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力故而发定解,”】
这是第一个,所以真正要修,第一个一定要先从别人的地方去听闻。那么这个时候,完全是靠别人,他力发定解,就是他要说的内涵你确定地了解了。这个很重要,所以我在黑板上特别写“谛听善思”,你如果这一点做不到的话,他讲了半天,你回过头来交白卷;弄得不好的话,他指给你看的月亮,你只看见了那个手指,错得不知到那里去了。你把那个手指当做是月亮,这不是指背颠倒吗?所以这一点注意,要由他力而发生那个定解。那么其次,
【“次乃自以圣教正理,如理思惟所闻诸义,由自力故而得决定。”】
那么根据他告诉我们的认识,然后对于这个内涵去思惟观察,这个才是圣教的真正的正确的道理,就是这样。或者你当下听懂了就好了,或者你听不懂,就是问旁边人,乃至于请教善知识,广阅各种经论。经过了这样的反覆的温习思惟以后,自己产生决定不疑的认识,呀!原来他讲的这个道理,现在我才彻底了解,这个是以自力对于老师所讲的东西产生确定不疑的见解。
【“如是若由闻思决定,远离疑惑,数数串习,是名为修。”】
那个才是修,由于前面的闻跟思,然后呢,决定认识了他要说明的真相,你那个时候不断的照著它去修。因为以前无始无明相应的我们的这种心识是染污心识的心识之流,一直这样的相续,所以你现在虽然了解了,你还要不断的努力去修习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叫做修。前面告诉我们什么叫修?对于“善所缘数数去观察,将护修习”同样到了这里我们也了解了,我们虽然懂得一个道理,却做不到,为什么?虽然懂得了,可是你眼前的心里的心里的行为,这个就是我们可以说眼前的心识,也可以说眼前我们心里的行相,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行心所。这个行心所还是什么?跟以前无始以来的烦恼相应的,起初来的知见是见惑,然后呢习性是思惑,那一点点浮向上的东西刚听过了,早就不知道掉到那里去了。所以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都是跟我们习染相应的,那个时候才叫做修。所以不断的摆在心里面去想这个东西,然后你慢慢的慢慢的,就多一分认识,一分一分的加上去。所以我前天晚上,告诉大家的那个,那好像是晚上,告诉大家的经验,还是白天我就忘记掉了,就是你懂得了这道理,你事先一定要先要思惟观察,然后呢使得这个正确的道理在你的心里当中现行著。譬如说我现在觉得,想这个饮食对我的有害,然后呢愈想愈觉得真是害了我这个样,无始以来就受了它的害,你一路把这个概念拿到厨房里,一看见厨房的东西,你就说:好家伙,你这个生死大冤家,我今天总算认得你了,还在我脑筋里记得你,那个时候你就挡得住了。这个叫什么?那就是数数串习。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我们真正修行的精要之处。平常我们总是觉的一看,懂了、懂了,然后跑出去忙著教给别人听,阿弥陀佛!就是现在我们这副样子,所以它这里特别重要的,这个叫做修。了解了这个,所以说
【“故以数数观察而修,及不观察住止而修,二俱须要。”】
所以真正修的时候,观察以及不观察,不观察就是不要去讲这种分别思惟等等,那二样都要的,它后面有详细说明。前面因为有一种错误的邪执分别,他修的时候你不要去思惟观察的,这里告诉我们不是,二个都要。我们继续说下去,它告诉我们那一个时候用什么,那一个时候用这个,换句话说,什么时候该用思惟观察,什么时候该不要思惟观察的止修,它每一个地方说得很清楚。继续看文,
【“以于闻思所决择义,现见俱有不观止住,及以观慧思择修故。”】
因为我们修行次第是说,从闻、思,对经过闻思所决定这个正确的意义去修的时候,事实上需要两种。有一种呢你不要多去观察思惟,就安住在这个上头的,这是止修;还有一种呢,关于那个内容你要思惟观察,不断的这样去修的。
【“是故若许一切修习皆止修者,如持一麦说一切谷,皆唯是此,等同无异。”】
所以有人说修的时候,只要止修的你不要分别,那等于说拿了一个麦,说所有的五谷就是这个了,这个是一个错误的,拿了一个麦,说所有的五谷都是这个,请问稻是不是?高梁是不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为的使我们容易了解起见我不妨说:“我是有情”,当然我是有情,一点都没有错;“所以有情就是我”,下面这句话对不对?你不去想的,对呀!去想的话,有问题。我是有情没有错;然后呢反过来有情就是我,那么你们呢?不是有情,所以你们都是木头。这个话是有问题的,这一点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修行的时候要了解,不要把这个广义被这个狭义整个掩盖掉了,这是一个绝大绝大的错误。修学佛法真正的内涵是要解决一切众生的问题,众生无量无边,习气无量无边,所以要学的法无量无边。就自己一个人来说,要学的法,还要很多,你现在拿了这一个,把所有其他的方法通通不要了,不可以。我们绝对不能说,我拿了一个感冒药,反正这是万灵药;感冒药,你那个感冒也是吃它,然后呢你肺病也是吃它,然后你爱滋病也吃它,那不是开玩笑吗?现在我们的毛病就犯在这里,这一点千万注意。
【“复如闻所成慧,以闻为先,思所成慧,以思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应以修为先,以其修慧从修成故。”】
下面说闻慧先要闻,这个前面说过了。我们真正讲起来这个次第很井然,简单的说闻思修,实际上由闻而得闻慧,对不对?所以它说你的闻慧是什么呀?要闻为先,你先要听了以后才能得到闻慧;你现在不听,请问你能得到吗?这是第一个。然后呢思慧,以思为先,你先要去思惟观察,思惟观察了以后,然后你,懂了、懂了。像做题目一样,你要去做,老师尽管讲了,你懂了以后,你不做那个题目,对不起!你没有用,这个是非常重要。同样的修所成慧,修为先,修的时候,所以你要苦苦的修,这个次第就是这样。
【“若如是者,则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习思所成慧所决定义,故说修慧从思慧生。”】
前面那个次第固然是先闻─闻慧,思─思慧,修─修慧,那么现在我们讲修所成慧前面是先要修,那么修的前面是什么?修就是修,前面思所成慧,是经过你思惟确定了解了,原来这个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但是你的习性却不这样的,这个习性不这样,是什么状态呢?它现在告诉我们的明,说明的状态,或者说智慧所见的真实的境界是这样的。我们以前无明、愚痴,现在了解了,那个时候你就要修改,把你一向以来无明愚痴的习性,按照你现在思所决定的这个慧,作为标准来修习、改变。这个时候你一步一步的深入,等到修所成慧相应的时候,你就证得这个真正的境界。清楚不清楚现在?这概念非常清楚!现在我们都是这样的,说修行,我去修行了,好了关起门来,然后在那个山里两腿一盘,结果这个腿嘛盘得酸得要死,样子一点都没有,就是这个道理。次第必须要如此,我们应该认识。说由于这样的关系,
【“以是若有几许多闻,亦有尔多从此成慧,此慧几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从思成慧,亦当不○。如思慧多,则多修行,修行多故,则有众多灭除过失,引德道理。”】
这个次第就很清楚了,因为这样,所以你了解了必然的次第,那么现在就讲,原来要从闻开始的。因为闻开始,所以你有多少多闻,那么你就根据你的多闻作为先决条件,你就能够得到多少的闻所成慧,因为你闻慧多,所以你思惟的内涵也多,因为你思惟的内涵多的话,所以你思所成慧也多,你思所成的慧越多,你修行的时候也多,因为你修得多了,所以你修所成慧也多。那么修所成慧的功效是什么?就是净除一切过失,增长一切功德,这样来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七卷B面
净除一切过失,增长一切功德,这样来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所以我们了解这个地方它没有讲亲近善知识,听闻还要亲近善知识,所以善财童子他参了一个不够,参了两个,百城烟水,五十三员大善知识。为什么他能一生取办?次第井然,就是这么简单,清楚吗?这个地方概念告诉我们了,所以以后我们真正温习的时候,这种大经大论一定要拿来多看,那时候你才了解法华上面为什么佛说,我多生多劫把最好的东西告诉你们,但是你们就是只拿你们自己欢喜的。对了!对了!就是那个。好了,然后尽管你有一点成就了,转了一个大圈子。那时候你就很清楚很明白,这个大纲在这里。反过来,你说不、不不,他一定要全部听懂,不但是听懂了,然后照著这样去做,一步一步地照著去做,你不要把我这个概念叉在这里,一叉你就完了,一叉在这里善知识的话都不一定听得见,他就是讲这个。也许你会想这个人在那儿讲我,是讲你嘛!就要叫你改错!所以世间的圣人尚且这么说,“子路闻过则喜”,子路听见人家告诉他有过失就高兴,我可以改过;现在告诉你改过你还不愿意,你能改得了吗?所以弄了半天,这个我越弄越大,你怎么修呢?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我现在常常自己说,现在真幸运,我也建议各位同学,有的时候比较用厉害一点的口气,所以常常会说,你如果这地方改不掉的话,脱下衣服回家去,我倒不是要故意这么说,就是说用这个比较重一点的刺激一下,大家希望了解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希望跑得来做最好的,当然这个是千真万确,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最好的呢?这个基本概念就在这里。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故诸经论,皆说于修闻思最要。”】
所以所有的大经大论都是这么说的,真正的修行,闻思是最重要,这个次第是一点都不能错的。我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怎么讲呢?也可以说很好玩,也可以说很痛心,遗教经,这是一个很基本、很重要,也可以说我们平常说起来很浅近的,有一个好心的善知识,把它翻成功英文。这个很有名的一个人,结果他最后的话,讲到慧的时候,所以告诉我们当以闻思修慧…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