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离的智慧

  舍离的智慧

  学了佛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又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大家都是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家庭生活,我们学了佛,要怎样才能跟生活、工作结合起来呢

  按照所学到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工作,那么我们学佛就会很有意义。如果是离开你的生活习惯,另外去做佛教的事情,这好像很不方便;我现在就跟大家讲讲,怎样能够使佛法跟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们知道佛法中最究竟的了义,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的过程;但是发菩提心包括的内容很多,就说我们在家的学佛道友,工作忙,家庭事务也多,要怎么样发菩提心呢

  怎样行菩萨道呢

  怎样能证菩提果呢

  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生活结合在一起来修行

  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接触很多的事,在遇到每个人的时候你该怎么样处理

  遇到每件事你又该怎么样处理

  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义。佛是什么意思呢

  在印度的原话叫“佛陀耶”,“佛陀耶”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觉的觉,觉悟的觉,就是觉悟;或是再浅显一点说,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里胡涂的,你就是众生。我们学佛的方法就是学觉悟的方法,学明白的方法,用这个方法能使我们明白,能使我们觉悟,我们就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你的生活,运用到你的工作,要怎么来运用方法呢

  发了菩提心之后,它包括很多的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要有出离心,你要怎么样生起出离心呢

  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你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要是认识了当前所生活的环境,你就不会受到环境的迷惑,受到伤害了;你能够随顺这个环境,使这个环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够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萨道了。

  我们现在讲课学习的地方是一所医院,这所医院里头所有的医生、护士、勤务人员、一切工作人员都是在行菩萨道,这就是菩提心中的大悲心;要能对一切人慈悲,医生对待病人要付出大悲心,这个大悲心里头就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这个大悲心生不起来,而且这个大悲心还是“爱见大悲”。当你看见病人,看见那些死亡的人,看见那些植物人,失去了工作能力了,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能力,你总能想到他们的痛苦。

  如果你又能设身处地的用佛教导的方法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病苦是怎么来的,那么这个工作、这个环境,对我们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是一个特别好的环境,你对这个工作就有耐心。特别是学佛的人,这就是你行菩萨道最具体的、现实的一个环境。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离心,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物是快乐的,因为它不快乐,你就不会贪恋。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会争名也不会夺利,也不去贪恋,因为你的慈悲心生起的更大了,甚至对你的患者能爱护的更好一点,希望他能减少痛苦,你尽你的力量,帮助他减少痛苦,那么你的大悲心就生起来了。

  但是发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须观照。因为我们都是凡夫,我们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如果碰见有些患者,他们的烦恼特别重,他们有时候会骂医生、骂护士,这种情况是常有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每所医院里植物人非常多,他失去知觉了,你们如何爱护这些患者

  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了。你要随时发愿,愿他们能够恢复知觉,我们在发愿,他们得不得的到是一回事,你的愿心又是一回事,因此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发了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明白的心。

  我们刚才解释了,佛就是菩提,就是觉悟,菩提也翻成觉悟,是另一个名词。你要自己明白,也让一切众生都明白,但是从你发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达成就佛果,是很艰难的,路途非常的长,不只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十万里、百万里。我们大家知道念阿弥陀佛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有多大呢?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地球是小千世界当中的一个小洲,所以那条道路是很长的。而且你走这条道路的时候,也有很多种,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比如说护士,你在照顾这位病人的时候,要想种种的方法减少他的痛苦,或者手术,或者麻醉,有很多的方法,这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你才能成就菩提果。

  我的意思是在你走菩提道的时候,有好多条道路都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导我们的,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

  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呢

  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啊!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是从佛学的道理上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个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种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是什么呢

  是你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你要怎么样离苦

  怎么样得乐

  我们在观苦的时候,知道这个苦是无常的,但在受苦、生病的时候,或者受灾难、不如意的时候,你要用智慧的力量克服它。你晓得这个是无常的,它不会常在你身上这样压迫,它会很快消失的。假使说你没有智慧、没有大悲心,就会无法忍受,反而把你的苦转嫁给别人。

  就像我们看到抢劫犯或者强暴犯,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他想得到快乐,或许他缺钱,去抢别人的,那只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人人都能够学一下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

  你要观想。凡是我们所受的都是苦的,那么不受,可以不可以呢

  可以不受啊!但是要如何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

  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你需要心里观想,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里头,我应当安心的付出自己所应付出去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了,或者骂我、轻贱我,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这个忍并不是表示我们没有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在让他的时候是在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这种智慧。学习这种智慧的时候,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不是用你的贪瞋癡得到了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

  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医院里看的最清楚了,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的方便道路,所以你要想走这条道路,你如何能忍下去呢

  这必须得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看一看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我们有一些道友并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了,他怎么做的,他怎么付出的,我就向他学习,照样做。

  我们最大的榜样就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为什么要学他说过的话呢

  因为他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是告诉我们明白的道路,我们照着他的道路走,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得菩提果的方便道。

  我们刚才说的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种,不是全部。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想办法让别人离苦,想办法让别人欢喜,想什么办法呢

  佛就想了很多的办法,教你怎么样离苦,离开苦,你就得到乐,你对别人慈悲,照样是对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烦恼,我们大家知道,如果说你经常笑脸迎人,对谁都不烦恼,谁惹你了,你也不烦恼,总是欢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睛的人,你的心情如何呢

  你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欢欢喜喜的对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欢喜,就是你对人内心永远保持欢喜,这就很难了。任何的忧愁事,任何的烦恼事,你知道这都是假的,是现象,会损害你的慈悲心,损害你的智慧心,这就要观照了。当你观照的时候,自己就能看的破,看一切事物是无常的,能够忍受,不去争不去计较,能看破这个就不容易了。看破了、明白了,还得放下,不要去执着,这样才能生起欢喜心。如果你看破了、放下了,你才能舍。佛教我们的方法,“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要尽量的发挥这个心情,受用会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一听到“舍”字,大家可能说:给别人几个钱!舍一点衣物!这是最基本的舍。我说的“舍”不是这个,而是舍去你的知见,当你看问题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听听别人的声音,这也叫“舍”。舍掉自己财物的时候,你得量力而为,有些人舍完了,就生烦恼了,这就是自不量力,不要过份了,因为你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甚至于舍身,舍自己的家庭,舍自己的眷属,就更不容易了。

  就拿我们出家人来说,哪位师父未出家之前不是男众女众

  单是这第一步的“舍”,就很不容易了。大家想想看,“舍”容不容易

  当你落发的时候,最初落发的那一念,就很不容易了,但是这个“舍”就够了!我们和尚跟在家人差不多,烦恼照样在、照样增,照样贪名贪利,当这个“舍”没有全舍,只是换个环境,换个跑道,不在原来的跑道上跑。虽然是走上方便道,还是走得不够好。如果真能舍掉一切,不贪着,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可以试着做,特别是跟人家争执的时候,能够放弃己见不生气,是很难的,跟人家发脾气,你不要看成是小事。

  在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百万个的障门都开了,因为这一念瞋恨心,一发脾气,丢身家性命多的很,你要舍呀!为什么把“慈悲喜舍”的“舍”字放到最后呢

  就是因为“舍”不容易,

  特别是舍我们的身体,舍自己的看法,我们的主观意见通常是很深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说这话是不是说看到别人不对也不争,不是这个意思。你得看因缘,你得有方便善巧、方便智慧,能帮助人得适当帮助,让别人能接受,不适当的帮助,更增加他的烦恼,还不如不帮。

  我们…

《舍离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缘起性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