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政府官员在此出家▪P2

  ..续本文上一页胞们在叫些什么,但凭感觉,好象发生了什么异常的事情。反正坐在屋里没事,就出去看看。

   一出门,就见到处都有乡民喇嘛三三两两地站着,一个个昂起了头,往天空中看着什么。大伙儿也往空中望去,这一望,个个屏声息气、目瞪口呆,如泥雕木塑一般,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见蓝色的天空中悬挂着五个明亮的太阳!中间一个大太阳,四周四个小太阳,四个小太阳的排列十分对称、规则。大太阳周围有一圈小彩虹围绕,四个小太阳由一圈大彩虹围绕,这一美丽而奇特的图案,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如果打个比方,说大太阳象射击场靶纸上的实心靶心,那围绕着它的彩虹就象是靶纸上三环或四环的圆环,而围绕小太阳的彩虹就象是十环的圆环。过一会儿,围绕小太阳的大彩虹由圆形变成了方形,不折不扣的方形!再过一会儿,大彩虹不见了,五个太阳分别被一个个小彩虹围绕在中间……这一前所未见的天象持续了两三分钟,然后那四个小太阳及五轮彩虹象电影中的淡出淡入一样,慢慢地变淡,变淡,最后消失在朗朗苍穹中……

   到这儿来的汉人,再无一人抱怨这儿条件太差,再无一人想马上离开这里。

   他们后来了解到,天空中出现五个被彩虹围绕的太阳,是显现了藏传佛教中一个坛城----时轮金刚坛城的图像。当地喇嘛都说,空中显现藏密坛城图像,是极为殊胜之事。在壤塘的历史上,很少有这么多汉人集体来这儿求法,你们来这儿第二天,空中就出现了坛城,这也许是老天爷表示了对你们的欢迎?

   我问贺老师:“当时,你们没用照相机拍下来?”

   “没有。当时,我们看到这一奇特而壮观的场面,个个都惊呆了。”贺老师说起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虽然已不再象当时那般激动,但仍充满了一股特殊的感情。“其实,我们好几个人都带了照相机,而且,从时间上说,这一空中景象持续了好几分钟,要拍张照片不是来不及。可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要跑回屋里去拿照相机。根本没有这个念头。事后想想,拍不拍照片,对没看到这一奇景的人,也许有点意义,可对当时看到的人来说,根本就无此必要了。从我个人来说,我的心里一开始是感到惊异,既而是为佛法的不可思议而赞叹,再接着是对自己过去对佛教的似信非信的反省,最后,完全沉浸在一种开阔而崇高的情界中。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一下子得到了升华。可以这么说,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完成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宗教观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对佛教,从此我生起最大的信心,而且那时就预感到在我今后的生活中,将会发生某种重大的转折和变化。”

   头一次到壤塘,呆的时间不长。空中出现五个太阳后没几天,云登桑布上师为他们作了时轮金刚灌顶并传授了生起次第的修法,不久,大伙就回去了。

   “你的心脏病怎么样啊?”我问贺老师,“在高原上受得了吗?”

   “是啊,去壤塘之前,我还担心自己的心脏经受不了高原缺氧的考验,怕死在那里回不来了呢。上师给我们灌顶之后,一起来的几个人,身上的病都发了出来,当时我还不理解,现在理解了,这是魔障造成的。当时我也病了,心想,完了,我有这么严重的心脏病,看来要把命丢在这高原上了。有人向上师反映了我的情况,上师说,没关系,他的心脏没问题,这是高原反应,明天给他念个经就会好的。果然,没过几天,我的身体就好了。回家时,我提着两个大旅行包上楼,我住五楼,噔噔噔一口气跑上五楼,轻松得很,连我自己都不相信,跑楼梯居然会这么轻松,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回到家里以后,他用离开壤塘时云登桑布上师送给他的佛像和法器布置了一个佛龛,依着上师传授的法,每天修持不辍。感应很明显,他的身体也进一步在好转。他不想再去上班,而且觉得在政府机构那种氛围里学佛也不大合拍,就打报告要求提前退休。他有高级经济师职称,又是业务骨干,领导上很想再用他几年,但见他退意已定,再说身体也确实有病,也就批准了。

   九六年七月,他第二次来壤塘。这次来,呆的时间较长,直到十一月,天气太冷了,他才回去。四个多月时间,他从喇嘛和乡民那儿了解到不少上师的事迹,这使他对上师生起了更大的信心。象云登桑布这样的大活佛,终生精进不懈的修行,对佛理佛法完全透彻的了解,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救弟子于厄难中的神奇法力,以及平时无意中显现出来的超人的智慧和力量,都使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若非去年亲眼看到天空中显现藏密坛城的奇迹,若非这些事迹出自乡民喇嘛直接的经历与见闻,换了个过去的他,也会当做天方夜潭或故事新编而付之一笑的。而现在,一旦发觉按目前的科学水平、生活常识和某种理论认定不可能发生的事偏偏在事实上发生了,而佛教对宇宙、世界、社会和人类等等的解释之圆满又远远超出了千年时空的束缚和限制,他不能不感叹过去的他,自以为脑袋还好使,还懂点科学和文化,好象把这个世界已看清了,可实际上,他的无知和偏见要说多深就有多深哪!他庆幸自己在耳顺之年有缘闻到了真正的佛法。看似自己的生命之路已快走完了,忽然,电闪雷鸣,石破天惊,云开雾散,一片光明,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示在他的面前,他象一个初生的婴儿,走上一条人生的新路……

   从壤塘回去后,在家里住了没几天,就觉得越来越不习惯。论生活条件,可以说他什么都不缺了,在他居住的这座近年来发展颇快的城市里,四通八达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品种繁多的商业供应,以及他个人的设施齐全的住宅等等,都是壤塘那个一贫如洗的穷地方不能比拟的。可是,他就是觉得浑身不自在,缺了点什么东西。缺了点什么?想来想去,他悟出来了,缺掉的是青藏高原上的那一片清纯和宁静。在那无任何外界干扰的黑幽幽的土屋里,独自一人,静静打坐,全身心沉浸在一片光明之中,那种喜乐的感觉真是难以对人言说……而在W市这座他已生活了多年的城市里,他头一次发觉,整个城市怎会这么嘈杂,从早到晚,耳朵里尽是一片嗡嗡声,没个安静的时候,而且,空气怎会这么脏呀,太难闻,自来水怎会有这种怪味呀,太难吃。尤令他不习惯的是,他过去交际颇广,常有宾朋往来,可现在,见了昔日的友人,彼此却不容易谈得拢,他衷情于高原上那一块蓝天白云下的净土,谈则藏密活佛喇嘛宁玛觉囊莲花生笃布巴前世后世时轮金刚藏瓦寺……他不仅想让城里人分享一点他的喜乐更希望他们也能信奉佛法行善拒恶,可是城里人关心的是股市行情企业效益菜价粮价肉价张家长李家短,就算你说的空中出现五个太阳一点不假可跟我有甚麽关系难道我信了朝它磕几个头做生意就准可发财?

   他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哀。他是真心为他们好,可是很少有人能理解他,有的熟人嘴上不说,心里却已把他看作一个走火入魔神经搭错的怪人……要改变这个社会,任何个人都回天乏力,更别说象他这么一个小人物,但他再也不甘心依旧在这个浊世里沉沦,惹不起总还躲得起,他相信在他已去过两次的那块清纯宁静的高原净土上,会有他的一席栖身之地。他决心再去,闭关修上两三年,一定要修出点成果来。修不成,哪怕死在那里,他也不想再回到过去那种社会环境里去了。也许,出家的念头和决心就是这样形成的。

   汉地人出家,跟藏地不一样。藏地以家里有人出家为荣,而且在经济上要一直供养出家者,这仿佛是一种社会分工,在家者从事生产,养活自己也养活出家人,出家者专事修佛,解脱自己同时帮在家者得到解脱。汉人出家,常带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壮味道,一出家,似乎从此天人永隔,连再见次面都难得很。

   既然下了出家修行的决心,他把家庭作了一定的安排。好在子女都已自立,当父亲的已无多大后顾之忧。他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三朵花,两个大学毕业,一个毕业中专,这几年陆续踏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父亲要出家,女儿都不赞成,都这把年纪了,还跑到山沟沟里去吃那份苦,值得吗?再说,你当爸的出家,人家会怎么说我们作女儿的呀……

   可是,作女儿的也真有点拗他不得。不管怎么说,父亲讲的有些话也不无道理呀:“我是个被现代医学判了死刑的人,从九一年算起,最多再活三五年,能活到今天不死而且身体有所好转,主要得益于两次去高原得到藏密上师的灌顶、加持和授法,我很想进一步修学觉囊的法,不说今世能不能修成佛,也不说死后能不能往生香巴拉,至少,继续去那里学法修行,肯定能使你们父亲多活几年吧,就冲着这一点,你们也该支持我吧?”是呀,父亲去青藏高原跑了两趟,回来后身体大有起色,作女儿的都为之高兴,哪个子女不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呢?说到最后,作女儿的对父亲说:“你要去就去吧,也别说什么出家不出家,反正,去了也别不回来,在那里需要什么东西,不管是吃的用的还是伟人像,打个电话或寄封信来,马上给你捎去。”

   九七年四月,他第三次来到壤塘。

   五月,智悟和她的父母也来到这里。“智悟在这里出了家,她的妈妈也在这里出了家,而且永远留在这里了。”贺老师听我问起智悟师的情况,作了回答。“其实,上师给她妈妈授出家五戒时,这儿的喇嘛就明白,她的妈妈要死了。听这儿的喇嘛说,你从上师给重病患者念什么经,就可知道,这个人还能不能活下去,对不同的对象,念的经是不一样的。我到这儿来,也生过几次病,上师也给我念过经,后来听健阳活佛说,上师跟他讲过,贺老师的病这一两年没生命危险,不要紧,念念经就会好的。”

   健阳活佛,是觉囊派一个大活佛的转世,年纪不大,在当地名气不小,他是法王云登桑布上师最亲近的弟子之一,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有汉人来壤塘,上师…

《四、政府官员在此出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