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在无常我思且无量
——禅三第十期贤崇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一、思维何以是重要的?
各位同修从各地赶来参加我们的禅三,真是难得的缘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什么繁难的知识或者深奥的道理,而只是想来谈谈佛教思考问题和做事情的思维向度。
我们聚集在这里,并不被任何强求的动因所牵系,那么大家为什么来呢?与其说是因为某种共同的信仰,毋宁说是因为我们能够在思维方式上得到对接与认同更加准确吧。正是相似的磁场将我们联系到了一起。那么,来仔细讨论一下思维方式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一个人之所以能有成就,正是由于他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差异性造就成功”。我们把某一类人称作智者或者“爱智慧者”,也正是因为其殊异的思维模式所造就的,而不是因为他们生而具有某种神通。人类本来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通似性。比如你去观察市井中的泼妇骂街,会很奇怪地发现,无论是在浙江、江苏还是在云南,她们骂人的姿势和语言都是非常相似的。这当然是个不恰当的例子,但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一类问题所做出的反应或是应激反应都是相似的。我们遇到困难就自然会想到退缩,遇到挫折就自然会想到放弃,遇到令人难过的事情就自然会垂头丧气。只有极少的智者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最初时刻便做出异于常人的、睿智的反应,这就是思维模式所起到的奇妙作用了。
智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常人很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做事情的方式不与人同,那么最终他所成就的人生也是异于常人的。正像尼采善于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真意一样,他清楚地知道懒惰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怕的一种流行病;更加知道婚姻对于常人是好的,然而对于思想家而言,无异于自杀。
沦陷于自我思维之囹圄的人一旦遇到突破习惯的事,或者说,一旦遇到困难,就将陷入一个固有的窠臼之中无法自拔,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譬如祥林嫂遇到人生的悲剧就一定要引之为悲剧,一再向人申述:“我的阿毛被狼叼走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会使她自己的一生都沉沦于悲痛之中,变为行尸走肉,一无所用了。老子所讲到的塞翁就不是这样的人,他知道自己的马不见了,未必是坏事;马回来了,未必是好事;儿子的腿摔残了,还不一定就是坏事。最后,当其他的年轻人都被抓去打仗了,他的儿子却因为腿上的残疾而逃过一劫。这就是福祸相依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只有智者才能够懂得的,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流动的,因此一切以痛苦面对痛苦的做法便是不智慧的。
人们将佛教的思想认为是这个世间最究竟的终极智慧,这种终极智慧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它究竟胜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简单来讲一讲。
二、“无常”思想由何而生?
佛教宣说“无常”之理,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无常”,甚至碰到问题时你也会用“无常”这个语词去解释,但就是无法真正在人生中洞见“无常”,无法用“无常”来对治自己的问题。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无常的思想。我们说,概念之为概念本身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正如你知道这是桌子,但是理念的桌子却不为你所用,实际上你没有桌子,那么桌子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首先,你就必须要理解这个“无常”。
佛教所说的无常来自于怎么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呢?我们认为,宇宙当中所有的东西,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一切都是因为因缘和合所生,因缘一旦离散,物就消失不见了。没有一种法是孤立的、固定存在、永恒不变的。
首先,这个世界不是孤立的。比如一个人如果妄想在世间单独存在,那是不可能的,很多因缘和条件促成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活的可能性。我们早上要吃饭,就得有人给我们提供米,有人给我们煮饭,有人给我们送自来水,有人给我们端碗,所有的因促成我们早上能吃上饭,以上这一切都是你吃成饭的因缘,缺一不可,所以你不能完全孤立地活在这个世间,那我们就要珍惜身边每一个人。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赞叹。
其次,这是世界不是固定不变的。既然我们所行的每一件事,都需要因缘和合才能做成,那么就自然会有因缘不足或者因缘离散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我们自己的色身就会消失,就会坏灭。因此我们知道,那个生病的衰弱的自己当下就住在你健康的身体里面,期待着在某一个瞬间,有某种因缘将它激发出来,使你变成一个病人。当我们今天身体健康,你就认为健康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吗?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这正是另一种因缘在作用啊。这时你如果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家里、抱怨社会、抱怨医院治不好,那你的烦恼究竟是来自于哪里呢?这烦恼来自于你认为自己的身体会永远健康地错误认识;因此突然不健康你就接受不了,可是你所追求的永恒本来就是虚妄的,是不可能的。这还是由于“无常”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刻认识到“无常”会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身上,才会产生那么多的憎怨和烦恼。
对于敬信无常的人,他会深知那个病人、老人、死人,都是本来就存在在他自己年轻、美貌的身体里的。于是不会去强求;不强求,便不憎恨、烦恼,以此能够净德圆满。很多人结婚之后,都希望他的家庭永远是幸福的,永远是美满的,永远希望以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状态存在,等到哪天突然间丈夫有外遇了,或者家庭分裂了,或者说哪一方死掉了等等,他就无法接受,这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家庭建立以后,我们要一起来完成人生的某个梦想,我们两个人一定能白头偕老,一定能永恒。但可惜,无常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荒诞的,是不可祈求的。无常教你随时生活,随时放下。
如果有一种教你不执著,不妄想,看清本质的思想,这就是无常。它教我们用安然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思维方式,又何以说是消极的呢?
三、迁流的思维如何影响生活?
前几天有人问我,是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我跟他做了这样的分析:在遥远的母系氏族时期,每个氏族都以女性为中心,实行男性走婚制度。而进入农耕文明以后,就有很多农活需要男人来干,所以就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了。那么,现在社会中的婚姻又发展成什么样子了呢?一个女孩子可以自己买一套房子,一个人生活,她可以自己开公司、忙事业,请她的爸爸妈妈帮她带孩子,完全一个人独立地生活。即使没有通过夫妻关系,她同样可以通过医院的精子库获得一个孩子,而且能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种子,你不要笑,事情就是这样的。以前,当你在社会当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在纠结,社会舆论似乎强迫他一定得结婚,他不结婚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剩余的人生。但是当文明发展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服从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了。作为父母的应该要从现在的社会状态去重新审定孩子的生存方式,用更为豁达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婚姻。有很多人结婚,没多久两个人又离婚,这不是劳民伤财嘛,为了父母他一定要找一个对象,为了父母一定要结婚,现在甚至有些人为了要回家去看父母亲,只能租一个男友回家。这又有什么必要呢?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依靠另一半来生活,传统的家庭模式也必将有所改变。
师父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要结婚,而是希望大家理智地看待婚姻,不要因为舆论的压力而盲目跟风,盲目进入没有爱情的婚姻。这样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世界不断地变化,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大家不必以陈俗的观念来强迫自己接受婚姻。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讲,他从湖南农村里面出来,现在在上海的一个公司做高管,在上海买了房子、娶了媳妇,安家落户。他就很想尽一份自己的孝心,把湖南农村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来。但是他的父母来了以后,上海的媳妇和他们在生活上分歧很大,而且他爸爸又是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他现在巴不得赶快逃离这个家庭,这里所有的冲突还是来自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就决定了你的生活是不快乐的。
这里同时也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天地在变化,房子在变化,黑板在变化,我们的家庭、事业、,所有你能想象的东西都不断在变化。除了“变化”这种状态之外,世上几乎一无所有。大家如果都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为什么碰到问题以后不能从痛苦的状态里面“变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一个人所固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使他把自己束缚在原点走不出来,正是固有的思维方式限制着他人生的幸福。
今天我们事业成功,便很想让事业永远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当你追求的是这个“永远”的时候,你所追求的其实就是“不可能”。一样东西到了某种高度以后肯定就会下落,下落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又会往上长,这是事物最基本的规则。这个规则在自然界中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月盈而亏,是十分可以理解的。那么为什么沉降到人生的层面上,我们反而就没有办法理解它了呢?
所以我们在职场当中,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当中,也要理解这样的一种规律。规律带来事物生成变化的可能性,当你明白这种可能性,才能理解无常的道理。也只有理解了无常的道理,在生活当中所碰到的任何一件事情,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我真的希望你们经常会观照自己,经常会写无常这两个字,写在自己每天可以看到的地方,天天强迫自己去面对它、理解它,则你所有不良的情绪都会消失。再好的会过去,你今天再不好,还是一样会过去。这样的一种思想会让我们从原先生活的畛域里面走脱出来。
无常不是嘴巴上说就能变成行动的,它只有在我们的行为…
《悟道在无常我思且无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