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刻宁静 一片天空

  一刻宁静 一片天空

  ——容大团队香海禅修贤崇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一、转变思维,收藏慧心

  在来到寺院之前,大家一定都对寺院的生活有过种种猜想。有些人想着寺院可能房屋老旧,木板踩着脚下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空气里洋溢着了朽木发霉的味道;也可能到处都是蟑螂,苍蝇满目,老鼠横行;更可能是物资缺乏,生活清苦,所以有人就带了很多泡面过来。我们听过很多人头脑当中设想的寺院,形形色色,充满意趣。当你把情况假想得越糟,来到这里以后,可能会产生无限惊喜。这是生活中的一种情况。但是生活绝不仅仅如此,它并不常常能够如你所愿,并不能够时时展现美好的结果。如果香海禅寺真的比你想象得还要破旧呢?你是不是就无法忍受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对于未来设想得越多,恐惧、挂碍、忐忑的情绪也可能越强,因为你在今天,总是不能够知道未来的样子。那个叫做未来的东西,它住在明日的宅中,它的面貌往往是你费尽心思,也不能够想见的。如果我们总是处在幻想未来的状态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日日不得安宁,跟别人讲话显得心不在焉,不平静的情绪就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我们身边来。

  今天大家有缘来到香海禅寺,我希望带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思考呢?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安心的法门。亦即我的身体在哪里,我的心就要在哪里;我的心在哪里,我就安住在哪里。对于昨天,不要有留恋;对于明天,不要起贪念,心在哪里,就住在哪里,不生妄想,就是修行。

  金山昙颖禅师,在十八岁时游历京师,寄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师教太尉了心之法,即是“善恶都莫思量”。一颗心既然能够见到地狱,当然也能够见到天堂。如何见得?不生妄想,安住当下。如果这颗心连此时都收摄不住,反而思绪纷飞,身在万有之中,而想参破无的真谛,这如何能够做到呢?

  你们到寺院里来干什么?就是为了修我们的心啊。刚才照明法师教给你们很多方法,实际上所有的方法都是围绕着我们的心来讲的。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事业不成功,家庭不美满,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不都是由自己的心这方寸之地产生的吗?本来,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的好坏,为什么今天你赚了一百块会觉得不满足?那是因为你总是要和那每天赚一万块的人来比生活。其实各有各的过法,何必要把心放到别人的身上呢?为什么情人节的时候,你没有收到鲜花就会不高兴?那是因为你要跟那收到鲜花的同事比。这本来也就是件芝麻大的事情,但是你就可能要上升到老公是不是爱你的问题上,赌气去和你的先生争吵,天天吵,月月吵,家庭还能幸福吗?这还是因为你把自己的心放在了别人的身上,因而要去计较的缘故啊。

  我们碰到困扰、碰到局限、碰到自己不能面对的情况的时候,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别人只会把矛盾越来越极端化,只有当你向着内在去观照自己、改变自己的时候,才会发现你的世界瞬间变得光风霁月、鸢飞鱼跃。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最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思维来自于你的人生使命,一个人没有使命感就很难改变你的思维。比方说经营一个企业,如果所有你制定的制度都是只面向职员而不制约你自身的,所有的企业文化都是糊弄人的,而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赚钱,这个使命会把你的企业带向何方呢?这个人能帮我赚到钱,就跟他交往;那个人对我没利,就不跟他交往,任何额外的付出你都不愿意,帮人家一点点忙都满心期待着明天他会给我多少回报。如果是这样,你们想想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即使你盈利了,即使你一夜暴富,生活还是会很辛苦、很劳累,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因为你总是唯利是图。那么你所吸引的肯定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和你一样唯利是图、锱铢必较,有利益我就跟你交换,没有利益你就滚蛋。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快乐的吗?你可能安心吗?可能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吗?

  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你做事业缺乏基本的道德使命感,仅仅着眼于利益。而这个利欲熏心的世界对于人本有的灵性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它教你丧失清净的根性。而灵性一旦丧失,生活只能是充满了欺骗与诡诈的戏剧,这实在是太辛苦了。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付出而不计较回报,利他而不求自利,他就能够体会到帮助别人真的是很开心的事情。你们来到香海禅寺的时候,都会问我这个寺院这么大,是如何建起来的呢?我们寺院又没有产品去出卖,那如何让大家把钱捐到这里来呢?把这件事情做起来,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断地付出,付出自己的服务,付出自己的智慧,付出自己的慈悲,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开心而回,帮助别人实现他的梦想。

  我前段时间很喜欢送给所有的人一句话:“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一切你想要的。”回头看看,你身边的哪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时间一直跟你走在一起,哪一个客户一直没有离开你,哪一个同事跟你一直从创业走到今天而没有抛弃你,这是为什么呢?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不断地为对方付出,我们所付出的刚好又是他所需要的,所以他一直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终生的朋友。反之,如果我们两个眼睛一睁开就一直想着索取,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事都不会按照我们心中所期待的效果那样实现,基本上失望的概率比实现的可能大得多。一刻宁静一片天空 - 贤宗 - 贤宗博客

  二、观心体己,聆听助人

  禅修中,我们总是强调要大家观照自己。观照什么呢?坐在这里,我是不是心不在焉?人虽在,而心如万马奔腾一般无法拘束。当你的心一直在外面的时候,你的心就没有办法跟你的身体在一起,那么你坐在这里就是一个尸体,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得不到收获。你甚至会感到心浮气燥、坐立不宁。这样的话,因为没有椅子坐,一会儿你就会觉得脚酸了,一会儿又觉得肚子饿了。一想到肚子饿了,肚子就越来越饿,越饿就越坐不安宁,越来越抵触,看到法师在讲课就会心生憎恨,看每一个人都不顺眼。当我们与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东西都产生对抗情绪的时候,烦躁的心态就起来了。而当你产生这样的心态时,跟谁讲话都会像炮筒一样,见到一个轰一个,那么谁会愿意跟你这样的人来往呢?这样容易浮躁,不懂得专注的人不但没有朋友,事业上的合作伙伴也很少,他就成为孤家寡人,也就很难去带一个团队,很难去承担一个项目,最终一事无成。所以他一生当中永远都在抱怨,永远认为自己对,别人都不对。这样的人,谁愿意跟他在一起呢?抱怨本身就是负面的,每次在抱怨的时候就像有人拿着一把刀在割我们的肉一样,心里总是感到非常难受,气郁难抒。反之,如果你能够一直展现出笑容,别人看到你就会很高兴,就像冬天见到阳光一样,非常舒服。见到这样的人,你就感到很亲切,愿意跟他交往,也愿意成为好朋友,愿意每天见到他,希望每天都能沐浴在阳光之中,自然而然的,这种人的人缘就会越来越好。

  无论你所从事的是否是服务业,你都应该学会倾听。如果别人碰到什么事情了,向你倒苦水,你要能够很高兴地听,适时地给出肯定与建议。聆听就是最大的认可,如果别人热切地倾诉了半天,你却面无表情,甚至还想着自己的事情,那怎么能够在人际交往中达到和谐呢?特别是大家从事美容行业,一般到你们的美容店消费的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上,在这样的年龄段会遇到的问题很多,有时候是生活的压力,或是心理的压力、家庭的不和谐等等,他们来你们的美容店消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找到心灵的放松,找到一个倾听者。所以面对你们的客户最好的方式就是聆听。

  我曾经听过一个心理学家讲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子带着一个女孩子去逛街,那个女孩子把不小心把手机弄丢了,她又伤心又生气。但是那个男孩子就使劲地抱怨对方: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这么不注意,刚才叫你把包拉起来,你就是不听。那个女孩子越听越生气,最后不理他就走了。另外一个男孩子也碰到这种情况,他就说丢了一个没关系的,抱着那个女孩子安慰她说不要哭不要哭,女孩子就感觉到一种依靠感。这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就像沧海一粟那样的渺小,但是当有另一个人愿意来聆听你、安慰你,和你一起面对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孤独,甚至在瞬间觉得自己强大了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圣经》里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它的意思是男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应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生共存的。当别人碰到问题的时候,你如果总是在不断指责,这样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相反,聆听、鼓励与拥抱才是温暖的,有力量的。婴儿经常哭泣,肚子饿了会哭,情绪不稳定会哭,外界稍一刺激也会哭,聪明的妈妈就懂得把他抱在怀里,并轻拍着他给他温暖,给他关怀,孩子很快就不哭了。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不确定,但是人家告诉我这些事情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回去试试看对不对,给我反馈一下,我下次给别人讲的时候就会更胸有成竹。

  我讲这些思想实际…

《一刻宁静 一片天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