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

  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

  当你的企业很小的时候,影响性不大,没关系,社会责任考虑得少也不会给别人产生强大的冲击;但企业做大,影响面很广的时候,可能你不禁意的一个言行举止都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波动。这时你考虑问题就一定要用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就像我一样,现在怎么做怎么讲都没有关系。但如果换成是胡主席,当他对某个东西存在自己的评判标准的时候,那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他,这个影响就会很大。就像一个塔尖一样,你越是顶端的人物,底下辐射的人就会越多;相反,越低的时候影响的人就会越少。所以为什么说企业越大的时候,你的德行就需要越厚,才能承载这么大的一个事业,因为你的辐射面很广。就像你要造一艘万吨游轮,那下面就需要很深厚的水去承载它,这水就是我们的德行,我们的人格魅力,我们的文化修养,我们内在的素质和高瞻远瞩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承载这么大一艘游轮。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没有考虑这样一种高度,宽度,和广度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局限在一个瓶颈里面走不出来。

  现在我们浙江省的很多私营企业为什么会走入一个瓶颈?不是他们不聪明,也不是没有魄力,更多的还是格局问题。他们不愿意放开那个权利,不愿意放开原有的管理模式,不愿意让企业面对整个社会,而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族利益,个人得失上面,所以他们放不开。当然,私营企业也有它的好处,它赚得快,拥有得快等等的优点。那通过什么方法能做得更好呢?就是要我们不断的把思维格局打开。所以我建议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有空去读一读《孙子兵法》和《道德经》,我曾经读过,有很大的收获。带兵打仗跟我们带领企业真的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其实智慧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相通的。当然佛教还有很多经典,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说了,不然有人会觉得师父是在黄婆卖瓜了。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我们普遍的思维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名师指点,古人的智慧,身边人的影响而得到一些东西。初级的那种智慧通过这些方法去了解那是可以的,但真正的智慧应该是来自万事万物,所以我们不要把学的知识只停留在经验与书本当中。就算《孙子兵法》上的那个人有多厉害,我们跟他学也根本不可能超越他。这位管理大师管理多厉害,你跟他学也不可能比他更优秀,你学到了就九分,可能他已经到二十分了。那如何才有可能超越他们呢?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思考。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宇宙中存在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要不断地总结、思考、自我超越。以前我们用那种方式去做事情,但现在可能就要把自己淘汰掉再成长。前几天国家统战部在复旦大学做了一个关于未来佛教的调研工作,复旦大学的系主任就在全国选了四个地方:北京的龙泉寺,苏州的西园寺,东林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香海禅寺。为什么会选择我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原因就是我们提出的很多理念突破传统,具有现代意义。

  就像前段时间,我们在上海成立了一个“义工银行”。“义工银行”的意义就是,我们现在年轻,可以去做些公益事业,比如帮政府做些事情、帮养老院做些事情、去一些灾区做些事情。把时间存下来,等到我们老了,走不动了,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可以把时间拿出来让别人来服务我们。“义工银行”的成立就是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以后可以自主地解决养老问题,不需要别人来服侍我们。我们寺院旁边有个敬老院,那些老人每天早上起来就搬张凳子坐在门口晒太阳。等到太阳下山后,他们又搬凳子回屋。其实他这一天是健康的,健康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为什么就没有这个理念:只要身体健康就去帮助别人呢?这样不但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还可以把时间存起来,万一哪天生病了,不用花钱就可以雇别人来照顾自己。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义工银行”, 只要我健康,我就是社会的一个资源,就不会浪费掉。它可以让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解决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当然,这件事情推动起来不一定那么容易,但我想这个理念是正确的,后面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问答——

  学员:您刚刚说的义工银行,我们如何去靠近它,实现它呢?

  贤崇法师:我们现在正在做策划,还没有做出具体的行动,我希望有更多的有缘人参与进来。因为这不是某一个团体的事情,应该是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加入进来,一起来把它完成。比如你在美国做义工,回中国来养老,也会有义工来帮助你。同样的,我在中国做义工,去美国养老,也会有义工服务我。只要愿意去付出,把时间奉献出来,就有无穷无尽的人会成为我们的后盾。其实我们人活着,做事情的时候是最快乐的。特别是老年人,如果不动的话毛病就会越来越多。当他找到一些事情做的时候,就会很开心,我们自己在做一些公益事业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年纪大的人去扫扫地、拔拔草、帮人洗洗衣服、给人按摩,甚至识字的话可以给人念念报纸,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义工银行”,就可以将每个人每个点的优点展示出来,通过帮助别人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乃至到生命的最后一刹那,都能通过自身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也会更快乐。不然在养老院就是等死,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我们的想法,谢谢!

  学员:师父,我们很想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像您那样笑得那么灿烂,让人看着那么舒服?

  贤崇法师:呵呵,首先我要申明一下,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一个出家师父。当你觉得身边每个人都像你最亲的人,父母、家人,你最欣赏的人,那么你看到他们,心灵就像被融化了,就会柔软了。当你这个心念一起来的时候,你的表情自然而然的就会像花朵般灿烂。

  学员: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贤崇法师:信仰可以分为很多种,对公司的文化认同其实也是一种信仰。世界上很多的信仰,特别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宗教,它基本上不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所以可以作为我们全身心的信仰。如果是刚刚生起的一个组织或一种思想,很可能会是受某人个人欲望左右的。就像中国的李洪志,日本的真理教,他们的行为从某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信仰,但这是一个邪恶的信仰,会带领我们走入毁灭。所以如果你要选择信仰,就要去选时间比较长的,有世界性影响的,这样的宗教团体作为你信仰的主体比较好。谢谢!

  学员:师父想请问您收徒弟吗?想拜您为师。

  贤崇法师:收啊,大量地收。其实在佛教中,师父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人,他不是你皈依的对象,你皈依的对象是佛陀。佛陀是位智者,他所发现的宇宙真理,可以让你得到智慧的启示。因此,我们皈依佛陀,就是跟他学习这样一种智慧的人生,这就是佛教。所以皈依不是拜我为师,是拜佛陀为师。

  学员: 一个人学了很多的课程之后,再怎么去提升自己的境界呢?

  贤崇法师:古代有位画家,他自己的画已经画得非常好了,于是他就想找一位各个方面都比自己强的著名大师,跟他学习,然后让自己成为跨世界的大师。所以他就到处去找,一位位登门拜访。但当这些大师展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都能发现他们的不足,有的用布不到位,有的设计不到位,等等,这才发现每位大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很失望,背着行李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有天晚上他看到一座寺院,就跑进去借宿,并把一肚子的苦水都倒给那位接待他的师父。然后师父就问他:“你会不会画茶壶?”他说:“会啊。”然后拿起笔很快就画了一个茶壶,这个茶壶正往下向周围的四个杯子倒水。师父就说:“你茶壶放那么高,倒水的方法不对啊!”画家问:“哪里不对,不都是大茶壶倒水到小茶杯吗?”师父说:“不是,应该是小茶杯的水倒在大茶壶里。”画家被他这么一说就愣在那里,似乎突然悟到什么了。大家知道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只有你去向每个人学习他最优秀的一面,最后才可能成为一个最圆满的人。如果认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就不向他学习,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的。谢谢!

  

  佛教的思想能给我们一种智慧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头脑中不断的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不断地去总结,自我超越。

  接下来,我想讲讲企业家如何学习六度。我们平常在反思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提升自己。不断地用“六度”来修正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和成长。这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当我们有一个愿望,或者有一种理想的时候,如何从这一念开始达到目的地呢?走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就要修这六个方面,然后就能达成。佛教中说,一个人从发心要成佛开始,直至最终达到觉悟这样一种境界,这中间就是做这么六件事情。

  第一个是“布施”。不只是平常我们讲的把钱和物给人家。佛教中说物质的布施力量是最小的。力量最大的是什么呢?知识、精神、理念、技术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把爱,包容,智慧,把更多你所知道的知识传播给他人。古人说,给人以鱼,还不如教会他钓鱼。那样你自己也会得到更多。佛教的思想就是教你用怎么样的心念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然后你未来的人生就会是怎么一个样子。要想达到目的,就要去付出,把你的一生都当做一个付出的过程。中国有两个字叫“舍得”,你舍掉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如果是一个吝啬的人,得到的就会很少,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奉献自己。刚刚我也跟几位提到几个词,“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这也是我曾经在交大跟他们分享时的一个主题。我们的心要打开到像虚空一样的没有局限,不管是丑、恶、染污、清净,任何东西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都能包容、接纳,都能在你的范围里存活。作为一个有愿景,…

《佛教“六度”思想与企业家修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