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一节 识性圆通(1)▪P4

  ..续本文上一页灭、外、中、内相中都没有改变体性的意识心”乃是缘起性空,是离于缘起依他根源,不必依他而生就能常住不变的体性。”

   “接着再观察这个妄念本身在生、住、灭、流注的过程时,这个妄念的本体住在意识外、意识中、意识内的什么地方?并且观察这个妄念有没有形相?密教学人在这样的观察思惟后,就能够证悟了知这个不生的意识“所取观察”的这个“妄念”也是缘起性空。如此,密教学人就已经证知了能取(意识)、所取(妄念)皆空,但是这个证悟只是圆满佛地大清净境界修行的基础初步而已(因为还要进修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

   龙钦巴如此的立义,乃是密教的法义,与真正佛法的教义大不相同。谓龙钦巴所说的结论,不管是“意识离于“依他起性””,或是胜义谛“能取“意识”与所取“妄念”皆空”的言论,都跟世尊所说佛法极为不同,而且是完全相反。佛说:“法界离见闻觉知”,更说“前六识是依他起性、第七识是遍计执性、第八识是圆成实性”,也就是说只有第八识(胜义谛)具有“本来自在”,具有“离根源性”,具有“不必依他而起”之“非空体性”。今观龙钦巴所言:“辨念之本身”“不生心性”“离根源之状态”都是意识心,以佛所说常常断灭的意识,作为本来不生的第八识常住心性,岂不都跟佛语相背?因为“辨念”即是觉知分别,能够觉知分别者正是意识,诸佛菩萨皆说此意识是第六识,不是第八识如来藏。其实索达吉早已知道密教祖师的“证悟”,都是意识心,都是以“意识一念不生”当作显教佛的境界,都是以“意识住在淫乐第四喜境界中的果报”当作密教所证“报身佛”的境界,仍然还是意识境界;所以索达吉才会在书中极力的辩论说意识是不生灭法,才会说许多的大德和佛菩萨都说意识是不生灭法。如今在此书中自己公开招认:他所谓的证悟实相心即是证悟意识心。这和常见外道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索达吉根本就是打着佛教名义的常见外道,以外道凡夫的身分来骗取佛教信众的钱财罢了!……

   佛菩萨皆说觉知心是意识,也都说意识是第六识,而说实相真心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有时名为如来藏、异熟识…等。第八识与第六意识,两者各有不同的体性,差异极大、意义悬殊,两者不能够混为一谈。龙钦巴却完全不知此中极大的差别,不具见地而做出上列严重误会佛法的开示,显见其搞不清楚意识与真心不同的差别所在,也就是说,龙钦巴没有基础佛法的知见,尚未证得佛法“四加行”断除能取所取的真义,当然也就无有般若上初见道的证量,也就更谈不上相见道与地上一切种智的无上般若了。

   ……观诸佛菩萨所说:法身出生一切法,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一切法的所依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亦皆是此意。龙钦巴却说此意识四相分所行境界为“离根源之状态”,妄谓意识是“不生心性”,错认意识为不生不灭,错认意识为法身阿赖耶识。龙钦巴如此落在常见外道的建立见中,密宗红教诸人,自古以来迷信崇拜其为释迦以来的第二佛,真是无稽之谈,了无实义。其实,不是只有龙钦巴一人落入外道边见中,密教自古以来,包括寂护、莲花生、莲花戒、月称、寂天、阿底峡、冈波巴、密勒日巴、宗喀巴、历代达赖喇嘛等人,从其“事业、功德、著作”等等所显示出来的言论中,全都显现一项事实:密教祖师之知、见、行、果,全都落入不如理作意的常见外道见的建立见中,不着实义。”(P368~372)

   萧张师徒显然没读懂第二佛陀全知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的法语。例如,尊者所言之“故悟“无碍大昭空之心性”基位大清净”,“基位”一词明明白白是指胜义本基,惯于依文解义的萧张师徒老毛病一犯,竟把这一常识性术语误解成“基础”,并装模作样地举出自己的理由“因为还要进修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无知、狭隘和邪恶,牵着他们闹尽笑话。

   没有任何一位密教正信学人会认为证悟界智无二的究竟实相本基仅仅是“基础初步”。在第一章中,我们就介绍过,根据自宗宁玛派的九乘判教体系,无上瑜伽由低到高的三个次第是玛哈、阿讷和阿底。因此,证悟阿底瑜伽的大圆满心性后,在无特殊必要的情况下,是无需再修持属于下乘阿讷瑜伽里有相圆满次第的双身法的。(因为密宗一切窍诀和法门的终极目的,皆是证悟心性实相。)所以这“进修”二字,实在是用错了地方。

   类似的低级错误,在上述话语中比比皆是,没必要一一点出。于此需要重点剖析的,仍是他们机械割裂世俗有法和胜义法性的大邪见。

   谁都不喜欢永远沉沦于世俗现相和轮回苦难中,可应当如何证取清净无漏的胜义法性、涅槃实相呢?由于对二障的根本对治法——二无我空性茫然无知,外道徒免不了堕在戏论分别和二边偏执之中,他们大多误以为,只有一股脑地扔掉所有轮回显现,另寻一别别他有的实常现基,才能获得解脱。

   内道观点特别是大乘圆实教法,与之截然不同。在这里,机械粗俗的实执和割裂是不受欢迎的。轮涅无二、有寂平等的无上妙义教导学人,相对层面和绝对层面并非毫无关联,在任何情况下都水火不容。上文阐述的十八界等“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以及二谛“非一非异”等至理,就带来了大乘佛法特有的清新空气。立足于此高度,人们不难理解,破解世俗有法和胜义法性间深密微妙的血缘关系和遗传密码,并予充分利用,如何成为了大乘显密教法的修证精要。

   前文已对意识的两个层面的内涵和关系(二谛之理)作了全面论述,故此萧张师徒对全知无垢光尊者和堪布仁波切的指责,谬处一目了然。尽管他们再次玩起文字技巧,把密宗所强调的证悟意识心的不生灭妙真如实相、胜义本基,故意歪曲成“证悟实相心即是证悟意识心”、“错认意识为涅槃心”,依然无济于事。

   不过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萧平实师徒全然不知,生灭无常的世俗有法和清净无为的胜义法性,乃是非一非异的关系,既不能机械割裂,也不能简单等同。了知非一而求取涅槃寂灭,不舍精进;了知非异而直下观心悟道,不舍轮回。如此胜妙的大乘圆修心要,他们大概还生疏得紧,由此而把“证悟意识心的妙真如性”和“证悟意识心”混为一谈,也就十分正常了。

   《中论观因缘品第一》开篇就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如是明确宣讲了无生大空性实相。不曾想,萧平实师徒竟一口咬定,意识等有法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层面中,均是有生有灭之实法,并对全知无垢光尊者的金刚语“寻其从何而生”、““不生心性”离根源之状态”表现出极度不满。这说明,他们对般若中观的基本法义是一窍不通的。的确,对于满脑子都是“人也空、财也空、妻也空(夫也空)、一切最后都会成空”、“可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以后,就是没有法嘛”,以及“人去楼空的村庄、枯竭的河川、瓶中无水,并非没有了村庄河川瓶子,由于其中已经虚无了,所以说是空”的人,难道我们还能指望他们懂得万法当体即空的大乘无生妙义么?

   再者,自诩为唯识学人的萧张师徒,竟然不承认意识的究竟胜义实相为“离于“依他起性””的二空真如,不承认“胜义谛“能取“意识”与所取“妄念”皆空””,如是则无异于宣称圆成实性不是万法的法性,宣称意识绝无转依为妙观察智的可能,宣称在胜义实相中依然存在实有的能所二取……依他起永远是依他起,二取执著永远是二取执著,那佛教徒还修个什么呢?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讲道:有者认为色法与不相应行法为遍计所执;心与心所法为依他起;无为法为圆成实,这样与五法各自对应,但此观点稍有不妥,因为实际上五法中的任一法均有三自性,以色法为例,即可分为遍计之色、依他起色以及依法性简别之色,其余也依此类推。蕅益大师《成唯识论观心法要》亦云:“只此不思议法体,妄执之则为遍计,随缘起则为依他,约真义则是圆成实性。是故十法界之五位百法,皆依他也;执十法界之五位百法以为实我实法,皆遍计也;十法界五位百法之真义,皆圆成也。性相真源,从此和盘托出,读者幸深思之。”正因为任何一法皆有三自性,才出生了断舍本空遍计和如幻依他,证悟本具圆成实性获得解脱的可能。如《起信论裂网疏》云:“特以遍计本无,依他如幻,故名为真实空。圆成本具,复名真实不空。由空遍计依他,方显圆成不空。譬如了蛇非有,达绳非实,方显麻体不空。由见圆成不空,方信遍依非有。譬如见麻四微,则知蛇固本无,绳亦非实也。只此众生现前介尔心性,本无实我实法(离遍计),亦无五位百法百界千如差别幻相(离依他),故云究竟远离不实之相,由此显示心性全妄即真,真常独露,故云显实体也(证圆成)。既显实体,则知此心本性,法尔具足无边功德,所谓理具三千,事造三千,一切德相,一切业用,同真如体,无分别故。故得尘尘华藏,念念毗卢,互遍互融,亦无所在。”

   所以说,“前六识是依他起性、第七识是遍计执性、第八识是圆成实性”,这种讲法,是十分片面和狭隘的。事实上,萧平实的实常僵化的“神我第八识”,不仅不是二空真如所显之圆成实,也不是缘生似现的依他起,它的真实面目,唯是二谛中都不存在的虚妄遍计增益而已!

   如若认为意识等依他起之胜义本性非是二取皆空、不生不灭的圆成实,务须将其完全抛开而上别处另觅一现基实法,则和扔掉冰而别处求水一样可笑。《楞严经》云:“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一节 识性圆通(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