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恶业报经新讲(2)▪P6

  ..续本文上一页。所有五盖、十缠,一天比一天轻微,你的智慧光明随之而生,并且能够修习神通智慧。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优恼这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悔所作恶·恒常发愿·於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於善处·

  末法求生,因社会生活、寺庙等种种因缘,不求出离,不求定慧,及不修学佛法的出要之道。现在所遭受的种种厄难,贫穷困苦,衣食不足及优恼这迫等苦。要想脱离众苦,也应当恭敬礼拜发愿。在任何时候,任何处,至心念地藏菩萨名号,忏悔所作的恶业,求地藏菩萨加持,得到救度。脱离种种的衰恼及不如意恼害之事。舍此生命,到善地,再不受苦难,增加信心,修出离之佛法,永脱生死苦海。

  上面讲子念地藏菩萨,求加持消业去诸障难,求生到善处,现·在顺便给大家讲讲怎样求往生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舍这个报身之後,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不来这这五浊恶世受生了,当你发决定能生的信心时,就决定能生。《弥陀经》里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舆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格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没到一心,能不能生

  『得一心』,指发决定能往生的心,就是看你相信不相信你能生;其次你相信不相信《阿弥陀经》;相信不相信念往生咒的威力;相信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心咒:『嗡阿弥里打得杰哈牛吽』。我说只要你发了决定往生极乐国园土的愿心,念阿弥陀佛、持心咒、念往生咒、就决定能生。经上有说:『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当生指未来,我说决定生,并不是说你今生决定能够生,是说你今生没生到,但你这个信心不变,说我决定能生。虽有很多业障,决定能生的,这个信心一定要坚固,不管谁说,你业障重,每天懈怠,生不到的,你就这麽说:『我一天懈懈怠怠也生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我就不懈怠了。』有什麽保证呢

  《阿弥陀》不是说吗?十方恒河沙数诸佛来护念你,不论你走到哪去,都要把你找到,把你送到极乐世界。然而你必须得念《弥陀经》,早、中、晚,念三遍《弥陀经》,念一百零八遍往生咒,念一百零八遍阿弥陀佛心咒,这就把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程辨好了,我一定能去。『业障很重,能不能生

  』是带业往生,还是清净了才能生

  有的道友问我。我说:『你想不想去,如果想去,决定了没有

  』他说:『决定了。』我说:『既然你已决定了,来问我做什麽。』他一听此话,不解的看著我,我又说:『人家说带业不能去,你就跟著说带业不能去,因我有业就去不了,我说你要在此土清净了,没有业,那还去极乐世界干什麽

  大家想想看吧!三业都清净了,说明已经成就证得法身清净,既然法身已净,无垢无染的,还生什麽

  因为极乐世界里,除了阿弥陀佛以外都有业。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是大菩萨,还没成佛,还有一份无明。莲池海会,还有各种类型的阿罗汉、菩萨。他们无明没断,都有业,他们都能生去,你怀疑什麽

  』所以说,愿求往生,想去极乐世界的,就不要怀疑。

  复次·未来之时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

  这里真专门讲授戒的问题,三皈戒、五戒、十戒、八戒、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菩萨戒。破了三皈一定要堕落,但是三皈的种子是不会变的,到你善根又发现了,遇缘,又可以回来受。八关斋戒,受几天,戒体存在几天。比丘比丘尼戒,只管当生,若破了,戒体即失。菩萨戒不同,是尽未来际,戒体不失,会永远随著你。但是不论你破了哪一戒都得忏悔。若犯了重罪,受戒有障不得戒,你发心想再受得清净戒,就得修忏悔法。因为地藏菩萨说:『受五戒、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重戒都可以对著他受。』

  求受清净戒,至心修忏法,在拜忏的时候,必须用这个第二轮相,三业清净了,表示已经得戒。地藏菩萨就是我们受戒的本师,这叫佛前受。佛在世的时候,出家受戒,只要佛说善来比丘,鬚发自落,顶礼佛以後,就受戒了。鬚发自落大家不要错解,以为是佛的神通力,使头发都自动掉下来了,而是得戒後,自己把头发剃光。

  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愿总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议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於道踢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辫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

  『摩诃衍道』,即大道,就是菩提道,娶了菩提心,想要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即愿总受在家、出家的三聚净戒,摄律议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摄化聚生戒,即镜益有情戒。『摄律议戒』,该摄大小乘一切戒律,从止恶方面讲。『摄善法戒』,收摄一切善法,把所有的善,都布施给众生,从行善方面讲。『摄化众生戒』,即为度众生,愿一切求生都成佛。要想具足这一切戒,而得不到清净的戒师,不懂戒法。因戒律里有讲,如果戒师不清净,不知戒法傅授,受戒不得戒。那你应孩怎麽辨

  应该先修忏悔,在道埸内至心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地藏王菩萨,来给我们做戒师,求证受戒。在受之前自己要发菩提心,四弘誓愿,辫明一切戒的重轻戒相,这样自己在佛前立愿,自己受戒,也得戒。得到清净戒体,怎样保护好使他不失呢

  应当常念於道,念念不离菩提心,行菩萨道,念念不离三宝,常忆佛学,菩萨、善知识学,观照好自己的心念,常忆清净戒难得,广解戒相,明开遮持犯,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常自警惕,不要违犯,一但有所毁犯,为上忏悔,以求恢复清净。

  世间人也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懂得这个道理,大善是徙小善稹累来的,小错误养成大错误,因为滴水能穿石。懂得此理,就知道应当随时护念自己,想到从生。像我们在行走时,恐踏死蚂蚁、蚊蛊等小生命,就念:『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迥护,若於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念时观想把它们送到极乐世界去。有道个力量吗

  天天念就有道个力量了,不是你的力量,是诸佛菩萨的力量,因为你念念想到不伤害众生,而是去利益众生,由自己的心力感佛菩萨的加持力。《华严经·浮净品》里有一百四十多个偈子,叫我们从早到晚护好心念,当你一睁开眼睛,就念『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愿十方。』这样你就发了成佛的愿,这些偈子,一个是上求佛道,一个是下化众生,就是佛教我们怎样教化众生和教化的方法,怎样能得到佛道,除此之外,无别的成就法。

  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於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议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

  若怀疑戒师不清净或是僧众不清净,这样受戒後都不能得戒。地藏菩萨告诉我们,那你就跪在佛前拜《占察忏》,专为求戒拜,还要能学发无上道心,使身口意得到清净轮相,便得戒。若还没出家的,你可以剃度,披上法衣,如所讲的立愿,虽没轻过三师、七证,自己发愿受芏口萨戒及三聚净戒。也就得到出家的波罗提木叉戒,名比丘比丘尼了。自受戒以後,要专精学习律藏及菩萨所习的『摩德勒伽藏』,『摩德勒伽』,翻成智母、智藏、智慧藏,母为能生意,藏是含藏意,能生智慧,读诵受持,时时观察,以佛所制的戒律去对照自己行持,有犯就忏,使身口意常保清净,不断的用功修行。

  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问教戒·修行威议·如沙弥沙弥尼法·

  我已出家,但年龄未满二十岁,还不能承当比丘比丘尼,怎麽辨呢

  那你先立誓受沙弥十根本戒,及沙弥尼别戒。『别戒』,指别别解脱戒,即守一条解脱一条,在我们求受戒的时候,一定要求护法龙天护持,护法龙天不是海里的龙,而是大菩萨的化身。自誓受戒已,是名沙弥沙弥尼。得戒後要清净供养三宝,亲近供养奉侍,比自己出家早,已发道心,学大乘受具足戒的师父,依止他们,三业常恭敬,向他们请问教诫修行,学好沙弥沙弥尼的一切律议,增长正业行。

  发道心舆不发心,从心上就能简别出菩萨舆凡夫。如佛在世时,有一位阿罗汉跟他的徒弟小沙弥,师徒两个人在路上走。小沙弥看见田地耕出很多虫子,麻雀就叼著吃,生起大菩提心来。他说:『众生好苦,我一定发愿生生世世度众生。』他这一发愿,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里给我。』他师父要过包里自己背上,也没税什麽。师徒俩又走,走著走者,这个沙弥又想:『菩萨道难行,在度众生中,要受好多苦,还是不度好,像我师父才是个阿罗汉而已。』他这一退心,师父说:『停下来,包里还是你背吧。』他说:『本来就是我背的。』他们又走,途中他想:『众生好苦,不能退心,菩提心一定要发。』他师父说:『停下来,把包里交给我背。』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就对师父说:『师父,您今天怎麽啦

  一会儿背一会儿不背。』他师父说:『你刚才发了大菩提心,我才是个阿罗汉,怎能让菩萨给我背包呢

  应该自己背,後来你退心又到凡夫位修行,未了生死,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已了生死了,所以又还给你背。後来你又发了大菩提心,还是不敢叫你背,自己再背上,这是因为…

《善恶业报经新讲(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