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P35

  ..续本文上一页界”。毗卢遮那如来在说法的时候,就是遍及十佛刹微尘数的世界。那些世界的众生都在听说法。而“十佛刹”的“十”字,不是刚好指的十个刹土。华严经上常常读到十什么、十什么的,这“十”并不是一个有限量的个数,而是个圆满数。所以常说毗卢遮那如来在说法时,有十个佛刹微尘数的听众,就是华严海会。海者,形容听众众多,阵容广阔如海。

  华严海会里面这些听众,在世主妙严品上,就其族类分做四十一个单位。从执金刚神到日光天子,其中主山神一众,主地神一众、主夜神一众、主昼神一众、主空神一众、主力神一众,乃至诸菩萨众。每次开大法会,就有四十一单位的代表参加。这四十一单位也是有所表示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是这四十一单位所代表的位次。妙觉为什么没有?因为妙觉是佛果位。佛最基本的听法众就是这四十一众,是十佛刹微尘数的华严海会。华严海会里有佛,有同生类之菩萨,有异生类的天、龙八部及诸神众。佛──我们可以说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是主,而这许多听法的菩萨及诸天、龙、神鬼等众是伴,主伴圆融。

  所谓“僧宝”就是华严海会佛菩萨.“佛”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而“菩萨”的意思有很多种。很多人弄不清楚,甚至于不晓得菩萨是什么神,也不知佛教里有菩萨,祗晓得有菩萨这个名字。因此把菩萨的名字随便去安。就像中国人所崇拜最多的土地公,有时也叫他土地菩萨;还有催生娘娘,也是菩萨。就是这样随便乱用!其实,菩萨的解释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狭义的菩萨,就是指导迦牟尼佛座下许多帮助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大弟子,如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等。这些大弟子多数有在家身分,有的也现天人身。

  广义的菩萨,就是凡发了上求佛觉、下化众生这种菩提心的人。因此菩萨不限于在家众,出家众也有。尤其是到了中国佛教的传说,出家众除了受比丘、比丘尼戒以外,还要受菩萨戒,所以中国的出家众,也可以说是出家菩萨。

  那么“菩萨”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印度话“菩提萨埵”,翻成我们中国话,有九种翻法。有的翻做“大心众生”,就是发了大心的人;有的翻成“觉有情”。觉就是佛陀那个大觉的觉,有情就是众生。对自己来说,菩萨是已觉悟的有情;对他觉悟的对象来说,菩萨能以佛法觉悟一切有情,所以叫自觉、觉他,叫做觉有情。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又有那么好的德行,发了菩提心的人,就叫做菩萨。菩萨之所以还要觉习,是因为觉行还没有圆满。他的自觉还没有圆满,而觉他也没有圆满,所以叫觉有情,不叫佛陀,也不称大觉。由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凡是发了菩提心,能够自己觉悟佛法,又能用佛法来觉悟众生的人,可以称做“菩萨”。这就是菩萨的定义。

  华严海会当中,都是菩萨。华严这种大教,一般凡夫人固然听不懂,就连修声闻乘的、缘觉乘的小乘圣者也听不懂。所以参与这个华严法会,听佛陀讲华严经的这些听众,都是菩萨众。因此叫“华严海会佛菩萨”。这就是僧。“僧”本来含有“大众”的意思,印度话叫做僧伽或僧迦,翻成中国话就是“众”。叫“多少众”,就是“多少人”的意思。而四十一类、十佛刹微尘数的菩萨,都在华严会上听讲华严经。

  这华严海会菩萨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说法是指毗卢遮那如来成佛的时候,来听讲华严经的那许多菩萨。广义的说法,就是今天我们只要讲华严经的地方,就有听讲华严经的大众,或者有念华严经的道场,或是打华严佛七的法会,能够发心来参加的,我们都可叫做“华严海会佛菩萨”。所以能够发心来诵华严经,或者发心来参加华严七的,都是有深厚善根的,于佛法当中也具有深厚的因缘。如金刚经上说:“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要小看自己。

  我们都是于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所,种了善根的人,所有才有资格来参与华严诵经法会,或者华严佛七法会,或者华严讲经法会。那是不简单!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要自己庆幸!自己更加坚定信心,精进修学,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善根、很深厚的基础了。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让这些善根早一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样也就不辜负我们过去发心学佛的因缘。所以我们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有这么多的意义、这么深的道理。

  再说,我们念佛的目的在那里?如我们的回向偈,不是“愿生西方净土中”,而是“愿生华藏世界中,大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修净土,也是有广狭的不同意义。修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以念一尊佛的名号,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一个比较狭义的说法。而我们念的是所有的佛,连带念到华严海会佛菩萨的名号,也就是就,不专门念一尊佛,而是所有的佛都念到,所有的菩萨都念到。这是非常广阔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往生的净土叫“华藏世界”。我们所熟念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包含在这华藏世界之内。

  华藏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在华严经上说,世界的组合是这样的:在无边香水海里面,有一朵大宝莲华。这朵大宝莲华上面有轮围山、有铁围山、有七重宝山重重围绕。当中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南边叫做赡部洲,须弥山的北边叫俱卢洲,须弥山的东边叫胜神洲,须弥山的西边叫牛贺洲。这须弥山的四面有四个洲,就是大地,这就是一个世界种,而大宝莲华里更有无数世界种。每一个世界种是一个中心,然后向十方发展。各有二十重华世界围绕。而这二十重华藏世界,每一个世界又是一个中心,每一个世界的四周十方,也各有十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围绕。这样叫做“华藏世界”。这世界是无穷无尽、没有边际的,是我们毗卢遮那如来亲证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应该是有的。我们稍微注意一下现在的天文知识报导,就知道了,现在的天文学家已经探测到,在银河系里面有四十五万到五十万亿的星球。每当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仰起头来看那天空,已可以看到,银河系里有亮亮的、一片一片的亮云,那就是银河里许多星球的光集合起来的。我们没有办法去看清它那一个个的星球,那是肉眼没法看得清楚的,祗能看到星球结合起来的一片光芒。那就是无量无边世界的说明。

  上面可以看到世界是如此,下面也一样地有。在我们下方世界的众生,他们从下方看上来,我们的地球也是他们看到的星云,在银河系里的一个星球,所有上方世界的星球,在他们看起来也是那么地多。所以在这太空里面的世界是无穷尽的。佛陀的觉悟很了不起。经文把它计算,就可以证明,所谓“十佛刹微尘世界”、“华藏世界”不是凭空的构想,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总而言之,就是世界无边。那么我们要生到那一个世界呢?还是要生到很多世界去呢?假如在很多世界当中,选择极乐世界,那也很好啊,因为极乐里实在太好了!所谓七宝行树、七重罗网四面围绕;还有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而其中充满诸上善人。一旦往生,则能得不退转!这世界是比较殊胜,是很理想,但其中祗有药,没有苦,没有一个比较。我们的华藏世界就有了比较,其中有世界可能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也不一定。

  那么统统好的,没有坏的,也不行。要有比较,才会上进。娑婆世界众生为什么晓得修行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有苦、有乐。苦的太苦,而乐的又不见得怎么圆满。娑婆世界的乐是短暂的,而且是苦的因,所谓“乐极生悲”。因此我们去寻求解脱,去学佛修道。当我们知道修行时,也应该知道有所比较。例如华藏世界和极乐世界这两个大目标,对我们发心修道,有一种具体的诱导作用。

  菩萨发了心以后,不只是要到极乐世界去,也应该到娑婆世界去,要去度众生啊!所以我们发愿往生,也随我们自己的志愿。这是我们念佛的目的、念佛的目标,也是念佛的作用。今天就到此结束。接著唱华严字母。

  七十四年一月十五日 星期二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畏讲的题目,是“念佛的三资粮”。念“阿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可以往生华藏世界。这两句话都是能兑现的,只要发起心来,认真地念下去,都能够达到往生的目的。问题是在我们能不能真正地发心去念。

  往生净土所依乃是信、愿、行等三资粮。第一、信、就是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念“阿弥陀佛”,或其他佛号,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或其他佛国净土;同样地,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决定可以往生华藏世界;相信华藏世界或其他佛国净土,不是乌托邦。这个信心要一直不受任何威逼、利诱来改变它。必须具有这样的信心,才可以达到往生的目的。

  第二、“愿”;只有信,还不行,还要发愿。信是相信。而如果不想去,那也没有用处。既然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庄严、美妙、自在、解脱,文化水准又高,人也都是诸上善人,那就要去呀!要去,就必须具有这个愿心。例如,做任何一件功德,都畏回向极乐世界;念一句佛号、看一卷经,也都要回向极乐世界。而且,假如有人说,另有一个世界比极乐世界更好,我也决不因这种话而改变我的初衷。求生华藏世界也是一样,也要有愿心。所以我们每次念完佛号以后,要回向。我们积极修行的时候,无论是念佛、看经,或者布施几块钱,或在佛前修了一分供养,都要把这分功德回向华藏世界,都要让它成为往生华藏世界的正因。我们昨天讲,生极乐世界和生华藏世界稍微有点不同,但是发愿往生的意义的一样的。不过,生到极乐世界,可以赶快修学成功,然后随缘回入娑婆或十方世界,去说法、度众生。生到华藏世界,就是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度众生。应该注意的是,要有愿心;愿心要发得很真…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