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天都考试自己:今天,我有涅槃境界吗?你有思,有思就有为。什么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没有思。就像禅宗讲的,佛法?12:21,当体即空。空即是无生。12:27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无余涅槃。所以根据金光明经?经上的记载,那么断尽三百烦恼,那种境界叫做有余涅槃。把色身焚身灰智,那就是无余涅槃。

  同学们,诸位法师,如果问师父:师父!什么是涅槃?有事就不能涅槃。有烦恼就不能涅槃。无事,就接近无为法。那么无为的相似境,就是远离恶境,虽然没有民烦恼,但是相似无为。懂得避开,远离因缘、烦恼,每天自我观照,所以也是涅槃,但是13:40

  [复归无名无物本体。今正约此论垂入也。]在这个时候,灰身泯智,来入断,叫做无余依涅槃。

  [四、无住涅槃。]不执著于涅槃,喜悦的境界,那就是活佛。执著于涅槃的境界——一定要度众生,14:30一定要倒驾慈航,

  [谓诸佛菩萨,有智慧故,不住生死;]这个住就是捆绑。不会被生死所捆绑,这不能讲执著,讲执著不恰当。不住生死就是不被生死所束缚。

  [有慈悲故,不住涅槃。]也不会被涅槃的喜悦产生一种执著,(如果)执著于清净的涅槃道,那怎么度众生呢?

  [不住生死,故能非灭示灭;]15:31,不能非灭而方便示灭。

  [不住涅槃,故能非生示生。]因非生而方便示生。

  [佛久证此无住涅槃,今为有缘度尽,故示垂入无余涅槃,实不同二乘之一灭永灭也。]16:18断见思惑,进入方便有余土,有微细清净的四大的色身,没有获得大神通,16:00-

  [又涅槃有三义:一、性净涅槃,即法身理体。此则无出无入。二圆净涅槃,即般若。断惑究竟,冥合性真。此则一入永入。三、方便净涅槃,即解脱。方便示现,起诸应化。此则数出数入。若以三义对上四种者:性净,即自性清净涅槃,亦即无住涅槃之体;圆净,即无住涅槃之相;方便净,即无住涅槃之用。]

  相叫做圆净,用就是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方便善巧度众生。

  [其有余依、无余依二种,若在二乘分中,]二乘人,分就是类,这一类二乘人当中,

  [则摄属圆净。]摄属于圆净,为什么摄属于圆净呢?[以是圆净之少分故。]佛是大圆满、大境界、大清净是不是?阿罗汉二乘人,辟支佛是圆净少分。

  [但显偏真。]即偏真空理,偏真就是偏空的意思,也叫单空。这是指小乘的空理之外,以其所说的理偏于一边。为苦不迭什么?它不能把有来圆满。所以,有是俗谛,它耽于谈空偏真,所以没有圆满。

  [未显俗谛中谛,]没有显俗谛也没有显中谛,

  [但净见思分段。]净见思这个分段生死。

  [未净尘沙无明及变易也。]变易的生死,就是境界的转变而已,没有粗糙的生死,但是有境界的转变。方便说是变易生死。

  [若在如来分中,则摄属方便净。初成道时示同二乘之有余依。]示同二乘还有色身。

  又称大经、又称涅槃经,又称大涅槃经,无论大经也好、涅槃经也好,大涅槃经也好,都是在说大般涅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宣说如来常住众生悉有佛性,连那个造恶的断善根的阐提都可以成佛,这个教义是非常的圆满,非常的圆满。

  [此为简略故。]

  [二出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姚兴建国。亦称为秦,故名“姚秦”。三藏者,经律论也。]通达三藏的一个法师,叫做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不是专门指唐玄奘法师,凡是通达三藏的统统叫做三藏法师。

  [经诠一心]就是阐明解释我们的一心。

  [律规三业。] 规就是规正、规范,经典是解释我们这一颗真如的清净心;而戒律学呢?是规范我们身口意的三业;这个论呢?([论开慧辩])因为它是用问答的方式,这个开就是启发,论是启发我们智慧之辩。开也可以叫做教导,论是教导我们智慧的论辩。

  [以兹三学自轨轨他。]轨是指约束。火车有这个轨道,公路有公路的轨道,飞机也有一定的轨道,不然会撞山。你没有一定的轨道,那如何达到目的地呢?还是不能乱飞的,所以自约束还可以来约束别人。

  [名为“法师”,鸠摩罗什,此云童寿。童年时便有耆(读qi,第2声)德故。]就是老年人的德性。耆一般都是六十岁或者七十岁的人,小孩就有老年人的德性。我也是这样,我是小孩子,就有老年人的身体,我现在就是步入老年人的身体,身体快要退化了。

  [翻梵成华。名之曰“译”。]把梵文翻译成华文,

  [二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今初]

  那么序分在《遗教经》里面讲,修多罗显示利益成就毕竟故,是中成就毕竟有六种功德。即序分要分六个功德来讲。

  把笔拿起来。

  [释迦牟尼佛]编号一、[初转*轮]编号二、[度阿若憍陈如]编号三;[最后说法]就是二,[度须跋陀罗。]是三, [所应度者,皆已度讫]就是四,[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是五,[为诸弟子略说法要。]这是六,第六段。

  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度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都已经度完了,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六种的功德编号已经出来了,已经编好了。

  (第五页,把笔拿起来,很重要的。)

  第一行下面叫做法师成就毕竟功德,这为编号一,

  (第五页的倒数第四行,中间,)

  论名为开法门,成就毕竟功德为编号二,序分有六种功德。

  (跳一行)

  论名为弟子成就毕竟功德编号三。

  (倒数第三行)

  论名为大总相成就毕竟功德,编号四。

  (第六页的第四行,第三个字)

  为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有四种自相写五。第五大段毕竟功德。

  (第六页第六行的最下面)

  论名此句为分别总相成就毕竟功德,编号六。

  (翻回来,第四页,倒数第二行)

  故论中称为别相编一。

  (这一行的倒数第五个字)

  故论中称为总相,编二。

  (第五页的第二行)

  此相与二乘略同具此总别二相,这个总别二相划一线,然后写三。

  简单讲:别相、总相、总别二相就是法师成就毕竟功德。法师成就毕竟功德,它就是三种相:别相、总相、总别二相。

  (第六页)刚才你们写的第五,第五就是在第四行,第四行我们写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把笔拿起来。谓“双树”间,是因自相,因自相写一,[将入涅槃]是因共果自相写二,[是时中夜]是总自相写三,[寂然无声]是果自相,这个编四,因自相、因共果自相、总自相、果自相,然后在你们刚刚的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的旁边,写一个括弧(有四自相)有四种自相。就是第五大段的因果自相成就毕竟功德有四种自相。

  (第六页的第六行)

  上首眷属人位差别,这个人位差别划一线,编号一;

  [法要]者世出世间法位差别,法位差别划一线,写二;

  这两个就是第六个:分别总相成就毕竟功德的两相。分别人、法跟两位的差别,人位的差别跟法位的差别。

  那么这几段的总纲,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知道这总共有六种功德:第一种法师的毕竟功德有三相;因果的自相成就功利有四自相;分别总相成就功德有两位。这样一段落很清楚地标示出来。

  [“释迦”,此翻能仁,]能仁就是有慈悲的作用。这个是站在相用的角度。相用就是事,事相的角度。事是对理讲的;相用的角度是对本体来讲的。

  [佛之姓也。]能仁就是大慈悲心。站在事相来讲佛的姓。

  [“牟尼”,此翻寂默,佛之名也。]空即是无生,就是怎么样?寂默能够寂静,默就是无诤。内心里面进入空性的无诤状态,那么就是本体,就是所谓的理。连佛的名字都是理事圆融:就姓来讲能仁。

  [约姓,则事相有异,]有差别。

  [故论中称为别相;]你看别就是差别相。所以刚才叫你编号为一,对不对?我们现在正在讲法师成就毕竟功德,这个法师当然就是指佛。论中这个论就是指天亲世亲菩萨所造的《佛遗教经论》里面所讲的:就性来说,这个事相上有差别,但是在《佛遗教经论》的天亲菩萨所讲的称为别相,也就是讲它的详解就是根据这个论中,这个论字就是《佛遗教经论》。要特别记住。根据《佛遗教经论》里面讲到这里称为别相。

  [约名,则诸佛理同,]诸佛的理都相同。

  [故论中称为总相。]故刚刚叫大家划出来的,总相诸佛理同为什么?总相大家都一样的,总相就没有什么差别。事相它才有别相。诸佛理同,每一尊佛所证悟到的都是究竟义,对不对?理同。所以论中就是《佛遗教经论》里面所讲的称为总相。

  [又“能仁”则具大慈悲,不住无为,此相与二乘全别;]

  因为二乘没有大悲心,这一愿这一相与二乘人只求自利不一样。

  [“寂默”则具大智慧,不住有为,此相与二乘略同。具此总别二相,]融合总相前面所讲的:别相的事相、总相的理同,这两相圆融,

  [名之为佛,]这叫做佛。

  [义如前解。论判此句,]这个论就是《佛遗教经论》判别这一句,就是释迦牟尼佛判这一句,即

  [是法师成就毕竟功德也。]所以,这个法师简单讲那就是佛。 这一段就是序分里面第一个功德。下面我们看第二段,叫做开法门成就毕竟功德。

  [佛成道已,说法四十九年,度人无量,今举初后,以括始终。]现在举最初说法、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以括就是包括。来包括佛一代实教的开始跟结束,表法的,讲两个就表示佛的一生一世、一辈子度众生。

  [初在鹿野苑中,三转四谛*轮,]三转四谛*轮就是讲了十二周,三次讲四谛*轮。什么叫做三转?第一个,示相转,为上根的人示相转,第二个为中根的人做叫劝相转,第三个为下根的人证相转。

  什么叫做示相转?示:开示的示,法相的相,示相转就是我只要稍微开示一下,指示一下你就能够悟道,叫做示相转。这当然就是上根器的阿罗汉。

  佛陀说此是苦有逼迫性,此是集有招感性,此是灭有可证性,此是道有可修性。利根的人一听到,…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