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泪洗面,不见笑容,达芬奇在为她画像时,为了逗她开心,就找来小丑为她表演,就在蒙娜丽莎被逗笑的那一刹那,达芬奇捕捉到了那个画面。所以蒙娜丽莎的笑不是诡异的笑,而是在痛苦中突然被小丑逗乐后留下的一种意味深长的笑,那是一种以忧伤做铺垫的微笑,这种微笑,别人是没办法模仿的。
当我们去解读一个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否真正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如果能够理解到这些,我们就能够和作者在另一个时空中对接。我的画家朋友告诉我,画笔只是作画的工具,真正的画家是要用灵魂去解读这个世界,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生命是无法模仿的,我们只能找到它们的共性,吸取前人的经验,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可以贯彻到各行各业中去,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家庭、生活、养生,等等,我们的人生经历越多,对人生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使命感让生命更有意义
各个生命个体之间,生命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共性,其实就是因果律。我们只有把握住因果规律,专注去做某一件事,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那时没有人能超越得了你,这就是佛教里面讲的“般若”智慧。般若就是抉择,我们看电视在抉择,来这里听课之前在抉择,要不要孩子在抉择,打算去哪里旅游也在抉择,抉择决定着我们的道路,世间一切都在抉择。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智慧,跟人讲话要怎样讲,处理事情要怎样处理,在利益面前要怎样选择,这一切都需要抉择。我们在抉择一件事情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我是选择眼前的利益呢,还是长久的利益,是选择利于自己呢,还是利于众生。我们的选择是因,最终出现的结果是果,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
有一些企业家问我,到底要怎样去做企业?我问他:你做企业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名车别墅,那么赚到钱后就可以把企业关了,如果是要让公司形成一个产业,造福社会,利于一切众生,那就坚持做下去,做的好了,不但自己有豪车别墅,自己的员工,亲戚朋友,更多更多的人都会因此而受益。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造福社会、利于一切众生而去办企业,他的企业就是长久的,他完不成的目标,他的接班人会接着去完成,这样薪火相传,就能创造出屹立不倒的品牌,这样的人往往是带着使命感而来的。
法国有个作家蒙田说过:“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我很喜欢这句话,我把它写在纸条上,贴在汽车上和枕头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要让自身价值跟这个时代、芸芸众生和天地万物合而为一,唯有如此,他才不会变成一个孤立的人,当你做到与万物合而为一时,你的成功就是万物的成功,你的快乐就是万物的快乐。企业家一定要有这样的战略思想才能把企业做大做久。
我们都希望自己大福大贵,拥有无限成就,美名远扬,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福德,又怎么会有这些福报。好比一个人平时上班每个月拿一两千块钱工资,可是有一天买彩票突然中了五六百万,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要怎么来花这些钱。他很可能辞了工作,回去买跑车别墅,各种品牌和奢侈品,不知不觉中把钱全部花光了,而他养成的那种乱花钱的习惯又改不过来,最后反而欠下一屁股债,成为阶下囚。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一笔意外的奖金并非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如果当事者不把钱花在正道上,而是花天酒地,最后负债累累,这笔钱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祸害。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祸没有永恒的定数,他们都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太上感应篇》里也有一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说的就是福祸均源于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培养福报的十一种善行为
现在我把培养福报的十一种善行为做个解释。
第一个是:信。“信”是相信,恭敬,尊崇,信奉。佛教里讲,“信是一切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是一切功德的源头,人的一切善根都是由“信”生出来的,当你相信一个人时,他讲的每一句话对你都有影响力,当你不相信一个人时,他讲的再好的话对你来说也没有作用,所以当我们在学一个东西或者选择一个老师之前,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的相信他,如果不相信,你不要浪费那个时间。我有个朋友,对一个老师非常敬仰,一听那个老师讲课就非常兴奋,每次听课下来,都能得到非常大的收获。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培养自己内心的“信”。
第二个是:常。“常”是善的体现,过去是善的,现在是善的,未来还是善的,没有任何杂念,不断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常”就是长此以往地做下去,就是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知道的还不够,知识还不圆满,时刻抱着谦卑的心态去接人待物,向他人学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有人把他评价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但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觉得自己对知识的认识还太少,正因为他对知识永无止境的追求,促使他不断进步,最后获得如此大的成就。
俗话说“水不满就不会溢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那你就危险了。毁灭一个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让他狂妄自大。人头脑一发热,就会去干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最后自己把自己给毁了。嘉兴有个老板,不知道去哪儿听了一堂课,回来后就头脑发热,在全国一下子开了三百多家店,结果资金跟不上,公司倒闭了。这就是发狂带来的恶果。
我以前给大家讲过打坐的一个方法,叫做参禅,就是在被一个东西迷惑时,要参透它,再去做。参的方法是不断向自己发问,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自己有多少能耐,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要把它想明白,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懂得向自己发问的人是很危险的,被人一怂恿,就忘乎所以了。就像有些企业家,口袋里随便塞点钱,走到哪里都把服务员训得一无是处,总是钱往桌子上一拍,要干嘛干嘛,像个大爷似的。你们不要羡慕这样的人,他们如果不改变这种习气,没多久就会穷途末路的,不是企业倒闭,就是家人或自己出事,这些是有因果报应的。
第三个是:愧。就是常怀愧疚之心,不敢做违背伦理和道德的事,做任何事情但凭天地良心。心中总觉得对不住别人,因此总想去帮助别人,利于别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贡献别人。
第四个是:无贪。人的习性就是“贪”,得到了还想得到,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人觉得“贪”跟自己好像没有关系,自己一不贪财,二不贪色,也不赌博,更不游手好闲。其实人的贪心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上也有体现,比如荔枝好吃,你本来只想吃一个,最后却吃了十个,晚上回去流鼻血了。就是因为你没有克制自己的食欲,最后付出了“血的”代价。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能保持清醒,能时刻看到自己问题的。一个人在社会上能时刻有所克制,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无贪”就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贪婪,无嗔恨,有一颗平和,清凉,自在,慈悲,喜悦的心。
第五个是:无嗔。“无嗔”的状态是人生的一种很高贵的享受,佛法讲的最高境界叫“无上清凉”,有时又叫“涅槃”,或者“如来”,也可以叫“佛”,“空”,“无漏”,等等。每一种究竟圆满的境界都可以称之为“无上清凉”。
无上清凉就是无常,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像一股清凉之水灌在身上,那么舒服。地狱里面有一层是熊熊的烈火,把阴魂烧成炭,再往上面浇一盆水,就变成人出来,为什么有烈火地狱呢?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在人世间的时候经常发火,起嗔恨心,烈火地狱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当一个人被一件事情激得怒气冲天,脸色气得发白的时候,他的灵魂就是在经受着烈焰的煎熬,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盆清凉的水浇上,他很可能会干出匪夷所思的事来。
第六个是:无痴。“无痴”就是智慧,它的反面是愚痴,我们对世间的觉则,我们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世间万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道理?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到?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是宇宙万物的存在规律,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根头发丝,没有一样是永远存在和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都有毁坏灭亡的一天,人从“生”到“死”,物从“成”到“空”。因此没必要执着于人世间的苦乐烦恼,人生自有种种苦难,但内心自有种种乐趣,“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只不过是一个假相罢了,人应当去追逐自己的“真如本性”。
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悟出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事情,生在世间,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的场所。了解了这个规律,你就能知道,一切事物为什么如此存在。这八个字你们要写下来,贴在自己枕头旁边,天天看着它,去凝想、观照和参悟,由此可以明晰一切。你和你的家人,身边所有亲人,都有生老病死,人际关系会生老病死,企业也会生老病死。把这个道理当成看待事物的一种工具,用一种更有境界的眼光看待世界,有时一句很简单的话也可能让你终身受益无穷。
但是人有时会活在表面,就好比当面对“吃亏是福”这四个字时,你会深入去理解它的意思吗?你又真正能做到吃亏是福吗?吃亏就是舍己为人,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让共产党赢得了天下。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仔细去想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第七个是:低人。“低人”就是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不贡高我慢。俗话说“人低为王”,一个人能把自己当做仆人,他就能成为王者,高高在上的人哪怕做得再好,也不会成为王者,顶多能算霸者。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去服务众生就是“吃亏是福”,一个没有格局的人不会吃亏,一个没有境界的人吃不起亏,一个没有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