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 (二)
空海(惟传法师)
有人认为我是在批评净土的思想,真的很冤枉!事实上我是在阐扬净土的真精髓,是协助大家能够很快的在这一生一世就可以处在极乐世界,而不是设定在来生。真正的净土思想是「心净佛土净」。所以我们要真正体悟,而超越一般的语言名相,才能够真正看到实相。
「这种『大我意识』,在基督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回教、犹太教中,都屡见不鲜。」(第14页)不要以为只有佛教才有解脱者,如果你又以为只有佛教才有解脱者,很糟糕!你是落入宗派、宗教的框框里,又落入「己是人非」的世界里。只要是真的在找寻生命解脱之路而来到终极意识的,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则所体证的内容都是一样。
「各宗教又各自发展出一套诠释或神学,通通称为『长青哲学』」「长青哲学」就是指各宗教所要追求的大安心、大自在,以及不生不死的世界,只是所使用的名词不一样而已。基督教说要找到「天堂」,佛教净土宗说要到「极乐世界」,原始佛法讲的就是来到「涅槃彼岸」。「涅槃彼岸」就是所有的忧悲苦恼止息,讲更露骨、更白话一点就是:所有界线的消失,而来到法界,亦即没有界线、没有分别的世界里面。
所以,「涅槃彼岸」就是我们所有界线、内心对立、冲突、矛盾的消失,来到很详和、很和谐的世界,这些统统称为「长青哲学」,也就是不生不死之学,亦即成为宗教的精髓所在。如果我们错误的体会,就会去抓取一个「真常」,就会贪生怕死。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五年,目的就是要我们真正能够去解开这些实相,然后来到真正的大安心、大自在,真正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根据各宗教的教诲,不难找出所有宗教的超然一体性,以及殊途同归的终极真理。因此当我在讲述【阿含经】或是【老子道德经】的时候,课程里面所提及的真理实相,是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真理实相,是没有宗派、宗教的分界。在此语重心长的勉励大家:如果我们真的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真的要找到「真理」,就必须要有超越宗派、宗教的大气魄、大魄力,这样才能够找到真理,也才能够真正的解脱自在。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即在于此:『一体意识』或是『大我意识』,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及生存基础,我们却逐步地限制自我,舍弃我们的真实本性,为自已划出种种界线。原本单纯一体的意识,渐渐发展出不同层次的功能,各具不同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的界线。我们平素乃是透过这些层次,来探讨『我是谁』的问题。」(第14页)
这些界线都是众生慢慢划分出来的。「『我是谁』的问题,从人类文明破晓之际,就开始骚扰人心,直到今日,它仍然是人类最难作答的问题之一。」
禅宗方面也是同样引导我们去探讨「我是谁」--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都是要让我们去了解「我」是谁?什么才是「真我」?什么才是我的本来面目?内心究竟在想什么?或是有人问:「你是谁」?这些问题要慢慢静下来去体会、去了解。
「就在你形容、解释,或者只是体会到自我时,你正在自己的经验领域中划分心理的界线,不论你意识到与否。在界线内的你感到是『我』,或称之为『自我』,界线以外的,你便感到那是『非我』。换句话说,你的自我认识完全根据自我所设的界线。」(第15页)
此处的叙述已经渐渐深入了,涵意很深喔!佛教所讲的「我见」、「身见」,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完全都是根据我们「自我」所框设的界线来形容与诠述。一般最基础、最根本的都是从我们的这个皮肤、身体起始做为一个界线,身体、皮肤以内的就叫做「我」,于是「我见」就这样产生了。而「我的」皮肤以外,就变成「不是我」,也就是「非我」、「异我」,跟「我」不一样的。在「非我」的世界里面,「我所要的」就抓取为「我所」、「我的」;「我所不要的」就排斥为「非我所」,那些是我所不要的。于是我们就从这个「自我」出发,从我们的五蕴身心如此开始,然后去构筑梦幻世界出来。
你知道,你是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因为你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人类与椅子之间划分出一道界线,而且与人类认同」因为你认为自己是人、不是椅子、不是桌子,所以这时候你跟这桌子之间划分开来了。你认为「我是人,我会走路,我跟这个大地没有黏合一起,因此就觉得跟这个大地是分开的」。当你跟大地分开,生命也开始孤独起来了,因为你已经跟这个法界的父母慢慢的渐远渐离了。
「心理又在高与矮之间划下一道界线,且将自己与高认同。你不断觉出我是这,不是那,于是你又在这与那之间划分种种界线,将自己与这认同,而与那分开。当你说「我自己」时,你是在「你」(也就是我)与「非我」之间划分界线。」这句话是:你在描述「我自己」、「我是什么」的时候,就是在「你」跟「非你」,也就是「我」与「非我」之间划分了界线。
「你答复『我是谁』的问题时,你只是在描述界线以内的东西而已」此处的涵意很深啊!我们很感恩这位作者,也就因为他有这样的心路历程经历过来之后,很如实的把这些诠述出来。「我是谁?」当在答复这些问题时,你只是在描述你所围起来那个框框范围以内的东西而已。「『你是谁』只不过是在问:『你的界线在何处?』而已」大家要慢慢的认清自己。
如果以大海的波浪为比喻,若是你现在开始感受到波浪就是「我」,则「我」的意识就出来了。当人家问:「我是谁?」你就会形容这个波浪里面的种种,就是有了这个「我」。当把它划分出来了,你就会感到孤单、孤独,你的内心会是空虚的。因此你会抓取很多你所要的,开始不断的向外去抓取、向外去抓取!随着你欲贪的多少而抓取,欲贪越大,你所抓取的范围也就会越多、越多。
但是,却不是抓得越多,你就越快乐喔!别人的家里有二个孩子,而你却得二个孩子不够,要七个、八个、百子千孙。你这样拥有越多的小孩,围得越多,你的苦也越多,你的包袱也越多。你包围的越多,烦恼也越多啊!一般众生就是如此,一直的用「自我」在框围,然后又把他所不要的那些排斥为异己。当他在划分出这个「我」之后,就会要去抓取我所要的,然后又会去排斥所不要的。
这个「我所」里面,这是我所「要的」:包括先生、小孩、太太…,还有名利、地位…。不管再怎么抓取,你所不要的、所排斥的,纵使再怎么框围,都还是在大海里面的小范围而已。当你还是有很多不要的「非我所」,此些种种境遇就成为自己很多的梦魇及敌对境界,于是痛苦、烦恼不安就这样产生。然而,当你框围起来之后,难道就从此心满意足了吗?结果还是患得患失啊!
「『我是谁』的所有答案,可以说都基于你如何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划分界线」「有趣的是,这界线常浮游不定,你可不断重划。」(第16页)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界线常会浮游不定?最主要是因为随着每一个人的认知,以及心灵的成长阶段而异,你会不断的再重新划分。
或许以前你很在乎、很执着的,当在闻思进修一段期间,心灵智慧有所成长及超越之后,你所要抓取的,又会不一样了。就如你听闻课程半年或是一年下来,如果还没有明显的脱胎换骨转变,有二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授课老师讲述的不好,跟你所要的没有相应;另一种情况就是你没有真正的归零,还带着过去很多的知见在听课,这样你不会脱胎换骨的。
「本书的主旨就是反省」此处的「反省」换作「觉醒」更为贴切。「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觉醒”,这种大我意识与无界线的大觉」此处的「大我」不要又落入「真常」的大我。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来到《事事本无碍》呢?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觉醒」,觉醒这种大我意识或无界线的大觉,而「大我意识」不要以为是一个「我」很大的「大我」。要知道:不管你再怎么大,也不会比地球大。这个「大我」就是要你慢慢体会到你跟地球是一体的,你跟法界是一体的。不管你再怎么大,你这个波浪是不可能大过海洋的。此处的「大我」指的是你这个波浪终于体会到跟整个大海是一体的。
真的能够体证到「无我」的人,会体悟到:这个大海不是我的大海、不是你的大海、不是他的大海。如同太阳一般,太阳不是我的太阳,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这是我们大家的。「空」也是一样,地、水、火、风、空、法界这些,都不属于任何人所专有,这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体悟。
法界种种这些现象,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太阳有一个太阳神在掌管;风有风神在掌管;大地有一个土地公在掌管;水有一个水神在掌管…,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整个法界的存在都不属于任何众生,也不属于任何人。所有的众生都需要仰赖这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养育,法界大自然地、水、火、风、空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的。所以,当有这样正确体悟之后,而溶入「大我」的世界里面,才不会又把这个地球变成是你的、这个大海变成是我的,自以为自己很伟大、很厉害,而框围出一个大海出来,划地自限说:「这个大海是我的」。
此处所叙述的「大我」不是这样的意思,当你真的「无我」,才能够溶入大海里面,这时候就能体悟到法界就是我们大家的,所有众生都是法界里面的一份子,你、我、他虽然外相面貌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我们却都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我们完全都是来自于同样的这个法界,源头也都是完全相同。当体会到你、我、他完全都是平等,则身体的分界线才会真正的消失,也才会有真正所谓的「破身见」,而来到「无我」的世界。人们最常认定的界线,即是以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外的那层皮肤为界线(四)
「人们最常认定的界线,即是以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外的那层皮肤为界线」「有机生命体」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以我们身体外面的这…
《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