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一节 即生成佛▪P2

  ..续本文上一页亦空寂。即知迷时无失,悟时无得,以无住真心,不增减故。”(卷17)

   好个“时因境立,境尚本空,时自无体”!此与爱因斯坦所言“时空未必能看成是可以脱离物质世界的真实客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时空)只不过是一种顽固地坚持着的幻觉而已”,相映生辉!由此不能不让人相信,真理的确是超越了时间、地域、民族限制的普遍规律。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86)复云:“疏“是以善财一生能办多劫之行者”:既善友力瞬息之间,或有佛所见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修行不倦,何得一生不经多劫?仙人之力长短自在故,如世王质遇仙之碁,才看,斧柯烂,已经三岁尚谓食顷。既能以长为短,亦能以短为长,如周穆随于幻人,虽经多年实唯瞬息。故结云不应以长短之时广狭之处定其旨也。”

   《新华严经论》云:“第一小乘“善来”得阿罗汉果,第二小乘一生得阿罗汉果,第三小乘三生得阿罗汉果,第四小乘六十劫得阿罗汉果,第五缘觉四生得缘觉果,第六缘觉迟经百劫得缘觉果,第七依权教菩萨成佛定经三僧祇劫得成佛果,第八依法华经实教会三归一令龙女一剎那际成佛,破三乘经于多劫方始成佛,第九华严经说兜率天子三生得十地果,第十善财童子一生成佛。如上所说,皆是三乘及一乘圣教,依根约器所说各各,依诸圣教自有和会。今欲广引诸义文句烦多,根有万端依根教别,今以略分十种大意得果延促不同,意令知权向实不滞虚乘,入真实门速成佛道。如龙女,破三乘之定劫,成剎那之实门。涅槃经屠儿广额授贤劫中成佛之记者,破阐提之无性说,越三僧祇之功。兜率天子明一乘之教殊胜之力,闻之生信,为不修故,设入地狱中亦能成种,蒙光触身来生兜率天上,蹬十地位。”

   “善财一生成佛者,不离刹那际,证三世性古今总齐,还与龙女一刹那际转身具行成佛一时总毕,皆称本法,法如是故。立时劫者,众生情尘也。”

   “经云与三世佛同一体性者,为法身智慧同也。三世广大劫一念同,三世诸佛普贤共行大智大悲圆满同。经云有十种法令诸菩萨速入诸地者,明于初发心住位而遍知诸住诸行诸回向诸地法门,为一即一切故,一切即一故,即因即果故。即如善财童子见弥勒菩萨已。弥勒还令却见文殊师利,明因果不异亦不离故。此亦如是,从初发心住佛果地位一念齐进,而亦不出一念中,修成正觉。佛因果及菩萨行,悉圆满故。如善财一生,龙女不出一刹那际,三生成佛,总相似故。……多少延促自在无碍,不出一剎那际故,法如是故。去情以智,观之可见。”

   《大乘起信论广释》云:“有义:成佛时劫不定,诸经论说义不定故。今者略显五义不定:一通诸方虽类世界劫数短长非定一故;二设一方前后劫数人寿短长亦不定故;三诸菩萨不唯定居一世界中行胜行故;四一切时分皆不可说,一念不生即成佛故;五诸劫相入一即一切、于一念中含多劫故。而说三祇方成佛者,且随多分极迟者说显长时,修功德聚,广作期限,求理实不定。由大乘法是最胜乘,若有猛利无间修者,亦有速疾得成佛义。故金刚顶理趣等经皆说:现世登欢喜地,十六生后得成菩提。大般若说:勇猛菩萨,百劫相续便得成佛。不尔何故释迦菩萨,放大通佛已行妙行?又如何说超于弥勒?若超小劫,大劫亦然。故不可执定三祇劫。”

   护法菩萨《成唯识宝生论》云:“若知但是自心所作,无边资粮易为积集,不待多时,如少用功能成大事。善逝行处,犹若掌中。由斯理故,所有愿求当能圆满,随意而转。……又复所有广为利益有情戒等,于诸无障有情之类,随彼乐欲悉能称意,赴彼希望正行施等,速便收集正觉资粮。由斯但自心,复何须外境?”

   上述教理说明,在万法唯心、离戏无相的大乘妙境中,做到高效率地集资净障、圆成佛果,是完全可能的。

   大乘菩萨于时空等事法,可以自在无碍到什么程度呢?《维摩诘经》作了具体说明:“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河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延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现空双运实相告诉我们,一切障碍和束缚都仅仅存在于内心实执分别念之中,而不在外境上。一旦放下实执趋入离戏实相,现前不可思议解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知此理,还会对三无数劫和一生之间的梦幻般差异斤斤计较么?

   三祇劫的没自性,还体现在它可释为三大毒心上。《达摩大师破相论》云:“问: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而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斯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一行大师《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云:“自非一切智人,则不能究其条末。诸阿阇梨,所以为此喻者,欲表一无明心随事离分,即成阿僧祇妄执也。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者,若以净菩提心为出世间心,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梵云劫跛,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若依常途解释,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觉。若秘密释,超一劫瑜祇行,即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执,名一阿僧祇劫;超二劫瑜祇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僧祇劫;真言门行者,复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慧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则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

   关于“百劫修相好”的疑惑,需要具体分析:一、是否不见相好便必定非佛;二、是否见到相好必定是佛。不见相好不一定非佛,可从两方面了知:其一、佛自身具足相好,而业障众生无法现见,如《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3)云:“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毁犯佛禁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炭人。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炭人。比丘众中,有一千人见佛色身如赤土人。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如是四众各各异见。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色身如白银色;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佛色身如蓝染青色,如是四众观佛色身所见不同。”其二、在有特殊必要时,佛可隐藏相好令其不现,或化作凡人形象巧施度化。这些情况佛经多有记载,此不赘述。又教云:一佛出世,千佛助化。那些助佛宣化的化身如来,可示现白衣、罗汉、菩萨等各种形象,也不一定非要显露相好。同理,即便释尊教下多有行人一生成佛,但也可隐其德相而默默度生。如窥基法师在《辨中边论记》云:“佛生虽可同,恐世厌故,亦不俱生。设有众生二佛所化一时成熟者,但可密化,不作佛化。”

   能见到相好,亦非定为佛尊。譬如转轮圣王,便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波旬也多次化现相好佛身。然彼等均不具佛德,故非真实如来。

   因此,未圆满如来妙相,与证得相好而不示现,不能够混为一谈。这一点应首先明确。

   其次要知道,证得如来相好并非绝对如权教所说的那般艰难。大乘了义经论均谓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唯因颠倒妄想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尘垢,则无边功德妙相皆可自然显现。般若空性帮助我们认识到时空、障垢、资粮等一切显现法的离戏本面,他空如来藏妙义又进一步指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有众生当下本具如来德相,一切修行都只是让此本具德相光明显露出来,而不是凭空从头打造。新造出一件宝物,当然费劲,但如果宝物原本就真实存在,仅需擦拭其上(如幻无实)的尘垢便可显露本面,难度显然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说,一生成佛乃是如来二、三转****所必然引发的大乘妙境,对此大惑不解,实际是没有领悟大乘实相妙义的表现。尤其是,倘若承认如来第三转****妙义,相信如来智慧德相是性具本有的大无为法,更不应对一生成佛产生抵触情绪。相好真是凭空“修”出来的吗?非也!在本质上,如来相好乃是离系果,而不是异熟果,所以必须经历旷劫修造才能产生的说法,显然是不了义的。

   至于贤劫千佛,乃是就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或十二相)成道的殊胜化身而言,并不能排除行人获得佛陀般的内证境界的可能,也不能排除这种境界的行人化身无量在他方刹土示现八相成道的可能。八相成道,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不举办这个表面仪式,并不妨碍人家获得相应的内证功德;有这样的示现,也不能说明决定是佛。因此,没必要把它看得过重。《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2)云:“起信论说:三贤初位中少分得见法身,能于十方世界,八相成道利益众生。又以愿力受身自在,亦非业系。”《大乘庄严经论》说,十地菩萨示现八相成道的殊胜化身,除了十地菩萨和佛陀之外,无人能分清此为菩萨示现还是真实的佛陀应世。我们常常说起的“古佛再来”、“大权示现”,也都没和什么特殊的典…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一节 即生成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