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二节 五智五佛与虹身成就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二节 五智五佛与虹身成就

   《狂密与真密》云:

   “第五节密宗五智之妄想

   第一目法界体性智之妄想:

   密宗上师每有如是妄想:“以第四灌顶而成就究竟佛。”如是而言密宗之佛较诸显宗佛多证一智——法界体性智。……密宗诸师既言修学佛法者,必须转识成智;并一一指明八识所转生之智,并言密宗之佛具足五智,较显教之佛多得一智,则已显示密宗之佛亦必须证得四智。……密宗之佛既仍须求证四智,则知密宗行者仍然必须求证第八识、及此识所有一切种智;然由密宗古今诸师所传之法义而观之,已可明显了知:彼等密教“佛”悉未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显见密宗所言诸多古今上师已成佛道之言,乃是虚妄之言也。既未证得第八识,而皆同以意识心作为佛地真如,显然密教“佛”皆尚未能证得第七住位菩萨之般若慧总相智;未证得七住菩萨之智慧者,而言已成佛道、已证四智、加证四智上之第五智者,自相矛盾,显系谎言。”

   “然而成佛之道,实与五方佛无关;欲藉五方佛之观想修行,而成就究竟佛道者,乃是密宗古今诸师之自意施设,并非真正佛法,何以故?谓世尊未曾如是开示故;谓如是观修者,完全不能与般若之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相应故,而成佛之道实乃在于般若之智慧,绝非在于观修五方佛,绝非在于将所观之五方佛变为五金刚者所能成就也。”

   大乘佛法是否必须接受“萧氏神我第八识”的主宰,现在已经不是个问题。清净善妙的见解、修行,使得密宗行人完全可以实现圆满的转依,从而证得究竟无垢的身智功德。

   把“法界体性智”谤为密宗的臆造,认为“五智”是藏传佛教的独家说法,是毫无根据的。玄奘法师所译《佛说佛地经》云:“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亲光菩萨等所著《佛地经论》(亦玄奘法师译)云:“清净法界者,谓离一切烦恼所知客尘障垢,一切有为无为等法无倒实性;一切圣法生长依因,一切如来真实自体,无始时来自性清净,具足种种过十方界极微尘数性相功德,无生无灭犹如虚空,遍一切法,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非有非无,离一切相,一切分别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净圣智所证,二空无我所显真如,为其自性;诸圣分证诸佛圆证。如是名为清净法界。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别知……成所作智者,谓能遍于一切世界,随所应化应熟有情,示现种种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佛变化事,方便利乐一切有情常无间断,如是名为成所作智。

   复次建立如是五法,因故果故,果差别故。……复次如是所说法门建立五法,总摄佛地一切佛法,总摄无为诸功德故,闻熏成熟任持一切佛地所摄诸功德故,于诸有情常现起佛利益安乐平等事故,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边无量福智庄严所随逐故,能成一切利乐有情变化事故。”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菩提品第十)中讲道:以下四颂(“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净,诸物及缘智,自在亦无尽”起)的内容可归纳为宣讲清净法界之义,先示此义,后说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关于彼者,《圣佛地经》云:“如来之地摄于五法,即法界清净、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对彼义,本论归纳而作抉择。

   清凉国师《华严经疏》(卷47)云:“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进一步讲道:“言五智者,若准佛地经论五法摄大觉性,谓四智菩提、一真法界。依金刚顶即一真法界名清净法界智,故成五智。二五眼可知。三言五部者,一佛部,二金刚部,三宝部,四莲华部,五羯磨部。……五言首戴五佛之冠者,诸大菩萨多有此冠,而大圣不论戴冠。六复常有五髻,然诸五义类例大同,谓当中髻即中台,表之毗卢遮那佛居,是佛部主,法界清净智亦佛眼也。其东一髻即是东台,是阿閦佛居,为金刚部主,是大圆镜智即是慧眼。其南一髻即是南台,宝生如来所居,是宝部主,是平等性智即是天眼。其西一髻即是西台,阿弥陀如来所居,是莲华部主,即妙观察智即是法眼。其北一髻即是北台,不空成就如来所居,是羯磨部主,是成所作智即是肉眼。”“疏“体不出五”者,即摄论佛地论皆言五法摄大觉性,谓一真法界、四智菩提。……今清净智,即一真法界,清净智即本来智性。金刚顶瑜伽说有五智,初法界清净智,即一真法界故。”

   从理上讲,一真法界是客观实相。既然有此实相,那么在名言中,将清净圆满的能知智慧称作“本来智性”,就顺理成章了。萧平实自己孤陋寡闻,随随便便就说“密宗之佛具足五智,较显教之佛多得一智”,显然是自讨没趣。

   究竟胜义之中,佛地功德一味无别,唯于世俗名言中,才勉强加以分别宣说。如果就此误以为佛的身智功德是独立存在的异体实法,进而妄加取舍、耽执,便大错特错了。

   密宗在地道等名言安立上,的确有些玄妙不共的提法,然其根本核心,与显宗没有任何冲突。不少密宗法义,其实早就于显宗里面隐含地讲到了。无视客观事实,妄下定论随意批判,显然是极不严肃的。

   关于五智和五方佛的对应关系,清凉国师也和密宗观点一致。《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且如总持教中,亦说三十七尊皆是遮那一佛所现。谓毗卢遮那如来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从四智流四方如来。谓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毗卢遮那如来。言三十七者,五方如来各有四大菩萨在于左右,复成二十。……已上总有二十五也,及四摄八供养,故三十七。言四摄者,即钩索锁铃。八供养者,即香华灯涂戏鬘歌舞。皆上有金刚,下有菩萨。然此三十七尊各有种子,皆是本师智用流出,与今经中海印顿现大意同也。”《宗镜录》(卷24)中,作了同样的宣说。汉文大藏经密教部的相关论述,更是多不胜举。

   因此,五智、五佛并不是密宗臆造出来的非理之谈。

   证得殊胜果位,示现奇妙验相,是认真修学密法的必然结果。至尊上师堪布仁波切撰写的《密宗虹身成就略记》,讲到这方面情况:

   “自古以来,无上密法以其高深的见地、殊胜的方便使无数有缘接触到密法的人在极短时间内获得解脱,直至如今,成就者依然层出不穷。判断一个学密者是否成就的常用方法之一即是观察圆寂时的状况,本文首先摘引经续、论典中与不同证悟程度相对应的具体验相的教证,然后总述了历史上有关成就者的记录,最后将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及现今的一些成就事迹逐一作了简略的介绍,其中还收集到了一些汉族人修学密法后成就的事迹。本文取材力求准确无误,凡所引用的材料均出自已被公认的史籍,故具相当可信度,并标明出处;凡根据口述整理的材料需口述人亲眼目睹,或有多位见证人,且不带神化色彩。普愿大众能藉此文而对殊胜密法生起无上的信心。

   关于密宗行人成就的征相,《句义宝藏论》第九金刚处说∶“密宗行者中,上等精进者即身得成就相,中等者中阴得成就相,下等者自性幻化界得成就相。”《金刚萨埵意镜续》云∶“修密法者所得涅槃有二种,一为正等觉,二为现前觉。所谓正等觉,即是以无余肉身而成佛;所谓现前觉分有数种,即修密者圆寂时出现彩光、妙音、坚固舍利、大地震动等瑞相。……坚固舍利有五种∶若现蓝色坚固舍利,于毗卢遮那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白色坚固舍利,于不动金刚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黄色坚固舍利,于宝生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红色坚固舍利,于无量光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绿色坚固舍利,于不空成就佛刹土现前成佛;若现五色坚固舍利,则成就五身圆满任运果位。又所现的佛像有二种,若现寂静相,立即得安稳并现示化身;若现愤怒相,亦得安稳,二十一日后现示化身。”智悲光尊者的《大圆满无上智慧引导文》中也阐述了此两种成佛之相。……

   总之,密宗成就者圆寂时大致有下列四类不共同征相∶一、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二、以智慧火完全焚烧了异熟肉身,或仅剩下头发、指甲;三、以智慧火焚烧异熟身后,身体缩小,未完全消失;四、出现其余虹光、彩云等等瑞相。密续中就把生前所证到的透明光蕴体及圆寂时的这四种成就称为“虹身”或“光身”。

   在现实中,学密成就者的事迹并非只是一种古代的传说或是现代人的吹嘘标榜,而是确凿有据的事实。有关印度、藏地密宗行人成就的实例,在敦珠仁波切所著的《西藏古代佛教史》等史书中有详细记述,阅读此类宝书,能增上对密法的殊胜信心。

   本文下面所介绍的多为正等觉及现前觉的实例。事实上今生获得正等觉的成就者非常多,中阴和下世成就的就更多,因为我们平常人以中、下根者居多。既然密宗行人中有那么多的上根精进者以正等觉即生成就,那么远非我们凡夫的眼目所及的又有多少个中等精进中阴成就与下等精进下世幻化界成就的大德!虽然有些修行大圆满的大德圆寂时未显现任何瑞相,我们也并不能因此而断定他没有成就,因为只有当我们智慧神通自在时方能了知个中因缘。显宗临终往生也是同样的道理,若临终出现瑞相,大家都会认为此人已经往生,其实我们看不到的四十九天…

《第九章 神圣的回归 第二节 五智五佛与虹身成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