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觉悟的思想。礼拜天爬山、把马子、交女朋友、烤肉,要不然就去郊游、看电影、跳舞,他除了追求这一些以外,他从来没有追求内在的世界,没有追求一个比较解脱的思想。他所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眼睛看电影看一看很疲劳,回家睡觉;耳朵听一些 Disco 听一些音乐,澎恰恰、澎洽,跳舞,听完歌、跳完舞 Singing a song ,最后还是很烦恼。跳舞也不能解决人生,唱歌也不能解决我们的人生,也是烦恼一大堆。他以为休息才会快乐,错了。所以我们人因为不能把握自己,没有彻底的了解我们的人生,一天到晚就是要到外面去找享受找刺激。
老菩萨说没时间来听经。老菩萨活到七十岁了,棺材进一半了,还说没有时间来听经你想想看,他宁愿看电视,况且电视也不一定看得懂,他会打瞌睡,变成电视在看他,坐在那里很快就「入定」了。叫他来听经打死都不肯,叫他吃素,他说那个没有营养,一点点素他都不肯吃。你看这种人业障有多重。要求他初一、十五稍微吃一下。他就说:「我自己一个人吃不方便。」现在素食馆很多。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所以不要说出家,出家很困难。能够听经闻法像大家坐在这里,听师父讲快要两个小时,师父很赞叹你们,真的,你们很了不起。(众鼓掌)你看,不要脸,我称赞你们还自己鼓掌,你们真是不要脸。(师笑)我称赞你们很了不起就自己鼓掌,这样子你们不会不好意思,要是我就觉得不好意思,我们要谦虚一点。
诸位如果有时间,不要回家造业,在这里念佛。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二天
诸位法师、诸位长官、诸位在家居士,来桃园讲经今天是第二天。首先要跟诸位道歉,我们所讲的空的思想是佛法的根本精神,主要解脱的根本,讲得比较深一点,对于真正要学佛的人或者知识分子,尤其是我们这些法师应当能听明白。但是因为根器有深有浅没有办法统一,所以可能一部分人听不太懂,听起来就很吃力,有人初次来听经就碰到讲这么深的,很对不起诸位。今天这个题目,原本是安排在台北,因为借不到场地,安排不下,这里刚好有因缘,所以就安排在桃园,很对不起第一次听经的人,讲的比较深一点。我七月初三、七月初四、七月初五照样在这里讲课,要讲「六道轮回」种种的事情,重事相的发挥,比喻很多,会讲很多故事。这一次我们讲「空的思想」,重理体的伸张。事实上我讲「空的思想」这样才只是佛法讲的「空的思想」的万分之一而已,所以还不敢发展《楞严经》的思想,一实相印的思想,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因为根器不一样。所以对上跟利智的人,也很抱歉,请你就委屈一点。你想听深一点的,但是师父要顾虑到其他很多众生的根器,所以不能讲得太深。如果初学者完全听不懂,没有关系坐著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功德了,就能消灾延寿。
昨天回去就有人问:「师父,你说无量得肯定就是否定,无量的否定就是肯定。」「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不是那里就是说这里。」这样听起来一头雾水,听不懂。那么今天就讲浅一点,讲简单一点。所谓「无量的否定就造成肯定,无量的肯定就会造成否定。」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举个例子讲:我们今天贡高又我慢,很肯定自己。逢人就说,我多了不起、多伟大。你的意识当中一直希望别人赞叹我们,肯定我们的价值,起了我慢心,所以我们表现出来就很我慢,就是一直想肯定自己的立场。别人就会说这个人贡高我慢,不要亲近他。无量的肯定——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很执著,肯定自己所做的是对的。别人就会否定你,说你这种朋友我慢不接受人家的劝告,交不得,把你否定掉。所以意思是说,不能太贡高不能太我慢。如果愈原谅自己的人,上苍愈不原谅你;愈不原谅自己的人,上苍愈原谅你。我们在谈话当中,如果很谦虚,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举个例子讲,讲别人人家会生气,讲我就好。如果有人说:「慧律法师,你很行。」我就拍胸脯说:「我本来就很行了。」你会觉得怎么这样!你想肯定自己的时候别人就:怎么会这样子。对不对?人太过于肯定自己的时候,不会去接受别人,马上遭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人家马上把你否定掉。
无量的否定就会得到肯定。譬如说我们确实很行。如果有人说:「慧律法师,你真的很行。你很有智慧。」「哪里、哪里,托你们的福。」外省人讲的:「托你们的福,不敢、不敢。」人家赞叹:「慧律法师,你把佛教带动起来,你很伟大。」「佛教大家的,不是只有我的。」我否定了我自己没有那么行,这样大家听起来,就会比较有舒服感,嗯,这个人很谦虚。但是有一种歪人,他的理解是:谦虚是希望别人再赞叹一次。事实上不是这样子。当然这个解释是随个人的理解了。
我们底下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色是我们六根、六尘、六识所产生的。它偏重于感性作用,偏重于感情的意识作用。空就是理性的意思。色法是感性,空是我们的理性。换句话说,我们如果能够把感情跟理性把它统一,让它平衡,这样我们的痛苦,跟烦恼就会很少。今天我们为什么会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的感情跟我们的理性不能达到平衡点。感情跟理性能够达到平衡点,那就是最高超的,就产生大智慧了,佛就是这种人。我们今天不是,我们今天生活都是感情用事。很简单,你随便可得到这种例子:如果你跟我交情较好,你跟别人吵架来告诉我说,别人怎么不对,别人怎么不对,因为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一定讲你对,这个叫做感性。就是说你的好朋友不管对或错,只听他单面之词,你就判断别人不对,就要找别人算帐了。但是我们事情都远没有查清楚,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朋友到底对还是错。所以这个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他所讲的统统对。我们人几乎都是这样子,感性都没有建立在理性当中,因此他会产生很多的偏差,五年前的看法跟五年后今天的看法就会差很多。所以哲学家一直告诉我们,你不要一直肯定你的看法,免得你将来增加很多的后悔。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如果一直肯定我们的看法,以后很多后悔的事情就会出来。诸位慢慢去感受、去经验。所以有一些事情,就是要接受人家的劝告,接受人家好的意见,不要一直感情用事,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心中所需要的。
色法六根、六尘、六识所产生的烦恼,是因为我们的无明,就是因为我们的习气。我们今天听到佛经、佛法很好,也想要改过自新,但是却改不过来。听到佛法,知道要改掉坏脾气,但是为什么又发脾气,且在脾气发完才后悔。这个需要时间诸位不要怕。高雄有信徒对师父很有信心,她跟师父讲:师父,我从今以后不再生气,如果看她儿子又不听话的时候,她棍子就拿起来了,都忘了师父劝她不要生气。棍子放下时才想起:我怎么这个样子。再跪在佛陀面前哭,哭、哭:「我都发愿不生气了,怎么又再生气了。不过,为了教小孩没办法。」她就想一套原谅自己的办法。碰到师父就说:「师父,怎么这么奇怪?我知道生气不好,不过脾气一来挡不住,发完才发现这样子不对。」所以说佛实在很了不起。佛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统统想好了,在《楞严经》里面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理可顿悟就是说,道理我们都可以顿悟,但是事须渐修,修行不是用讲的,要的是真正去忍辱。人家侮辱我们,我们都要沉默以对。
以前人家讲一个公案:一个徒弟认为修行成功了,要下山。
他师父问他:「你现在要下山了吗?」
「对,我现在要下山了。」
「要下山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下山以后人家看到出家人对你吐口水你要怎么办?」
徒弟说:「吐口水我就忍辱,把口水擦掉就好了。」
师父说:「这样功夫还不够,要把它留著让它自然干掉,不能擦掉,擦掉对不起别人。」
你想想看这样忍辱还不够,我们现在不要说口水吐在脸上,如果对他呸、呸、呸,怒骂声就出来了,连珠炮似的。阿弥陀佛先请到一边,要生气以前先求佛祖原谅一下。然后:「死小鬼,你敢对我吐口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要等他发完脾气以后才想到:我是一个拜佛的人,然后再跟佛祖忏悔。所以众生就是常常在忏悔,每天都在发愿。你听过哲学家讲一句话: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贯彻始终,没有之气的人天天发愿。有志气的人,发愿要修行,要了生脱死,然后就这样一直念佛精进修行;没有志气的人,如果朝山回来照晚了,很累,就跟佛陀说我明天再补(拜佛),就去睡觉了。我曾经这样子我才讲,我现在在讲我自己,我就是曾经这样子。
我们人习气很重。所以我告诉你一句名言很重要:「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这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是出家、在家统统是这样子。我们不要常常认为,我明年再来修行,我十年后再来修行,这个都来不及了,今天拜三个小时,有三个小时的好处,明天念五个小时,有五个小时的功德,不要拖到明天,拖到明天什么时候要死不知道。所以我们人都有一种寄望:我今天修得不好,明天再更用功一点。我以前什么想法你知道吗?我以前亲近忏云法师的时候,很精进、很精进,我那时候发愿,一天拜三百拜,不论多忙都是拜三百拜。不过,读大学的时候课程很多,所以如果考试晚回来就只拜到一百拜,剩下两百拜留到明天,「佛陀也知道我在读书,他会原谅我」。我都想尽理由来原谅自己,今天欠两百拜,明天如果课程更多就说,干脆我礼拜天不去玩,从早八点拜到下午五点,这样子比较干脆。到了礼拜天,我的俗家名字叫林益谦,朋友说:「林益谦今天电影不错。」说的也是,电影倒是真的不错,好吧,把早上八点拜到下午五点的改成下午到晚上再来补。就这样,我有这种毛病,你们也会有这种毛病,不要笑人家。所…
《空的哲学思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