乃至四方事皆若此。】
今举阿弥陀佛国土为例,众生生至阿弥陀佛国者,即能见十方佛也。如阿弥陀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于初一日观察东方,即于第一日观察东方也。观察东方,能见百千亿那由他佛。如是次第二日、三日……观察十方诸佛,事皆若此也。
【如是贤护。若菩萨摩诃萨成就菩萨思惟诸佛现前三昧。如是菩萨。于自
土中观察十方多见诸佛。多见百佛。乃至多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也。】 如是贤护!如果菩萨摩诃萨,成就诸佛现前三昧时,虽然处在自己国土之中,但观察十方,能多见诸佛。能见到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百千亿那由他诸佛。
【复次贤护。如诸如来成就佛眼。如是具已于一切处悉如是知悉如是见。
如是贤护。若菩萨摩诃萨。亦既成就菩萨思惟一切诸佛现前三昧已。自
然满彼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乃至满彼一切菩萨诸功德等。】
复次贤护!犹如诸佛具诸佛眼一般,于一切处,悉能如是知,如是见。菩萨摩诃萨成就现前三昧者,亦如佛具佛眼一般,能知能见。
若菩萨成就思惟一切诸佛现前三昧,自然满足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者,菩萨行也。若菩萨成就诸佛现前三昧,自然便满菩萨行也。
檀波罗蜜,译为布施波罗蜜。尸波罗蜜,译为净戒波罗蜜。羼提波罗蜜,译为忍辱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译为精进波罗蜜。及禅波罗蜜者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译为智慧波罗蜜。如是六波罗蜜,是菩萨行。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犹如静夜除云雾 有明眼者仰观空 见彼众星过百千 昼念明了亦无失
菩萨如是得定已 多见无量亿千佛 复于起斯三昧后 还为大众演最尊
如我佛眼清净故 无有障阂见世间 是诸佛子菩萨眼 出此三昧最胜观
以无相想思如来 而见十方诸等觉 破除恼毒及诸想 汝听菩萨妙功德
若听彼法清凉心 能入空寂无畏处 如我当今说斯法 为令众生证菩提
如彼安乐诸菩萨 多见无量佛世尊 菩萨如是入思惟 亦见百千多调御
如此比丘唯阿难 一闻我说悉能受 菩萨如是得三昧 听一切法能总持
成就信惭具三昧 悉舍一切世语言 常以慈心慧他说 要当到斯寂静地】
世尊以偈重颂如下,仍择要释之。
见彼众星过百千,昼念明了亦无失。昼字似是「尽」字之误。
以无相想思如来,而见十方诸等觉。
无相想者,无住心也,无取相心也。谓应以无住心,不取相心念佛也。
而见十方诸等觉,等觉者菩萨也。然此处意指妙觉佛言,故应是「而见十方诸等正觉」之简略。
破除恼毒及诸想。破除烦恼毒,及取相想也。
菩萨如是入思惟,亦见百千多调御。
调御师者,佛也。谓亦见百千众多佛也。
如此比丘唯阿难,一闻我说悉能受。
阿难得闻持三昧,能受持佛所说法。
菩萨如是得三昧,听一切法能总持。
总持者,梵文陀罗尼。谓持善不失。遮恶不生。闻法则能持善不失,遮恶不生。
成就信惭具三昧,悉舍一切世语言。
世间语言,有名无实,故应舍之。
常以慈心慧他说,要当到斯寂静地。
以慈心慧他说者,以世谛化他也。要当到斯寂静地者,要须不失真谛,湛寂不动也。即如金刚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正信品第四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
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贤护。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
于大海。恣意载满众妙珍宝。已过一切诸大难处。垂至此岸未几之间。
船忽破坏众宝沉没。当尔之时阎浮提人。发大叫声生大悲苦。以失如是
无价宝故。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耳闻如斯胜三昧宝。不
能书写读诵受持。复不能思惟如法而住。贤护。当知尔时一切世间诸天
神等。亦应如是发大叫呼生大悲恼作如是言。是诸众生深可怜愍。云何
于此诸佛世尊胜三昧宝。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
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菩萨闻已当应
懃求。反更远离不肯书写。不乐读诵。不能受持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
法而住。如是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
般舟行道,三月内不坐不眠,勇猛精进,便得诸佛现前三昧。
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于大海……
譬如有人乘大船入海求宝,满载妙宝而归。已经渡过一切大难处。但当船即将靠岸之际,忽然船破众宝沉没。于是阎浮提人,皆大声悲叹,生大悲苦。此用譬喻,有人闻此三昧宝,不能书写受持读诵如法而住,实为可惜也。阎浮提又称瞻部洲,在须弥山南方,即吾人所住之处。
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现前三昧,不能书写读诵受持,又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实为可惜。一切世间诸天神等,皆将感叹。谓是诸众生,实可怜愍。于此诸佛殊胜之三昧宝王,不能思惟如法而住,未来必当受大损减也。
此三昧宝王,乃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是一切诸佛之最上功德。是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如是现前三昧,菩萨闻已,当应勤求。但彼善男子善女人,却反远离。不肯书写读诵,不能受持,不能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像这等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
吾人思之,今世情形,确如佛所言。一般自视过高者,多对念佛法门采怀疑态度。甚至有人,直接排斥者。现在睹此经文,佛言历历,吾人应切实反省矣。
念佛法门,译来我国,要以般舟三昧经为最早。约当后汉灵帝时代,即有般舟三昧经之译出。是以我国最初念佛法门,是以心念为主。即所谓「思惟」诸佛现前三昧。
后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陆续译出,于是持名口念大兴。其实心念口念,是一致的。口念者,是要求念发于心,声出于口。古德云,心无力口来扶。心念之法,上根人得益。持名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末法时期,最为应机也。
【贤护。何等名为众生损减。所谓于如是三昧宝中。闻已远离不能书写读
诵受持。不…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通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