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外之净土果报],感受界外的净土果报,界外的净土就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界内的叫做凡圣同居土,[其境但有迷悟迁移],变易,其实没有生死,只是境界的变化而已。
好!翻开第三觉知经文,我们上次讲两个,现在讲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心无厌足,普天下的众生都是这个形态,如果一个有学佛的人,他不但有了真正的灵魂、真正的生命,没有学佛的人,他除了存在一个躯壳以外,他的灵魂很苍白,因为缺乏真正的智慧,众生相,心都是不知足的,在佛法,人的烦恼不可能离开四个角度,第一就是我痴,第二叫做我见,第三叫做我慢,第四叫做我爱,在唯识学是第七意识的具足烦恼。
我们现在谈人生的四个大烦恼,学佛我们不要谈得很玄,学佛最基本上的涵养,我们应该有,我痴,愚痴的痴,痴就是无明,对于一切的事跟理,我们迷暗,而无所觉知,名叫做我痴,所到之处,包括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包括一切的众生,只要没有听到佛法的,都不可能离开这个我痴,从宗教信仰里面来讲众生的愚痴,美国在偏远的地区,有信仰一种叫做蛇教,蛇教,他为了试验一个人的胆子,把毒蛇缠在身上,缠在身上,他向神祷告给他勇气,然后,他认为以毒蛇放在身上,就认为他与神同在,神来到他的心,他并没有任何的恐惧,这种宗教,因为用这种毒蛇来缠身,结果被咬死的人,有成千上万的人,成千上万的人,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愚痴,用这种修持法并不能成就,在西藏方面,或者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也有很多的宗教比如说在青康藏高原那一带,他们要祭祀、丰收,这个丰收,他们一定要宰杀这个羊,宰杀这个羊,向上帝来祈求这个福,这个羊就变成牺牲品,而在阿拉伯的国家,他不是宰杀羊他是宰杀骆驼,宰杀骆驼,这个骆驼一生一世替主人背负重担,行走来回几千公里到最后的命运就是砍头,骆驼也是用在祭典里面的一种牺牲品,牺牲品,骆驼很惨,我看到录影带里面,阿拉伯人很残忍,很残忍,骆驼的刀子,肉片非常厚,然后,这么长,然后,竖立一个竹竿起来,然后,他们就向上帝祈求、祈祷,那个刀子很锋利,一下子就从骆驼的头砍下来,顿时血流如注,愚痴!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就讲,以杀生来祈福的,更增加恶业,不但祈不了福,而且增加更多的恶业,所以,我们因为众生的愚痴,他听不到正法,然后用种种的错误,以人为的因素,加上自己自我的想象,设立种种的规范,而不是一个解脱之道,然后拿来自我祈祷,向上帝祈求,然后自己觉得很渺茫、可怜,然后,愈能显示上帝的存在的伟大这就是痴:愚痴,这个愚痴没有救,没有办法!所以,在生生世世累劫所造的恶业里面,也碰不到善知识,也碰不到道场,也没有碰到录音带,也没有碰到佛书,什么都没有这个因缘,所以,就愚痴到家,就愚痴到家,没有办法!这个痴。
再来,就是我见,这个也是很大的烦恼,这个我见,我们在十四讲表以及过去都重复地在谈,所谓我见就是执著五蕴的和合身,认为有一个主宰的真正的我,以我为思想的中心,简单讲,我见就是主观的存在,真正的一个我的存在,用主观意识存在内在,而否认了外在一切,比如说,别人跟他对立,我就说:你敢跟我斗,你斗不过我,你敢得罪老子,老子要你好看,这个我见,所到之处都是这样子,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来讲,学佛的人,我们知道这个五蕴和合的是假相,你从此以后,你这个我见认为执著,肯定自己的看法,这个我见简单讲就是用主观意识而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那么,他的烦恼就会不断,他没有容纳异己的存在就是他没有胸量去容纳跟他看法不一样的人,你想想看,在这个世间,整个宇宙里面,怎么可能每一个人的看法都跟你一样,你没有容纳别人的雅量,你想要过完今生今世没有烦恼的生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所以,真正的福德不是金钱而是忍辱,真正的福,不是金钱而是忍辱,所以佛讲:忍辱多福,你要在我见里面,放下,所以,要听两种人的话,第一个要听大智慧人的话,第二个要听有经验人的话,你要碰到大智慧的人,你要赶快放弃你的看法,碰到有经验的人,要赶快放弃你的看法,所以,聪明的人拿别人的生命的经历,拿别人的智慧来,马上运用在他的生命观里面,而愚痴的人,不相信圣贤,不相信智慧、有经验的人,然后,他用长时间的磨练,然后产生错误,然后,十年后就发现,噢!十年前我师父已经讲过了,我师父已经讲过了。
所以,这个我见有很多很要命的,第一个就是裹足不前,裹足不前。第二个就是烦恼不断,第三个就是树立敌人,裹足不前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进步,因为你,我见太重了,让那些跟你讲的人也没有办法,你也不接受,人家也会很疲乏,我见,不会进步嘛!再来就是烦恼会不断,烦恼,你这个我见,你永远肯定自己的主观意识,永远烦恼,不可能会断掉这个烦恼,没有包容的内在,没有宽恕的心胸,不可能的!
第三个永远树立敌人,你会我见,你不听别人的话,你想想看!一个拥有我见的人,他怎么会听别人的建议呢?他怎么会听别人的,啊!对!!对我错了,我错了,是!是!我错了!我求忏悔,他会这样子吗?他会说:我不对!我求忏悔!然后,就不甩人家,啊!我不对!我不对!都算我不对!我们众生,他讲不过人家的理由,里面的见还是在抗拒外在的接受,没有办法,他实在明明错误,然后就:都我不对!都我不对!你们都赢,你都赢就对了,你都赢,见是很苦恼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学柔和,柔软心,对于有智慧的人,对于有经过经验的人,他讲的话 ,你要好好的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可以吸收最了不起的知识,而且可以缩短你生命的浪费,你不要学习那种,永远学习那种会错误、会后悔的东西,所以,这个我见就是执着有一个主宰的我,第三叫做我慢,我慢是每一人都存在的,夫妻之间会吵架就我慢,师徒之间看法不同就我慢,我慢就是说无始劫以来都执着一个我,使心高举,高举就是把自己树立成一个很高超的地位,认为别人都比不上我,同学们!这样地日子会很痛苦,我慢,如果你把它观想成我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你不要把自己抬得很高,你也没有地方可摔,如果说,人家讲,慧律法师!你很坏!对!我很坏!我比谁都坏!再接下去,他就不晓得要讲什么了,因为,没有话讲了,我已经自己承认我很坏,对不对?别人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这个我慢是就是依靠五蕴身令心高举,错觉,我慢就是产生错觉,认为有一个真正的我,有一个真正的我。
第四个叫做我爱,我爱就是所执着我,心生贪着叫我爱,我们所谓的贪心,贪心就是所谓的心无厌足,心无厌足,在佛经里面,对不知足或者知足的人,有强烈的对比,《佛遗教经》里面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我们来解释一下,知足:懂得观照的人,虽然卧在地上,就是没有床铺可以睡,没有好的棉被,就简单一个地上,犹为安乐,也非常的快乐,也非常地快乐,我们内在里面,常常要告诉自己,我们能够听到佛法,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值得我们这样子斗争,不值得我们这样子计较,所以说,为了一件小事而争执,人生实在太短促了,为了这么一点点小事情,就争执,为了一千块,二千块,或是为了一点小事情,就闹得很不愉快,就是不观知足,我这个人,我非常知足,我非常,非常的知足,我们非常地知足,我这个人,别人我不晓得,我看到佛法,我已经找到真正的生命,又能够剃度出家,我于这个世间无所求,这个社会给我多少,我就回馈这个社会多少,社会有钱,我就跟着吃好一点,众生供养少了,我也一样很快乐地过日子,我可以把我的生活降到很低的地方,如果,我每天没有饭吃,我可以煮稀饭,我煮稀饭,随便买个土豆、花生、酱瓜,随便炒一点点菜,我就可以过一餐,从小不晓得享受,享受是什么东西,我一生一世没享受过,可是,我一听到佛法,听到佛法,我一生一世没有去过舞厅,没有去过咖啡厅,没有去过酒吧、夜总会,什么娱乐的场所,统统没有去过这种地方,那些每天追求那地方的人,他怎么会比我们快乐呢?我没有,我是一个平凡的修行人,知足,太快乐了,佛法的乐是永恒,是发自内心里面,那种安详,知足,内心 充满了智慧、温和、忍辱、慈悲、宽恕、喜舍,你说这世界上,哪有比这种人更快乐,虽卧地上犹为安乐,再来,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也不满自己的意思,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一个人不观知足,怎么能够会活得快乐,亦不称意,就算他跑到天堂去,他也不满他的意,为什么?大发牢骚,人最怕的就是一天到晚大发牢骚,最怕就是这种东西,所以我们内心里面想:唉呀!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我四肢健全,如果,我想一个人拖在地上爬的时候,或者是脸部严重伤残,或者是严重开过刀,病入膏肓,临死之人,或者是贫穷,又拖累经济的负债,你说那个人怎么过?我们今天还不到这样子的地步,能够吃三餐,有个健康,我告诉诸位,不知足的人,会砸掉你一切美好的幸福,不知足的人,会砸掉你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真的,为什么?因为你不知足,你大发牢骚,你内心里面充满着恨,充满着报复,充满着不平,本来是一个很快乐的日子,搞到最后,没有一点幸福可言,要观知足,再来,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道观察知足的人,虽然他很富有,他也是一个很贫穷的人,为什么?心不快乐就是很贫穷的人,所以诸位,师父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羡慕过一个有钱的人,我不会说只有有钱的人来,我跟他谈,穷人来,我就不跟他谈,我不会这样子,我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很贫穷…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