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P5

  ..续本文上一页,大家吵架,然后呢情绪方面的思惑,大家想贪便宜,就这个样,或者是你贪了便宜,损害别人,这个粗的。细的呢尘沙无明等等,分类的不一样,修了以后改变了,改变不妨编成四个大类,刚才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的心识状态,这个我们心识状态,平常都是贪著,然后呢平常都是排拒,修了以后有一种,把你的心识转变成功所修的那样东西,譬如平常一看见那样东西贪著,现在呢?厌离,一看见就厌恶,这些东西以前我还把它看做好东西,原来生死冤家,你一看就厌恶,所以凡是修那个不净观的人,修成功了以后,以前对这种东西贪得不得了,他一看见那就厌恶得不得了,也许在我们想像当中这个事情好像很难,这是你没有学,的确的。这个我前几年,我忘记掉是那一年,大概可能十年以前在台北,那地方我都忘记掉了,有一次我跟他们随便谈了那件事情,在座的有一位信徒听完了,眼泪直流痛哭,我晓得她总有什么感受,我就问他,他自己就在家修那个不净观,真不幸修成功了,你说为什么修成功了不幸啊?他是个在家人,而是个女的,又结了婚,所以一旦修成功了以后,他对这个欲,厌恶得不得了,那个时候就麻烦了,你不要别人要,他不晓得怎么办是好,所以一谈到那个痛哭流涕无法忍受,这个的确不难,就是没有如理的教授。我昨天也跟大家说过了,我对这个饮食那个对治,花了多少年这么吃力,后来得到了善巧以后用,到那时候,真好,清凉啊!解脱啊!那时候就以前的感觉就被它绑住,你尽管说你不要去贪,不要去贪,对不起,那个地方辣椒酱摆在那地方,你口水直流、就被它绑住了,心里面就热恼了。现在这个情况之下你放下,清凉、解脱、调伏,一点都没有错。所以这个时候怎么?你的心里面从原来的染著,那个心本来的现象是染著心,变作厌离,同样的呢,本来你什么都了不相干,根本就不管它,我的才算,它不管它,那时候你不,我的不一定重要,慈悲、怜悯,一种。还有一种呢就是你要去观察、思惟了以后对于所观的境应该了解他的内容是什么,譬如我们现在说把这个看成,我我我,一直看成我,等到你真正了解原来无我,你了解了,我一直是以为是有我,原来这个是无我,生死冤家,你就不会把他看得重要,平常我们把它常看做无常,这个就是你应该所了解的这个对境、对象,这是第二种。第三个呢就是你修习了以后,你的心所愿的地方,譬如说我们现在说要求净土,那就是你的愿的地方对不对?刚开始的时候是,当然到后来的话,是唯心净土、你的心就是净土,可是我们现在修的是这样,这个地方不是我要的,一心要求那个地方去,就是我所愿之境。最后一个呢,就是你应该铭记的,记住这种事情。这个大别不出这几类,那么我们现在经过了修习以后,使得我们的内心的意,成彼体分,成功这样的或者成彼事,就是上面讲的这个。

  【“以是诸大译师,有译修道,有译串习。”】

  所以那些大论师、大译师,翻译的时候,有的就翻译成修,有的呢串习。习跟修是一个,但是修的时候要不断不断的去做,叫做串习。然后呢

  【“如现观庄严论云。”】

  经论上面又这么说,现观庄严论,就是至尊慈氏,弥勒菩萨造的。

  【““见习诸道中。”盖修习二,同一义故。”】

  说见习诸道,这些都是同样的修习是一个。

  【“又如至尊慈氏云:“决择分见道,及于修道中,数思惟称量,观察修习道。”此说大乘圣者修道,尚有数数思惟,称量观察。”】

  这个上面的解释,这至尊慈氏就是什么?现观庄严论,这是最完整的教授,从我们凡夫到成佛。当年印度所有的大乘,都主要的学这个,现在的西藏也是,红教也好,黄教也好,这个是必学,因为修行的整个完整的次第,那个论就是慈氏,弥勒菩萨造的,说决择分见道,以及修道中,换句话说,前面这是见道,就是登地,以及修道,这是前面的加行,都干什么啊?数思惟称量,观察修习道。数数,就是不断,不断的去思惟、去称量观察修习,这个同于现彼二量,就是说彼是什么?你思惟,这个什么道理,然后把握住了以后,然后呢认真的去观察、现观,然后呢观了以后这真义现起,所以说大乘的圣者,尚且要不断的思惟观察,我们居然说不要了,那多可笑。

  【“思择此语,则知若说,将护与修二事相违,是可笑处。”】

  想想上面这个话,那么就晓得了,说我们居然说把这个闻思把它修,这样的弄糊涂了,那真是可笑,所以上面有一句话,“极大乱说”虽然这个文字翻译起来,很有意思,但实际上这两个字给我们绝大的警惕,我们现在了解,现在我们动不动说,你不要分别嘛,阿弥陀佛,真是,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是,无分别智,是的!那是什么?果嘛!你怎样得到它呢?就是你前面的如理的听闻、如理的思惟,把错误的、邪的、执著、无明,经过了正确的认识把它净除的最后的结果,它才是。现在我们是倒因为果,佛法是说的因果的必然性,现在修学佛法的人都倒因为果,还谈什么?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也感到高兴,好呀!现在我们了解了。现在看下面一段,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说这种错误的执著,说这个闻思跟修的这种不能配合,那是非常可笑的,实在非常可笑的,那么下面就正式的告诉我们,哪些是怎么修法的:

  【“如是如说修习净信,修四无量心,修菩提心,修无常苦,皆是数数思择将护,说名为修,极多无边。”】

  就像上面告诉我们的,现在我们正式将来修的次第,就是下面真的修行的要几样,净信,那就是对善知识所生起的清净的信心,以及四无量心,然后呢修菩提心,修无常苦,那个主要的是策发厌离心跟精进心的。这些东西都要不断的思惟观察去修,这个叫修,太多,太多,不晓得多少,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并不晓得上面那个净信、菩提心、无常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个好处大得不得了,详细的内容在后面讲,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现在所以没办法修行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这个无常苦没有修过,不晓得世间是苦,所以放不下,你如果晓得苦的话,叫你不放绝不可能,眼前一杯毒药砒霜,然后你虽然没有吃你晓得吃下去是马上七窍流血,痛得你要命,然后把世间的蜜放在这里边,不管是辣椒酱也好,然后呢是白塔油也好然后叫你吃,你愿意不愿意呀?送到你面前,你逃都来不及,为什么?晓得这个是苦。然后呢还有一个无常,虽然修是要修的慢慢的来,假定你晓得我们生命无常的话,说明天就要死了,你今天什么东西都不要了,说某人哪银行里还有二百万家财没解决,什么二百万、二亿跟我有什么屁事,我赶快拼命念佛都要紧,为什么?那时候你等到无常观真正生起来,苦谛真正了解了以后,你绝对没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说要去忙大法要求这个、求这个,为什么原因求不成哪?根底没有建立,它这个地方,次第都告诉我们很清楚,所以这些东西非常多非常多,都要思惟观察。

  【“入行论及集学论云:“为自意修我造此。”是二论中所说一切道之次第,皆说为修。”】

  这个入行论,是入菩提行论,集学论、集菩萨学论都是大乘行者必需要修学的,非常好的论,那么这个里边说我为了自己,为了修习我自己所以要造这个论,告诉我们怎么做,这两个论当中说的各式各样的修道的次第太多太多,都是要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修。

  【“集学论云:”】

  它又印证。

  【““以如是故,身受用福,如其所应,当恒修习,舍护净长。”此说身及受用善根等三,于一一中,皆作舍护净长四事,”】

  下面的解说,这是说,就像因为前面的缘故,为了你要离苦得乐,解决一切众生等等这个原因,所以现在你要什么啊?要对身体、受用、善根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为什么啊?都要修呀!如果你得不到人身,你能修吗?当然不能修。如果说你得到了人身,你没有受用的东西,穷得个要命,里边外面一样东西都没有,你能修吗?不行,你跟人家做工人都来不及,讨饭都来不及,这些,然后善根不够都来不及,凡是这种东西都要去长时的修,而这些东西修到最后究竟的时候,就是佛的报身报土。那么在这里边这三样东西,一一中都要作舍护净长四样,这个真正修的时候,就是说不该要的,“舍”该舍的舍,该护的时候保护,要做的要做,然后呢?都要净除、净化来增长这些,啊所以这四个大纲,所有的大概都在这里头。

  【“说此一切皆名为修。故言修者,不应执其范围太小。”】

  所以修很广泛,绝对不能执很小的一个范围,拿了一粒麦说,所有的五谷就是如此了,这样,所以说我就是人,所有的人就是我了,你们都是妖魔鬼怪,等于这个话一样,那是不通的。那么随便一句话,无关紧要,你修行的时候你执在这个上面,你怎么成就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又说一切分别是相执故,障○成佛,弃舍一切观察之修,此为最下邪妄分别,”】

  有一种人说这个分别都是执著、都是执相,成佛要去相,要无分别的,现在你执著的话,那个都是障碍,所以不要它,要去掉它,你不要分别,要无分别才对,要晓得这个是什么?最下、最差的、邪妄的分别,这个最糟糕最糟糕的错误,这我们要了解的,一定要把前面的那个道理,正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靠如理的分别,才能够净除这邪妄的分别,这个很清楚很清楚,所以你现在一开始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说不要分别,倒果为因,那请问你不分别的是非莫辨你怎么做?我们总不能说反正不管了,你一股脑儿不去管他,那么然后呢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烧饭,米、菜、油、盐,那个泥巴等等都摆在锅子里面烧,行吗?当然不行,没有一件事情例外的,何况是修学佛法。那么这个见解,在西藏有一个时候很流行,它为什么流行?这个原因,我这个公案先简单的说一下。西藏的佛法,开始的松…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