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58 金刚经讲录(道源)▪P56

  ..续本文上一页不被其所转,又何况是「外面境界」呢!你能够这样「无所住著」,演说金刚经,就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了。

  己二、不取之故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为什么「宏法利生」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下面说出所以然的道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翻译这段金刚经,用六种的比喻,形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们讲经说法都在「有为法」的境界之中,我们讲经说法是「有为法」,不是讲给佛听,佛是在「无为」的境界,而我们是讲给众生听,让众生也能修行佛的「无为」境界。我们自己也是个凡夫,我们也在「有为法」之中,应当也要知道「一切有为法」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学佛法,佛说「一切法,都从因缘生,缘生相生,缘灭相灭,一切法皆无本体,无自性;一切法当体即空,转眼就成过去,了无踪迹可寻。」,「依文解义」懂了,是不是能受用到心里去呢?在「观想」中,是否能「当体即空」呢?是不是能以「梦、幻、泡、影」来观「一切法」呢?我们夜里作梦,不是什么法都生出来吗?是非人我都在梦中出现,顺心的境界也有,不顺心的境界也有;梦醒后,什么都没有,空无所得。你在作梦时,是否就能觉察到,这是在作梦,发现在梦境中的一切是空幻颠倒,不真实的呢?你是不是有这种功夫呢?我们现在是白天睁著眼在作梦,因为「迷惑」在「有为」的境界里面;这里面什么法都有,人人我我,是是非非,顺心的境界,不顺心的境界通通有,这不是与我们作梦时看到的境界一样吗?如果你开了悟,「悟」到「一切法空」,就好比光明的镜子,本无影像可得;又像梦醒时,梦境中的一切,什么都得不到,无非是一场虚幻而已。你天天能够这样子做「观想」,就容易「看破」「境界」,就不容易被「顺境」「逆境」种种的「境界」所转,这个「如梦如幻」的「幻」是印度的一种幻术,印度有一种变化幻术的咒语,随著咒语,能变化出种种虚幻的幻相,映现在你眼中,映现在你心里,其实他只是虚幻不实的幻术而已。你了解幻术是不实,那你就可以把他拿来应用,拿他来做「观想」,「观想」:「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的境界,就如同这个幻师变化出的幻术一样,是「虚妄不实」,是「如梦如幻」。这个「如泡如影」,是什么意思呢?你在河边上看,下雨的时候,雨水打在河水上,就好像起了一个一个的水泡;一下子起,一下子灭,起灭无常。「一切有为法」就像水泡一样是「起灭无常」的。「如影」是镜子里面所现的影子,也是不实的,他只是幻影而已。你明白了「梦、幻、泡、影」都是「虚妄不实」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如露,亦如电」,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早起来看,那草叶上,树叶上,都有水珠,那就是露水,但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他的存在只是短暂,一刹那而已。这个「如电」就是天阴要下雨,打雷时闪的那个电光,电光一闪就没有了。有没有个电呢?有,但是只一刹那就消失了。这段经文,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个比喻,来描述「一切有为法,变异无常,生灭迅速,无有停留。」一切有为法,本来就像这样子,你说有,只是暂时有,转眼就消失了。我们人也是一样,昨天还好好的聚会在一起,今天得个讯息,说他已经死了;人的生命就像「四十二章经」所说的:「生命在呼吸间」这样的短暂,他一口气转不过来,就完了。就像闪电那样,一闪就消失了,又像朝露那么的短暂,太阳一出来他就消失了,应该这样子「观想」,「应作如是观」──「观」是「观想」。就是说你学「金刚经」,学「般若智慧」,应该用「梦、幻、泡、影、露、电」这六种的比喻,去做「观想」,「一切有为法」就如「梦、幻、泡、影、露、电」那样,是「虚妄不实」「变异无常」「生灭迅速」,你能这样「观想」,对「一切有为法」就更能「看破放下」,在现实生活上,你就不会处处与人计较,这样你就不会「取著他」自生烦恼。所以圣人「用心如镜」,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把他舍得一干二净,所以圣人的心能「解脱」能「自在」,这是因为圣人有「般若妙慧」的原故。世尊教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金刚经,应作如是「观想」。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众生也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最后我们也能安住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对「一切有为法」不会再起执著了。正宗分竟。

  甲三、流通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把金刚经说圆满了。长老须菩提,与同时在法会听经的,还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的出家二众,在家修行的男居士「优婆塞」,在家修行的女居士「优婆夷」。还有一切天人,阿修罗,这些三善道的众生,他们很有善根,跟佛有缘,都在那里听经,还有人非人等,天龙八部都在那里听,听完了佛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对于实教大乘的道理明白了,都皆大欢喜。明白自己成佛也有份,也了解了「般若法门」能令众生成佛,一心信受,一心奉行,普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

  金刚经至此已经讲完,这部经所讲的道理与我们修净土法门应该如何融会贯通呢?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是属于「有」门,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都是有,不讲空,所以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别号「西有」沙门,谓西方之依正二报的确都是有;我们每天做晚课都是念佛回向西方的,与金刚经的道理如何贯通呢?

  从理论上讲,金刚经所讲的空是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阿弥陀经上所讲的有是妙有,不是凡夫执著的有,「妙」者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念佛法门的有是妙有,妙有不有即是真空,简要言之,金刚经上讲的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念佛法门的妙有,念佛法门妙有不有即是金刚经上所讲的真空,两者在理论上并无抵触而且是融会贯通的。

  再从修行的事相上讲,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古人解释何谓「不可以少善根」?就是要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一句名号就种了善根,多念就多种善根,「不可以少善根」就是要多善根,多善根就是要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什么是「福德」呢?福德就是要行六度,以福德之因,以修六度法门福德之缘,「不可以少善根不可以少福德」,就是要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之缘,这样叫「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正助双修,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正行,助行是修六度万行的福德,而金刚经上叫我们要修六度万行,要无住行施,布施有三檀,三檀开六度,六度开万行,修六度万行就是广修福德,你能广修福德再念佛回向西方不就生到西方去了吗?所以你要是相信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依照金刚经的开示广修六度多培福德,但是福德怎么修才多呢?不要住相,金刚经第四分上说,不住于相布施其福德等十方虚空不可思量,下面经文再一段一段的较量,较量到最后的布施,注重在法布施与无住行施,「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也不如无住去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人演说,结论就是开导我们要去弘扬金刚经还不要住相,因为我们是末法时代没有福报的众生,行财布施毕竟是有限的,但行法布施则可以无穷无尽的布施,你们学了佛法尽去讲尽去说,永远布施不完,这叫无尽的法布施,你们学讲金刚经,讲完了一座就将讲经的功德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由上可知在修行的事相上两者也是融会贯通的。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听圆满

  跋 语

   弟子净观

  编完上道下源长老讲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录,使我不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现在想起编写过程,所遭遇的困难与感受,自觉只能体会,不可言传。

  今上人要我写一篇「跋语」,真使我不知要从何谈起。但是为了使后来者,为佛教的事业,也有勇气去做「难做敢做」的精神去干,我愿将我为上人编写这部「金刚经」讲录的经验、感受和受益,略略的告诉读者,以共勉之。

  当我在佛前发愿要为上人编写这部《金刚经讲录》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小沙弥而已,而且对经教一窍不通。其时恩师上广下化老和尚多次告诉我说:「道老讲的金刚经,是累积了五十多年讲经的经验,讲的一部经,内容颇为丰富,又浅白,对修行、学道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与启示,好好去听道老讲金刚经,好好去研究道老讲的金刚经,即使不开悟,也能获得不可言喻的受益。」我为了体力不行,自从编完了道老讲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后,就力不从心,没有办法替老人家编写他讲的金刚经讲录,心中时刻感到遗憾,耿耿于怀,感到内疚。听了恩师对上人那么的推崇备至,也令我深深地觉得,若是不把上人讲的金刚经整编出来,的确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因此我就告诉我恩师说:「师父!既然您老人家身体不行,就由弟子代您完成这个愿望吧!」恩师听了,非常高兴,隔日即带我到高雄佛教堂去拜见上人,这也是我来台湾出家,第一次去拜见长老。上人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承蒙上人不弃,答应给我编写他老人家讲的金刚经,这是我与上人结下法缘的经过,至为珍惜,是为一记。

  当我编写这部金刚经讲录时,越编下去,内心越感到汗颜与恐慌。这时才发觉到佛法是那么的高深,那么的深奥与难懂;单凭「初生之犊不怕虎」的精神去硬干是不行的,那时真有「骑虎难下」之窘。为了面对读者,逃避现实是不行的啊!怎办?唯有「恶补」,到各寺庙去收集各家不同作者讲述的《金刚经》做为参考。夜深人静,拼命开夜车,恩师…

《58 金刚经讲录(道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