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启建观音佛七,回向功德外,共集其遗教,编成法汇,以彰胜德而崇纪念!成一受其法乳深恩,无由报答,特将先太老人卫教护法之伟绩丰功,略加显扬,以志不忘也。
先太老人,籍隶江苏泰县,俗氏孙,为地方望族。诞生于清光绪十五(一八八八)年五月廿五日,寂于民国五十二(一九六三)年夏历二月十九(西元三月十四)日辰时化去,住世七十五载。太老人十三岁依宏开寺玉成尊宿剃染,十七岁,从宝华山皓月律师圆具,随入扬州天宁寺佛教中学就读,两年后负笈南京祇洹精舍攻佛学,太虚、仁山二尊者为同窗。又二年,转读江苏僧师范(二十三岁),受时潮影响,与太虚、仁山二师,发起佛教革新运动,拟改金山江天寺为学校,时机欠熟,未果所愿。民国二年(二十五岁)应乡人邀,回泰州故里,创儒释初高小学,民国四年(二十七岁)诣沪上入月霞大师所创华严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华严大纲”,都数万言,惜毁于抗日兵火,未传。民国六年(二十九岁)随月老应北洋政府请讲楞严经,事毕,续随月老赴九华山,东崖寺之楞严讲座,适月老有事湖北,东崖经座,乃交太老人代之。秋间复随月老,演法华于宜兴罄山寺,是年冬月,月老示寂于常熟兴福禅寺。太老人痛失所依,乃转常州天宁寺,依冶开禅师,参向上一著。民国十年(三十三岁)掩华严关于泰州北山开化禅寺,旋应焦山定慧寺聘,受记,任监院。太老人从此服务佛教,累献嘉猷。
民国十八、九两年,均应香港何东爵士夫人,张莲觉居士之请,往讲华严普贤行愿品,开香港讲经之先声。出版其所著“妇女学佛初步”,亦为太老人弘法工作之开始。十八年,香港苦旱已久,开讲之日,大雨滂沱,咸谓法师德感所致,以是听众极盛。二十三年(四十六岁),晋任焦山定慧寺方丈,首改丛林制度,创办焦山佛学院,发行中流月刊,弘法、育僧并进。二十六年(四十九岁),因避日军战火,移锡泰州光孝律寺,集故乡子弟,传授佛学、国学;鼓吹爱国思想,从事抗日宣传,创福田工读社,提倡生产报国。并至出生地之黄柯庄玉莲堂,讲普贤行愿品;顾家庄宏开禅寺演扬法华。乡人初闻佛法,莫不法喜充满,奔走相告也。
三十七年冬,成一随张少齐老居士来台,创觉世图书文具社,从事佛经流通工作。次年五月,迎太老人及师祖南公来台,初寓北市十普寺,白圣上人为居停主人。因得其皈依弟子将军夫人,及国大代表子李宽居士等之护法,顺利展开弘法工作。首先假善导寺启建仁王护国息灾法会,礼请戈老人主坛诵经,为国祈福。接著讲经、打佛七、法会连续,使台湾佛教展现新貌。四十一年(六十四岁),卓锡南公创立之华严莲社,历演法华、金刚等大乘诸经。并于是年应台南大仙寺之聘,主持宝岛首届弘传比丘戒大会。又次年,更主持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之三坛大戒期。又二年,复应台中宝觉寺请,主持弘传出家大戒会。为宝岛佛教僧伽教育,建立基础轨范。四十三年,莲社成立华严诵经月会,太老人主持共修,并随宜开示经义法要,以是信徒日增,皈依其座下者,无虑数千指。太老人为鼓励社友子弟升学,特成立华严供会,集资作奖学基金。其平日自修,显密兼重,禅诵并进。每届冬季,必打个人禅七四十九日,数十年从未间断,又素修准提法,颇著灵验。往往持咒时,现佛像于壁间。唯不常演,畏轰传也。
太老人宅心仁厚,因果分明,律己化他,一遵佛制祖规,不稍假藉。严持净戒,惜福修善,慈心济助信徒,或民众中生活艰困者,皆默默而为,不欲人知。凡信徒供养,皆积作济贫、奖学之需,自己则终生布衣,衫裤衣物,皆亲自浣洗,其爱物惜福有如此者。其余德行繁多,详如传记。
成一承侍太老人四十余年,受其照顾特多,恩深过海,曾录之于两篇纪念文中,此不再赘。今者法汇编就,付梓在即,谨陈所悉,以为介绍,不敢言序也。
中华民国八十二年夏历二月初一日于华严莲社退居寮
重忆智光太师公梦中开中
先曾师祖上智下光太老人,圆寂迄今,已经三十三年了。叹时光流逝之速,忆昔日受教之恩,益发然难已。尤其太老人慈容,虽时刻念兹在心,但求梦中一见,然已越三十年而未偿所愿。
犹记得在太人圆寂一年之内,其慈容曾两度出现在我的梦境,事后我曾以“梦中两度见慈容”为文,纪念太老人圆寂一周年。
前此,在太老人圆寂前一日夜里,乡居弟子周鉴英夫妇二人亦得一异梦,并将实情告知师公南亭和尚。南老人将之记于其“先师智光和尚行状”一文中。
兹特将此三梦记下,以慰思情而飨读者:
◎太老人于民国五十二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晨间示寂。乡居弟子周鉴英居士夫妇二人,十八日夜间得一异梦,梦见太老人说:“明天下雨,你们二人不必参加法会。人多,我无法招呼你们,二十日,南亭会有信给你们。”这二位信士平时最关心太老人的病情。十九日太老人示寂,二人未到,南老人觉得奇怪,立刻以限时信告知。果然吻合太老人在梦中之所言。
◎当太老人圆寂大典忙妥之后,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这一代高僧,特发起捐资成立焦山智光大师奖学基金董事会。但因人心不齐,主张不一,始终不能顺利组成。到了夏末的一天夜里,太老人给我一个梦中开示,当我在梦中看到他那庄严的慈容时,就合掌请问他老人家何时转世,他毫不迟疑的回答我说:“早哩!要到秋天,等和他们把事情弄清楚了以后。”我听了这样一个明确指示,满心惊奇又欢喜。从这几句话里,证明了两个事实:第一、太老人一生做事干净俐落,圆寂后,对他未了心愿,一定也不会马虎的。第二、他老人家平时总是发愿生生世世出家,弘法度生,现在他既肯定在秋天转世,这又证明了他的悲愿真切,必能乘愿再来。
◎我把太老人梦中开示的话,告诉了他的弟子们,大家一起努力,奖学基金董事会终于在秋末成立。就在“焦山智光大师奖学基金董事会”正式宣告成立的那一天午夜,太老人的慈容,又再度出现在我的梦中。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华严莲社的大雄宝殿上,集合了很多信众在念佛,太老人面带笑容,走向众人的面前合掌说道:“再见!再见!”说完之后,他老人家的背影就消失在人群中。我看了这种稀有的情景,内心又欢喜、又悲苦,欢喜的是他老人家最后的悲愿已了,含笑放心的转世了;悲苦是这位对我恩深德厚的老人,就从将永远舍我而去了!当我由复杂而激动的情绪中惊醒时,客厅上的自鸣钟,正好当当的敲了两下。
法曾师祖常公全集印后赘语
时光飞快地流逝,先法曾师祖上常下惺老和尚,圆寂已经五十周年了。
记得民国二十五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在光孝寺丈室里,我第一次拜见了常公太老人,承他老人家慈祥地垂询我读书的情形,并鼓励我要多多用功,将来好为佛教做事。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迄未敢或忘。
就在那年的七月初旬,常公太老人应泰州佛教居士林之请,在该林宣讲维摩诘经,我们光孝佛学研究社的同学,以常随众的身分参预讲席。我以入学未久,骤遇名师,顿闻大法,内心既兴奋,又惶恐。此是常公太老人主席光孝三年任满,交邱住持时期的一次经会,也是最后一次与泰州缁素所结的法缘。我原以为可以饱尝法味而满怀欣喜,谁知听未几座,即因先高高曾师祖上玉下成老人函召,回祖庭参加佛七,致未能听完大法,就应召东归。以后未能再有机缘,亲侍常公巾瓶,每引为憾。
常公太老人,自那次泰州讲经后,即回上海,辅助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发展佛教战地求护队,领导、训练僧侣,从事抗日战争救亡工作,并办理佛教医院、难民收容所,及阵亡将士掩埋队等事务。于是会务、法务,及慈济事务集于一身,终以积劳成疾,医药罔效,于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详示寂,世寿仅得四十三岁。英才早逝,教界莫不叹为佛教之莫大损失。
常公太老人,虽然住世不久,但其一生对佛教所做的贡献却很大,例如创办佛学院于闽南南普陀寺、安庆迎江寺、北平柏林寺、泰州光孝寺等处,闻佛教僧教育之先声,造就了不少杰出僧宝。复于北平、云南、上海、安徽、福建诸省市宣讲佛法,法雨普润,度众无数。同时他在讲、弘法、办会务、兴慈济以及教学之余,复勤于写作。其遗著经先法师祖南公整编印行流通者,计有:佛学概论、贤首概论、密宗大意、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因明入正理论述意、圆觉经述意等。文字典雅,诠理精辟,极为学林所重。
其于住持寺院,复兴古刹,尤卓著劳绩。除庄严殿宇、弘法安僧外,特重佛教教育之创立与发展。其接任泰州光孝寺住持之发展,即其一例。光孝寺原为东晋古刹,殿宇宏伟,为苏北冠。由于前住持之忽于经营,败象环生。常公太老人接任之后,力加整顿,不数年间,气象一新。讲经、办学、慈善、救济等事业,先后兴起,颇得地方政府及民众之好评。以往县民之嫉妒佛教寺院多产,排斥佛教之不正常心理,顿时为之改观。此等弘法利生之功德,迄今犹为县民所称道。常公太老人为复兴祖国佛教,所绽放出的一线曙光,也普遍照耀在全国佛徒的心坎里,历久不衰。
今天,恭逢常公太老人圆寂五十周年,祖国大陆,因为历经战乱,佛教建设几被全部破坏、摧毁。复兴基地虽尚保留有一股佛教力量,但是两岸统一不知何日?祖国佛教前途多艰,国教交困,令人惄忧!现在,我们应该踏先人的脚步,继承先人的遗志,贡献个己的智能,集合群体的力量,积极展开护国爱教的工作,将佛教从废墟中重建起来,那才是纪念常公圆寂五十周年最佳的献礼!
莲社信徒,得知今年夏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为常公太老人圆寂五十周年之纪念日,特发起集资恭印常公全集,以弘法化而崇永念。余忝为法嗣,特就亲侍法筵所知常公行谊之梗概,略记数语,以志景仰!亦以怀念法乳深恩于不忘。
录制华严字母专集引言
各位法师…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