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8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明.永乐皇帝)▪P22

  ..续本文上一页福德,量等虚空,不可思议。故经云:于前舍须弥山珍宝布施福德,若比无为福,百千万亿倍,不及一倍。

  ﹝王日休曰﹞此言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布施,而不可以比受持演说之功者,以彼则世间福,终有时而受尽,此则为出世间福,愈增长而终无穷故也。

  ﹝陈雄曰﹞佛以性上福德为最上,以身中七宝为希有,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多,等须弥山之高大,有能持以布施,则其福德,想不下于须弥山,今有人焉,持诵真经并四句偈,说与他人,是修自性上福德,是聚自身中七宝,回视多施七宝之福,万万不侔。五祖曰: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六祖曰:乘船永世求珠,不知身是七宝。二祖之言,皆为世人不修身修性,徒施宝以为求福之道。

  ﹝颜丙曰﹞此一分专较量福德轻重,若有人将七宝比于须弥山王布施,所得福德,比之持经之人,百分不及一分。况持经之人,又能悟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不特自利,又且利他,如此福德无量,有百千万亿分,乃至不可算数譬喻,正如寒山云: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李文会曰﹞聚七宝布施,如三千大千世界中须弥山王,所得无量无边功德,此为住相布施,终无解脱之期。不如受持读诵此经,乃至四句偈等,所得无住相净妙功德,胜前功德,百千万倍。

  ﹝傅大士颂曰﹞施宝如沙数,唯成有漏因,不如无我观,了妄乃名真,欲证无生忍,要假离贪嗔,人法知无我,逍遥出六尘。

  ﹝川禅师云﹞千锥札地,不如钝锹一捺。颂曰:麒麟鸾凤不成群,尺璧寸珠那入市,逐风之马不并驰,倚天长剑人难比。乾坤不覆载,劫火不能坏,凛凛威光混太虚,天上人间总不如,噫。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僧若讷曰﹞如来虽设法施,广度众生,而不作是念。故诫云:汝等勿谓也。莫作是念者,重诫也。度无度相,能所一如。故论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李文会曰﹞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不见有众生可度。又云:谓诸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妄想,于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有取舍分别之心,迷情盖覆菩提之心,佛出于世,教令觉悟,降六贼,断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停留纤毫滞碍,即是见性,实无众生可化度也。

  ﹝石霜禅师云﹞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此用心,安有不成道乎。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王日休曰﹞佛谓须菩提云: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又呼须菩提而再言曰:莫作是念,何以故者,以实无众生如来所度。谓一切众生,皆是妄缘中现,其实无有,若言有众生如来所度,即是执著于有我人众生寿者也。

  ﹝僧若讷曰﹞若见有可度者,即同凡夫有我执也。

  ﹝李文会曰﹞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

  ﹝圆悟禅师云﹞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上,处处祖师巴鼻,若也恁么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行喝也惊他不得,直得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生法忍,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只此是西方。

  ﹝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众生但为业障深重,与佛有殊,若能回光返照,一刀两段,即便见自性也。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此是如来无所得心,故云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也。

  ﹝川禅师云﹞春兰秋菊,各自馨香。颂曰:生下东西七步行,人人鼻直两眉横,哆[口+和]悲喜皆相似,那时谁更问尊堂,还记得在么。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僧若讷曰﹞如来既无我人等相,云何有时称我,须知假名称我,对所度众生,随时说我。

  ﹝李文会曰﹞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随处作主,应用无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

  ﹝境界经云﹞三世诸佛皆无所有,唯有自心,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二乘之人执有我相,欲离生死,而求涅槃,欲舍烦恼,而求灭度,是舍一边,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王日休曰﹞佛又呼须菩提而言凡夫者,谓非有真实凡夫,但虚名为凡夫而已,此所谓随举随扫也。上言凡夫,是之谓举,下必言无真实凡夫,是之谓扫。与其扫之,曷若不举?盖不举则无以明其理,譬如过渡而不用筏者也。不扫则恐人泥其说,譬如到岸而不登,乃住于筏上者也。此所以必举之而又必扫之。

  ﹝僧若讷曰﹞因上如来说我释非凡夫,却见佛与凡夫有隔,于是亡泯,则圣凡平等,故云即非凡夫。

  ﹝颜丙曰﹞当人自性自度,迷来悟度,邪来正度,从言诸佛言句,但为指出路头,须是自行自履,岂由他人。所以道,实无众生如来度者,若有可度,是如来有四相,如来乃见性人也。所以无我,凡夫未见性人也。所以我相未忘,佛又恐人落分别界,故曰即非凡夫,所以见如来凡夫本同一性,不容分别。

  ﹝智者禅师颂曰﹞众生修因果,果熟自然圆,法船自然度,何必要人牵,恰似捕鱼者,得鱼忘却筌,若道如来度,从来度几舡(经上文曰: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何生可度)。

  ﹝李文会曰﹞即非凡夫者,一念清净,非凡非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执,但无执著,即一切清净耳。

  ﹝川禅师云﹞前念众生后念佛,佛与众生是何物。颂曰:不见三头六臂,却能拈匙放筋,有时醉酒骂人,忽尔烧香作礼,手把破沙盆,身披罗锦绮,做模打样百千般,蓦鼻牵来只是你,嚘。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王日休曰﹞如来,谓真佛也。第五分已言此意矣。于此再言者,为续来听者说,故兼及转轮圣王之说也。

  ﹝李文会曰﹞空生疑谓众生是有,可他成圣,法身不无,可以妙相而见妙也。

  ﹝川禅师云﹞错。颂曰:泥塑木雕缣彩画,堆青抹绿更装金,若言此是如来相,笑杀南无观世音。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六祖曰﹞世尊大慈,恐须菩提执相之病未除,故作此问。须菩提未知佛意,乃言如是如是之言,早是迷心。更言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又是一重迷心,离真转远。故如来为说,除彼迷心。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转轮圣王虽有三十二相,岂得同如来。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须菩提执相之病,令其所悟深澈。须菩提被问,迷心顿释,故云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须菩提是大阿罗汉,所悟甚深,得方便门,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细惑,令后世众生所见不谬也。

  ﹝王日休曰﹞佛又呼须菩提而言,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且转轮圣王是为四天王,乃管四天下,正五九月照南阎浮提,二六十月照西瞿耶尼,三七十一月照北郁单越,四八十二月照东弗婆提,常如轮之转,以照四天下,察人间善恶,故名转轮圣王,以其福业之多,故色身亦具足三十二相一如佛,佛故谓若以三十二相为佛,则转轮圣王亦当为佛,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见佛,故继云: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

  ﹝李文会曰﹞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者,佛以近事质之,令其自解。又云:未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心有生灭,生灭即是转轮义。王者,心也。虽修三十二净行,生灭心即转多,终不契清净本来心,故云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

  ﹝川禅师云﹞错。颂曰:有相身中无相身,金香炉下铁昆仑,头头尽是吾家物,何必灵山问世尊!如王秉。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刘虬云﹞音声色相,本自心生,分别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知无所知,证无所证,体兹妙理,方见如来。虚皇天尊经章四十四妙行曰:妄为妙相七十二,顶负九色光,诸大仙人,以是睹天尊也。天尊曰:我以非色,汝妄为色,我以非相,汝妄为相,若以九色七十二相观我,即是离无著有,不可与闻无上之义。

  ﹝疏钞云﹞佛言善现,汝不可以眼见我之法身,何故,法身无相,云何见得,众生妙性,亦复如是,不可以见之。又言以音声求我者,佛之法身,还可耳音而闻,若以耳闻者,亦非法身。如众生自性,还可以耳闻,若以耳闻者,即非佛性。所以佛言,若以见闻我法身者,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法身者,非色非声,无形无状,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识识,在凡不少,至圣不增,看时不见,悟则全彰。

  ﹝王日休曰﹞我谓真我,乃性佛也。此如来亦谓真性之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者,谓真性佛,无形无相,故不可以形色见,亦不可以音声求,若以形色见,以音声求,是人所行者乃邪道也。真性乃正,故非邪也。形色音声则为邪耳,故以形色音声求佛,则是所行者邪道,岂可以见正觉常住之真性佛哉,故曰不能见如来。如来,即所谓真我,即所谓性佛也。

  ﹝僧若讷曰﹞言我者,此是法身真常净我,随流布而说,若以色见声求,心游理外,皆名邪见,不能见法耳。

  ﹝肇法师曰﹞所谓诸相焕目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法体清净,犹若虚空,无有染碍,不落一切尘境,今且略举声色。

  ﹝陈雄曰﹞我者,我之性也。法身如来,即我性是,视之不见,以色相取不可也。听之不闻,以音声求不可也。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又…

《28 金刚经百家集注大成(明.永乐皇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