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无我空性等妙义当然不仅仅等于几个梵文或汉文字眼,而是意味着对一切所知法的实有自性的取缔,意味着对凡夫有漏根识的观现世量的超离,意味着对五蕴、十八界等三有世间的自在驾驭。如果承许这一点,那么,用来挑衅大乘佛法清净源流的一切理由,譬如机械时空观,泛进化论史观,庸俗唯物论和庸俗唯理论,还有对天界、龙宫、南天竺铁塔以及佛陀为非人间众生传授大乘法要的真实性的质疑等一切学术研究行为,也就自然崩溃了。亦即是说,一旦承认大乘法本身正确无谬,那么,这些教法在对“人间佛教”的合理性给出它所期待的解释的同时,也就由其带来的自由度和加持力,非常自足地给出了大乘经典由佛亲宣并通过超常方式而清净圆满地流布到人世间的合理解释。只为“人间佛教”的“不厌生死不欣涅槃”等漂亮提法服务,而不支持“大乘是佛说”的大乘法,肯定是不存在的。轮回和涅槃的差异都可以忽略不计了,那么轮回内部的时空和事件,又怎会存在解不开的结呢?这样,印顺法师就等于是在千辛万苦地散布这样一种观点:可以通过他所承许的合理方式而自佛陀处流传下来的大乘佛法,决定不是佛说的。这项宣传工作显然不太严肃,也不易成功。
再者,请问:此等对不是开玩笑的“人间佛教”有着重要价值的大乘实相妙法(如印顺《佛学大要》云:““佛法”说断贪瞋痴等烦恼,然菩萨无量无数劫中愿度众生,不断烦恼(断即堕小乘涅槃)。烦恼本性空寂,烦恼实性即是菩提:“菩提与贪欲,是一而非二”。“贪欲之实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实性,亦是贪欲性。是二法一相,所谓是无相”。菩萨深观烦恼性空,如知贼是贼,贼不能为害,故菩萨于生死中,“不断烦恼,勤行精进””“菩萨愿成佛道,愿度众生,不能离于烦恼。“菩萨从一切(爱)欲而起道意(菩提心)”;“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佛境界当于一切众生烦恼中求”:所以“烦恼为佛种”,“佛种从缘起”。”),释尊当时证悟没有呢?
如果印顺认为这些由“牧女”掺了些水的不干净的大乘法,释尊不值得证悟,更没予宣说,那么,以其是有用的客观真理且无倒抉择了甚深法界实相故,现证、广弘这些大乘妙法的龙树菩萨、龙智阿阇黎、月称菩萨、莲花生大士等人的智慧,岂不是比释尊还要圆满殊胜吗?这位“黄种人”的证悟,如果真就完全局限在小乘层次(““佛法”说断贪瞋痴等烦恼”),那他还能被尊称为一切智智吗?
掉过来,如果印顺承许释尊圆满证悟了(对“人间佛教”很有用的)大乘圣境,那他又为何不直接、广大地予以宣讲,而一定要等到数百年后任由备受争议的弟众去“进化”、“发展”出来,并引起轩然大波呢?难道是哪位大力魔王强行规定了佛陀不得宣说了义正法吗?抑或是佛世中竟无一个半个当机信徒?不畅演自己圆满证悟并为无数有缘弟众(特别是“人间佛教”信徒)所渴求的了义正法,佛陀出世的意义何在?
复次,倘若释尊真已亲证圆满的法无我实相等不思议妙境,那便理所当然地拥有“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大乘极果妙德。如是“与现实人间的佛——释尊,有些不协调”等说法,又当作何解释呢?
尤为奇怪的是,这些替“人间佛教”、“菩萨精神”卖了大力的实相妙法(“烦恼本性空寂,烦恼实性即是菩提”、“贪欲之实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实性,亦是贪欲性”、“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怎么却在别的场合,又被印顺法师批得体无完肤、骂得一无是处呢?难道说,真就只许“人间佛教”“放火”,而不许传统教派和祖师们“点灯”吗?藏族大智者根登群培大师说过:如果真心信仰大乘佛教,就应当信其不可思议处!平时装出一付“好龙”的模样,可一旦真龙来了,又惊慌失措屁滚尿流,请问是何道理?
颠三倒四的印顺,到底信仰的是小乘佛法,还是大乘佛法,他到底是想弘扬小乘还是大乘,不要说别人莫名其妙,恐怕连他自己也从没搞明白过。无赖小人的生存价值,仅仅体现在制造混乱和利用混乱上,这个普遍规律在印顺身上得到了典型说明。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讲道:“人心是矛盾的,说容易成佛,会觉得佛菩萨的不够伟大;如说久劫修成呢,又觉得太难,不敢发心修学,所以经中要说些随机的方便。其实菩萨真正发大心的,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只知道理想要崇高,行践要从平实处做起。“随分随力”,尽力而行。修行渐深渐广,那就在“因果必然”的深信中,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功到自然成就的。如悲愿深而得无生忍,那就体悟不落时空数量的涅槃甚深,还说什么久成、速成呢?……“大乘佛法”后期,又都觉得太久了,所以有速疾成佛说。……想即生成佛,急到连菩萨行也不要了,真是颠倒!”
不允许他力法门,不让人往生净土,连即身成就也有罪,只一门心思地诱人呆在轮回中,与烦恼作伴,而且还不能相信——佛法信为根——抉择了圆满的法无我空性、轮涅无二见的大乘佛法是佛陀亲口所宣!哎哟!印顺法师漂亮的言词背后,藏着多么不妙的杀机啊!
先利用龙树中观(“初期大乘”)把“后期大乘”(如来藏体系)和“秘密大乘”整掉,然后利用“原始佛教”将龙树中观收编。如果仅仅到此为止,那么还不能说印顺是个多坏的小人,多毒的魔头。但绝就绝在,他竟然奇迹般地转身换步,猛地又开始大弘“菩萨精神”、“人间佛教”起来!于是,不光是大乘信心扫地,而且小乘法的命根——出离心,也被他巧妙地掐断了!(所以有时看来,“大乘非佛说”也不过是印顺的一个暂时工具而已。醉翁之意不在酒,印顺的兴趣也并不真正就在“原始佛教”上,将如来的大小显密正法全都破除,才是他的原始动机!)从中可见,老练的印顺一出手,就总是点在如来圣教的命穴上。饶是我们佛教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又如何能禁得住这般无休止的折腾、匠心独运的摧残?
假如一切众生都确信了“大乘非佛说”,确信了八大菩萨、药师主眷、极乐世界、如来妙德等均为虚无飘渺的神话,确信了天界、地狱、龙宫、鬼神等六道轮回纯属虚构,确信了人道、今世是最高最终的落处,并由此而远离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千生万劫地“不厌轮回不欣涅槃”、“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那么有理由相信,为此而欣喜开怀的肯定不是大悲佛陀!在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的凡外之徒,恰都是于大乘法不起净信,恰都是无有六道轮回观念和强烈的出离心,恰都是(于名言中亦)不辨轮涅、迷悟地悠然度日,一味营求人间安乐。大悲佛陀为此已经够伤心了,波旬也为此够开心了——谁想进一步地让人欢喜让人忧呢?
非但对所犯错误没有清醒认识,印顺还对自己的精神导师颇有微词:“大乘佛教的无限宽容性(印度佛教老化的主因),发展到一切都是方便,终于天佛不二。中国佛教的理论,真是圆融深妙极了,但如应用到现实,那会出现怎样情形?近代太虚大师,是特长于融会贯通的!……大乘佛教的宽容性,在有利于大乘流通的要求下,种种“方便”渐渐融摄进来,终于到达“天佛一如”的境界。……但对读者,大师心目中的“人生佛教”,总不免为圆融所累!”(《向正确的目标迈进》)
“但末法时期,(太虚大师所说)应该修依人乘而趣大乘行,没有经说的依据,不易为一般信徒所接受……真正的大乘精神,如弥勒的“不修(深)禅定,不断(尽)烦恼”,从广修利他的菩萨行中去成佛的法门,在“至圆”、“至简”、“至顿”的传统思想下,是不可能发扬的。(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说大乘教,修小乘行”,思想与实行,真是这样的不相关吗?不是的,中国佛教自以为最上乘,他修的也正是最上乘行呢!迟一些的“秘密大乘佛法”,老实的以菩萨行为迂缓,而开展即身成佛的“易行乘”,可说是这一思想倾向的最后一着。我从印度佛教思想史中,发见这一大乘思想的逆流──佛德本具(本来是佛等)论……“大乘佛法”,由于理想的佛陀多少神化了,天(鬼神)菩萨也出现了,发展到印度的群神,与神教的行为、仪式,都与佛法融合。”(《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在印顺眼中,“菩萨不起灭定而现威仪”以及大乘的“百万亿陀罗尼门”竟成了不算“深”的“浅禅定”!此外,弥勒菩萨《大乘庄严经论
行住品第二十三》明确讲道,大乘圣者入轮度生不一定必须仰仗烦恼的“加持力”——“业力及愿力,定力亦通力,依此四种力,菩萨而受生”(无著释曰:“业力生者,谓信行地菩萨业力自在,随所欲处而受生故;愿力生者,谓入大地菩萨愿力自在,为成熟他受畜生等生故;定力生者,谓得定菩萨定力自在,舍于上界下受生故。通力生者。谓得神通菩萨通力自在,能于兜率天等示现诸相而受生故。”),可印顺却偏偏叫人(在否定转烦恼为道用的大乘显密妙法的清净性的前提下)一定要依靠无明烦恼,来投生三有度化众生!照这种观点,断尽烦恼、具足禅定的佛陀,岂不成了最没能力度生之人?岂不成了最没悲心济世之人?种种颠倒之举,到底是“印顺不知,乍谓无定;情粗睹相,真疑有惑”、“挟己下心辄量上位,示有不知以发今请”呢,还是他另有图谋和使命?
将大乘佛菩萨一概跟世间欲天、鬼神划上等号,也荒谬至极。印顺既然对(超越凡夫有限根识的)龙宫、地狱等均持怀疑态度,那么人道之外的有情生命自然得不到他的足够尊重。再加上大雄世尊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入涅槃后”就“不再济度众生了”的“黄种人”,那么人们当然无法设想他能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心量来接纳大乘不思议境界。在大乘佛教中,佛菩萨化身无量广度六道含灵是很正常的事(如经书所载:释迦佛单是化为畜生道中的…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误区(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