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自正业。也许你们在座的后面有几位刚刚开始不了解,你们可以翻,现在我们正在学嘛。应以闻思修慧而自,自就自己增长受益,结果他翻译的时候,他闻思两个字轻轻带过,他不晓得这个闻思两个字的意义,他就只讲那个修行。实际上经论上面告诉我们,修行是闻思为要,你有了闻思,总归会有修的,你没有闻思,这个修是绝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我是想到这地方呢,顺便一提。这是鼓励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我常常这样想,开口讲法的时候这个次第至少要弄清楚,就算我没有懂,如果说了解这个完整的传承告诉别人,它也不会害人,也不会错误。否则的话我们轻轻松松随便去看了以候,自己觉得懂了,随自聪辩,不依师承,滥传教法,叫人家真伪莫辨,对佛法的损害,最严重的事情。继续。
【“若谓闻思所决择者,非为修故,唯是广辟诸外知解,若正修时,另修一种无关余事。”】
有的人这么说,前面他就这么说,说你修的时候,你不要去思惟的。为什么?因为思惟是闻思的时候的事情,修的时候不要它。为什么呀?他说闻思都是开辟诸外知解,讲讲道理的,所以这个讲讲道理的,你现在修的时候不要,修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平常这种状态是什么呢?说我们也会有这样说法,说我们要行解并重,所以大家坐在讲堂里面要大家讲一讲,讲好了以后,好了修了,把刚才的丢掉、忘记掉了,现在我们去修去了,那就是这种事情。这个等于什么?等于
【“如示跑处另向余跑,则前所说悉无系属,”】
就像说告诉你,骑了一个马告诉你怎么跑,拿我们现在来说开车子,给你一个地图来看,你从那里去,我从这里到那里要么开,这个地图看完了以候,正式开车的时候,反方向另外跑。请问这个地图你看他干什么啊?然后我们说起来两个都需要,那种事这是戏论,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这很明白的事情。前面闻思就告诉你怎么修,所以修的时候就把刚才讲的道理趁机应用。所以应该说,现在我们讲完了,你们懂了没有,懂了;懂了以后,就跑得去照刚才那个东西,好好的认真去修了,这个才是呀。那里说开辟一种见解,必不可少的,你有了认识,你才能够正式的修,才能够有成就。所以这个闻思之间是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我们要了解,所以再提一下,所以我们产生现在时下的错误的话,它有它的种种原因。而将来很可能我们走得好,把佛法挽救过来,自己也得益;走得不好,我们自己也不得益,还害别人。人家看起来,你看教我的这个法师,他讲了半天那个行持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原来这种讲讲是没有用的,对不对?这是很明白的一个事实。所以这是我为什么,我在这里说我想像中的上座是什么?就是他行持上面,做为后人表率的这个。我觉得我们共同应该以这个为策励,至于人家怎么样,那不用去管他,那是菩萨示现,我们到了菩萨境界也不妨这样去示现。我自己衡量、衡量,我自己觉得只是一个凡夫,那我还是照著我自己规规矩矩来。进一步来说,你修学佛法,你是修别人还是修自己?修自己;修自己你管人家干什么?这不是很明白吗?所以佛法一再告诉我们内学、内学,你注意你自己,那个时候自然而然你忙著去管你自己。当你自己条件够了,你有慈悲心,说我现在要帮忙他了,那时候你很清楚你是基于一种慈悲帮忙他,不是心里面烦躁的讨厌我受不了,错了!这个概念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那么下面
【“亦是善破诸圣言中,诸总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则其乱说趣无错道,不须多闻亦成善说。”】
除了像上面这种讲法,讲是讲、修是修,两件事情,毫不相关的话,这个根本莫名其妙以外,还有一个大毛病,这个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他这样说,所以把佛法完整的次第,善巧的说法,说这个是什么?一定是闻思修这个次第。现在他居然说闻思跟修不相关,那岂不是把那个完整的三个次第被他破坏了吗?所以说善破诸圣言中建立这个三慧次第。总建立的那个总字有特别意义,整个的大纲,这个是最完整的,现在我们所以目前这种状态,佛法支离破碎,就是那个东西破坏了。所以现在讲修的人是不要闻思的,然后闻思的人也不要修的,都是这个。下面说生起次第,什么叫生起?就是你正式的相应与否,一定要这样来的,如果说你不照这个次第的话,那不可能。所以在这种状态当中,上面这种乱说,莫名其妙的乱说,不须多闻亦成善说,这个就完全错了。继续。
【“未达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习经典续部,与一从来未习教者,于正修时,二人所修,全无多寡。”】
所以假定你对上面这个道理不了解,不能把握得住的话,那么我们会产生一种现象,是什么呀?说既然闻思跟修没有关系,那么有一个人闻思很多,有一个人一点闻思都没有,但是他们两个一样的修,他只要修一样,结果应该一样,对不对?岂不是变成这样了。所以必然产生一个什么?必然产生一个:说一个人听了很多,一个人一点都没有听,修的时候结果一样,那你就不要闻思了。实际上错的,不过这里要解释一下,有人问了,既然经典上这样说的话,为什么六祖大师一个大字都不认识,他行啊?你们会不会有这个疑问?难免会有人疑问。我告诉你这个道理很清楚。我们世间做事情看起来,只是从你一岁开始,到你两脚一伸的时候,或者三十岁、五十岁、一百二十岁,这个一生圆满了。实际上我们修学佛法是不是这样?不是。通常以简单的来说,我们常常说三大阿僧袛劫;我们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拿我们现在世间的现象来看,小学、中学、大学,对不对?所以你现在那个时候你说,我在小学当中念他六年,小学毕业了,告一段落;然后进入中学,你又重新开始,中学毕业了,告一段落;大学又告一段落,一共三个大段落。同时你在小学里面六年级,今年一年级,明年二年级,又是这样告一个段落;今年在一年级的时候,这个是春季班,这个是秋季班,还要告一个段落;然后呢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是不是天天不同啊?那么我们从这个眼光去看,我们大家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那个大学生早上起来认得的东西,跟小学生早上起来认得的东西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呀?不一样的,对不对?不一样的。我们或者进一步这样说吧,我们大家去做生意,我嘛做一个小贩,在这个马路上面卖那个枝仔冰,背著一个桶这样,你嘛是王永庆大老板。结果我们大家睡在一个地方,大家譬如说今天大家睡在那里,明天早上起来了,我起来的时候摸摸袋里面大概有五十块钱,王永庆一摸有五百亿,对不对?这个清楚不清楚?我们大家早上起来,为什么我只有五十块,他有五百亿呀?为什么?很明白,他以前已经积了。所以六祖大师他以前已经积了很多生,他怎么积起来的?对不起!还是这个次第一步一步上来的,清楚吗?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要说这六祖大师这个样的,或者有的人,你看尤其是现在那个念佛,为什么那些老公公、老婆婆什么字都不认识,他念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我什么都不要,我要念念佛也就往生了。可以的,如果说你年纪大了,你是一个在家人,这个最好的榜样,你去做,的的确确千真万确。如果你今天年纪还轻,是个出家人,将来要想负这个弘法的责任的话,不要走这个路。为什么?将来你自己念,还要告诉别人,到时人家问你念佛怎么念呀?佛法怎么修呀?你会告诉他我都不会,我只会念阿弥陀佛。那么好了,念佛怎么念呀?你也不会,那请问你这个弘法的责任到那里去了?不是很明白吗?所以你必须要多了解,乃至于退一步就算对你来说,她这个老婆婆念了可以去,我们还不一定能去呢!你相信不相信?你不相信,不妨关起来,关在那个石室叫你关几天,你关得住关不住?第一天还蛮好,关到第二天心里烦得要命,第三天你就想到马路上去晃一晃,待不住。为什么她行?为什么我不行?刚才说过了,就是各人宿生的背景条件不一样,所以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内涵,那个时候就找到自己下脚的地方。这个前面说过,后面也在这个地方说,都是说这个。所以在我的感觉当中,假定说刚才这种例子可行的话,你去学这个老婆婆也太没出息了,要我的话,六祖大师都不足学。为什么?六祖大师还要跑得去听人家听那个金刚经,听懂了然后呢要去找黄梅五祖,然后呢,弄了个半天。我要学,学佛!我要跑到印度尼连禅河旁边,到了十二月初八,一看成佛了,这不是更好吗?你们去学那个老婆婆真没有出息透了,对不对?行吗?所以这个我不是说笑话,很清楚、很明白。你一定要把那个法相、行相弄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你才不会走错路,否则我们太多人总觉得,他就是这个样的,我最好省事。要晓得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正见,一个是正精进,你这个概念是正见已失,就算你有正见的话;正精进,就是说不怕一切的要去做,现在你还没有做,觉得这个麻烦呀!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你能成吗?佛法两样东西,正见、正精进,就是这个错误的概念拦腰斩断,你还谈佛法,还要说我要救一切众生,那不是完全在那里说大话吗?说梦话吗?这个是我们好好的深切的反省的一点。所以这个地方说,我们要了解这两个的差别,有这样的很不一样的地方。到这里,对这个概念容或还不清楚,你们好好的继续下去,自然那个法相了解得越清楚,你会看得清清楚楚,理论也懂,然后呢在身心上面观察的时候,你会证实这个事实,千真万确。那时候你才会完全不动摇,在这种状态你走上去是千稳百当,万修万去。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又彼行者,是执闻法及观择等以为过失,诸恶轨派令成坚固。”】
就上面这种讲上面这种话的那些人,害了个大毛病,他有种执著,执著什么?执著以为听闻跟思惟说这个是个过失,他现在不要讲了,你只要念个阿弥陀佛就好了,这样;然后呢你这个不要管了,参一个话头就算了;乃至于教下,本来…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