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止语禅修班开示
贤宗法师开示
佛光居士整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我们在这个世间的每一个修行者每天要自我觉察的十个方向。
十善业道,就是说在我们为人处事和修行的过程当中,要自我内在觉察反思和自我审视的十条方法。我们佛教里面有五戒十善,虽然这个十善业道就在五戒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我们要想保住我们的人生,在这样基础上能达到提升,那就要修十善业道。很多人看到这个十善业道以后无法理解,因为很多东西很难做到,很多东西好像不可思议,当我们理解了以后就知道什么是十善业道,该怎么去做。然后调整自己的生活和习惯,去养成自己的那种高贵的人格品性。
我上一次看到《活法》的这本书里面讲到的一个思想,日本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家叫稻盛和夫,被号称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他一生当中创立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影响很大,到现在还活着。他就讲到做企业或者为人,不是说你这一生有多大的名望,这一生能赚了多少钱,这一生有多少的影响性。他说人活下来一直到死亡,中间的过程是什么?修炼自己内在的高贵的那种品质。
我们人活着很少去思考这样一种内在的东西。很多人一想到宗教,好像很神秘,宗教很不可思议,实际上宗教应该跟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人活着每天自我内在的那种灵性善的,我们所说的如来性的那种培养。也就是说当我们每天对自己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提炼,就好像说我们的碗脏了我们要去洗,我们地板脏了每天要去擦,我们的脸脏了要去清洗,实际上就这么一个过程,只要我们活着就不断地审查自己内在的、心灵上的污垢,把这些东西不断的清洗掉,把我们的内心里面负面的东西都清扫出去,而存在我们内心的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才会让我们快乐,只有这些东西才会让我们每天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刚才我在跟几个人在那聊天,我说,现在企业提出四种管理模式,家庭、学校、军队、宗教。但是佛教不一样,它告诉了我们最终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人活着我要衣锦还乡,我要赚取更多的钱和物质财富,我要满足自己生活的基本条件,让自己活得像一个人的样子。这些东西当然是我们每天生活的一个组成不分,如果为了这些基本的东西去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格局就被这些物质所困扰,因为活着就像牛和马一样的不断的劳作,然后赚取食物,不断地劳作满足我的衣食住行。我们很少从内在里面去升华更高远和更开阔的理想境界,以此去引领自己人生的一席生命。当我们这些东西无法突破的时候,我们每天就像马一样的累、苦,每天去劳动、工作,在公司好像自己是员工的牛,回到家里以后又变成了马,每天不断地被他们驱赶着。很多父母都会这样跟他孩子讲,我这么苦,这么累就是为了你,我是你的牛,我是你的马,我是你的骆驼,每天为了你未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劳苦地去做事情。这就是因为他对人生的一些问题没有参透,没有从内在里面自我反思和觉醒一些东西。所以,我刚才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思想就是说,当我们的人生只局限在物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境界就是非常的狭小。什么是宗教的修炼呢?就像一个洋葱,一层一层一层剥进去。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欲望,我们地位,我们的名利,我们对自身的那种生理的需求,我要吃好、穿好、住好什么东西一层层你剥进去,剥到人生终极或者说最终的那个问题的时候,结果好像什么都不是。洋葱剥到最后实际上就是没东西。你们看过《工夫熊猫》吗?它那个武功最高境界是什么,那个秘笈就是一张白纸。我们不要认为这个白纸,是一无所有,实际上白纸恰恰给我们无尽的空间,无尽潜能的开发,无尽人生蓝图的实现。大家能来到这里融入到这个环境,能坐到这个课堂都很不容易。
佛教的终极思想是什么,我想今天给大家做个分享。佛教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就是空、空、空,一直空到什么都没有了,你无法在空间里面去得到一些东西。但是,恰恰这个空,可以升起万事万物,一切物质的东西可以在这样的一个理念里面展现出多姿多彩的一个绚丽的宇宙空间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教的空。当我们内心里面有所期待,你就渴望有所得到,渴望有所得到就有目的地去做这些事情。好像我今天的付出明天就要有得到,明天的付出,后天就要有得到,今天投资了十块钱,就起到明天能赚到一百块钱,今天投资了投资一百块钱,期待明天能赚到一千块钱。抱着这样的一种期待去做事情,你往往所得到的都是很少的东西。我们所说的要想在自己的人生境界里面,能自我超越达到一定的开阔的空间的时候,那首先修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理想。但是对于一个在物质层面还无法自我满足的时候,就很难理解这个字的真正内涵。如果工夫熊猫没有前面一系列的过程,它无法明白武功最高境界是从那一张白纸所展现出来。就包括它的父亲,能调那么好吃的汤,实际上是没有秘诀的。日本的武士道,练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是什么?“不动”,清空自己内心的任何杂念,那时候展现出来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蛇捕食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不动,静静的它把头往后面仰,前面的猎物不断地在动,它掌握到一个最佳的时候冲过去一下子就把猎物逮住了。老虎去捕食的时候,它也是一动不动的在一个很隐秘的地方等着,等猎物慢慢走到它的视野中,走到它最近距离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冲出去,猎物跑也来不及。
通过这些概念,从某一个程度来讲也是体现这个空的理念。佛教里面为什么对空有很多理论?如果我们人说不空,那我们生下来那么小到现在这么大,最终到死掉……,这个身体一直在变。我们所说的不空的东西它应该是固定的、不变了、永恒的、固有的。应该是这个理念,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东西都是不断地在变化、流动、生灭的过程。想想看,我们所碰到任何东西都是如此,你的朋友关系,你的家庭幸福,你的事业成功,你所做的任何东西都不断地在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总是找不到一个原因,找不到一个事物连接的共通一面,实际上这个共通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空。当我们真正理解事物的空性,事物因缘条件组成而成的这个规律以后,就能在这里面实现很多很多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创业机遇,良好心态,展现自己。当我们没办法从这样的一种高度来看待我们人的一席生命的时候,我们很多问题无法面对,无法解决。最后我们的内心被工作,被人际关系,被名、利、财富,被各种东西所左右而解脱不出来。所谓的解脱是什么?解脱出绑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各样的绳索。我觉得西方所追求的一种自由,那种自由更深层次的了解,其实就是一种物质的自由,没有真正地达到心灵的释放。我们国家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那种平等平均主义,实际上那种平均就是一种佛性。在佛性上,在人性上,它是平等的,它没有高贵和贫贱之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财、色、名、食、睡。就像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基本需求实际上大家是一致的,这就是一种人性。我们当年从这样的一种角度去探讨人性内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不会困扰我们的心灵。
人活着首先一点是什么?就是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满足,让自己从现在的这个生活里面没有困扰。如果说你有很大的远大的目标,当自己很多问题都不能自我超越的时候,你未来的所谓的大目标,大方向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要突破的是什么?突破就是一个自我的极限,自我的格局。我上一次在上海的时候,遇到有一个老总他在当学生的时候非常优秀,我们知道中国设计很著名一所大学就是同济大学,他是同济大学设计院的高材生,读硕士不用考试,读博士也不用考试,全部是保送。他所有的同学看在大老远的地方看到他就议论这是那个某某人,这样出来的人。但是他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一天到晚忙碌着,跟我认识之前他说基本上一个礼拜没办法睡着三天,剩下时间都是失眠,他说很痛苦。当他了解了佛学以后,有一天突然间觉醒了,他说我为了这些设计,为了公司,我每天不断地操心,自己睡不着觉,怕订单没有,做不好。实际上他订单很多,怕设计不到自己理想的那个方案,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亲自去做,最后让自己活着比死着还痛苦。他觉醒了以后发现,如果要对员工好,首先要对自己好,让自己先快乐起来。让自己饭吃得下,让自己睡得下觉。当他明白这些以后,发现人活着首先就是要自己快乐起来,自己快乐起来才能对待自己的家人,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同样他就能以这样的一个心去面对他的员工。但是我们人往往就是把自己的痛苦和所有的问题聚合在其他方面,不会把分别外在的心收回来,从内在去产生一种觉醒。我们禅修是什么,禅修就要把所有分别外在的心收回来,从内在去觉醒。觉醒我内在的清静的本性,觉醒我内在喜悦和开阔的悲悯之心。在觉醒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地用这样十个方面来自我反思。我把这十个方向给大家做个解释。
首先是身三业
第一个,不杀生。古代的时候佛陀在世的时候,你杀了某一些东西要判刑,要得到惩罚,这是第一个要求。你要杀人,一定要把你枪毙掉,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定要坐牢。就是说不杀生实际上它真正的定义要求我们不要虐待生命。活得好好的,我们为什么把它的生命断除,当我们遵守不杀生的那种戒条的时候,我们就能很慈悲地面对动物,很慈悲地面对植物,很慈悲地面对我们的生命,包括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你看到那些《动物世界》里面的狮子,当它肚子吃饱的时候,即使一只小鹿在它面前走过它也不会去捕食它,因为它饱了。但我们人好像不是这样的,有一些渔民他的网很密,不管是大鱼小鱼反正能捞上来就行。所以我们现在海里面的鱼很多都是绝种。现在甚至还发明一种…
《第十五期止语禅修班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