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圆融篇)

  圆融篇

  目录: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6、如何把佛法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请师父慈悲开示。

  7、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8、必须经过小乘学习才能学习大乘佛法吗?

  9、很想走出去到一个清净的道场去好好修行,可是为什么就是下不了决心呢?是不是业障太重呢?怎么克服?请师父慈悲开示。

  10、佛说学佛是得到解脱与自在,但是不学佛的人,觉得学佛受戒是一种束缚,不愿意放弃眼前得到的五欲享受而去持戒,我们该怎么认识佛法说的解脱自在和持戒是“束缚”的关系?请师父慈悲开示。

  11、我们真心本来就是妙觉圆明的,不生不生、不增不减、不净不垢,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为什么有妄想分别执着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2、怎么理解心净则国土净,在佛菩萨眼中的五浊恶世与凡夫眼中的五浊恶世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13、缘起法与如来藏如何对应?如何安立?请师父慈悲开示。

  14、师父,什么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5、《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怎样正确理解两部经中的这两句话?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16、怎么样能看清世界,看清真相,请师父慈悲开示。

  17、《普门品》中说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众生能得到消灾免难,如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等,能用佛法的原理、实相和现代科学能解释的道理开示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18、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就明心见性,可以测度他在听闻金刚经前是否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吗?他刹那见性,是从欲界凡夫直接见自本性,还是在顿悟的过程也要刹那经过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再明见本性的过程?请师父慈悲开示。

  19、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这样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0、佛门中成道后应全身经脉贯通,业障消除,为何一些大德高僧晚年一身大病(如心脏病、肾病、脑溢血等)令信众困惑,又怎令大众向往学佛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21、成佛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是一念之间还是三大阿僧祗劫?我们怎么才能最快的成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2、怎么看待佛经中类似“神话”的部分,请师父慈悲开示。

  23、佛法是如何判断是非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4、佛法中的功德是指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25、在《入菩萨行论》中讲要发愿,这是在为今后做准备,但在前行8课中讲不要对未来生希求心,两者该怎么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26、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善若水”。

  27、一个菩萨戒大和尚和一个居士老婆婆,同时坐公车,只一个座位,该年轻的菩萨比丘坐,还是该让80岁居士太婆坐?请师父慈悲开示。

  28、请师父慈悲开示:持咒必须都要持么?

  29、业的成熟是需要条件的,内在的条件上因为有了业的种子,外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明白了以后是否可以通过杜绝外在的条件而阻止黑业的成熟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我是一个jdj徒,因为这里的管理常常邀请我来听经闻法,就来了。第一次来听闻佛法,很欢喜,请问可以接受jdj徒学佛吗?

  可以的,jdj徒可以皈依佛法。如果说到jdj的书怎么办呢?如果你可以汇通呢,可以读,那里面也讲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如果不能汇通,暂时可以把jdj的书放在一边,将来回头再读,再汇通。

  

  2、我的同修学佛三年却对tzj有兴趣,每天去听课,我不知道如何劝她。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没有学进去,没有真正深入佛教经律论,道理接触很肤浅,也许三年学佛没有什么受用,转而对tzj感兴趣,也可能。

  tzj教给我们行善,比较接近我们平常人的追求。二一个方面,每个众生,前生前世熏修不一样。不管学什么,都无可厚非,因为众生有他自己的根基、兴趣、接受习惯。从尊重个人来看,我们应该投其所好。你如果学tzj,也好啊,也是教人与人为善啊,发展爱心。当你真正发展起来爱心,对于人的素质教育,也很好。可以让他了解tzj的终极目标,然后用事势理来引导他,用他能够听进去的话劝导他。我觉得世间所有法都有存在的理由,也许,他现在就缺这些。到最后,能够殊途同归。

  尊重他、理解他,如果你学佛,觉得佛理更圆满,从佛理的理解角度,可以善巧地引导他。如果他对佛理没有发生强烈兴趣,我们说只有学佛才好,反而可能让他发生反感。人与人之间最重要就是尊重、理解、沟通、善巧。

  最后还有教与教之间的汇通。我们劝导别人,往往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对方、众生的角度。比如,学tzj培养爱心很好,对于培养人的素质很好,为什么不可以赞叹、随喜呢?就连佛也如是,如果你学佛乘不适应,就引导你学菩萨乘,甚至人天乘,人天乘就和tzj很接近啊。我们注重善巧,往往更能够引导众生。

  

  3、佛教徒禁看异教的书籍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还没有立定脚跟时,就不能看异教的书。否则,就把心看花了,就把心相续破坏掉了。信佛,往往不能很好信佛。当你对佛教书籍能够通达戒定慧了,这个时候,是开许看异教书籍的。因为异教徒也是众生,你要度化众生,就要理解他。你不理解他,怎么度化呢?菩萨度化众生,往往从空入假,知道众生心。通过你的需求来度化你。我们度化众生,要与众生建立良好人缘。但是,这要建立在我们立定脚跟的基础上、有充分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你的内心不能把持,连把握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有怎么度化别人呢?

  

  4、有人说显宗是菩萨乘,密宗是佛乘,此说若对,密宗就是高于显宗的最殊胜最究竟的法门,是这样吗?请上师慈悲开示。

  不能这样说,因为显宗也有佛乘和菩萨乘。分辨是佛乘还是菩萨乘,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发心。比如,哪怕是密宗的法,有些人发人天乘的心,去学密法,也仅仅是当作人天乘的佛法来修习。关键看我们自己发心,发心在于我们自己,对于佛法的运用也在我们自己。

  显宗、密宗都是大乘佛法,我们的发心与佛法相应了,佛法就能够显现各自的特色。佛法平等,对机者良。因为佛法都是一乘的,经过《法华经》究竟圆满开示之后,我们认识到,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都是要回归到究竟一佛乘的佛法。

  应该以和合一味的观念,来认知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佛所安立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引导我们究竟成佛,而不是得到暂时的人天果报。从这个角度上说,佛所安立的一切佛法都是一佛乘。

  哪怕就是在名言当中有差别,有法门差别,这也是针对于我们各自的根基来说。比如,火箭很快,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应于坐火箭呢?有的人从经济角度、实用角度来看,他喜欢坐火车。

  名言、因果当中的殊胜不殊胜,了义不了义,我想是可以有这种区分的。但是,对于我们个人看,要看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是否契机。光是追求最高法门,你的根器、资粮准没准备好呢?

  法无高下,对机者良。高高低低的法门都需要基础,如果不从前行准备好,也许,我们修学最高的法门,也得不到真实利益。

  

  5、显宗和密宗的关系是什么呢?密宗和《首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能海上师说,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显密不一不异。显密不能完全划等号,所以不一。但是,两者从根本来说又没有区分,所以不异。究竟理地是平等的,显中有密,密中有显。

  显宗,如果你没有相应,也是密。密宗,只要你达到这种根器了,你能够相应,也是显法了。

  如果你没有学过,那也是比较难懂的。显宗就是我们汉地所教的法门,从发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这些来修,从六度波罗密这些来修,称为因乘。密宗说它有特胜的方便,身口意三密相应,是一种特胜的方面。二一个从它的起点上,密乘的见地往往非常超胜、圆满,这样它的修行不一样。显宗见和密宗见还是有区别的。

  密宗的见解非常超胜。比如,世界本身是究竟圆满,理事无二的,世间一切显现都是究竟圆满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安住这种究竟圆满呢?如果不能,它有阶梯,可以放在相对待的阶梯上,从你能听懂的阶梯来接引你。这个方面,显宗、密宗都有这种善巧。

  比如,世间上虚妄的本来没有。真实的是法尔如是,不管你是否觉悟,都如是。但是你觉不觉悟,又不一样。现在也许你听的云里雾里,但是如果能够安住空性理,慢慢进入事相上,把空性理运用圆融;如果空性事理的运用还不能圆融,我们可以从有法的见解上下手。比如,承认有因有果,有善有恶,我们就把世俗的显现来看,哪怕它是虚妄的,看看它是怎么虚妄的?有是怎么有的,无是怎么无的?把这些因果一了解了以后,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有因有果也是条件性的存在。

  所以说,能够单单从对境有法上,我们也能认识。进一步从对境有法和我们心识的关系上,我们又进一步回到心识上,来认识万事万物是如何显现的,无非不…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圆融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