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这些。比如我们现在追求的名誉、财产,正是因为喜欢才去追求。如果我们喜欢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我们也一样会追求。信心是一切功德和福德的根源。
你为什么喜欢某某上师?因为他持戒清净,这也完全是信心。持戒是一种功德,你特别喜欢这种功德,那你肯定也会持戒,这样在你的相续中也会有戒律清净的功德。你喜欢他清净的戒律,这种欢喜心也是一种功德。
有的人精通显密经典,能读诵讲解,你对此生起欢喜心了,慢慢你也能学会这些,那个时候在你的相续中也有精通显密经典的功德了。这种欢喜心也是信心。
欲乐信心是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无伪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里——大慈大悲和大彻大悟。你喜欢上师三宝无伪的慈悲心,喜欢广大的智慧,喜欢清净的戒律,喜欢精通显密的学问。不仅喜欢,还想得到,想把自己的相续也变成上师三宝的相续,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那些功德,这些都是欲乐信心。
胜解信心是从心里做个决定: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相续变成上师三宝那样的相续,我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续中也生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我一定要得到诸佛菩萨、上师三宝的一切功德和福德。在相续中有了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心,就是胜解信心。
所谓的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讲的就是信心。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越大,你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德也就越大。一切成就的根源也是信心。在你的相续中有上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上等的成就;有中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中等的成就;有下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下等的成就。如果在你的相续中没任何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成就。
(2)信心是成就的根本
加持的根源也是信心。上师三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上师三宝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加持永远都有,谁都可以得到。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上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上等的加持;有中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中等的加持;有下等的信心,就能得到下等的加持;没有信心,根本得不到任何加持。
所有的功德、所有的福德、所有的成就来源也都是信心。但是信心和贪心一定要分清。一定要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最好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好的时候也好,坏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快乐的时候也好,任何时候都不退转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这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你有这样的信心,其他的就容易了。
我们现在做早晚课也是一样。如果你对早晚课有信心,你就愿意去做,做了就能得到加持。如果你对早晚课没有信心,你就不愿意做,做也是勉强的,不是心甘情愿的。其实做课是一种享受,如果不太了解早晚课的功德和意义,也就不会对早晚课有信心。很多人不愿意打坐,不愿意持咒,这些懈怠都来源于自己的烦恼和习气。如果我们总是被这些恶习牵着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所以,如果你的信心不足的话,就一定要培养信心,多去了解和思惟上师三宝的功德。
3、皈依的步骤之一:如何观察上师
皈依有因地的皈依和果地的皈依。以佛为导师、以佛法为道、以僧众为道友、以上师为真正怙主,这是因皈依;在上师三宝的相续中有很多无漏的功德,你希望得到这些功德,你想获得上师三宝究竟的果位,这是果皈依。
上师三宝有世俗的上师三宝,也有胜义的上师三宝;因皈依的对境是世俗的上师三宝,果皈依的对境是胜义的上师三宝。最后的皈依处是一个,就是佛,也是上师。上师是佛、法、僧的总体,也可以说就是佛。
皈依上师是以上师为真正怙主的决心,不是那些皈依的形式,也不是那本皈依证。有了这个决心,你跪在上师面前跟上师念这些皈依颂,它能代表你的恭敬心。如果你对上师没有恭敬心,这些恭敬的形式都是伪装的,这不是欺骗上师三宝吗?在内心恭敬的基础上,形式上的皈依是一种表法,你对上师有身体、语言上的恭敬,也能增加你的福德。现在人都特别重视皈依证,特别重视法名,不重视内在的决心,这都是不如法的。
皈依也是一种学习,下决心一定要跟上师修成佛法里讲的那些功德。没有上师之前没有佛, 一切诸佛都是通过上师的窍诀而成就的。佛法广大奥妙,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根本无法得到这些。只有上师才是真正的怙主,除了你的上师以外,没有谁能从轮回的苦海中救度你。
印度的那诺巴上师,是精通三藏的班智达,他处在佛法最兴盛的时期。那时在整个印度,没有比那诺巴上师更精通佛理、更有辩才的,但当时他却没有成就,因为他没有得到上师的窍诀,没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最后智慧空行母告诉他,这样修你永远也无法成就,你生生世世的上师是帝洛巴,你一定要去找他。他听后立即动身去找帝洛巴上师,最后通过上师的窍诀才成就。
通过上师的窍诀,可以很容易、很快速地解脱。不仅仅密宗这样讲,显宗也是。阿难尊者对佛陀说:我才知道善知识多么重要,因为在修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佛陀答道: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成就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你不可能领会佛法的奥妙,也不可能悟到佛法讲的这些境界,不可能解脱,也不可能成就。所以不管修显宗还是修密宗,都不能离开善知识和上师。
依止上师有三个阶段。第一,观察上师;第二,依止上师;第三,修习上师的意行。
一定要先观察上师,然后再依止上师,不能先依止后观察,这是不如法的,是一种罪过。你可以先观察,谁也不会勉强你。佛法很自由、很平等,真正的平等自由就是佛法。佛法里讲人权,这完全是自己的权利。首先你可以仔仔细细地观察,真正的上师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虽然不可能完全观察出来,但是你需要大概地了解。莲华生大士说:弟子不观察上师,犹如服毒。为什么这样讲?如果不观察就依止,会断掉你解脱的生命,你再也没有解脱的希望了。
要从四个方面来观察:第一,是否有清净的戒律;第二,是否有无伪的慈悲心;第三,是否有广大的智慧;第四,是否有通过四种方法来摄受弟子的能力。满足这四个条件,才是可以依止的上师。
第一,清净的戒律。首先,他是否违反过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
三昧耶戒。别解脱戒就是从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戒一直到具足戒。他已经受戒了,从没有违反过这些戒律,这是第一个条件;其次是菩萨戒,他发菩提心了,受菩萨戒了,任何时候都没有违反过菩萨戒。最后是密宗三昧耶戒,他已受过灌顶,受过三昧耶戒,从没有破坏过自己的誓言。那些善知识也好,上师也好,不一定能够修持圆满,没有成佛之前也肯定会犯戒,但是他已经忏悔过,相续中有清净的戒体。
第二,无伪的慈悲心。他对每个众生都一样慈悲,不管贫富,不管
好坏,对每个众生都是平等的。他对自己的父母和对其它的众生都没有任何区别,都有同样无伪的慈悲心。
第三,广大的智慧。这里包括了很多,有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
但这里说的主要是出世间的智慧。他的心态永远都是那么平和,没有想不通的时候,没有想不开的地方。在他眼里,住在监狱里和住在别墅里没有区别;在他眼里,牛粪和黄金没有区别。如果是这样,那他肯定是个大成就者,肯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有的上师在表面上、在示现上,也是平和的,但他的内心未必是这样。你慢慢地接触他、观察他的时候,一定能察觉出来他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表演的还是真心的。
很多人都说,上师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用我们这些凡夫的思惟很难观察出来。但是佛陀说过,那些大成就者,跟一般人完全不一样,即使仅从表面上也能看出来。我们不知道山后是否有火,但是见到山顶的烟,就能推测出山后有火;我们不知道哪里有水,但是见到天空中飞翔的水鸟,就能知道水的方向。观察上师也是一样,你慢慢了解他,从他的言行当中也能观察出来他是不是大成就者。
4、皈依的步骤之二:如何依止上师
也有这样的大成就者,他有慈悲心,也有智慧,但是他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摄受弟子的能力是四种摄受弟子的方法。
一是布施,刚接触的时候通过布施,送一些加持品、金刚结、甘露丸等等,让他们欢喜。
二是爱语,说弟子爱听的话,称赞他。不能说令他不悦的话。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就批评他、指出他的缺点,他就害怕了,所以只能逐渐地引导他,这也是为了他以后能够学佛修行。
三是同行,顺应弟子的行为。
四是共事,跟弟子做共同的事。
这样才能逐渐救度他。观察到上师有清净的戒律、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还能以四种善巧方便来摄受弟子,你对他有信心了,觉得跟他很有缘分,你想依止他,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从心里做决定:从今以后,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跟他学佛修行。这样你就可以依止他了。
依止上师以后就不能再观察了,不能看上师的过错,不能说上师的过错,一定要将上师的一切都观为清净。具德的上师不可能有任何过错和缺点。如果你看出来他有什么过错或缺点,那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在前面观察的过程中你可以反复看、反复想、反复观,但是依止他的过程中必须是一心一意的,如果三心二意的话就有罪过。
你要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完全供养给上师,使它们变成上师利益众生的工具。我们的三门是一种工具,不能让它们成为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和魔障的工具,不能让它们成为造恶业的工具。无始劫以来,贪嗔痴慢疑利用我们的身口意造恶业,使我们不停地流转在轮回中,无法解脱。那些烦恼和魔障牢牢地控制着我们,操纵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怎么还不下决心去降伏它们,还在跟着它们跑呢?
贪心一上来就控制不了,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做,不愿意说的话也说,造了恶业以后,果报完全要由我们自己承担,谁也不能代替。它们伤害过我们无数劫,怎么还不知道反抗?都觉得自己很有…
《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