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般若智慧,能够观照诸蕴皆无自性的真如实际,才能断尽俱生的我执思想,从而了断生死轮回的流转。
龙树菩萨继续讲到,如果未能断除对诸蕴的实执,也就断不了俱生我执,如果我执未断的话,其他的烦恼,便可以随之而起。因此,就不能解脱生死,了断轮回流转之主因了。如果能够断除对诸蕴的实执,生死流转的轮回也就从根本上止息了。所以,龙树菩萨还说,视一切为虚无的顽空思想(无见) ,可以导致众生堕入恶趣;认为一切法为实有的思想,也同样可以导致众生在善趣中流转了。故,欲从善恶二趣的流转中解脱出来,必须得明白不依有无
二边的真实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由我执造业,有业而有生。」 在「出世赞」中也说:「未知无相性,佛说无解脱。」
所以,在「六十正理论」与「中观宝鬘论」两部论着中﹐龙树菩萨清楚地讲到;在解脱轮回的道修过程中,一定需要对细微空性的体证。宗喀巴大师在「中论广疏」中也说:「龙树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与中观宝鬘论两部著作中,虽然多次强调,破除人我与法我之缘起正理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从轮回中解脱的道修,就一定需要通达不依有无二边的真实义。很显然,龙树菩萨在这里,把缘起正理,作为体证空性的条件提出来的。」
此外,诸法的真实自性,只有在彻底摒弃了,我执所具有的原始感受之后,方能了悟通达。想通过心识活动不参与到「人我」与「法我」之上。或,通过阻止心识,外流于其他外境对象之上,来达到证悟空性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否则,一个人在睡梦过程,或在昏迷状态中,也可以证悟空性(因为,在睡梦与昏迷状态中,人们的意识活动没有参与到客观外境之上)的。
所有的大乘规范师们,无一例外地认为,只有通过推理的方式,才能破除诸法的自性有。
圣天菩萨说:「一旦体悟到客观外境,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性,彼时,轮回流转的种子,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
月称菩萨说:「执一切法为实有的心,是在诸多意识的作用之下产生的;因此,通过意识观察,(我们)完全能够推断出诸法的无自性。」
清辨论师说:「以专注于真实性的根本定慧,观察所有概念建造出来的法的自性。」
寂天论师说:「找到诸法无自性的真如实相之后,便没有什么可以贪执的对象,也不存在所谓的贪执者了。」
法称论师说:「在没有破除杂染心识,所执的外境对象之前,不可能摒弃这个实执心」等等。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得仔细地观察与推敲,执「两种我」为实有的心识为何物,在认识了心识为何物之后,则需要依靠一个权威的经教与合理的推
论,来确定诸法的真如实相,远非像我们的心识,所创造的那样具有其自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分析伺察,才能全面揭开,概念所幻造出来的一切骗局。所以,通过远离贪执的妙观察智,全面分析实相,是何等的重要啊!
「大庄严法门经」中记载:「善女子!菩萨如何能够在战事中大获全胜呢?」答曰:「妙吉祥童子!经由观察,体认诸法无自性,是菩萨在历历战事中获胜的原因。」
「三摩地王经」中说:「通过妙观察智的分析,参悟诸法无自性的实相,此乃获证解脱涅槃的唯一正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因,可以使内心宁静平和的了。」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宝云经)中说:「通过胜观智的分析,体认到诸法无自性的实相,才能进入对真如的认识了。」
「梵天所问经」中说:「对诸法的存在,进行如实而细微分析的人,才是具足智慧的圣者。」
因此,龙树菩萨等大乘规范师们,透过破立的推论方式,对佛陀宣讲的经典,从了义与不了义两个方面,进行了诸多的解释与阐述。尤其针对空性,确立了更多的推论方式,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他们所确立的诸多论点,完全是出于一种悲愿,为那些具足福德资量的幸运者们,指明解脱之路而提出的。并非由于热衷于争论,而投身到孰是孰非的辩论之中的。
佛护论师在「中观疏」中说:「佛陀宣讲缘起道理的用意为何?答:慈悲仁爱的佛陀,看到了众生遭受各种痛苦之情形,为了使这些众生彻底摆脱痛苦的原因,他向这些众生解释万物存在的真实情况,于是,便宣讲缘起的道理。」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龙树菩萨著作中所应用的推理分析,纯粹以指明解脱之道为目的,而并非出于对辩论的热衷。」
宗喀巴大师说:「中观著作中的所有推理与分析,都是纯粹为了帮助众生,获得解脱而设立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月称菩萨的引语中强调,中观的推理分析,「并非出于对辩论的热衷」。而宗喀巴之引语则强调,中观的推理分
析,「纯粹是为了帮助众生,获得解脱。」
一般来说,无论在闻、思、修的任何阶段,妙观察智的推理分析,必须以严格的教理为准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把这样一个,以教理为基础的推理分析,配合在恒时解脱自他,获求佛果的宏志大愿中的话,必将是最大的成就。这样,才能顺应大乘规范师们的精神。一切追求宁静与平和的人们,应该朝这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与精进。
有些人,夸夸其谈,自我标榜,吹嘘自己是在修持佛法,或利益佛法。但是,他们所从事的一切佛法活动,包括听闻佛法,禅思佛理,修持实践、讲法、论辩、以及著述论说等等,不要说对自己和他人,没有任何的益处。反而,他们假借佛法的名义,制造各种各样的恶业,来污染自己的心识。最后,会落到相互争吵、对骂,甚至动用兵器,棍棒的境地。通过这样一种不良动机,进行修法活动,其结果就像把良药酿成毒药,把神仙当成魔鬼,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寂天菩萨指出,对甚深的法性,持有一丝的怀疑,也可导致在轮回中流转更长久的时间。他说:「一个福德浅薄之人,如果他对此法不存任何怀疑,他也能踏上解脱之道;但是,一个具足福德的人,如果他对此法存有一丝的怀疑,便会使他在轮回中永远流转。」 月称菩萨更清楚地讲道,到了末法时期,对深奥的法性,哪怕产生一丝的意悦,其功德也是没有限量的。他说:「当人们越来越脱离,世尊所宣讲的佛法要旨,思想陷入混乱的时刻,任何一个人,只在剎那间,消除二心,证悟空性的话,其福报是很大的。」 在「伏魔品」与「未生怨王经」中也说到:「如果诚信深奥的法性道理,能够消除弒杀父母,阿罗汉等所累积的无间罪障的话。在戒律,仪规方面所犯的一些小小过失,那就更是不在话下的了。」
明白以上所讲的道理之后,就应该积极地努力,培养自己对此法的认识与信仰。对此,宗喀巴大师讲到:「在没有影响到因果,缘起定律的情况之下,应该广泛地听闻空性法,并透过记忆与再三的思维,把空性的道理,融会贯通于自己的思想之中,而且希望在未来的生命中,能够常常信解其深奥的内容。」
2、确立推理分析的重要性。
在中观著作中,罗列了无数个确立「无我」的推理方法。概括起来,可含摄在确立「人无我」与「法无我」的两种推理法之中。轮回流转的主因,或最大的束缚,是因为我们太过执迷于「人我」与「法我」之上。所以,确定「无我」的根基﹐也应该立于「两种我」之上。
宗喀巴大师在「辨了义不了义论」中说:「轮回流转的两大束缚,即执我为实有的『人我执』思想,与由人执思想中演化而来的『法我执』。因此,正理应予破除的对象,也是此二种『我执』,正理也可含摄在此两 类之中了。」 其中,确立「法无我」所依的主要正理,是「四相判断」(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的正理。「十地经」中说的「十平等性」,龙树菩萨在解释一位菩萨,是如何通过「十平等性」,达到「六地菩萨」的境界时,透过正理的推论,只证明「十平等性」之中的「诸法无性平等性」。他认为认识了「第一平等性」之后,其他平等性,便会容易理解了。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论」的开首句中便提到:「诸法不自生,也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
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中也说:「诸法不从自性生,何来他性能生法」,「如此观察能解脱」。表明「四相判断」的正理,是确立诸法无我的唯一正理。所以,宗喀巴大师在「辨了义不了义论」中也说:「证明诸法无我的主要正理,乃四相判断的正理。」
确立「人无我」所依的主要正理,是以车喻「我」的「七相道理」。月称菩萨的「入中论」中讲到:「透过七相道理的分析,所发现的无任何自性的人我,怎么会是有呢?契证空性的瑜珈师,找不到一个有独立自性的人我。因而,瑜珈师会轻而易举地进入无我的状态。所以,像分析车子的组成一样,也应该分析人我的自性」。通过车子与车子零件,是否是一样?或异样?是车子依靠零件,还是零件依靠车子?等七种形式的解支分析,我们不会找到一个所谓的车子的。所以,所谓的车子,只是诸多零件组合的空洞概念而已。月称菩萨告诉我们,像分析车子一样,我们也应该分析人我的自性。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所确立的「人无我,完全是通过七相道理的正理分析完成的。在宗喀巴大师的「辨了义不了义论」中,也强调了「七相道理」的分析,
在确立「人无我」过程中意义。
缘起正理,是本派所有正理之当中,最受推崇的一个。前面所提到的「四相判断」与「七相道理」的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唯一根本,也是这个缘起正理。所以,月称菩萨说:「一切事物的存在,皆由众缘聚合而现,非意识能独断思择。是故,缘起的正理,能够切断所有邪见异说的网络。」
为什么其他所有的推…
《中观正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