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谈三宝功德(50~69)▪P5

  ..续本文上一页就必须要扫除内外魔障与中断的障碍

  ■ 用佛法去分析就出智慧,带着烦恼去分别,一直做老众生

  ■ 讲佛法就是广大分析、细细分析觉悟就快

  ■ 外魔并不是指环境的种种景色,而是环境中的人起了烦恼,把环境污染了

  ■ 为什么业障消不尽,因为果缚未断,子缚又生,业障越来越多,必然越来

  越苦

  要使法宝产生度众生出苦海的作用,

  就要排除一切不要法的愚人知见

  法宝有教证功德,要得到法宝的功德,必须要让法宝发挥出作用来,如果不起作用,这个功德也不会产生。教是为了证,要证必须要有教。为了使法宝产生度众生出苦海的作用,我们要排除一切不要法的愚人知见。我们护法的目的就是要使佛法发扬广大,而不是把经书成为古董,让经书不起作用,本身就是灭法的手段。

  有了法,还得你自己去亲证这种解脱的快乐

  有了法以后,我们必须要去证,你亲自证到了,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所以要自己解脱自己,还得你自己去证到这种解脱的快乐。修行的快乐是从觉悟来,觉悟又是从佛法来。

  要达到证的功德,

  就必须要扫除内外魔障与中断的障碍

  我们要达到证的功德,那就必须要扫除亲证路上种种的障碍。这些障碍决定能扫除,因为这些障碍是人为制造的,我们通过人的努力,当然能扫除。这些障碍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内、外魔障和中断。外魔是环境,内魔是烦恼,实际上它们是一个东西,但是不分开来讲,众生不明白。

  用佛法去分析就出智慧,

  带着烦恼去分别,一直做老众生

  闻思修,思是个重要环节,思惟就是分析。五停心观里有个界分别观,分别就是分析,把各种事物利害关系,以及人的内心状态、功德和过患,分析得清清楚楚。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那就会出智慧。如果不学佛法,你带着烦恼去分别,那都是烦恼愚痴的分别,不可能走上智慧觉悟的路,所以世间上的人一直在做老众生,始终没有跳出来过。

  讲佛法就是广大分析、细细分析,觉悟就快

  如果通过智慧觉悟去思惟,那叫分析,也叫慧分别。从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通过精神分析,还能把精神病治好。我们讲佛法实际上就是分析分析再分析,通过广大分析,细细的分析,才能把事物每个微细的环节看得清清楚楚。看得细、心里想得细,这个人觉悟就快,要不然就叫糊涂,愚就是糊涂。

  外魔并不是指环境的种种景色,

  而是环境中的人起了烦恼,把环境污染了

  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就把修行的障碍分成:外魔内魔和中断。其实环境哪是魔呢?外面的形形色色,它怎么会迷惑你?从前有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外面有酒,放着就放着,你不喝怎么会醉?我们说的环境魔是指环境中的人,起了烦恼,把环境污染了,并不是指环境的种种景色。因为景色没有烦恼,人心里有烦恼,人心里的烦恼不光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为什么业障消不尽,因为果缚未断,

  子缚又生,业障越来越多,必然越来越苦

  世间上的人为什么业障消不尽?要消业障也不容易的,原来的业障还没有消掉,新的业障又起来了,没完没了。所以众生不修行什么时候能了脱生死,没办法说了。所谓:果缚未断,子缚又生。使你受苦的业障,还没断掉,新的业障又产生了,而且越来越多了,那必然越来越苦。

  打个比方,爸爸还没有死,儿子倒生了好几个;爷爷还没有死,孙子倒生了好几个,所以世间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业障也是这样,新的业障越来越多,必然越来越苦,好比冤家越多,欠债越多你必然越苦。

  谈三宝功德 (61)

  ◎ 傅味琴讲于2006年5月16日

  佛四十九年教法,就是以各种方法来断众生的烦恼,不断烦恼都是空忙,修行功德不可能产生

  本次提要:

  ■ 杀盗淫妄种种恶业,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修行,所以这都

  是愚痴的行为

  ■ 佛四十九年教法,就是以各种方法来断众生的烦恼,不断烦恼都是空忙,

  修行功德不可能产生

  ■ 烦恼才是冤家,死了还跟着你,因烦恼而走错一步路,修行就很难成就

  ■ 修行光抓理论是不够的,无论你学法多高,不断烦恼,这些法就跟你没关系

  ■ 能改正错误就是觉悟,不能让烦恼做主人

  杀盗淫妄种种恶业,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修行,

  所以这都是愚痴的行为

  在世间上造了恶业,杀盗淫妄,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伤害了别人,你自己也逃不了被伤害,这本身就是因果,所以这都是愚蠢的行为。对修行人来说,也伤害了我们修行,修行不是被人伤害,是被烦恼伤害,所以说外魔是环境魔,是指环境里的人。

  佛四十九年教法,就是以各种方法来断众生的烦恼,

  不断烦恼都是空忙,修行功德不可能产生

  众生是互相伤害,释迦佛因为觉悟到这一点才逾城出家。释迦佛成道后讲了四十九年法,就是教导众生断烦恼。这些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只有一个原则: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断众生的烦恼。随便你学法学得多,文化高,以及有种种特点,你不断烦恼都是空忙。庙造得富丽堂皇,这叫造庙功德,香烧得这么多,叫烧香功德,这可不是修行的功德。离开断烦恼,修行功德也不可能产生,否则的话就变成不断烦恼你也能证果。

  烦恼才是冤家,死了还跟着你,

  因烦恼而走错一步路,修行就很难成就

  释迦佛当年组织僧团,比丘僧团里人已经够多了,如果包括四众弟子的话,人数更是广大,释迦佛讲法时法会上人更多。佛弟子总是相聚在一起,因为要听经,要修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所以叫同学。同学不是一个人啊,佛弟子互相做同学,干的是断烦恼的工作,互相不要因为烦恼而伤害。同学不是我们冤家,烦恼才是我们的冤家,世间上的冤家欺负了你,过后他就跑掉了,烦恼这个冤家,一直跟着你,死了还跟着你。所以在修行路上走错一步路,你就很难成就。

  我们有时候说修行很简单,有时候又说修行很难修,两面都可说,这叫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把修行说得很简单,这是鼓励你,但是你不能因为听到简单就不断烦恼,不断烦恼你什么也没有,连初果都证不到。

  修行光抓理论是不够的,无论你学法多高,

  不断烦恼,这些法就跟你没关系

  同学之间起烦恼,互相伤害,这要背因果的,这就是你在制造新的业障。很多人时久生疲厌,修行久了就疲沓了,原因就是进步不明显,进步不明显原因是你新的业障又产生了。你自己还不觉得,好像起起烦恼自己蛮痛快的。你一起烦恼你修行就往后退了,进进退退,必然是慢了。所以如果不实践,光学理论是不够的,不要以为抓到了理论你就成就了,无论你法学得多高,你不断烦恼,这些法跟你没关系。所以要想得到证的功德,那么你必须要修,要实践,要抓实事啊。

  能改正错误就是觉悟,不能让烦恼做主人

  说起抓实事,我这次从开化回来,一进门,在楼梯口就看见你们贴的墙报,每个人哪怕一个细小的漏洞也写上去,而且要你改好了才勾掉,这就对了,这就是在抓实事,这就是修行。可是这种修行方式被今天佛门里的人看不起,认为这些都是小孩儿搞的。还是小孩儿认真一点。旁边还有一句,“我们都是这儿的主人”,假如我们起了烦恼,那是让烦恼做主人,这些烦恼倒在抓实事,而我们应该以觉悟为主人啊。

  谈三宝功德 (62)

  ◎ 傅味琴讲于2006年5月16日

  世俗感情习气相投,那是靠不住的,

  互相帮助断烦恼,才是修行人的感情

  本次提要:

  ■ 不修行断烦恼才是抓实事,烦恼在心里,恰恰表现在事上

  ■ 世俗感情习气相投,那是靠不住的,互相帮助断烦恼,才是修行人的感情

  ■ 心里的烦恼是内魔,别人用烦恼来勾你是外魔,里应外合,还认为自己不是

  修行的料

  ■ 为了发展人就忙着搞钱,为了保持师徒关系,也忙着搞钱,这些都是

  不如法的做法

  修行断烦恼才是抓实事,

  烦恼在心里,恰恰表现在事上

  又想起来,我给你们建立了四个堂口,假如我来抓那当然最好,我就要在你们各个堂口里管头管脚,不管头管脚怎么叫抓实事呢?不管头不管脚,人就不像样,好比一个人老不剃头不洗脚,这个人还像啥样子?可是我整天忙给你们管头管脚,讲法就没时间了。所以我讲法是讲一个总纲,给你们总的指导,具体抓实事,怎么样去修,要你们自己动手呀。总要有个领队的,给你们做督促检查,这必须要由你们辅导老师来抓这件工作,否则的话虎头蛇尾,越来越没劲。为什么人会疲沓,就是虎头蛇尾。抓什么实事?是抓断烦恼。

  抓工作上的漏洞也算是实事,你所以会出现工作漏洞,就是因为你有烦恼。心不细致、涣散、懒惰、不负责任,那不是烦恼是什么?烦恼在心里,恰恰会表现在事上。我们身体的行动、口里的说话,还不是表现在事上?

  世俗感情习气相投,那是靠不住的,

  互相帮助断烦恼,才是修行人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断烦恼的团体、一个修行的团体。靠世俗感情、习气相投,暂时联合起来的感情,那是靠不住的。不要说这根本不是修行人的做法,就是这个感情也靠不住。世间上的感情最亲密的无非是夫妻,现在一大半的夫妻在闹离婚。世俗上的感情产生于爱,你有烦恼,这个爱也不长的,如果爱不着了你就要动瞋恨心,爱也就失去了。我们同学间的感情是修行人的感情,所以大家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一起断烦恼,当别人指出你烦恼的时候你要高兴,这就是修行人的感情。如果你怄气了,这是世俗人的感情。

  心里的烦恼是内魔,别人用烦恼来勾你是外魔,

  里应外合,还认为自己不是修行的料

  所以进步慢,都是自作自受。不要理解错误,认为佛法不起作用,佛法哪会不起作用?是你被烦恼搅乱了,是烦恼让你进步慢。所以人不是魔,人心里的烦恼是魔。如果他起了烦恼又勾起你的烦恼,这就是外魔。那么你怎么会这么轻易被他勾起…

《谈三宝功德(5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