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愿成佛的善心。此为区分大小乘的重要标准。一位修行人能否算作大乘佛子,他的修持能否算作大乘修法,并不在于外表做了什么事,修了什么法,而是看他心中有无清净菩提心。也就是说,如果真是一位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其相续中必定会有利他菩提心;反之,若无菩提心,那么不管外相上如何,均非大乘菩萨。菩提心如是为大乘佛法之命根,发起这一珍贵善心,也就成了大乘行人的要务。
作为大乘佛法主要流布地之一,从前弘期直至如今,藏地的菩提心教授均十分兴盛。除了依止印度传来的大经大论(如《华严经》、《入菩萨行论》、《大乘庄严经论》等)认真修炼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崇高行愿,诸大德还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悟解撰写了许多无私利他的修心名著,如数十种《入菩萨行论》讲义、《修心七要》、《修心八颂》等等。
总的来说,藏地修习菩提心有两大传承,一是根据寂天菩萨《入行论》所言,通过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三个层次的观修,引发真实菩提心;二是依靠阿底峡尊者所传七种教授进行观修,即首先知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母亲,再思若曾为母必有大恩,又思有恩务须报答,如是对一切有情引发悦意慈心,以及愿其离苦之悲心。通过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净治相续后,还需进一步修习“增上意乐”,深思唯有依靠三宝力才能救度一切如母有情出离轮回,获得解脱安乐。通过如上循序渐进的反复熏习,学人最终定可生起真实菩提心。
《三主要道论》云:“倘若于此出离心,未以菩提心摄持,不成菩提乐因故,智者当发菩提心。思为猛烈四瀑冲,难挡业索紧束缚,困于我执铁网内,无明黑暗所笼罩,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于此殊胜不共之菩提心法门,非大乘根性是不堪行持的。为利众生,不惜舍弃自己的头目手足、血肉脑髓,一切安乐皆施予众生并甘愿代受众生所有痛苦……,这一切对习惯了自私自利的人来说,的确不太容易。但对于福智深厚、利他心胜的大乘菩萨而言,亦非高不可攀,如《入行论》云:“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大乘庄严经论》云:“菩萨处地狱,为物(众生)不辞苦,舍有发小心,此苦则为剧。虽恒处地狱,不障大菩提,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讲道:“如今我们这些人自以为是往昔诸班智达、大菩萨们的追随者,可是如果将甚深的密宗仪轨变成苯波教的吟诵而损害众生,显然就成了出卖佛教灵魂、亵渎三宝的败类,结果只会将自他引入地狱。所以,我们应当恒时身居卑位,穿著破衣,尽心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在没有确定自相续中已经生起慈悲心之前,如果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持,那么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不成办也可以。如《摄正法经》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从前,三同门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来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问他:“博朵瓦在做什么?”
他回答:“他在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普穹瓦格西在做什么?”
那人回答:“他在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
仲敦巴格西又如前一样说:“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滚巴瓦在做什么?”
他回答道:“他唯一静修。”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
此外,金厄瓦格西讲述诸多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且说:“我从现在起唯一修持慈悲心。”
善知识金厄瓦边脱帽边连声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所以说,佛陀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也全都是讲相续中生起这一菩提心空性大悲藏的方法。如果离开了这一菩提心宝,那么无论见修的法多么高深莫测也对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起不到任何帮助。生圆次第等一切密宗的修法如果以菩提心来摄持,就会成为即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因。但如果离开了菩提心,就与外道没有区别了。虽然外道当中也有观修本尊、念诵咒语、观修风脉、取舍因果等众多修法,但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皈依与发心,所以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喀喇共穹格西也亲口说:“虽然受持了皈依到密宗之间的一切律仪,但如果没有看破、放下世间法,也无有利益;虽然恒常为他人讲经说法,但如果没有息灭我慢,也无有利益;虽然精进向上,但如果将皈依法置之不理,也无有利益;虽然夜以继日精勤修善,但如果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也无有利益。”
如果没有打好皈依与发心的基础,虽然表面上作广泛的闻思修行,但终究没有任何实义,就像严冬季节在冰面上建造起九层高楼并且精心装潢绘制图案一般。因此,我们绝不能认为皈依发心是低等的法或者初学者的法门而加以轻视,必须认识到一切圣道的加行、正行、后行都可圆满包括在皈依发心之中。所以,不管你是好是坏、是高是低,每一位修行人着重修持皈依发心是十分关键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享用信财亡财、向上引导亡灵的上师、僧人们来说,相续中具有一颗无伪的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离开了菩提心,那么再怎样念诵仪轨、作净除业障等等仪式,对死者与活人都起不到作用。尽管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在利他,但究其实质,也只不过是掺杂私欲而已,结果给自己带来的是享用信财的无尽罪障,并且后世也不得不步入恶趣。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也是一样,纵然具有如鸟一般翱翔空中、如鼠一样钻入地下、穿行山岩畅通无阻的神通以及在石上留下手印、足迹等各种希奇的神变,但如果相续中没有菩提心,那他一定是被外道徒或者被大魔头左右了相续,再没有别的可能性。虽然这样的人最初可能会受到一些迷信者的追逐、崇拜、恭敬、信奉、供养等等,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如果相续中具有一颗真正的菩提心,那么即使没有其它任何功德,也会使与他结缘的众生获得利益。
然而,我们根本不知菩萨住于何处。经论中说在屠夫、妓女等当中也有许多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菩萨,所以很难了知其他补特伽罗的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世尊也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因此,我们应当对令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任何本尊、上师、善友等作真佛想。
对自相续而言也是同样,自己认为已经证悟了实相之义、获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见了本尊等,无论出现任何表面的道相功德,如果依此使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无有退转并且越来越增上,就可以断定这些道相是真正的功德;倘若依此等使慈悲心、菩提心日渐减退,那么这些表面的道相也无疑是魔障或邪道。
特别是,如果自相续中生起了无伪实相的证悟,就一定会对上(上师三宝)具足虔诚的信心与清净心,于下(六道众生)具有不共的慈心与悲心等。”
至尊上师索达吉堪布翻译的无著贤菩萨(萨迦派大德)传记中讲道:“有一次,门口来了一位得了严重畜瘌病的乞丐,他的身躯早已失去了光泽,其坐垫等物遍满了小虱子,大小便亦完全失禁。众人见到后不禁发呕、恶心,纷纷要求他不要再在此地耽搁久留。尊者耳闻目睹之后,大悲心顿时油然而生,他那充满悲悯的眼泪再次簌簌落下。晚上,他即把乞丐本人领进屋,同时,还把他那些沾满了虱子的坐垫、衣服等物拿进屋里,又赐予了他一两件干净衣服及食物。接着,他开始用自身身体给小虱子们作布施——在虱子窝里一住就是两三天,上师、道友后发现了尊者的这种行为,当他们前往探视时,发现菩萨正坐在乞丐的坐垫上,并围着乞丐的衣服,浑身上下到处爬满虱子,整个身躯则遍布痘疮。众人见后不觉惊讶万分,他们哀恳道:“现在还没有到上师布施身体的时候啊!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大家就这样祈祷尊者停止此种行为。但他却念诵了《入菩萨行论》中的一首偈颂作为回答:“吾既将此身,随顺施有情,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念诵完毕,尊者并未听从他们的苦劝,依然在行自他交换。众人后来到蒋阳顿有上师前求援:“我们虽请求尊者不要这样,但他不听,还在以身布施虱子,无论如何,这次上师您务必前往劝阻!”蒋阳顿有上师遵循大家的意见最终来到尊者面前,并祈请道:“请勿再如此行事,这样做也未免有些太过分了。你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会死吧。”无著贤菩萨闻言即以《本师传》中的一首偈颂作回答:“仅依此肉身,亦能饶益他,我发如此愿,当具广大果。”接着又说了如下教言:“那种对他众不会带来利益的无贪之快乐(小乘解脱),应观若地狱之火般迅疾灭除;如果对他人有所利益,那么即便是无间地狱之火也应看作花园一般坦然承受且修持。”应罢,依然未听从蒋阳顿有上师的劝告,还是坚持如是作为。不久,所有虱子都自然消散无遗。正当小虱子们活动频频、上下啃啮之时,尊者刺痒难忍,有时会用一块布裹住身体。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说:“他众若以嗔慢心,于我身作大伤害,损恼以致濒死时,愿能忆念所发愿。”尊者即按此誓言身体力行。
…
《第一章 无尽的恩赐 第三节 五部大论和九乘次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