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

   汉藏、显密佛法圆融无违的客观事实,让谤法者感觉极不自在。他们必须赶紧拿出对策!

   应该“赐予”唐密东密何等地位?承不承许是如来正法?有没有成就圣果的可能?这是需要首先表态的问题。

   “天下唯一的正法唯一地掌控在萧某人手中”的基本原则,决定了这个“独夫孤子”不可能网开一面:

   “更可悲者,谓东密(亦称唐密,于唐时传往东方日本故名)及西藏密宗各派,甚至连最基本之二乘法世俗谛之无我空,亦不能证得,遑论佛菩提之修证?何以故?谓东密诸师悉未证得如来藏故,亦不解十八界空相之世俗谛故,堕于觉知心中故……复次,密宗诸师及密续中,既言修诛法者可诛自己之烦恼而生智慧,然而现见天竺及西密东密古今诸师及诸学人,迄未见有一人真能诛除“我见我执”烦恼;亦未见有(一切)密宗古今诸师及诸学人能证如来藏而生般若慧者,更未见有能证种智而通达唯识者(皆于唯识增上慧学错会故)。”(《狂密与真密》)

   “然而不论西密或东密,不论有无传修双身法,密宗所言、所修、所证之观想成佛等即身成佛法,悉皆不及第一义谛——不能触及万法根源之自心如来藏;是故彼等密宗上师纵有著作等身,所言高妙,令人以为证量高深者,其实皆未曾见道;于诸见道者观之,其实书中所言无比胜妙诸说,悉是空言,并无实义,悉未证得如来藏故,未证如来藏者即无可能发起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故,则不可能证得般若之一切种智故,是故东密真言宗之即身成佛法等证量,亦皆与佛教之真实证量无关,于此应予一并说明。

   而在修行法门上,其偏差远较西密为小,至多为堕于常见见中,不能见道尔,尚不至于正面破坏佛教正法。至于真如之理——般若之修证,今时之东密西密悉无其分。”(同上)

   说来说去,只要没在字面上明确提及第八识、如来藏并予激赏(其实就算你承许了如来藏,那也肯定是“意识心”的代名词!),马上就会有一大堆“帽子”铺天盖地地扣上来。萧平实的逻辑过程,永远都是这样朴素而简明。

   既然作了如此彻底的否定,那就需要萧先生讲个清楚了:玄奘法师恭译的那些密教典籍,是如何的“悉是空言,并无实义”呢?授受密法的玄奘、智通师徒,又是如何的“堕于常见见中,不能见道”呢?倘若“萧氏神我伪唯识”是登地成佛的唯一正道的话,玄奘法师所译密典中处处宣说的“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当作何解释呢?倘若威名赫赫的“开元三大士”及其所传密法均是外道戏论的话,彼等授业恩师龙智阿阇黎,以及同于龙智座下求受过大乘正法的玄奘法师,又是如何的同流合污呢?倘若无上瑜伽真的一无是处,那么与之相映生辉的《大般若经理趣分》及其译者,又该当何论呢?

   民国四大高僧之首的禅门巨匠虚云老和尚慈悲开示道:“至于密宗,由于不空尊者、金刚智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希望萧先生师徒读后三思!

   《真假邪说》复云:

   “至于《大日经》、《金刚顶经》及《苏悉地经》等三部密教奉为主要经典的密经,所说法义在根本上处处违背佛意;在法界实相上,则是处处违反实际现象,是故真实归依佛语的人,当知此三部经不是佛法,当是伪经,是密教祖师所假造之密教中密续佛经”(P325)

   “整部《大日经》前后自相冲突、语无伦次,说其能显现真实义理,无有是处,显然是密教诸多祖师经过长时间的创造编集而成就的伪经。”(P325~326)

   “所以《金刚顶经》实际上是违反世尊的种种圣教,更是违背世尊的基本圣教的,所以绝非真经,当然是密教祖师长期创造编撰的伪经。”(P326~327)

   “另外在事相上,学界考证结果,《大日经》、《金刚顶经》及《苏悉地经》三经皆是印度密教的经典,大约出现于公元七世纪左右,是印度晚期佛教宗派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是密教的三大支柱经典。”(P328)

   要以“学界考证”为准的话,则岂止唐密三经,《楞严经》、《圆觉经》、《起信论》、《地藏经》、药师净土、极乐世界,乃至整个大乘佛法,不都成了“非佛说”吗?要以“神我阿赖耶识”为准,亦岂止唐密三经,天台、华严、禅宗、般若中观等许多传统教法,不都出了问题吗?到底该以什么标准来判分正邪、贤劣,显然不能由萧平实师徒说了算!

   较之于“学界考证”和“神我伪唯识”,太虚大师这几则开示应当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第十节大乘的果门派

   果门派谓依佛果福智圆满之身土,加持自己现住之身土而作教化众生之法门。故此法严密充实,离于言说理解也。略有三宗:

   一真言宗

   此即密宗,以持咒为法门。谓一切显教,皆系菩萨他受用身应化世间,随顺众生根机巧施言说,录成文字,实非真法。独此宗大日等经及诸咒语乃为佛果上之真法,其中名句文身教义行修而成功德一一俱真,故名真言。又诸咒所说乃佛自证自觉之真法,非天人二乘菩萨之所知,以不知故谓之为密,实则非密,若能持诵观想至成佛即能自知。咒文之最流通者为大悲咒,余不详载。咒之所以不能解者,即佛果上自证之功德法性,但以梵音表之耳。持咒之要在三业相应,如身手之形式必与口诵一一符合(如大悲咒等各有法印);而且心观梵字(如唵字等)谓之观想。印、言、字,与身、口、意、三者一致,则能受佛加持,即身成佛,而宣演真理矣。”(《佛乘宗要论》)

   “一、略史此依秘密真言为宗故名。所据之经,则大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及诸部仪轨是也。溯印度之传承,则释迦真身之毗卢如来于法界心殿开理智之秘密,是密教始祖。金刚萨埵亲受灌顶之职位为二祖。萨埵承持秘法,于南天竺铁塔待人传弘,至龙猛乃开塔亲礼萨埵受传法仪轨,是为三祖。龙猛传龙智为四祖。龙智寿七百岁,传善无畏胎藏界,金刚智金刚界,先后来华。善无畏未开宗立教,传一行等不久消息。惟金刚智三藏,携不空三藏同来,传弘密教,蔚兴一时,为中华密教初祖。不空三藏后回印度,重遇龙智菩萨秉受两界秘密,再入支那广译经论,大弘秘教,为中华密教之二祖。其门下有惠果等八阿阇黎,是此宗之全盛时代。过此以后,则入唐季衰运,而流为市井歌呗矣。然开元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肩随行化,时人称为开元三大士,故吾尝称之为开元宗云。”

   至尊上师堪布仁波切于《破除邪说论》中亦慈悲告诫道:“在这方面,弘一大师的经历就非常值得后人借鉴。他早年因对密法不了解而说了一些诽谤密法的话,后来则自己忏悔道:“大乘各宗中,此宗(指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作为南山律第十一世祖师的弘一大师,其戒行和治学之严谨远非常人所可企及,犹自作如此示现,不知普通凡夫观后又作何感想?”

   萧平实师徒竟然狡辩:“至于弘一大师(音乐家李叔同)的经历,确实非常值得后人借鉴,他因为不了解密教的荒诞,因此对密法说了一些诽谤(其实应是正确评论)的话;然而到了晚年,他对于密教的虚妄本质还是没有看透,因此才没有出面摧邪显正;密教索达吉堪布不知这其中的原委,才敢取来为密教脸上贴金,妄显密教尊贵。”(P330)

   赞叹了萧平实师徒不喜欢的东西,难道就是“没有看透”“本质”吗?“痛自忏悔”和“没有出面摧邪显正”,是一个意思吗?作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大师,其见解、修证和智慧竟然越来越退步,越老越糊涂,这事谁人能信呢?对前辈祖师如此不恭,莫不是以为天下敬仰弘一大师的莘莘律子,都特别的无能、好欺吧!

   对咒语应持何等态度,也是谤密者头痛之处。若予正面承认,那就不啻于跟密教握手言和了——不仅在事、行、瑜伽部中,种子字、密咒、陀罗尼在无上瑜伽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强行否定,则又势必与铺天盖地的佛经祖语成现量相违。到底如何是好呢?

   在谤密者焦躁不安埋头苦想的当儿,我们愉快地邀请诸位佛友共读几段佛经祖语:

   “世尊,我(观世音菩萨)又获是神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楞严经》)

   (蕅益大师云:“观世音菩萨,慈遍刹海,於娑婆世界更有大因缘,其所说咒,藏中最多,唯大悲心咒,流通独盛。”)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严 第五节 是融通,还是抗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