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二章 掂一掂萧张师徒的份 第二节 哗众未必可以取宠▪P5

  ..续本文上一页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

   益西彭措堪布《走向解脱》云:“有人认为显宗很重视出家,而密宗则不是这样,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因为密乘中的修法人最高的是比丘,其次是沙弥,最后是居士,这也与显宗相一致。佛在《时轮金刚续》中说:修法人总分两种,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在显宗大乘中即称为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发菩提心,守持沙弥(尼)戒或比丘(尼)戒的就成为大乘出家菩萨,发菩提心,守持在家居士戒的就成为在家菩萨,在密宗中作金刚上师及传法灌顶等种种法事,一般只能由出家比丘来做,在家学密的人中只有具有特殊功德和成就的人才可以担任上师,作传法等的事业。以上是佛在《时轮金刚续》上的总说,另外在《时轮金刚根本续》中,佛为香巴拉的国王进行时轮灌顶和传法时教示:“国王应该依止出家的金刚上师,在家人在没有证得初地菩萨前,不能担任国王的上师。””

   “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净居士戒不如僧人守护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这就象小孩的力量无法与青壮年的力量相比一样。从学法的层次而言,前面已提及无论显密,都说了地位最高为比丘,其次为沙弥,最下为居士。而且佛经中还明确指出佛法中的主人是比丘。”

   “对于我们这些众生来说,无论听到还是见到出家僧人,都应该恭敬,昔日阿底峡尊者只要见到出家僧人,无论是大乘行人还是小乘行人,都要摘帽合掌恭敬承事,尊者还曾说过:只要身穿僧衣,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备的许多殊胜功德。我在此并非说出家在家一个好、一个不好,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有决心出家的话,还是出家的功德较大较高,在藏地也有一名谚云:“数百在家人,不如一僧人。””

   “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阇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即得清净。”

   不仅在理论上盛赞出家功德,在现实生活中,藏人对出家僧众也尊崇备至。这一点,到过藏地的人都有强烈感受。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藏地男子常有近半数出家为僧,净持律仪,故而僧人数量常达百万之巨。乃至有人认为,民众大量出家修道,是历史上西藏人口和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故此,萧平实的狡辩,显然是和经论教言及汉藏佛教界的共识完全相违的。为了文过饰非,竟然以贬毁僧宝为代价,这块“遮羞布”也未免扯得太昂贵了!

   照萧平实的逻辑,这世上恐怕一位“发心纯正”的僧人也找不到,下述条坎均是阻止舍俗出家的理由——打算出书弘法(“这一世我如果出家,还能够出版这一些书吗?不行!”);释迦佛未曾亲自现身敦请(“因为他也没有交待我说:“你要出家!”没有啊!那么这个问题也很难说啦!”);前世已出家出腻了(“我过去生中也曾是大禅师、大法王啊!”);不想人见人怕(“我不要再让人家怕。”);不想不顺利断除烦恼习气(“那烦恼障不现行以后,还要断习气,还是以在家身来断比较好。”“不懂(作在家人是)修除习气种子随眠的最好、最快速的方法。”);不想不迅速成办道业(“菩萨要当出家菩萨就容易当,但是道业不容易进步——你如果道业要进步很快,就得要干在家菩萨。”);有别人出家(“僧宝的尊严恢复了,有人踊跃出家的时候,我到下一世又不会去穿了,有人出家就够了。”);不想不断除名闻利养之贪心(“为求远离及断尽名闻之贪,为求断恭敬,乃故意示现在家相”);不想不护持正法并不为人知(“余早已认知此中之利与害,故意舍离僧衣而取受在家身、而护正法,不受供养,不受众生恭敬,不求名声,隐余身相而不令世人知我”);已登地成圣(“菩萨为什么到了初地以后大多现在家相呢”)……

   最要命的是,如果内人不主动恩准,那就一切都完蛋——“如果她主动的说:“好!你出家去了!”那我就出家了,二话不说就走了。如果她不同意,我决不会强求,这是我一向的理念。”真没想到,骂尽古今大德的不可一世的萧先生,在内人裙下竟然如此乖巧驯服!想想古来多少铁骨铮铮的硬汉,毅然割舍尘世恩爱出家得道,萧先生的这一腔似水柔情,也就显得不那么可歌可泣了。至少,踰城出家的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应不会乐意见到教下徒众都积极响应萧先生号召,去学取惜香怜玉、耳软惧内的好心情。

   其实,当一个本份的在家居士,并没什么不光彩的地方。如能老老实实地恪守居士戒律,认真修持佛法,自会获得极大的功德和应有的尊严,何必一定要通过不正当途径来拔高自己的身价呢?

   萧氏同修会推出的《学佛之心态》一书,就显然在基本心态上存在严重问题:“大乘法中的菩萨僧有两种:凡夫僧与胜义僧,名为凡夫菩萨僧与胜义菩萨僧。……

   上地的胜义菩萨僧指正下地凡夫僧的法义错误,难道不应该吗?您认为下地凡夫僧的知见,会胜过上地胜义菩萨僧的见地吗?难道上地的胜义菩萨僧,不应该指正下地凡夫僧误导众生的错误知见吗?明知凡夫僧在误导众生走向歧途,上地的胜义僧却不应该指正、不应该救护那些被凡夫僧误导的众生吗?如果说:只因为他们身披僧衣,就不可以指正他们的错误,就应该让他们继续误导众生走入歧途,就应该让他们继续用外道法来取代佛教的正法,您认为这个道理讲得通吗?

   ……他们又私下诽谤萧老师是邪魔外道,这是以下地凡夫僧的身分,诽谤上地的胜义菩萨僧,这又是以下犯上,也是犯了诽谤三宝的重罪,同样是地狱罪;这跟诽谤正法一样,都是很严重的破戒行为,都是破了菩萨戒的十重戒的重罪。……

   当他们失去了声闻戒和菩萨戒的戒体以后,其实只是穿着僧服的在家人而已,根本都还不能说是凡夫僧、声闻僧,何况可以说是胜义的菩萨僧?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为人传戒也是没有用的,在他们座下受戒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戒体的。在这种情形下,萧老师以上地的大乘胜义菩萨僧的身分,指正这些下地的、失去戒体的穿著僧服的在家人,有什么诽谤僧宝的事情可说呢?您说是不是?

   请您细心地想一下:指正已经失去戒体的出家法师,与指正在家人,这二者根本就没有差别,因为他们已经失去声闻出家戒的戒体了,也失去菩萨戒的戒体了,空有出家法师的僧宝表相,本质上只是穿着僧服的在家人罢了,根本就已经不是佛教中的僧宝了。

   如果这些失去了戒体的出家人,仍然还可以称为佛门的僧宝,那我们这些还没有证悟、也没有去受出家声闻戒的人,自己剃了头发、穿起法师所穿的僧服以后,离开家庭而住,也可以称为真正的僧宝了,因为一样都没有出家戒的戒体啊!

   而且跟他们相比,我们虽然还没有受声闻戒,却更有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出家僧宝,因为在同样是没有出家戒的戒体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犯下诽谤法宝、诽谤大乘胜义僧的地狱罪,而他们却已经犯了啊!未来世的地狱果报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像他们这样的地狱种性的人,怎么可能还会是佛教中的僧宝呢?您说:是不是?”

   萧氏同修会跟当地法师、团体的是非恩怨,我们毫无兴趣,然而上述文字,却涉及到在家人自赋权利毁辱僧宝的严肃问题,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就事论事地谈上几句。

   僧宝的尊严该不该维护?在家人有没有肆意毁辱出家人的权利和资格?对此问题,还是先请教证说话。

   《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为我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设不持戒,彼等悉已为涅槃印之所印也。若复出家不持戒者,有以非法而作恼乱骂辱毁呰,以手刀杖打缚斫截,若夺衣钵及夺种种资生具者,是人则坏三世诸佛真实报身,则挑一切天人眼目,是人为欲隐没诸佛所有正法三宝种故,令诸天人不得利益堕地狱故,为三恶道增长盈满故。……如是乃至供养一人为我出家及有依我剃除须发着袈裟片不受戒者,供养是人亦得乃至入无畏城,以是缘故我如是说:若复有人为我出家不持禁戒剃除须发着袈裟片,有以非法恼害此者,乃至破坏三世诸佛法身报身,乃至盈满三恶道故。

   ……大梵王言:“若人但出一佛身血得无间罪,尚多无量不可算数,堕于阿鼻大地狱中,何况具出万亿诸佛身血者也?终无有能广说彼人罪业果报,唯除如来。”佛言:“大梵,若有恼乱骂辱打缚为我剃发着袈裟片不受禁戒受而犯者,得罪多彼。何以故?如是为我出家剃发着袈裟片离不受戒或受毁犯,是人犹能为诸天人示涅槃道,是人便已于三宝中心得敬信,胜于一切九十五道,其人必速能入涅槃,胜于一切在家俗人。””

   《地藏十轮经》云:“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支节或断其命,况依非法。大梵,如是破戒恶行苾刍,虽于我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势,譬如牛麝身命终后虽是无识傍生死尸而牛有黄而麝有香能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破戒苾刍亦复如是,虽于我法毗奈…

《第二章 掂一掂萧张师徒的份 第二节 哗众未必可以取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